格物致知

作者&投稿:姜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最早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国古代哲学家、大学者.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则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明德,明德天下。从这个先后顺序可以看出来,格物,是最基础的事情。

“格物”有三重境界,有所掌握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一重境界:格物,透过现象,看本质。宋代理学家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格物即就物而穷其理,达到融会贯通。朱熹也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递进。这和现代科学研究、推理方法,是一致的,通俗地说,格物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二重境界:致知,有用为角,无用为格。

《史记·律书》曰:“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古人认为万物皆有角格,角是外象,格是内空。角有万异,而格是一同。格物,即从万象中抽象,从抽象至无象,找悟万物共同的特性。怎么理解呢?任何事物皆有两面,有用的、可见的一面;以及不可见的、无用的一面。有用为角,无用为格。比如:一个碗。你能看见碗的材质,工艺,样式,颜色,即是有用的。而无用的,就是碗空出的地方,空出来的地方,才能盛装东西。这也是道家说的“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一个人有用,通常是指有技能、能力,能创造一些价值。比如,马云打造了阿里巴巴,这是有用。你学了开车的技能,即可以开车。你通过了司法考试,就能当律师。这都是有用。

一个人无用,通常是指品行,道德。一个人品德高尚,不偷不抢,不生是非,对人真诚,对伴侣忠诚,这样的品德,通常创造不出价值。虽然无用,乃为大用。

第三重境界:融合,物我融为一体,心物一体。《书.君奭》:“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这里的格,是感通的意思。格于皇天,感通上天。格者,正也,心物一体。王阳明说:“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后又说:“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在他看来,格物就是正己意,致知就是致良知。心学里,心物一体,心正则物正。道家则说天人合一。

以上就是格物致知的三重境界,循序渐进,就是达到了真知。

“农民休耕,渔民休渔,事实上就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表现,有文化的农民才会知道休养生息,有文化的商人才会知道兼济天下,有文化的主政者才会知道创造一个持续性、共享性的发展生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有学者称之为镀金时代。上一轮狂飙突进的全球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让中国成功实现了“逆袭”,1979年到2019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可以说,前40年经济建设的爆发力是很强,但现在持续力弱下来了,而文化的力量正是体现在行政力、控制力、持续力上。”而“持续力”正是文化最核心的作用,即“格物致知”。

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与信息爆炸或者说呈几何级增长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可以通过便捷的途径和媒介接触各种知识与信息。在文化传承与西方优秀、先进的学识学以致用上,真正的学会如何去辨别其真伪和价值,在当下就显得很重要,如何学会选择就离不开见识和智慧。无论所处的身份你是精英阶层,还是普通人,当具有了独立的判断力,才有辨别力或见识,才有识和胆连在一起,胆识可以说是人类难得的美德与智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我们既要学又要思,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变成学识和见识。使格物致知通过文化的智慧对事物的把握调度、界定、应用,实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从而真正地推动社会经济更高、更稳、更和谐的发展。


格物致知通俗解释是什么?
格物致知通俗解释: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就是专心致志地把一件事情的原理(道理)揣摩透彻。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译文:认识...

格物,致知的意思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来实现格物致知的目标。4、他们皆是某一领域的顶尖之人,像萧传香精于建筑设计,学的是格物致知之学,而萧华楼则是被当做一派掌门培养,即所谓的帝王术。5、中国传统空间美学追求格物致知,探索“物”在各种平衡下的潜力,驱使设计表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对话。

王阳明提出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王阳明就先从竹子上入手,但对着竹子观察了一个礼拜,最后一口鲜血呕出,昏迷不醒。经过这个事王阳明开始怀疑朱圣人的说法,经过后来出入佛道,在到“龙场悟道”。那么格物致知到底什么意思呢?首先把不正的东西归正叫做格。而物呢?其实物不是指具体的东西,或者某一门学问,其实我们的意识所在的地方就是...

王阳明提出的“格物致知”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所谓的心外无物唯心主义的思想。注意思想,在王阳明剿匪和平反的几次经历当中都得到论证,因为他没有使用任何复杂的战术,而是通过伪造证据制造假象就使敌人上当,最终事情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三、格物致知 而格物致知这种思想其实不是王阳明早年的时候提出来的,而是朱熹提出来的。王阳明为了践行这...

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有什么区别?
一、表达意思不同 1、格物致知: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2、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二、出处不同 1、格物致知: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译文: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2...

格物致知的全文解释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出自《礼记·大学》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

致知格物和格物致知区别
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等。致知格物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指推究事物原理法则总结为理性知识,而格物致知是一则成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侧重点是强调将这种对具体事物的理解转化为更深层次的知识或智慧,而致知格物侧重点是强调对具体事物的探究和理解。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二、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三、译文 大学之道,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用真情实意对待他人,在于使人的德行达到理想中最美好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

格物致志的意思
格物致知的解释谓 研究 事物原理而获得 知识 。为 中国 古代认识论的 重要 命题 之一 。语出 《礼记·大学》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 。” 郑玄 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朱子...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白话文翻译...

浦城县13654095426: 格物致知 - 搜狗百科
定诞莱恩:[答案]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

浦城县13654095426: 说说“格物致知”一词的出处及含义 -
定诞莱恩:[答案]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理的学科,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浦城县13654095426: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的什么篇 -
定诞莱恩:[答案]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开篇之“大学之道”,原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浦城县13654095426: 朱熹格物致知的深层理解是什么 -
定诞莱恩:[答案] 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为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 一.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格...

浦城县13654095426: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定诞莱恩: 重视成语学习,加强成语积累,本应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许多学生是不太了解成语意思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1、格物致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2、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3、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浦城县13654095426: 格物致知具体含义是什么?是指获得知识时带着疑问去追寻其原理、现象以至于全面的掌握知识;还是本着怀疑的态度去获取知识,追求其原理、想象,从... -
定诞莱恩:[答案] 格物致知具体含义是什么?就是实践出真知.是指获得知识时带着疑问去追寻其原理、现象以至于全面的掌握知识;还是本着怀疑的态度去获取知识,追求其原理、想象,从而得到新的收获,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知识不重要,而是通...

浦城县13654095426: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定诞莱恩: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思就是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浦城县13654095426: 格物致知,何意?
定诞莱恩: 格物致知释义:修为,境界达到天人合一 【解释】: 1.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2.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浦城县13654095426: 格物致知 经世致用 什么意思 详细的 -
定诞莱恩:[答案] 出自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学从先秦至清近代常用于清末的历史背景下.属于一种主张,或者价值观.当时的清王朝积贫积弱... 这时的“经世致用”实质上是试图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寻找一条救国自强之路.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