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问政”,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

作者&投稿:柴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同是“问政”,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

【注释】
(1)无道:指无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4)偃:仆,倒。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评析】
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体现了孔子以德治国、以信治国的思想。

子贡问政,季康子问政和齐景公问政,孔子为什么作了不同的回答?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草上之风,必偃.”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根据个人的性格和感悟做回答.
因为个人身份、性格不同而答案不同;
1、 子贡(端木赐)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是一个故事,有一天端木赐问孔子,给你一个国家,你只能选择三样东西来治理它,那么你会选择哪三样?
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译:孔子说,粮食、军队和信仰(教育).
然后端木赐又问,只能两样呢?孔子说:“粮食和信仰”
端木赐再问:“那只能一样呢?”孔子说:“信仰”.
这个问题在于“君子固穷”的思想,君子固然平穷,但是就因为平穷还能坚持自己的才是君子.孔子说过:“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我小时候很穷,所以学会了许多生存的技巧,但是,从来没有过坑蒙拐骗偷的伎俩.而孔子周游列国“绝粮在陈”时,固然饿死,也不偷抢.这就是“君子故穷”的精神.而端木赐时他的学生,教育学生当然说这个了.
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季康子是个什么人?鲁国大夫,三环之一,他的管理方式就是杀戮,所以孔子要劝他做行善积德的榜样.(有一则故事是讲述孔子在做大司寇时审理一家父子案件上跟为突出当政者不施仁政而要百姓懂礼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案例,你可以去看看)
3、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简短说,齐景公是国君,这是孔子劝国君有尊卑礼仪的概念(针对齐景公个人).


文言文子夏问政
1. 子夏问政子夏为莒父宰为什么意思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译文:(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说:“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是什么意思?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意思是一年后,孔子游历列国,自蔡来到叶,希望来楚碰碰运气,叶公是楚国方城之外的军政重臣兼边防守将,所以孔子要想晋见楚王到楚国发展必通过叶地,先过叶公这关。孔子既至,叶公向其问政。此句出自《史记•孔子世家》,作者司马迁。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孔子说什么
子夏为莒父宰①,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注释】①莒(jǔ)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翻译】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41、郑声淫:孔子是说郑国男女淫乱无度、歌声放荡吗
子张问政,孔子的回答是“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要求为政者在位时始终保持敬业和忠诚。子路问政时,孔子提出了“先之,劳之”,这个看似费解的表述,不同学者解读各异。孔安国认为“导之以德”是核心,而朱熹和南怀瑾则倾向于理解为执政者以身作则,先人一步,亲力亲为。不论是哪种解读,都突显...

怎样理解“政者正也?
那么,如何做到“正”呢?孔子在这一方面的论述非常多,这里仅列举几段论述。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篇》)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译文:季康子问:“你的学生中那个好学用功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用功,不幸短命早逝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12、颜渊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

谁给解释一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出自《论语·颜渊》。原文: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

文言文翻译:《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译文: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的翻译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百姓就对政府信任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

孔子是文学家吗?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赋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

延平区18231295417: 同是“问政”,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 -
海苗美悦: 【注释】 (1)无道:指无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4)偃:仆,倒.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评析】 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延平区18231295417: ...草上之风,必偃.”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 -
海苗美悦:[答案] 子贡同孔子虽然也是社会上层人士,但他们都不是社会的直接管理者,他们在讨论社会管理问题时是学术性的,认为社会管理者要想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立足于取信于民是根本.“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是理想的状态,如果不能同时...

延平区18231295417: 子贡问政,季康子问政和齐景公问政,孔子为什么作了不同的回答? -
海苗美悦: 根据个人的性格和感悟做回答. 因为个人身份、性格不同而答案不同; 1、 子贡(端木赐)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是一个故事,有一天端木赐问孔子,给你一个国家,你只能选择三样东西来治理它,那么你会选择哪三样? 孔子...

延平区18231295417: ...(12.19)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小题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小题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 -
海苗美悦:[答案]小题1:取信于民,以德治国.(1分) 小题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正己”“以德化民”.(4分) 小题1:略 ...

延平区18231295417: 七年级论语12章练习 -
海苗美悦: 《论语》十一、十二章练习题 (一)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2•23)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24) 孔子和曾参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

延平区18231295417: 子贡,子夏问政,孔子回答为什么不同 -
海苗美悦: 古人讲东西和现在不同,现在的科学体系是以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为根基而来的,偏重于精准的逻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有标准答案,而孔子那时候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说法,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根性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

延平区18231295417: 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分别向孔子问孝,孔子的回答却各不相同.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
海苗美悦:[答案] 《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丧之以礼,祭之以礼.” 今译:亲人在世时要以礼服事;去世之后,要... 有了酒食,让长辈吃喝,这难道就可以说是尽孝了吗? 现在回答:为什么会有不同回答: 答: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孝论的灵活...

延平区18231295417: 同是问政,孔子回答却不同,这些回答体现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
海苗美悦: 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延平区18231295417: 有关是否听父母的话辫论语 -
海苗美悦: 有关是否听父母的话,得因事因人而异,《论语》中没有绝对的答案.比如子路问“闻斯行诸”时,孔子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同样问“闻斯行诸”,孔子回答“闻斯行之”.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对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公西华对此不理解,问孔子,“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孔子回答“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延平区18231295417: 语文解答季康子① 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荀子之不欲,虽赏... -
海苗美悦:[答案] (1)为政者要正人应先正己,即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百姓. (2)孔子并没有顺着季康予的想法,对“民”提出什么要求,而是指出当政者自己要庄重严谨、孝顺慈爱、用贤重教,百姓就会敬服当政者、尽忠而努力,表达当政者的道德品质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