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杜牧》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作者&投稿:卓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题乌江亭杜牧》的意思~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振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诗词: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赏析: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原文:《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扩展资料
作者通过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并设想项羽如果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可以卷土重来。这既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也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得人、用人。同时,作者借题发挥,认为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风格:他是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题乌江亭》是唐代杜牧的诗作。

原文

题乌江亭

杜牧 〔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的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从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评、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些诗,是因为他标新立异,也说明历史是复杂的,从多维的角度来看,有许多所谓定论是值得商榷的。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羽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从来,决矣。”其实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人们之所以喜欢这首诗,主要是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饶的精神,是可取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题乌江亭》翻译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的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从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评、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原文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题乌江亭》翻译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

  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题乌江亭赏析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诗。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最后来看原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赏析】

作者以兵家的眼光,论胜负由人之理,通过假想,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首句“胜败兵家事不期”,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次句“包羞忍耻是男儿”,点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即“包羞忍耻”。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应该有容忍羞愧与耻辱的气量,而不是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甚至负气自杀。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作者的设想之辞,是说江东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重返江东,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然而,项羽却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在最后关头,看重的'乃是个人的颜面,“无面见江东父兄”而自刎。

项羽的气节固然值得人们欣赏,但他作为王者的这一做法,实在让人叹惋。末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它不仅为前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且使得全诗急转直下,一气呵成,颇具气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二句,现一般用来鼓励人们“败不馁”,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整旗鼓,还是有成功的希望的。

杜牧的简介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

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

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题乌江亭杜牧》翻译: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原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2.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5.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这首小诗的前...

题乌江亭的意思解释
题乌江亭的意思解释: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原文:《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是唐代...

《题乌江亭杜牧》的意思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振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诗词: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赏析: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

《题乌江亭》的解释是什么?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原文:《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题乌江亭》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题乌江亭》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

《题乌江亭杜牧》全诗的解释
译文: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1.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赏析: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题乌江亭杜牧的意思题乌江亭杜牧
关于题乌江亭杜牧的意思,题乌江亭杜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2、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3、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振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4、诗词:...

题乌江亭的意思解释
题乌江亭的意思解释如下: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原文:题乌江亭 唐 ·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拓展:杜牧诗词最佳十首如下...

乌江亭原文及翻译
乌江亭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翻译: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注释:1、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

题乌江亭的后两句意思?
题乌江亭 [ 唐 ] 杜牧 原文 译文对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滦南县13886725266: 赏析《题乌江亭》 -
村志得理: 杜牧《题乌江亭》诗歌鉴赏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项羽溃围...

滦南县13886725266: 题乌江亭这首诗,我的赏析? -
村志得理:[答案]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 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振旗鼓,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

滦南县13886725266: 赏析《题乌江亭》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
村志得理:[答案] 杜牧《题乌江亭》诗歌鉴赏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项羽溃...

滦南县13886725266: 谁知道杜牧的题乌江亭的译文 -
村志得理: 原文: 叠题乌江亭①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②, 肯为君王卷土来③?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译文: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

滦南县13886725266: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赏析并翻译这首诗,杜牧的. -
村志得理:[答案]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注释:杜牧,唐朝诗人 乌江亭:地名,楚汉战争时,项羽逃到乌江自刎.期:预料.包羞忍耻:能忍受失败、挫折等羞辱.江东:指江南,项羽起兵的...

滦南县13886725266: 题乌江亭的意思 -
村志得理: 1、译文 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愿意重返江东,可能还会卷土重来.2、原文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滦南县13886725266: 题乌江亭的解释和原文 -
村志得理: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译文: 胜败乃兵家常事,难以预料, 能容纳羞愧、忍受耻辱方为男子汉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多的是热血男儿, 卷土重来的话胜负也许还难说!

滦南县13886725266: 杜牧的题乌江亭赏析 -
村志得理: 题乌江亭杜 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译文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 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

滦南县13886725266: 题乌江亭 文言文 带翻译 -
村志得理: 题乌江亭(唐)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翻译: 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愿意重返江东,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滦南县13886725266: 有没有总体的对<<题乌江亭>>的赏析 -
村志得理: 《题乌江亭》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赏析】 此诗是开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京途经和州乌江亭时所写的一首咏史诗.诗由项羽兵败自刎之地兴发感慨,对项羽不能忍辱负重总结胜败教训予以批评与讽刺,并对其雄图大业归于覆灭深表惋惜.本来,楚汉相争,早成既成历史,而此诗却别出新解.先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却不能预先测定,因此大丈夫自应胜不骄、败不馁.后说项羽兵败后应当重返江东故地,以图卷土重来.杜牧咏史诗,多以重写历史的见识与气势,予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思考,此诗即其中杰出代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