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开战之前,孙权为什么马上示弱求和,刘备为什么不接受?

作者&投稿:壹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刘备在曹丕篡汉建立魏朝后,也随即建立了蜀汉政权。在建国之初,刘备就面临着一个战略性的选择问题。那就是讨伐东吴或者曹魏的选择问题。在当时,曹魏篡夺了汉室江山。作为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口号的刘备,讨伐曹魏恢复汉室江山是责无旁贷的事情。



可是东吴也同样与蜀汉有着深仇大恨。东吴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出兵袭取了荆州,并擒杀了关羽。东吴的背信弃义的举动,不但使蜀汉蒙受了沉重的损失,还让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遭到了破产。最终,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后,刘备选择了讨伐东吴。在刘备决定讨伐东吴之后,孙权赶快向刘备求和,并且还让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写信劝说刘备。诸葛瑾详细的论述了伐吴与伐魏的得失,指出刘备的主要敌人是曹魏。但是刘备根本就不予理睬,继续进军,直至发生了夷陵之战。那么,刘备为何不答应东吴的求和,执意进军呢?



一、关羽、张飞之死让刘备无法回头。

在刘备的创业过程中,关羽、张飞是刘备最得力的助手。他们对刘备忠心耿耿,不顾一切的追随刘备,在战场上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关羽作为刘备手下最出色的武将,在曹操手下,不顾曹操对他的笼络。在白马之战中为曹操斩将立功后,便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的手下。他在镇守荆州期间,挡住了曹军的攻势,为刘备夺取西川创造了条件。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创造了军事史上有名的战例。他利用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水淹七军,以微弱的损失,消灭了曹魏三万精兵。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迫使曹操考虑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



张飞是刘备军中与关羽齐名的将领。他和关羽一样威武雄壮,只是比关羽稍差一些。张飞在战场上,勇冠三军。在长坂坡之战中,他率领二十名骑兵,为刘备断后。张飞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让曹军前来决死战,吓得曹军不敢上前。就这样,张飞保护刘备逃脱险境。

在入川之战中,张飞率领先头部队,首先攻占江州,打开了西川的门户。随后,他和手下扫荡益州,攻占了大批的益州的城镇,与刘备在成都会师。在刘备占领成都后,他和诸葛亮、关羽、法正等人都得到了最高规格的奖赏。在随后的汉中之战中,张飞依然表现出色。他大败曹军中著名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使得张郃抛弃战马,率领十几人狼狈爬山逃命。



可是,这两位被刘备当作左右手的将领,都因为东吴的原因死于非命。关羽是在襄樊之战中,被东吴袭取了荆州,在逃亡途中被东吴擒杀。而张飞则是在出兵东吴之前,被部下杀害,拿着首级投奔了东吴。因为关羽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的那批人的代表。这些人是刘备最信任的人,也是刘备阵营中最忠实于刘备的人。刘备如果不能为关羽张飞报仇,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这会给刘备阵营造成极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不管怎么说,都有必须为他们报仇的义务。

同时,随着关羽的败亡,荆州的丢失,那些从荆州投奔刘备的人员也失去了故乡。这些人也同样强烈要求刘备出兵东吴,夺回自己的家乡。刘备作为一个集团的君主,也同样要考虑他们的意愿。



二、东吴的求和毫无诚意,更加深了刘备的仇恨。

东吴在刘备决定出兵的时候,也对刘备进行了外交斡镟。为了劝阻刘备出兵,东吴派出使者向刘备求和,还让诸葛瑾给刘备写信。但是,东吴的这种举动,只是它的一种外交姿态,根本就没有一点诚意可言。东吴向刘备的求和,只是一种简单的求和,只字未提如何解决双方的争端,也根本没有提到荆州的归属问题。而诸葛瑾的书信更是一种姿态,他是以个人的名义来劝说刘备。诸葛瑾在书信中反复向刘备指出,蜀汉的敌人应该是曹魏。可是他一不代表东吴官方,二没有提到如何解决双方争端。



这就如同一个强盗,强占了别人的住宅,杀害了他人的家人。可是当受害人的家属回来复仇的时候,这个强盗却和受害人握手言和,还让受害人自己离去。试想一下,这种求和刘备怎么可能答应,他怎么会答应这样的条件?

东吴之所以敢于这样对待刘备,是因为它已经做好了对付刘备报复的准备。在外交上,为了摆脱战略上的被动,防止遭受两面夹击,孙权向曹丕屈膝称臣。这样,孙权就摆脱了两面作战的局面,得以专心对抗刘备。



在军事上,孙权起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在日后的战争中,陆逊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而且东吴在西线也准备了充足的兵力,实际上,在夷陵之战中,不算后方的兵力,仅仅战争一线的兵力,东吴就远远超过了蜀汉。这也是蜀汉无法突破东吴防御的根本原因。正是有了这些准备,孙权认为可以抵抗住刘备的进攻,所以才会采取这样的求和方式。这种求和在刘备看来,是对自己的愚弄,更加激起了刘备的怒火,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三、从伐吴和伐魏的综合考评来看,伐吴对蜀汉更有利。

刘备在兴兵之前,曾经考虑过很长时间。在衡量伐吴和伐魏两者的得失后,终于选择了伐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伐吴要比伐魏更对蜀汉有利。

首先,从双方的国力对比来看。在当时,魏国的国力最强,兵力也最强。而蜀汉在丧失了荆州的那支主力后,仅仅剩下蜀中的那支主力。这支主力只能运用在一个主要方向上,自然是打击弱敌为最好。那么,兵力比较弱小的东吴就成为蜀汉的第一选择。



其次,从双方的形势来看。在当时,东吴已经向曹魏称臣。如果刘备攻打曹魏的话,东吴就可能会趁火打劫,攻打刘备的后方。而刘备攻打东吴的话,由于战场地形的限制,曹魏没有与蜀军交集的部分。因此,曹魏要不攻打东吴,要不只能袖手旁观。这样,刘备就避免了两面作战,只要专门对付东吴就可以了。

第三,从战场地形来看。如果刘备出兵攻打曹魏,只能兵出秦川,这就要翻越险峻的秦岭。当时在汉中之战中,曹操就对秦岭的险峻心有余悸。他在勉强救出夏侯渊的余部后,说南郑就是一座天狱,而中斜谷则是五百里的石穴。对于能征惯战的曹操,秦岭尚且是这样一座天险。如果刘备北伐,这些昔日曹操的险阻则都落到了刘备的头上。



而如果刘备出兵伐吴的话,战场形势则要好得多。蜀军位居长江上游,有长江水道作为补给通道,后勤的压力要减少很多。再加上整个战区都是山地,这对于以山地步兵为主的蜀军更是如鱼得水。假如刘备有得力的武将、谋士,采取水陆并进的战略,打败吴军不是不可能的。

第四,从将领素质来看。在当时,蜀汉虽然损失了关羽、张飞、黄忠等将领,不过由于有刘备领兵,蜀军还是有强大的战斗力的。刘备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将领,他在与曹操交战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遇上曹操胜败不可知,如果是曹操手下的将领则没有可惧怕的。



曹魏阵营中的曹操虽然已经去世,但是由于长期的积纍,曹魏还是拥有众多的军队,还有大批优秀的将领谋士。相比于曹魏,东吴则差得多。东吴的老将吕蒙已经病逝,在当时东吴,刘备认识的将领中,没有一个是刘备的对手。接替吕蒙的陆逊则名不见经传,不孚众望。因此,刘备对于战胜东吴还是有信心的。

第五,战役胜利后的战果来看。如果刘备出兵秦川,打败了曹魏,得到的战果也不理想。这是因为,关陇一带经过长期的战乱,百姓死伤惨重。剩下的人口或是流失逃亡,或是被曹魏强行迁移征调。这使得这个关陇一带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当年,刘备夺取汉中的时候就面临了这种情况。刘备动员了蜀中的全部资源,终于击退曹操,夺取了汉中。可是曹操对汉中采取坚壁清野,将那里的人口全部迁走,使得刘备得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汉中。如果刘备出兵秦川,即便获胜,也跟夺取汉中是一样的情况。

而出兵荆州则完全不同。荆州的人口、物产要远比秦川多,而且这里经过刘备的长年经营,有着一定的统治基础。如果夺取荆州,刘备能够迅速恢复自己的统治,补充战争的消耗。从这一方面来看,伐吴的收获要比伐魏强得多。基于以上的考虑,刘备决定了伐吴。



结语:

在刘备伐吴之前,对伐吴和伐魏的利弊进行了长时间的考虑,最终选择了伐吴。这个考虑,是审慎严谨的,将各方面的因素都考虑了进去。因此,蜀汉上下,对伐吴的胜利都抱有信心。虽然有一定的反对意见,也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

而东吴则早就在杀害关羽,夺取荆州的时候,就对刘备可能的报复做好了准备。东吴向曹魏称臣,选拔优秀将帅,集中一切可能的兵力。正是在这种准备下,孙权认为可以抵挡住刘备。所以,孙权对刘备的求和,只是单纯的求和,根本没有其他条件。这种行为是刘备不能容忍的,因此,刘备当然拒绝了孙权的求和,加速发动了夷陵之战。



因为孙权不愿意向曹操求和,于是准备跟刘备联合起来抗击曹操,而刘备觉得孙权不诚心,加上态度很傲慢,所以不接受。

孙权因为故意示弱,让刘备中计,让刘备以为孙权怕了,刘备之所以拒绝了孙权的主动求和,是因为自己有信心打赢夷陵之战

因为孙权知道打不过所以才会选择示弱求和。但是孙权在求和的时候没有拿出诚意所以刘备才不接受。


江陵之战(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和曹军的战役)详细资料大全
江陵之战,又称南郡之战。 江陵之战 是东汉末年孙权和刘备联军对抗曹操的战事。此战是赤壁军事行动的一部分,在208年的夷陵之战后的乌林陆地遭遇战和曹操军在赤壁之战的水战中溃败后立刻开战。注意乌林的战事是赤壁之战的副产物,不可混同。江陵城与当阳北方周围激战正酣时,荆南却没有太多激烈的战...

桂陵之战孙膑围攻魏国救赵活捉庞涓
桂岭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次年赵襄琦求援。国王命令田忌和孙膑去营救。孙膑以为魏以精锐之兵攻邯郸,邯郸空虚,便率军围攻大梁,让魏把庞涓赶回战。但孙膑攻打桂林,大败魏军,俘虏庞涓。这场战争,孙膑避实就虚,攻其所存。他创造了“围魏...

桂陵之战孙膑就活捉了庞涓,为何十三年后才杀了他?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孙膑是什么人物?如题 谢谢了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今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膑刑(即挖去膝盖骨),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本名不详,人称为孙膑,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

孙权十七岁就接手家业,在位时间超长,但他为什么被人叫孙十万?
有意思的是,两次交战,曹方将领都是满宠,而且结果也大同小异,都是以极少量的兵马对敌军造成重创,然后逼得孙权退兵。也就是说,孙十万的那十万大军,其实都没有真正被派上用场便退去了,这种憋屈,更是给黑孙权的人增加了几分快感,也就更乐于传播他的这一“雅号”了。首先是新城之战,开战之前...

春秋战国三大战役
孙膑判断魏军回师必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一说被俘后放回)。 春秋战国三大战役之马陵之战 发生时间: 公元前342年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发生地点: 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 事件介绍:...

第三节 西陵之战
各为其主,棋逢敌手的英雄之争,西陵之战便是两人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西陵之战之后两人亦有多次交锋。> >    在晋国攻打东吴之前,已有多名东吴的将领投降了晋国。这一天,孙皓召见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步阐一家在西陵已经有四十余年我们前面讲孙皓荒淫无度,嗜 杀成性,早已众叛亲离,这几年...

夷陵之战,明明孙权打胜仗,为何还率先向刘备求和?
孙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人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已的利益。赤壁之战,孙权为了保全江东,联合刘备,不惜与当时天下势力最强大的曹魏对抗,孙权不愿意跟刘琮一样投降,那是因为他有雄心壮志。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孙刘联盟的稳定,拒绝了周瑜软禁刘备的建议,不是因为孙权与刘备有多好,那是因为...

孙膑的简介!急!!!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其实,也是孙膑对庞涓的重重一击。但孙膑并没有杀庞涓,只是训导他一番,又将他放了。 桂陵之战10多年后,即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小小的韩国抵挡不住庞涓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遂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请问三国义演刘备和东吴的孙权会交战么,谁胜利了,因为什么原因交战啊...
当然打了,这是第三场的以弱胜强的大战役——彝陵之战,开战原因就是当时孙权偷袭荆州得手,把刘备的义兄弟关羽杀了,刘备为兄弟报仇才要打这场仗的,可惜最后让陆逊一把火全烧没了,从此蜀国实力大减,再不能对其它二国有太大的威胁,是蜀由强变弱的转折。现在的电视剧三国正演这呢,这一战完事,刘备就死了。

台湾省19732134077: 为什么三国时期孙权要派兵突然偷袭荆州? -
乜伯复方: 首先孙权没有夺取整个荆州,江陵没被抢走襄樊也没抢走,江陵周瑜拿到了(罗贯中篡改了这段历史),后来才经鲁子敬的手“借”给了刘备,最后孙权再“要”回来了,襄樊在曹操手里,刘琮投降后就在没有丢过,说偷袭实际上只打了江陵零...

台湾省19732134077: 孙权有没有在白衣渡江以后就准备夷陵之战
乜伯复方:答案是肯定的 必然有准备 既然孙权做好和刘备翻脸的打算 就必定会未雨绸缪 当时刘备连续攻下西川、汉中、东三郡(指上庸、房陵、西城等三郡) 声势滔天 刘备全军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孙权这个时候和刘备翻脸 就必定有所准备 事实证明 孙权决定让吕蒙白衣渡江是有规划有计划的 关羽死了之后 孙权马上下令安抚荆州人心 这样就稳定了内部;又将部队驻扎在白帝 防止刘备出川攻荆州 然后又马上向曹丕称臣 调动各处兵马防止刘备来攻 如果没有准备 孙权不可能胜刘备 也就是说孙权夺取荆州不是一时气愤(也没有让他气愤的理由) 而是策划已久 策划已久就必然有所准备

台湾省19732134077: 简答题(10 分)小题1:简述《三国演义》中著名战役“夷陵之战”的前因后果.(5分)小题2:“机关算尽太聪 -
乜伯复方: 小题1:孙权攻杀蜀将关羽,占领荆州.(1分)刘备为给关羽报仇,率师攻打东吴.(1分)陆逊临危受命,坚守不出,等待战机.(1分)天气炎热,刘备移兵林木茂盛处扎营避暑,犯兵家大忌.(1分)陆逊指挥各路军马火烧蜀营,刘备败逃到白帝城....

台湾省19732134077: 夷陵之战胜败因素 -
乜伯复方: 蜀军7万,陆逊的兵力10万,在后勤方面,蜀军派赵云督办粮草,所以不因为粮草而失败.刘备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3大忌讳:天时,他选择酷暑去攻打吴国,吴国做为防守国没什么,而作为进攻国方的蜀国,每天冒着烈日行军,这使士兵的士气和身体都慢慢衰弱.假如只单单是天时,蜀军还可以依靠士兵的数量取胜.但没了地利,为陆逊创造了偷袭的好机会.蜀军驻扎在树林茂密的地方,虽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没有办法对抗吴军的进攻.最致命的是,刘备没人和,在出征前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马良劝他不要驻军在树林茂密之处也不听,这使陆逊的进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台湾省19732134077: 写出三国演义中你喜欢的人物,并写出理由 -
乜伯复方: 三国里面,我最欣赏的人物是陆逊. ——如果说三国前期(三国未鼎立前——诸侯割据时期)的智囊人物核心,那就是: 曹操帐下:郭嘉,荀彧,贾诩; 孙策孙权帐下:周瑜,鲁肃; 刘备帐下:诸葛亮,庞统; ——三国后期(三国最终鼎立后...

台湾省19732134077: 夷陵之战刘备输在了哪里 -
乜伯复方: 并没有启用新人,陆逊很早就在孙权手下效命,只不过一直不出名而已,而刘备也正是因为轻视陆逊这个“无名之辈”而惨遭失败. 过程,我想还是从头讲起比较好. 夷陵之战的爆发起因是因为东吴“白衣渡江”袭荆州、杀关羽,刘备失去荆...

台湾省19732134077: 三国演义5次著名战争,概括情节,并简单评价主要人物. -
乜伯复方: 1、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南下夺取荆州,刘表病死,次子刘琮即位,但被蔡瑁、蒯越等人煽动,献出荆州,曹操得其船步兵数十万,休息三个月后,又南下,妄图歼灭江东孙氏政权.而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史称“孙刘联军”...

台湾省19732134077: 三国演义中孙权性格人物探析500字 -
乜伯复方: 在罗贯中的笔下,写孙权慧眼识周瑜、用“凡品”鲁肃、拔吕蒙于行伍、宠遇陆逊,这才取得了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的辉煌胜利.事实上,历史并不是这样的.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说孙权:“性多嫌疑,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总之,孙权用人,善始却不能善终.

台湾省19732134077: 夷陵之战简介50之内
乜伯复方: 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未果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陆逊采取防守的战略,坚守不出.于是刘备令士兵驻守树林茂密之处,并且将营地连看驻守.陆逊认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了蜀军.

台湾省19732134077: 三国演义中江陵之战内容 -
乜伯复方: 夷陵之战是由于吴国为了夺取荆州,而用计谋杀害了刘备义弟的关羽,反贼又杀死张飞,刘备想起桃园结义之情,不听诸葛亮的话,并且让诸葛亮守成都,亲自御驾亲征,来灭掉东吴,替关,张报仇.孙权听说后很慌张,派人求和并一律送还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