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分级

作者&投稿:凤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分级对比~

华北、东北、西北地下水系统分级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1)华北、东北、西北地下水系统分级相同之处
1)华北、东北、西北地下水系统分级的主要依据都为不同层次的地下水流系统。
2)在进行四级及其以下分级时,都充分考虑了含水层结构系统和介质系统的差异。
3)三大地区一级地下水系统划分的依据非常相近,都是依据区域水循环和宏观地貌特征划分。
(2)华北、东北、西北地下水系统分级不同之处。由于各地区地下水流系统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地下水系统分级(二级及其以下)时主要的参照因子有较大差异
1)华北平原区域水流系统主要受一、二级地表水流域控制,中间水流系统受地貌控制,局部水流系统受三级地表水系控制,主要为三级地表水形成的冲洪积扇或古河道,因此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分级主要参照因子是不同级别的地表水流域,其次是地貌条件。
2)东北松嫩平原区域水流系统主要受地貌和一级地表水流域控制,中间水流系统受二级地表水流域和次级地貌控制,局部水流系统主要是三级地表水系控制,地下水系统分级主要的参照因子是不同级别地貌和地表水流域。
3)西北内陆盆地区域水流系统主要受构造盆地和从山前到汇流中心———尾闾湖地表流域的控制。一般没有中间水流系统,局部水流系统主要分为山前戈壁平原局部地下水系统、冲湖积细土平原局部地下水系统和湖积平原局部地下水系统,主要受构造地貌和含水层结构和介质系统控制,因此西北地区地下水系统分级主要参照不同级别构造盆地和从山前到汇流中心(尾闾湖)地表流域。
4)水化学场差异是西北地区四、五级地下水系统划分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划分依据,如柴达木盆地平原区在五级地下水系统划分时,依据水化学场的分带分为平原区戈壁带(淡水、微咸水)、绿洲带(淡水、微咸水、半咸水)、湖积平原(微咸水、咸水)等五级地下水系统。华北地区在四级地下水系统划分时也考虑了沿地下水径流方向水化学场的差异,东北松嫩平原地下水化学场差异不大,因此在地下水系统划分时很少考虑水化学系统。

一、含水层系统
华北山区含水层系统主要包括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层亚系统和基岩类裂隙含水层亚系统,以及山间盆地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亚系统。本次地下水系统研究以平原区为主,因此只对平原区的含水层系统作详细的叙述。
(一)含水层结构系统
华北平原含水层组在平面上主要分为单层结构区和多层结构区。单层结构区主要分布于山前平原顶部,岩性颗粒粗,黏性土多以透镜状分布,上下水力联系好,构成单层水文地质结构。多层结构区分布于山前平原底部、中部平原、滨海平原区,砂层和黏性土层相间展布,构成多层水文地质结构,在垂向上自上而下分为四大含水岩组(Ⅰ、Ⅱ、Ⅲ、Ⅳ含水组)。
(二)含水层介质系统
华北平原区含水层介质主体为第四系冲积、洪积、湖积松散堆积物。从山前—滨海、从第Ⅰ含水层组到第Ⅳ含水层组,含水层介质呈规律性变化。在山前平原顶部,为单层结构,含水介质颗粒粗大,主要为砾卵石、中粗砂含砾中粗砂;从山前平原下部—滨海平原,是多层结构区,4个含水层组的介质总体上是由粗颗粒向细颗粒变化。从山前到滨海,第Ⅰ含水层组含水层介质由砾卵石、中粗砂含砾中粗砂→中细砂粉细砂→粉砂规律变化。第Ⅱ含水层组含水层介质由砾卵石、中粗砂→中细砂、粉砂→粉砂规律变化。第Ⅲ含水层组含水层介质由砾卵石、中粗砂→中细砂及细砂→粉细砂变化。第Ⅳ含水层组含水层介质由砾卵石、中粗砂→中细砂→粉细砂及粉砂规律变化。
(三)含水层层次系统
在垂向上主要有浅层含水层系统和深层含水层系统。浅层含水层系统在全淡水区为第Ⅰ+Ⅱ含水组,在有些咸水区为第Ⅰ含水组。深层含水层系统在全淡水区包括Ⅲ+Ⅳ含水组,在有些咸水区包括咸水体以下的Ⅱ、Ⅲ、Ⅳ含水组。底界埋深由山前的100m增加到东部平原的550m。受构造控制拗陷区和隆起区埋藏深度和厚度差异很大。
华北平原区浅层含水层层次系统在平面上可基本分为四级:第一级是华北平原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系统;第二级按照华北平原一级地表水系对含水层形成的控制作用分为滦河、海河和古黄河二级孔隙含水层系统;第三级是在二级的基础上按照次级地表水系对含水层形成的控制作用,作进一步划分;第四级主要按照次级地表水系在上游、中游和下游沉积岩组形成条件及沉积粒径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冲洪积扇、古河道以及海积平原。
二、输入输出系统
(一)浅层地下水的输入输出系统
天然状态下,浅层地下水的输入系统主要由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山区侧向径流补给、河道渗漏补给组成。在人类开采地下水能力增强和降水量减少的作用下,输入系统增加了渠道渗漏补给和灌溉回归补给。按输入系统中各因素对区域地下水补给的大小,华北浅层地下水的输入系统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山区侧向径流补给、河道渗漏补给、灌溉回归补给、渠道渗漏补给。
天然状态下,浅层地下水的输出系统主要由向下游径流、潜水蒸发,在枯水季节 通过河道排泄,或以泉的形式排泄组成。20世纪80年代后,潜水蒸发消耗也显著减小,由于地下水开采,水位下降,向河流排泄或泉水排泄也基本上消失,目前浅层地下水排泄主要为向下游径流、潜水蒸发和人工开采。
(二)深层地下水的输入输出系统
深层地下水的输入系统主要由山前边缘的隐伏碳酸盐岩岩溶水的顶托补给、山前主要冲洪积扇的侧向径流以及在开采条件下的越流补给组成。
天然条件下,深层地下水输出系统主要以向下游侧向径流排泄为主。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自流区,由于深层水头远高于浅层水位,深层水向浅层水越流排泄也是主要形式之一。近30年来,由于大量开发地下水,深层地下水输出,变为以开采为主,向下游侧向径流排泄和向浅层水越流排泄为辅。
三、地下水流动系统
天然条件下,区域流动系统沿山前平原向东流动,在咸淡水边界附近向下运移沿第四系下部向渤海方向运动;到沧州以东地区,部分地下水开始向上越流运动,部分向渤海排泄流出。中间流动系统主要受地表水流域和地质地貌条件的控制,形成了冲洪积扇流动系统、河间流动系统和沿海流动系统。山前地带地下水接受山区的侧向流动补给和冲洪积扇的降雨补给后,地下水向下流动,然后水平向东流动,到冲洪积扇前缘地带,形成溢出带。在中部平原,受地表水流域的控制,地下水形成了以河道带为源区,以河间洼地为汇区的中间流动系统。局部流动系统主要受地形和地表水流域的控制,局部流动系统的范围较小,一般在地形凸起处或河道带形成源区,经过短暂的流动后,在地形低洼处形成汇区。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超采对地下水流系统影响很大,区域流动系统的地下水,由水平运动为主开始逐步转变为向第三含水组越流的垂向流动为主;并且以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中心为界,被割裂成中间流动系统。在沿海地带区域流动系统由向上运动变为由浅部和深部向中间流动。中间流动系统由于地下水的开发形成了源汇的逆转。局部流动系统则由于浅层地下水的无序开发和区域流动系统和中间流动系统的演变全面解体,形成以开采为主导的新的局部流动系统。
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结构模式见图3-6-1。

图3-6-1 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结构图

一、地下水系统分级

华北平原属于黄淮海平原一级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包含了黄淮海平原一级地下水系统中滦河、海河和黄河下游二级地下水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华北平原并非真正的一级系统,它仅为包含黄淮海平原一级地下水系统中三个二级系统的集合体。本节 为从整体上研究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层次性,称其为“华北平原一级地下水系统”,这仅为集合体的代称。

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分级主要按照地下水流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划分,同时分级时也充分参照地下水含水层系统,尤其是四级地下水系统分级时,充分考虑含水层结构和岩性的差异(图3-7-1)。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在含水介质条件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控制下,水流特征在纵向上表现出深循环、中循环和浅循环地下水系统的垂直层次性,在横向上出现区域性、亚区域性和局部性地下水系统。纵横交错又构成了各种交叉层次,十分复杂。华北地下水系统划分要充分考虑地下水垂向运动的因素,深浅层地下水的势能场形成统一的地下水渗流时空有序结构。开采条件下,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自上而下水头逐渐降低,并有资料说明深层地下水接受上覆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在目前还未查明整个第四系势能场空间分布情况下,以地下水开发利用为目的的地下水系统划分,主要以浅部地下水流场特征为依据。本次按区域水流系统、亚区域水流系统和局部水流系统进行分级。

“华北平原一级地下水系统”主要是按照地下水从周边山前向滨海平原径流汇于渤海湾排泄的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进行划分,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边界由太行山、燕山地表分水岭和黄河侧向流入边界和渤海侧向流出边界组成。二级地下水系统主要按照区域水流系统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参照一级地表水流域和地貌进行划分,华北平原地下水在西部太行山山前、北部燕山山前和南部黄河分别接受补给后向滨海平原径流排泄,受海河、滦河和黄河三大一级水系和地貌控制,分别形成西部到滨海、北部到滨海以及西南到滨海三大独立区域水流系统。按区域水流系统,参照三大一级流域的范围,分为海河二级地下水系统、滦河二级地下水系统和古黄河二级地下水系统。三级地下水系统是主要对二级地下水系统的区域水流系统在平面上进一步细分,区分为滦河、潮白-蓟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古黄河等二级地表水流域(每一个流域基本都涵盖了从山前—滨海的区域水流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进行划分,分析水化学同位素场、水动力场横向(近平行区域地下水流线方向)特征在平面上的分布差异,参考二级地表水流域的范围和次级地貌进行划分,在山前平原多使用地表分水岭、在中部平原滨海平原主要以冲洪积扇(扇群)间洼地及古河道间带黏性土弱透水带作为地下水系统边界,以区域二级地表水系统名称命名三级地下水系统。四级地下水系统是在三级地下水系统内部,进一步圈定地下水中间流动系统,同时充分考虑三级地下水系统内含水岩组结构和沉积粒径的差异,以河流上游(山区)、山前冲洪积扇、古河道、冲海积平原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作为地下水子系统的划分依据,在河流上游主要以不同河流的地表分水岭、在山前平原以冲洪积扇前缘洼地、在冲积平原以河间洼地集中分布区与第四系海侵主要影响区之间的黏性土弱透水带作为地下水子系统边界,并以含水介质沉积环境命名地下水四级系统。五级地下水系统是在四级地下水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圈定地下水局部流动系统,在四级地下水系统存在含水介质结构场、地下水水动力场和补径排条件差异的子系统,进一步划分为次级地下水系统,一般是四级系统内次级地表水系形成的冲洪积扇和古河道带。如子牙河冲洪积扇四级地下水系统按其两大支流进一步分为滹沱河冲洪积扇五级地下水系统和滏阳河冲洪积扇五级地下水系统;子牙河古河道带四级地下水系统进一步分为滹沱河古河道带五级地下水系统和滏阳河古河道带五级地下水系统。

图3-7-1 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分级图

二、地下水系统分级典型特征

1)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分级主要按照区域、中间和局部地下水流动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划分,同时分级时也充分参照地下水含水层系统,尤其是到四级地下水系统分级时,充分考虑含水层结构和岩性的差异。

2)不同级别的地表水流域是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划分的重要参考因素。

3)一级地下水系统划分主要是依据从山区到滨海的区域水流系统;二级地下水系统划分主要按照区域水流系统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区分一级地表流域范围;三级地下水系统是主要对二级地下水系统的区域水流系统在平面上进一步细分,区分为二级地表水流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进行划分;四级主要是依据中间水流系统,充分考虑河流上游(山区)、山前冲洪积扇、古河道、冲海积平原等地貌单元水流系统和含水层结构和岩性的差异划分;五级地下水系统在四级地下水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圈定地下水局部流动系统。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结构对比
西北内陆盆地局部水流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局部水流系统分带和盐分溶滤、迁移与聚集分带一一对应,水化学场与水动力场具有直接的关系;华北尤其是东北松嫩平原局部水流系统与水化学系统的对应关系不是非常明显。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超采对地下水流系统影响很大,区域水流系统、中间水流系统和局部水流系统天然状态相比产生很大变异,...

区域地下水系统划分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含水层系统)与流动(流动系统)特征,将三江平原地下水系统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水亚系统、古近-新近系裂隙孔隙水亚系统和前第四系基岩裂隙水亚系统。一、第四系孔隙水亚系统 该亚系统西、南及东南边界分别与小兴安岭、完达山山地基岩接触,为弱透水补给边界,接受山区出山口河流的河水渗漏和...

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
而基岩裂隙水,仅分布在区内残山残丘及山前台地区,呈零星小范围的分布,一般经过短距离的径流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形成局部流动系统;另一部分排泄于第四系孔隙水中,进入中间流动系统和区域流动系统之列。为了更好地描述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根据区域地下水流动特点,将三江平原区域地下水流动...

家园篇 华北平原是一片绿叶
华北平原地下水分为七个部分。滦河平原地下水系统,包括滦河冲洪积扇子系统和滦河冲积海积子系统。潮白蓟运河平原地下水系统,包括潮白蓟运河冲洪积扇子系统、潮白蓟运古河道带子系统和潮白蓟运河冲积海积子系统。永定河平原地下水系统,包括永定河冲洪积扇子系统和永定河古河道带子系统。大清河平原地下水系统,包括大清河冲...

地下水功能区划
根据地下水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技术要求,突出了综合表征华北平原地下水循环系统中各区、带的优势功能和脆弱功能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目标,按合理利用优势功能和保护脆弱功能的原则,尽可能实现多目标保护、多种功能互补和综合发挥作用;以地下水综合功能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

地下水补给来源与补给区的同位素解释
一、潜水补给来源与补给区 (一)霍林河-洮儿河-绰尔河地下水系统 分布于西南部山前倾斜平原和低平原,地下水流动方向为自西部山前向东部低平原。该系统地下水δ18O值自西部边界和南部边界向低平原中部减小,两个低δ18O值区分布在泰来县以北和白城-乾安-大安一带低平原中部,可能反映下部承压水...

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2)系统地划分了我国北方地下水系统。依据大地构造、地貌单元、气候分带、地表水系等要素,将我国北方地区划分为了松辽地下水系统区、黄河流域及海河-淮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区、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区、蒙北高原地下水系统区等四个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10个一级地下水系统和56个二级地下水系统。(3...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盆地区域水循环对比
东北松嫩平原浅层水主要为西部山前平原、中部低平原、东部高平原潜水,循环深度一般40~60m,局部达到100m。中深层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统承压水,古近系、新近系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水,循环深度大于60m,循环底界在不同地貌单元变化很大,由一百余米到三百余米。 表3-3-1 华北平原、东北松嫩平原、西北内陆盆地区域水...

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
4.5.4.1.3 一级地下水系统划分 依据上述原则,划分出了23个一级地下水系统(见附件表1,附件中图4)。 4.5.4.1.3.1 黑龙江一级地下水系统(A01) 主要依据地貌和地表水系划分。黑龙江一级地下水系统主体为松嫩平原,西以大兴安岭地表分水岭为界,东以乌苏里江海岸为界,北边界是黑龙江海岸线,南边界为辽河与松花江分水...

地下水系统划分的主要依据及边界确定
由构造控制作用形成的独立的地貌单元、气候分带以及地表水流域对区域地下水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地下水系统分区时,要充分考虑宏观构造格局(一级构造单元)对区域地下水循环的影响,参照宏观的构造单元进行划分。 2.宏观地貌单元 宏观的地貌格局,是指大的地貌单元,即大型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在平面上的排列...

辽阳市18218764477: 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有何分布特点主要形成原因是什么 -
佼呢非可: 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人口、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需求量增长快,地表水不足,过量开采地下水.

辽阳市18218764477: 华北地区水资源问题 -
佼呢非可: 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本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一、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 1.我国水资...

辽阳市18218764477: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三大平原的范围,跨省级行政区,它们的主要河流及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
佼呢非可:[答案] 东北平原主要有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辽河.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长约100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400公里.主要由辽河、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长春...

辽阳市18218764477: 华北平原哪个方位地下漏斗最明显? -
佼呢非可: 华北平原的德州、沧州、邢台这一带地区,地下漏斗情况最严重,从70年代开始形成和发展的地下漏斗已经形成一个大的复合型的漏斗.

辽阳市18218764477: 黄淮海平原有哪些部分组成? -
佼呢非可: 黄淮海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平原的简称.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共同冲积而成的. 【范围】 黄淮海平原所包括的地区和范围,各部门、各专业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所采用的数据也就各不相同,有26万、30万、...

辽阳市18218764477: 华北平原的形成 -
佼呢非可: 华北平原也叫黄淮海平原 是由 黄河 淮河 和海河 在携带上流泥沙的情况下冲击形成的 见初中地理第三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 概况 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

辽阳市18218764477: 华北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黄淮海地区)情况怎样? -
佼呢非可: 华北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辽阳市18218764477: 地理知识,我国经济发展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 -
佼呢非可: 华北地区 缺水带 原因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为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在世界上属于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却严重不均.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多西少...

辽阳市18218764477: 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华北平原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下图为某时段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和漏斗中心监测点地下水埋深... -
佼呢非可:[答案] 根据图例信息,可知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主要分布平原的城市及周边地区,城市人口密集,水资源需求量增长快,但地表水不足,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治理耗水量较大的产业比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

辽阳市18218764477: 华北平原为什么缺水严重 -
佼呢非可: 1、每年4、5月份雨带未到达,但这时气温高降水量小但气温高,所以蒸发旺盛,因而干旱. 2、春季是农业灌溉季节,用水量大. 3、华北工业发达,用水量大. 4、水污染、浪费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