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渊源和发展历史

作者&投稿:剑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太极拳 为 武术 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 文化 遗产,陈氏太极拳作为东方武术文化的一块瑰宝。下面是我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渊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渊源和发展
  在纷纭繁多的中国武术流派和拳种中没有一个拳种能像太极拳推广的这样普及与众所周知。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太极拳具有舒柔、缠绵、内外兼修、祛病延年的特点,使它老少皆宜;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太极拳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有位外国朋友在学了太极拳之后说:太极拳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在武术上的表现。所以有越来越多对中国 传统文化 感兴趣的国际友人开始习练太极拳。如今,太极拳已走 出国 门,正成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运动。从这一点来说,太极拳已不再有国界与隔阂;它已超越了文化的范畴,而归于人之自然属性。

  “太极”概念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自然观范畴。最早见于《易·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也就是说两仪(阴阳)是太极演变而来。后汉郑玄说“太极”是“谆和未分之气”,即“太极”是天地未分时的浑浊元气,它是产生万物的来源。如果从现代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来看,宇宙诞生前是一个没有物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纯能量质点。由于这个纯能量的质点大爆炸即产生形成了宇宙空间和天体,天体的空间运动即产生了有序的时间,因而有了物质的变化、发展和规律。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说的“太极”就相当于这个没有时空和物质的纯能量质点。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中都主张“无”。魏晋王弼把“太极”就解释为“无”。他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周易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称为有。有形的东西都具阴阳两仪,由于阴阳的相互作用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演变,但它们最终都始于“无”即“太极”。

  太极拳有别于 其它 拳种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将这种阴阳太极哲理应用于拳理之中。

  至于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这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说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但从现在普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种来看,究其渊源,当推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九世祖陈王庭(又名奏廷)。他是明末战将(约1600~1680年),明亡后隐居,晚年耕余造拳。陈王庭遗著《长短句》中有“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之句。《黄庭》即《黄庭经》,是西晋魏华存所著;合道学与医学思想为一体,被道家称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是历来修道之士修身养性的经典著作。所以,陈王庭在创拳时以道家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逐渐演变独具风格的太极拳种。归纳起来,陈王庭创拳主要有三个方面来源: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 博采众长,如戚继光《拳经 ·三十二势》,太祖长拳等,创编了太极拳套路。②应用了道家的吐纳导引术,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行气运动 方法 。③采纳了古代的阴阳学说(太极两仪)和中医经络学说,使拳术与哲学、医学相结合。

  早期的陈氏太极还有“陈氏一百零八势长拳”,至乾隆年间陈家沟失传,由门徒郭永福传于山西洪洞。1975~1976年陈立清两次亲往,从许方庆老师处觅回。因此可以说是现存最古老的太极拳套路。陈氏太极拳原有五路和炮捶,可惜没有完整地继承下来。现仅存“陈氏一百零八势长拳”、陈氏太极拳大、小架一路和二路(炮捶)和推手以及刀、枪、剑、棍、锏、锤、杆等各种器械套路。

  太极拳在长期流传中,又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特点较显著的有陈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五派。为了适应更多更广的人习练,后来又出现了简化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等。为了便于比赛,统一规范,现今又出现了太极拳、剑等竞赛套路。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练习太极拳的十大要领
  1、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3、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4、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5、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

  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6、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7、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8、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9、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10、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

  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

  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八极拳运动全书的内容简介
后来军警训练的《擒敌拳》是在八极拳基础上,汲取精华改编而成的,并成为军警训练的重要手段。随之广传全国,饮誉海外。为了满足广大拳术爱好者的需要,作者将从师之所学和多年研练积累的经验及搜集整理的资料,编撰成《八极拳运动全书》。此书第一章为八极拳基础理论,介绍了八极拳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

吴氏开门八极拳的简介
"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其实,"太极"和"八极"都是古人用以解释自然规律变化现象的哲学名词,并非武术用语。"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淮南子·坠形训》"大地之间九洲八极","八极"用于武术则为"八方极远"之意。 吴氏开门八极拳历史渊源及沿革 述及渊源还要从...

吴氏开门八极拳理论探讨
在小架的十六个动作中,每一步都蕴含深意,如无极式象征初始状态,冲天炮则表达与自然的抗争。小架的结构从无极到有形,再到无形,反映了对自然的认识和掌控过程。技术风格上,八极拳的刚柔并济和细腻的发力方式,要求习练者深入理解并实践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养生之道。八极拳小架的历史渊源和独特性,...

太极拳和少林功夫有什么渊源
一楼胡说,二楼八道!太极拳在创拳之初,曾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家武术之长,包括当时的大小红拳、炮捶、心意拳等,由于当时少林武术比较流行,在社会上流传较多,因此吸收少林武术也是很正常的。太极拳主要还是在心意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意拳又名心意把,在当时少林寺中存在,在社会上流传也很...

霍氏八极拳的简介
霍氏八极拳在内容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武术主要的练习方式,既简炼明了,又系统完整,各个内容在练法上不尽相同,在具体要求上也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说若增之则多余,若减之则不足。拳术套路上每一套都极为精练,在练法、要求上,作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但又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加之劈挂...

双翼太极拳历史渊源与发展
在双翼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中,它最初是作为一个家族秘传的武术技艺,仅限于本门弟子内部传授,保持着极高的神秘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于对社会的贡献和传播太极拳的初衷,其弟子们将这一珍贵的拳法公之于众,从而开始了广泛的公开教学。这一举措赢得了广大民众的热爱和追捧,使得双翼太极拳历久弥新,始...

八极拳小架之理论探讨?
"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淮南子·坠形训》"大地之间九洲八极","八极"用于武术则为"八方极远"之意。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 八极拳自初祖吴钟始创以来,已近三百年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她以其独特的演练风格和技击效果深得武术界的崇爱。为更好地继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笔者根据...

八极拳和太极有没有渊源???
自宋初至清中叶,我国历代掌管天象历法的大臣“钦天监监正”皆由穆斯林担任。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无形,无事不知,无处不在”,“万物生变介于阴阳”。吴钟公正是以此理论破译道家《易经》,解释“太极”与“八极”,追求“无形”之境界的。他认为:“太极”阴也为“文”,八极阳也为“武”;“文”...

太极拳究竟是不是来自武当
绝不可以把这些不同之处用来否定松溪派内家拳和太极拳的渊源关系,因为这样做,就等于抛开历史于不顾,片面地要求形式上的相同,这无疑不是研究历史的正确态度。 太极拳作为武当内家拳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创造和传播的道家功夫,在当今某些流派所继承下来的传统太极拳内容里,还可以找到其他的依据。

八极的八极拳法的传播
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是讲传授源流的,不然就会视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武术自古以来都是以言传身教,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授形式,所以它就更加重视传授源流。特别看中师承关系。传授渊源的祖述和尊荣,是武术界长期以来普遍遵奉的传统规距。据《八极拳谱》记载:“乾隆四十四年(1780)沧县东南乡孟村镇吴永者...

黄南藏族自治州19293843939: 太极拳的起源? -
况衫鹿胎: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 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 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

黄南藏族自治州19293843939: 介绍一下太极拳 -
况衫鹿胎: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动作柔和缓慢,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动作柔缓、连贯圆活;...

黄南藏族自治州19293843939: 太极拳源于什么时期 -
况衫鹿胎: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历来有种种说法.其中传播最广的是陈王庭创拳说,认为是陈氏九世陈王庭创造了太极拳,然后世代相传,到十四世陈长兴时,由其在祖传套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发展成为现在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

黄南藏族自治州19293843939: 太极拳的起源在那里 -
况衫鹿胎: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因此我认为,太极拳理论是起源于中国六千年前的《周易》.

黄南藏族自治州19293843939: 什么是太极拳? -
况衫鹿胎: 太极拳名词解释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像,演变八卦. 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 性质、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 的一种拳术...

黄南藏族自治州19293843939: 太极拳的由来? -
况衫鹿胎: 清朝顺治年间,陈王廷在继承祖传拳术和吸取民间拳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根据《河图》、《洛书》之太极阴阳八卦学说,与引导、吐纳以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融众家之长,创编出一种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拳术--太极拳.

黄南藏族自治州19293843939: 中国的太极拳是怎么来的 -
况衫鹿胎: 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中国的太极拳,是由华陀的五禽法演进而来,简易太极拳中有二十四个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已经形成了多个流派.太极拳虽然是全身运动,但动作舒缓,呼吸均匀,广受欢迎,现在流传至世界各个角落.供参考,望采纳~ 山人运动祝拳友身体康健,运动畅快~

黄南藏族自治州19293843939: 太极拳的创始人和发展厉程是怎样? -
况衫鹿胎: 民间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南宋或元末明初时期的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说法.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张三丰道家理论等都在太极拳中有体现

黄南藏族自治州19293843939: 太极拳的发源地是哪里? -
况衫鹿胎: 中国最早的太极拳是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是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以前有的地方说他们是发源地,今年10月份国家最终认定太极拳的发源地是陈家沟!其他的都是陈家沟外传出去的.历史上就有杨路禅偷拳一说.有心到陈家沟的朋友加我QQ576434184,我就是温县的!!!!

黄南藏族自治州19293843939: 有关太极拳的论文? -
况衫鹿胎: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流传,许多轶闻史事仅见于拳术家的言传身教. 1929年扬州金一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