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拱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篇1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小学阶段,我们学过许多的古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了,有信心吗?当我们望着高挂下来的瀑布时,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评价语)当我们回忆起浓浓的母爱是时,又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身处异乡每逢佳节就会吟诵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看来难不倒大家啊。准备好上课吗?

一、导入诗歌

师:同学们,春天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家喜欢春天吗?

生:喜欢

师:如果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那么春天的雨就是这首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老师这里有几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出示春雨图)这些图片美不美呢?咱们用课前收集的词语,谚语,或者诗句来描述一下春雨吧。

生:(预设:牛毛细雨,春雨绵绵,细雨如丝,春雨贵如油,青若笠,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这些词句都非常恰当地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咱们一起读读。(课件)

师:唐代大诗人杜甫也看到了一场春雨。那么诗人到底看到了一场怎样的春雨呢?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首五言律诗《春夜喜雨》(板书课题及作者)请同学们齐读诗题。

师: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这首诗呢?(出示背景资料)大家浏览一下,从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杜甫因为旱灾迁居成都,对春雨的喜爱。

师:你很会读书。从这里我们看出杜甫对这场春雨充满了/

生:喜爱

二、初读诗歌

师:学古诗的第一个要求是读好古诗。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咬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开始吧。(生自由朗读)

师:朗朗的读书声停下来了,谁有信心读一读?

生:个别读(纠字音,预设:潜、重)

师:你读的字正圆腔,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字读的不是很准,大家听出来了吗?一起告诉他。请你再来读一读。{预设:都读正确了,你读的字正圆腔,如果在加上节奏那就更好了。}

师:读古诗不仅要读准确,还要读出它的节奏读感和韵律感,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你们边听边画出节奏{教师示范读}。

(出示节奏诗)是这样画的吗?学生自由试读。

哪位同学敢于向老师挑战,试着把它的节奏读出来呢?

生:个别读

师:第一个敢与挑战老师的同学,勇气可嘉,咱们先把掌声送给他吧。{预设:指导朗读快慢}

师:细心的同学发现了,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有什么特点?

(课件最后一个字红色)

师:古人作诗很讲究押韵,就是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得朗诵时,产生音乐般的韵律感,挺有意思的。如这首诗中的“生”“声”“城”韵母都是“eng”。咱们先来欣赏下诗歌朗读,待会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的韵味试着读出来。

生:个别读(指导快慢,轻重)

师: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三、理解诗意

师:听着大家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同学们,诗词言情,诗词言志,咱们不仅要会读诗歌,还要知其情,明其意。你们能借助课文后的注释和赏析说说是的大意吗?大家可以先相互交流一下。(生自学少许)

师:老师最喜欢同学们谈论的样子,可以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心里有答案就可以举手了。咱们一起来交流,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学生汇报,不必按顺序,允许借助注释谈个别字的理解,也可以谈某句诗的理解。教师关注没有注释的词,如:俱,都的意思;独,唯独;晓,清晨。并加以点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对好的理解的方法要及时肯定,表扬,评价语要彰显激励性。如,你很会读书,你很会运用工具书,你抓住了这个关键字理解,很好等。最后一句在理解时可以告诉学生翻译古诗的方法,可以调换位置,即锦官城花重,就很好理解了。)

生: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四、想象画面

师: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场及时的春雨,一位诗人敏锐的诗人,就这样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学们再从诗中寻找一下,在这个春天的夜晚,杜甫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他又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呈现课件:探究:杜甫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师:这样的一场及时雨,让作者兴奋不已,所以作者在诗的开头便赞叹道—————(齐读)

五、悟情赏析

师:都说课题是诗的眼睛。说说诗题中哪个字最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喜)

奇怪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如果细细品读,又会发现处处都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作者的喜悦之情究竟藏在诗句、字里行间的哪些地方呢?大家拿出笔圈点圈点,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先自读,再交流)

要点:1、这是一场及时雨,正当万物生长时就降临了。作者自然喜悦。(可启发联系大旱背景谈,)

2、这雨很可爱,是悄悄的下着;很柔绵,润物无声。(从潜看出,点拨:“知”“潜”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杜甫看到“云俱黑”,联想到这场雨绵绵地下到第二天,所有因大旱焦渴的农作物都唤醒过来,锦官城一定是繁花似锦,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师:同学们,第二天的锦官城将会是什么情景呢?能用一些词来形容一下吗?

生: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春意盎然(出示图片)

师:假如此时你就是杜甫,第二天早上,推开窗,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会是什么心情?

生:喜悦,高兴,欣喜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个别读

师:老师听出了这份欣喜。

六、朗读背诵

师: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古诗,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诗人一生历经磨难,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如今。他终于定居成都,面对绵绵春雨,想到难得的安宁生活,他怎能不万分欣喜,不由得赞叹道——

师:知时节的好雨悄悄的,轻柔的滋润着大地。面对绵绵细雨,想到他将带给锦官城一片万紫千红的美好景象,他怎能不喜上眉梢,不由得赞叹道——

师:春雨恩泽万物,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面对绵绵的春雨,想到他将带给人们期盼已久的丰收,他怎能不万分激动——

(配乐全班齐读全诗)

师:这么优美的诗,要是能把他背下来就更好了

生:背诵(表扬)

七、书写古诗

(出示课件)横排、竖排书写格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书写

首先提供一幅《春夜喜雨》硬笔书法作品,告诉学生不仅会读好、背诵、还要写好,通过写传递对这首诗的喜爱。然后发纸当场写。落款即可,(落款:癸巳年秋某某某书,印章不要。

八、拓展古诗

出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课外朗读

附:体会诗中的“喜”字,我觉得比较难说,古诗书写这个环节应该如何呈现?课件展示书法作品,要不要讲解落款,签名,印章?

六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读写3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描写雨的古诗。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春雨,导入课文。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

学生谈春雨。

2、导入课文,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行,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①正确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读准下列字音:甫fǔ径jìng俱jù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催发植物生长。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野径:乡间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òng。

三、朗读欣赏,体会意境。

(一)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过渡: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这首诗也显示出他的这种深湛淳朴的思想感情。作者获得安宁,又看到喜人的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怎能不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诗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1、分析首联: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的评价?明确:是“好”字。好在何处?因为它“知”时节。还好在什么地方?当春乃发生。过渡: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农作物发育生长的时节,人们是多么盼望雨水从天而降啊,而雨神也好象懂得人们的心思一样,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时节洋洋洒洒下起来了,这是不是好雨?雨知道人们的心情,这怎能不令人欣喜呢?雨本无知,可是作者用“知”这个字,是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拟人。把无知变有知,这个“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2、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教师引导:在这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大家想想:春雨有什么好处?

(春雨使花草树木庄稼得以发芽、生长,春雨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春雨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她“润物细无声”,她一点也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张扬喧闹、大造声势。你们难道不觉得春雨具有一种可贵的品格吗?

(春雨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那么这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什么感情?

(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前文点明了“春”和“雨”,这一联就点明了题目中哪个字?“夜”,很好,并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那么雨还“好”在何处?好在润物,如何润物?细细的,这是雨的形状,春雨如何来呢?一个“潜”字写得悄然无声,“潜”是什么意思?什么修辞?还是拟人。本联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呢?无声,是从听的角度。悄悄地进入夜中,细细地滋润万物。

所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好好品读这句诗吧!(学生有感情地读颔联。)

3、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大家展开想象:诗人可能先是在屋里,听到春雨轻轻洒落的声音,他心情十分愉快。接下来,他怎么做?

(诗人推开屋门走了出去。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可以看出诗人可能走出了屋,看到了野外、江面的景象。“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现在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说说颈联两句的意思。

4、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最后两句也是诗人看到的吗?为什么?

(最后两句是诗人想到的。从“晓看”知道诗人是在想:第二天早晨可以看到……)

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

(2)联想:诗人看到了这场及时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可以看到城里的花儿都开了。那一朵朵花沾着雨水,显得沉甸甸、红艳艳的。其实呀,诗人想到的可能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诗人可能还想到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还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诗人可能想到农民会在雨后播种,麦苗喝饱了雨水又长高了一截,人们开始踏青赏花了……)

四、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能把春雨写得这么美好?

引导:像诗人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感觉生活中的美。

2、朗读背诵。注意诗的节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六、作业。

1、搜集古今中外写春天、春雨的诗,自主积累古诗。

2、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200字的散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以及背诵古诗。

2、感受春雨的美好。

3、教会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用歌曲《小雨沙沙》引入古诗。

二、学习古诗

1、有一首古诗中也藏着“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前四句),感受春雨的美好。(出示课题)。

2、指名读课题(相机正音)

3、齐读课题

4、比一比、赛一赛

(一)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

1、学生自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请教一下。

2、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准字音,教师做及时评价给读正确的同学奖励春姑娘的礼物花朵)

3、看看哪一桌读得最准确呢?(同桌读)

4、让我们一起来把古诗正确地念出来。

(二)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流利,并且读出感情来呢?

1、先请同桌之间读一读,如果你觉得你的同桌能闯关成功了,那就在他的诵读书上打上一个五角星。

2、指名读,进行小老师评价。

3、欣赏范读

4、和老师比一比

5、小组推荐读,进行赛诗会。

6、齐读——齐诵

三、自主学习古诗(课堂延伸)

1、想再学剩下的四句吗?

2、师讲明方法,生自学

3、多种形式指名诵读

4、齐读全诗

四、小结

根据本节课学生实际表现情况做出相应的鼓励评价

授后反思:

教完《春夜喜雨》这一课后,我觉得低年级古诗教学应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儿童自主快乐学习。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谁愿意来当小诗人?你喜欢吗?谁愿意上来说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教师自己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学生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春夜洛城闻笛是几年级的古诗
春夜洛城闻笛是7年级的古诗。《春夜洛城闻笛》是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

春夜洛城闻笛的全文是什么?
李白的那首被称为“美得令人窒息”的七绝诗——《春夜洛城闻笛》,被选入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这是一首七绝诗,一共四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是李白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当他抬头看到月亮,马上就“低头思故乡”;而当听到“折...

春夜喜雨咋背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即兴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以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成都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教案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时的情景。诗句的意思是:春夜,睡得香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夜里我听到的风声雨声,...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有哪些?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介绍如下:1、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
七年级下人教版语文古诗 1.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1、《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三首古诗词
《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三首古诗词有哪些?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部古诗词和文言文
1. 求七年级下册语文书所有古诗和古文 1.《伤仲永 》 2.《木兰诗 》 3.《孙权劝学 》 4.《口技 》 5.《短文两篇 》 《夸父追日》、《小儿辩日》 6.《狼》 课后古诗: 1.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

《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三首古诗词有哪些?
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3、《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4、《...

察雅县17089362219: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书诗海拾贝春夜喜雨赏析《一定要书上的》 -
爨奋金格:[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悄来临.后面六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

察雅县17089362219: 杜甫的《春夜喜雨》他为什么喜欢春雨(从三个方面概括)其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补充:是六年级(下)课课练第四课《春... -
爨奋金格:[答案] 拟人 默默无闻

察雅县17089362219: 预备年级语文的几个问题1.春夜喜雨的文学背景 2.春夜喜雨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3.春夜喜雨的全文解释 4.钱塘湖春行的文学背景 5.钱塘湖春行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
爨奋金格:[答案] 【注释】 好雨: 指春雨. 乃: 就,马上.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 田野的道路. 俱: 全,都. 红湿处: 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 花因沾...

察雅县17089362219: 七年级下册语文19课有什么表达方法 -
爨奋金格: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个性化写作的重要性,树立写出“独特的自我”的观念. 2、学习写作读书笔记. 学情分析: 上一单元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初步认识到写作要追求“不一样”,要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要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风格,但真...

察雅县17089362219: 六年级下古诗文翻译 -
爨奋金格: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

察雅县17089362219: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春夜喜雨》
爨奋金格: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变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察雅县17089362219: 小学语文六年级词语手册上春夜喜雨的诗意 -
爨奋金格: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希望能帮到你!

察雅县17089362219: 六年级《春夜喜雨》赏析400字 -
爨奋金格: 《春夜喜雨》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

察雅县17089362219: 6年级古文古诗辨析版本:九年义务教育教育课本,6年级第2学期(试用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对照: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江南春,登幽州台歌,黄鹤楼,... -
爨奋金格:[答案] (名句)钱:几处马蹄,登:劝故人,黄:昔人鹤楼,过:绿树木深,白雪:忽如花开,行:乘海,送:浮云情,月:举人,墨:不坤,长:少悲

察雅县17089362219: 六年级小学课本上春夜喜雨这首的背景和诗意
爨奋金格: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