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给自己起的是赵玄朗还是赵玄郞

作者&投稿:衡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过去和历史的区别,什么叫有过去没历史~

过去和历史的区别:
一、时间上的区别
1、过去是指的是一个时间段。
2、历史是指一个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区别:
1、过去是片面短暂的,只是一段时间的记录。
2、历史是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
有过去没历史是说一个人没有内涵只倾向于表面,暗指此人肤浅。

扩展资料:

历史的含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过去的含义:
是指现在我们所处时刻前的任意一个时刻或者时间段,可以是一个时刻,但大多指的是一个时间段。 我们日常所说的那些代表过去时间的名词,如:昨天、前天、以前等,都是过去的一个分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去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一条是老师的,一条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还可再看看中国史。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望采纳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之子,母为杜氏。


有谁谁知道赵氏家谱,有好心人帮忙解决一下。
赵弘殷有5个儿子,长曹王(匡济后更名为光济),次太祖(匡胤),三太宗(匡义后更名为光义),四魏王(匡美后更名为光美),五岐王(匡赞后更名光赞)。曹王、岐王早亡,所以赵氏皇族分为太祖、太宗、魏王三大枝派,一起传衍到现在。玉牒: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亲写御书,三派“玉牒”...

赵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需要故事的名称)
一、西平赵氏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 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二、指鹿为马 秦始皇驾崩时,...

赵京娘的简介
对瑟缩在墙角的悲悲切切、哭个不停的女子,赵匡胤温语抚慰,知道这个女子年方十六,与自己同宗,叫赵京娘,家住蒲州,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县。京娘向匡胤哭道:“我好怕强盗等一会就来,到时就只有一死,以保清白了。”赵匡胤大起侠义心肠,慨然允诺,护送赵京娘回故乡。赵匡胤顺手把藏经阁中的书架捣毁一些,告诉叔父:...

赵匡胤怎么读?
赵匡胤的读音是jiào zōng yǐn。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国皇帝,关于其名字的读音,我们可以逐一解析:1. “赵”是一个常见的姓氏,读音为“zhào”。2. “匡胤”是赵匡胤的名字,“匡”字的普通话读音是“kuāng”,“胤”字的普通话读音是“yìn”。因此,结合起来,赵匡胤的读音为“jiào zōn...

“即赵匡”是那个朝代的皇帝?
赵光义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换年号——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赵光义把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这就打破常规的迫不及待,只有一个解释:抢先为自己“正名”。是不是他心里有鬼?逼杀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当时已30岁),赵匡胤幼子赵德芳(当时仅23岁)后也神秘...

宋太祖赵匡胤在什么地方兵变做了皇帝?
周世宗为此设立了殿前司都点检一职,让张永德担任,这样,张、李二人便平起平坐。张永德与赵匡胤交情深厚,赵匡胤的第一位夫人贺氏去世后,续娶将军王饶的女儿,张永德赠给赵匡胤大量钱财,让他办了个风光的婚礼。但张永德毕竟是赵匡胤当皇帝的阻碍,因而赵不得不除掉他。显德六年(959),...

赵匡胤到底是赵嘉的后代还是赵迁的后代?
赵史匡胤是赵迁后代。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到赵城后,以邑为氏,这就是赵姓由来。到了春秋时代,自从赵衰辅佐晋文公定霸,赵氏子孙就世代为晋国的大夫,...

明明儿子已成年 宋太祖死后为何是其弟弟继位?
我认为赵匡胤的确是被其弟赵光义杀死的,理由有四:一、赵匡胤儿子已经长大,光义即位希望渺茫 当初之所以赵匡胤会打算将皇位传给弟弟,完全是遵照太后的想法,初,太后曾经问过匡胤,你能得天下是何原因?匡胤回答,自己承受天命,归心归德。太后摇头:主上(指幼帝柴宗训,时年七岁)幼小,难聚人心,所以才...

陈桥兵变体现了周匡胤什么样的智慧?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在北宋初年面临政治危机时的一次重要决策,体现了他稳健果敢、明智谋略和深谋远虑的智慧。赵匡胤意识到自己在官场上的处境十分危险,于是他决定利用当时的形势,在陈桥发动兵变,成功夺取了朝廷最高权力。这一行动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实现了他夺取皇位的计划,为北宋开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

北宋第一个皇帝赵匡胤是怎么死的?
正史中没有关于宋太祖生病、死亡的明确记载。只在《宋史·太祖本纪》中留下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死,据相关史料记载,赵匡胤是在与其弟弟赵光义喝酒之后第二天就突然暴毙身亡了。更有意思的是,赵匡胤并没有将皇位继承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

尤溪县15519332837: 大宋皇帝顺序表及名字是怎样的?
强易博坦: 宋圣祖赵玄朗、宋僖祖赵朓、宋顺祖赵珽、宋翼祖赵敬、宋宣祖赵弘殷、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

尤溪县15519332837: 赵匡胤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儿子? -
强易博坦: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是因为母亲杜太后的遗言,杜太后让他死后传位于弟弟,而不是儿子.杜太后认为赵匡胤能取得皇位是因为周世宗让一个八岁的娃娃当皇帝,这才给了赵匡胤机会,便劝诫赵匡胤死后不能重蹈覆辙,太祖皇帝又是一个大孝子,...

尤溪县15519332837: 赵匡胤的父亲叫赵弘殷,宋真宗做梦说他祖宗叫赵玄朗,也就是赵公明,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那为什么有一种 -
强易博坦: 赵公明叫赵朗,赵玄朗是黄帝轩辕的转世(当然这是宋代黄帝说法),这两个人的名字一样哪里一样了,就因为相像那么邓平是不是也成了总工程师啊, 还有人的祖宗不是只有父亲的父亲,因为父亲的父亲还是有父亲的,这么说明白了吗

尤溪县15519332837: 宋太祖赵匡胤把皇位传给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强易博坦: 赵匡胤传给其弟弟赵光义,之前赵匡胤就在对赵光义进行各种培养,同时授予官职爵位,开封府尹,封晋王,皇族担任都城行政官当时有比较大的象征意义,宋国除了皇帝当时只有一个王晋王,赵匡胤自己儿子都没封王,同时没有立皇太子,为了替赵光义接班扫除障碍,把赵普外放,赵匡胤决定传为赵光义这是赵匡胤自己的决定,这么重大的事件赵匡胤这种有主见的人不会听任何人的,赵匡胤和嬴政一样不贵诸子.

尤溪县15519332837: 宋朝皇帝世袭 -
强易博坦: 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而做的皇帝,就是因为后周的皇帝是个小孩.赵匡胤临死时的两个儿子当时也都小,也怕后周的事重演.还有,当时,赵匡胤的母亲想叫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个儿子俩都做皇帝,所以在赵匡胤健在时,就叫他俩轮流做皇帝.还有一说,是赵光义杀死了赵匡胤夺得了皇位

尤溪县15519332837: 宋太祖赵匡胤 怎么把皇位传给他弟弟了呢 -
强易博坦: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一、《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一个雪夜,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

尤溪县15519332837: 宋朝的第一个皇帝是谁? -
强易博坦: 宋太祖 一.生平: 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间纪元九六○~九七六年.匡胤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冑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时的匡胤,『...

尤溪县15519332837: 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赵匡义? -
强易博坦: 首先很可能存在的太后遗命以及赵光义本身在朝廷中的势力(自建隆二年(961年)起,光义担任开封府尹,主持京师达十三年,其官署号称南衙.他把一大批文武人才网罗进自己的幕府,有学者作...

尤溪县15519332837: 赵匡胤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儿子 -
强易博坦: 五代十国末期,政权更迭就像过家家,如果传给儿子(年少)的话,不说能不能完全统一全国,能不能继续保住赵氏政权都是问题.而且弟弟继位有没有别的猫腻谁也不知.

尤溪县15519332837: 宋朝皇帝为什么叫官家? -
强易博坦: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的,他为了增强自己称帝的信服力,从称呼上加以改变,不称皇帝只称官家,巧妙的融合了蒋济《万机论》中的三皇五帝的理论,既能够彰显皇权的威严,又能够堵住悠悠众口.最早用“官家”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