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氏三族,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坐视不管?

作者&投稿:琴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要说中国哪一段历史最广为人知?三国定能占据一席之位,托了三国演义的科普,使得中国老百姓不知秦皇汉武,却熟知桃园三结义、青梅煮酒的来历。三国前期是诸侯们的争斗,到了后期三足鼎立,大多是阴谋阳谋,其中最大的阴谋家,便是司马懿,他布局数年,经历几代人将曹魏江山篡夺,不禁让人感叹城府之深。不过由于产生一个问题,司马氏发动政变,诛杀曹氏宗亲,为什么曹操当年的老部下们,却没有任何的行为表示呢?

在解答此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曹操有哪些老部下,首先可分为三类,一种是曹氏宗亲,曹操七大姑八大姨,同一血脉的亲戚,比如曹操起兵时一直跟随的曹仁,第二类则是打天下过程中来投靠的寒门,这里的寒门不分文臣武将,例如许褚、贾诩、张辽等人都属于寒门,第三类则是世家大族,比如荀彧所在的颍川荀氏。按理来说,司马氏威胁到曹氏江山,这三类人都应该出手相助的才对,为什么他们会坐视不管?下面来分析一下原因。第一宗室不出手的原因,其实宗室不止是曹氏,夏侯氏也算,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真这些人生前都掌握兵权,是维护曹魏皇权的保障,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曹操去世以后,这些武将相继都去世了。

许多人说司马懿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活得久,熬死了大部分魏国开国名人,曹氏、夏侯氏的主将们死后,家族内部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这些子弟混的一般,没有多少才能,靠着祖上的荫庇,混个一官半职,能力比父祖差了很多。曹氏众多子弟中,就出了比较不错的曹真,曾经被寄予厚望,曹丕临终之前,还任命他与司马懿共同辅佐新皇,曹真开始表现出色,把司马懿挤兑的不行,但他有小聪明却无大智,结果被司马懿反杀了。曹操的直系后代更惨,他们虽与曹丕血缘亲近,是名义上的兄弟,但却不被信任,比如说处处被针对的曹植,哪怕当个闲散王爷,还要被小心提防,而曹丕登基后,便立下一条新规,藩王不可以干涉政事,从根本上堵死了皇室子弟参与朝政的道路。

除此之外,曹丕下达多项规定,几乎要把藩王们摁死在封地里,藩王之间不可来往,也不可以随意离开封地,还派了宦官前去监视,随时随刻要掌握藩王的动向,没两三年更换一次封地,谨防藩王私下发展个人势力,甚至亲兵都不能超过三百个,防兄弟防到这个地步,历史上可以说没几个人了。曹丕的做法,也被儿子曹睿学了去,所以后来司马氏曹魏时,曹氏子弟有心无力,自己无兵无权,只能干坐看司马氏架空皇权。说完了宗亲,再来说说寒门子弟,其实宗亲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到了寒门这里就更难了,他们都敌不过一个东西,那就是时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是在249年,距离曹操去世已经有三十年了,当初那些跟随曹操的老部下们,要么死,要么老的动的不了,根本没办法反抗。

比如说举世无双的典韦,他为了救曹操死在宛城,死的比很多武将都要早,对曹操忠心无比,武力过人的许褚,听闻曹操去世以后,伤心至吐血,七八年后因病去世,震惊东吴诸将的张辽,在曹丕即位两年后,染病上战场,为国家战死,还有乐进、于禁、徐晃、郭嘉这些人都没有撑到曹睿时代,就连算无遗策的贾诩,在曹丕登基后,他安享晚年老死。其实这些人对曹魏都十分忠心,但架不住时间的流逝,仔细来看曹魏这边的情况,与蜀汉也有些相似,都是老将们离去以后,没有出现有能力的新人顶替上来。曹操的老部下们,要么比曹操先一步去世,要么在曹丕登基后的几年后离世,几乎没有人活到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所以不是他们坐视不管,而是像宗亲一样,实在是有心无力。

最后一个世家大族,曹操能在北方站住脚跟,缺不了世家大族的支持,想当年曹操在兖州,怒杀名士边让,被大批世家所抵制,差点将心血毁于一旦,曹操后来唯才是举,打压士族,但为了维持稳定,还是需要世家子弟来治理地方,所以世家又活了过来,他们通过姻亲、师徒结成牢不可摧的人脉关系,依附于皇权之下,原本大家相安无事,但被曹爽所打破,他唯亲是用,把官员任命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使得大部分世家对其不满,纷纷倒戈司马氏。事实上,古代世家没有多少国家概念,比起国家兴亡,更在意自己家族的利益,换个皇帝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影响并不大,但如果影响到了利益,那么就会站出来,所以曹爽之后的败亡,司马懿只起到了三分之二作用,另三分之一是世家。

总的来说,曹操去世后,老部下们坐视不管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由于年龄的原因,导致很多帮助曹魏建国的文臣武将,都已经去世了,曹爽把世家们给得罪了一遍,司马氏掌握了世家,最后几个曹魏皇帝过于防范藩王,言行举止都受到严格限制,即便是有心救国,但也无能为力。当然了,历史证明司马氏靠阴谋夺来的江山,也没有坐多久,西晋建立才三十多年,就走向了灭亡,后面的东晋虽长久,皇室却要看世家大族的脸色过日子,实在算不上很好,两晋可以说是中国最憋屈的朝代之一,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指责,想必连当初的司马懿也没有想到吧。



由于年龄的原因,导致很多帮助曹魏建国的文臣武将,都已经去世了,曹爽把世家们给得罪了一遍,司马氏掌握了世家,最后几个曹魏皇帝过于防范藩王,言行举止都受到严格限制,即便是有心救国,但也无能为力。

因为当时的政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司马家族的手里,而当时曹操的老部下老的老死的死,其实所剩的能量已经没有多少了,就算她们反抗也引起不了什么作用。

因为司马懿在当时的魏国已经获得了非常高的地位,而且在魏军中的地位非常高。而且当年的老部下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权力了。


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后,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在这样的机会之下,司马懿家族不仅没有因为功高盖主而被清洗,反而越坐越稳,直至最后发动政变推翻了曹魏政权,取而代之。在高平陵政变中,司马懿趁着曹爽曹芳二人扫墓的功夫,就带了三千甲兵,冲入京都,控制了曹魏政权的军政大权。但此时,曹魏政权并没有易姓司马,这次政变的结果和影响只是司马懿...

司马懿活了多少岁
司马懿活了73岁。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历史评价他是怎么一个人物?
而司马懿光是从建安十三年就曹操文学椽起算,至嘉平元年发动诛杀曹爽止,献身曹家长达四十一年,成就可归纳成「出将入相」。人生七十古来稀,若是司马懿七十岁就死去,就没有后来的诛杀曹爽之事,因此司马懿安内攘外的一生,不知又该如何评价。 次看曹爽对魏主曹芳的忠诚方面,曹芳年幼登基,本与郭太后同住。曹爽先...

高平陵之变后,曹操留下的老部下为何都按兵不动?
孙礼虽未直接参与高平陵之变,但无疑他是政变的同情者之一。此时,他将司马懿比附为伊尹、吕尚,意在暗示受托孤之命的司马懿具有发动政变、夺取权力的合法性。而司马懿又曾告诉高柔“君为周勃矣”,可见曹魏元老内部将这次政变视为与周勃安刘相似的举动,并以此相号召。可以说,这些曹魏老臣参与、同情...

曾跟随孟德多年的部下,在司马懿叛乱时,为什么选择坐视不管?
孟德死后掌权的是曹爽,而曹爽不得民心。曹爽当权的时候,将许多有才能的大臣都卸任了,反而提携了许多他以前的老部下,曹爽纵容自己的部下残害百姓,为百姓所憎恨。曹爽在朝中树立了很多政敌,所以在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更多的人是不站在曹爽这一边的,许多人都希望曹爽垮台。司马懿发动政变速度极快...

司马懿三国历史上最会装病最终如何夺得天下的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司马懿因为高平陵事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司马氏...

三国演义简介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215年 曹操进攻张鲁,张鲁降,庞德加入曹军 曹操、孙权在濡须激战,大破孙权,乐进中箭216年 曹操称魏王,崔琰因反对被杀,荀攸忧愤病死 耿纪等人在许昌发动政变,被夏侯敦、曹休镇压,遭处死217年 立曹丕为世子 王粲病死,是年疾疫流行218年 曹彰破乌桓,平定北方少...

孙度命比曹操还长 司马懿灭它却只用60天呢?
侄子篡位 后来,公孙恭大病一场,又错服草药,丧失了性功能,搞得如同阉人一般,实在不堪为君。于是,公元228年,其侄公孙渊发动政变,夺取了君位。魏明帝曹焙芸斐腥霞瘸墒率担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任命他为所谓的“辽东太守”。走向灭亡 魏明帝曹痹谑攀狼埃派太尉司马懿北征燕国,马懿大军进...

三国演义中重要事件(包括战争等)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215年 曹操进攻张鲁,张鲁降,庞德加入曹军 曹操、孙权在濡须激战,大破孙权,乐进中箭216年 曹操称魏王,崔琰因反对被杀,荀攸忧愤病死 耿纪等人在许昌发动政变,被夏侯敦、曹休镇压,遭处死217年 立曹丕为世子 王粲病死,是年疾疫流行218年 曹彰破乌桓,平定北方少...

三国演义中的重大事件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 215年 曹操进攻张鲁,张鲁降,庞德加入曹军 曹操、孙权在濡须激战,大破孙权,乐进中箭 216年 曹操称魏王,崔琰因反对被杀,荀攸忧愤病死 耿纪等人在许昌发动政变,被夏侯敦、曹休镇压,遭处死 217年 立曹丕为世子 王粲病死,是年疾疫流行 218年 曹彰破乌桓,平定...

藤县13426303515: 司马懿为什么要发动“高平陵之变”? -
沃康万可: 为了除掉曹爽. 三国时期的魏国建立后,发生在曹魏的宗室曹爽和四朝元老司马懿之间的权力斗争,最后以司马懿杀害曹爽并夺取大权而结束. 魏少帝曹芳在位时期,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谥等人,排斥司马懿.正始十年正月(249年),魏少帝曹芳拜谒高平陵,即明帝曹叡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皆随同前往,司马懿乘机发动兵变,废免了曹爽兄弟,不久将其全部处死,随后司马氏便独揽曹魏朝政,为其后代司马炎代魏并建立晋朝打下了根基

藤县13426303515: 司马炎篡位的时候曹家宗亲呢? -
沃康万可: 曹丕即位后鉴於汉朝末年的教训,防止地方宗亲做大没有给予宗亲兵权只有爵位,而且曹丕为了自己皇位稳固害死了曹彰,逼走了曹植.以至於后来司马氏篡权的时候没有一个曹魏宗亲起兵保驾,而是地方上的刺史忠心护主史称的淮南三叛(诸葛诞,文钦,毌丘俭).后来司马炎为了保卫司马江山又大封宗亲,最后导致了八王之乱,这直接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藤县13426303515: 司马家族逐步取代曹魏时,曹操的儿子孙子们为什么鲜有作为,就那么任凭司马氏宰割? 那个王凌想拥立的曹彪 -
沃康万可: 俯饥碘渴鄢韭碉血冬摩被曹丕、曹睿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了,有心无力. 和胡亥上台时大杀兄弟情况一样,秦始皇英明一世,几十个儿孙,一次性杀光了.没有权利,只有任其宰割.

藤县13426303515: 司马懿为什么yao把曹爽杀了? -
沃康万可: 魏明帝曹睿死的时候指明要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但是曹爽通过给司马懿升官使司马懿失去了军权,随后利用自己皇族的优势逐渐架空了司马懿,司马懿只好闭门不出装病才使得曹爽最终没有杀他,司马懿韬光养晦之后积蓄力量乘曹爽出城祭祀之时控制了京城最终迫使曹爽投降,为防其复起只好杀之

藤县13426303515: 简述曹爽灭门三族,司马懿独获军权 -
沃康万可: 司马懿平定曹爽乱政是挽救曹魏政权,信守托孤承诺,维护曹芳的皇位,不是单纯为了个人集团的权力.首先他放弃权力回家养病的时候,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在朝中都是中级官员,司马氏集团还是弱小的.此时谈不上要建立司马氏专权,高平...

藤县13426303515: 司马懿:慎之,慎之,到底是担心什么 -
沃康万可: 第一点:司马家族都是被曹操猜疑 当时曹操一直对司马家族产生怀疑的态度,当时都是司马懿搞定的,但是司马懿也快不行了,于是司马懿有必要告诫儿子不要放松,曹操的猜忌之心,还没有解除.第二点:曹家和司马家已经有矛盾 在公元...

藤县13426303515: 司马懿篡权后曹家后代为什么没有反抗 -
沃康万可: 当然反抗过,只不过失败了.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事情败露,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腰斩灭族.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带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授予铠甲兵器,率领亲兵讨伐, 司马昭遂使亲信贾充派遣刺客成济杀害曹髦,事后仅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族则没受牵连,另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

藤县13426303515: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司马懿的?他是一个什么性格? -
沃康万可: 一般人错认的印象是司马懿篡夺曹魏,若不就演义而就正史,忠奸相当可议. 首先是从现有的史料,找不出司马懿背叛曹魏皇家的证据.司马懿对内礼遇魏主及郭太后,对外建武功讨伐不臣,除了高平陵诛杀曹爽党族为人所诟病外.不过曹爽不...

藤县13426303515: 曹家和司马家有仇吗?司马氏取代曹氏,那为什么现在姓曹的这么多,而姓司马的寥寥无几甚至几乎绝迹? -
沃康万可: 根本就没仇,曹氏也未必只有曹参曹操这一支,古代春秋时期有个诸侯国叫曹国,后来被一国家灭了后曹国的百姓都改姓曹(假如这里曹国有10000人,就有9000多个姓曹)了,所以姓曹就多了起来,司马这个姓却是在官职而起的,历史上不是有有'三公'这个官吗?司马就是这儿的,所以后来就有这个姓氏,由于是从官名而起的,相对较少,宗派也很少,司马懿的后代大多不得善始,都是被敌人而且是姓刘的杀的杀,抄家的抄家.都没有多少宗族留后,也许姓司马就很少了,假如还有一些姓司马的人去参军打仗也不死很多人司马吗?也就没留后,在那个时代,打仗家常便饭,司马而且是孤姓,只是由官名而起的,少也是正常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