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态度,至少从三个理论展开叙述

作者&投稿:燕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态度看待形势,怎样姿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怎样行动提升能力,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形势:
首先,事务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肯定有不好的一面。如今社会不太稳定,因为物价 飞涨, 而工资任然很低,人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的“特色”二字已不堪负重!政治是国家第一位的,其他的都跟着政治走!
其实每个人都有迷茫、痛苦、无助的时候,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只要我们乐观的面对前方的困难,你就一定能够挺过去。崭新的,幸福的生活将向我们走来,困难只是暂时的,而对待生活的态度却可以是永恒的。坚强—永远是鼓励那些在困难中的人们最好的代名词。乐观—永远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幸福—永远是摸不到,碰不着,始终围绕在那些知足常乐人们的心里。前方的路不一定好走,但是请相信有我相伴;其实平凡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伟大永远是属于那些及少数人们的代名词;困难和挑战永远是暂时的,相信自己,你就一定能行!

二、怎样姿态面对困难和挑战
其实每个人都有迷茫、痛苦、无助的时候,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只要我们乐观的面对前方的困难,你就一定能够挺过去。崭新的,幸福的生活将向我们走来,困难只是暂时的,而对待生活的态度却可以是永恒的。坚强—永远是鼓励那些在困难中的人们最好的代名词。乐观—永远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幸福—永远是摸不到,碰不着,始终围绕在那些知足常乐人们的心里。前方的路不一定好走,但是请相信有我相伴;其实平凡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伟大永远是属于那些及少数人们的代名词;困难和挑战永远是暂时的,相信自己,你就一定能行!
三、怎样行动提升能力
简单的说提高行动力,就是想到就要做到,不能拖拉,不能偷懒。何谓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提升个人执行力,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态度。那么,如何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我认为,关键是要在工作中实践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一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希望可以帮到你,可以多交流,相互帮助!!!

《七月与安生》中七月和安生友情中那些细碎的小心事显得格外的真实动人。
过往荧幕上的女青年,多数要么顺从贤良如七月,要么叛逆张扬如安生;但凡涉及到性别观念革新带来的女性自我身份认知时,或者用新时代的时装包裹着礼教的余孽,或者恨不得干脆让女性角色手捧一部波伏娃的《第二性》以示摩登。

庆山的原作虽谈不上在性别观上多么深刻,然而却现实的反映出普通女孩子在强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里迷茫失措的心态。曾国祥敏锐地在影片里把握住了这一点,大概也算是商业电影里难得的清流了。

扩展资料:
《七月与安生》角色介绍:
1,李安生
年少的安生是个放浪、不覊、自我的女生。不按规矩办事,喜欢挑战权威。她心里脆弱又没自信,害怕被别人拒绝和讨厌,总是想引人注意,想讨别人喜欢,却完全不懂得保护自己。百分百用心待人或恋爱,所以总是受伤。
26岁后的她,才终于变得有点成熟世故和坚强,长了自信,但内心始终保持纯真一面。

2,林七月
年少的七月是文静、乖巧又安分的。小家碧玉型,永远的优等生。
她心里有十分反叛的一面,只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不断压抑自己。作为补偿,她订定了每阶段人生的“幸褔”计划,只要这些期望都能按她的本子达到,生活也算可耐。80%用脑袋待人和恋爱,所以虽然看起来柔弱,心里其实没太受伤。

态度改变理论概述
  态度问题曾一度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托马斯(Thomas.WT)认为社会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社会态度的科学”;墨菲和纽科姆(Theodroe Newcomb)则说“在社会心理学的全部领域中,也许没有一个概念占据的位置能比态度更接近中心了。
  奥尔波特说过:“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了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
  1.态度定义。态度是带倾向性心理的准备状态,是人们对特定的对象所持的一种稳定的评价和反应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2.态度的特点。
  (1)内在性:态度是内在的心理倾向,是尚未显现於外的内心历程或状态。
  (2)对象性:态度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针对性,没有无目标的态度。态度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观念等等。
  (3)稳定性:态度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问、不会轻易转变。
[编辑]

态度改变相关理论[1]
  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後,由於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叫态度改变。态度改变理论就是人们在不断研究态度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系统地改变个体态度的理论体系,其中最著名的是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平衡理论。
  1.认知失调理论: 最早由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 1957)提出来的,是研究人的态度变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他认为,每个人的心理空间中包含多种多样的认知因素,比如观念、信仰、价值观、态度等许多方面。随著当前社会活动的内容不同,各种认知因素之间会存在三种关系,即协调、失调和不相关。当认知因素产生失调状态时,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或者增加新的认知元素来调整这种状态,达到认知协调。
  2.认知平衡理论: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一种关於认知结构、过程和变化的理论。他把认知过程分解为认知要素,由此构成一个认知系统,当认知系统出现不平衡、不一致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驱使认知主体设法恢复认知平衡量。海德虽然也是从认知角度探讨态度变化,但他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影响,即重视中间人或传递者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编辑]

态度改变理论的基本假设[2]
  态度改变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态度是影响传播活动发挥效果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广告受众都有其对广告作品本身、对某种产品或对某种消费方式的固有态度。广告受众的固有态度有有利态度和不利态度之分,广告活动过程实际上主要就是强化有利态度改变不利态度的过程。传播学历来把如何改变受众的不利态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进行专门研究,并形成了改变态度的许多理论,其中对广告活动有较大实际意义的就是劝服论。劝服是传播者试图利用传播的信息来改变他人的态度与行为的一种努力。早在古希腊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发现增强演讲效果的秘诀在於“仔细的计划和高超的技巧”,并认为传播者的可信性、使用动感情的呼吁以及瞭解听众是传播者应当注意的三个关键问题。在现代劝服理论中,较有影响的有卡特赖特的劝服模式、霍夫兰等人的态度改变学说。
  1.卡特赖特的劝服模式。多温·卡特赖特是美国密执安大学心理学家。在1941年至1945年期间,他借参与推销公债的机会对劝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於1949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他的劝服原则:(1)信息首先必须被人们所接触。“要影响人们,你的‘信息’(情报、事实等等)必须进入他们的感观”(同上);(2)信息还必须被人们接受,并成为他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3)要让人们认识到该信息对他们的利益所在;(4)要让人们认识到采取行动的便利性。
  2.卡尔·霍夫兰和其他几个学者在“二战”结束後,对态度改变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我国传播学研究人员戴元光等将霍夫兰等人的研究总结为6个基本问题:
  (1)传播者的可信度对受传者的态度改变有何影响?一般的结果总是那些被认为在他谈论的领域中有威望的人比威望低的人有更大的效果。所谓有威望的人,施拉姆将其分为知名的、专家和公正无私者三种。另外,如果受众喜欢传播者,那麼他也很可能被说服。
  (2)对有争议的问题,用单面陈述和用正反两面陈述,哪种方法更能说服人?结论是:①如果传播者的观点和受众的一致,只从单面陈述即可;②如果受众的观点和传播者的相悖,应从正反两面陈述;③对教育程度高者,应从正反两面陈述;④对教育程度低者,只从单面陈述即可;⑤对教育程度低、且与传播者观点一致者,则只能从单面陈述,两面陈述会使之犹豫不决。
  (3)用哪种方式(恐惧、情感和理智)提问更具说服力?施拉姆指出,在改变态度方面,所谓的技巧如“好的修辞、幽默”等似乎并无明显效果,而重覆一个论点,“其说服的效果似乎是相当快就能达到”,并且“动感情的呼吁较之逻辑的呼吁更可能导致态度改变”(同上)。运用恐惧心理劝服时,态度的改变和恐惧的强度相关,轻度和中度的恐惧较有效果,而过强的恐惧则易遭受众拒绝。
  (4)问题排在前面和後面,哪种排法更有效?霍夫兰等人的建议是:①排在前面的问题易受注意;②排在後面的问题易被记忆;③问题如果和受众的观点一致,则排前面较好;④作正反两面陈述时,排在前面的问题易产生影响。但若在两种问题间安排一些不相干的内容,则排在後面的问题较有影响;⑤如果传播内容是为了在唤起需求的同时满足需求,应先唤起需求,再提出问题;⑥如果受众对所提问题不熟悉,应先列出问题的要点。
  (5)结论是明示好,还是暗示好?一般认为明示比暗示好。
  (6)受众的个性对态度改变有何影响?霍夫兰的结论是①进攻性强的人较难说服②孤僻的人不易被说服;③想象力丰富、敏感的人易被说服;④想象力弱、迟钝的人不易被说服;⑤自我评价低者比自我评价高者更易被说服。
[编辑]

态度改变模型分析[1]
  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德(Hovland)把改变态度看作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并基於此於1959年提出了一个标准的态度改变模型,这一模型简化如下图。

  分析这一模型,可以看出,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态度改变所关联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说服者、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了态度改变的外部刺激。在态度改变的作用过程中,被说服者首先要学习信息的内容,在学习的基础上发生情感转移,把对一个事物的感情转移到与该事物有关的其它事物之上。当接收到的信息与原有的态度不一致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紧张,一致性机制便开始起作用。一致性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减轻这种紧张,其中反驳就是减轻这种紧张的有效方式之一。按照认知反应论(Cognitivcresponse theory)的观点,人们在接收到来自他人的信息後会产生一系列的主动思考,这些反应进而决定个体对信息的整体反应。在这里这些信息所引发的反驳的数量及性质对态度的改变起著决定性作用,如果这种反驳过程受到干扰则产生说服作用,从而引起说服对象的态度改变;否则说服对象就会通过贬低信息来源、故意扭曲说服信息和对信息加以拒绝掩盖等方式来对抗说服,坚持自己原来的态度。

要想自己的态度好只人靠自己啊。


南长区17295536105: 态度改变理论都有哪些? -
表悦硫普: 1.海德的平衡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和评价之间趋向于一种的压力,强调人际关系对认知平衡的影响.借助P—O—X模型,可以推知人们的感情及其平衡关系中包括了八种状态.其中有四种是平衡的结构,四种是不平...

南长区17295536105: 关于行为如何改变态度 -
表悦硫普: 文都比邻为您解答, 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中提出了三种行为影响态度的解释: 第一种是自我展示:指人们都不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言行不一,当二者不统一时,人们倾向于伪装自己的态度.这是最初针对行为影响态度的解释,但是...

南长区17295536105: 态度的类型?改变态度的理论和方法有哪些 -
表悦硫普: 海德的平衡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和评价之间趋向于

南长区17295536105: 态度的三成份模型是什么?如何从这方面改变态度
表悦硫普: 对于态度的定义最早是斯宾塞和贝因(1862年)提出,认为态度是一种先有主见,是把判断和思考引导到一定方向的先有观念和倾向,即心理准备.奥尔波特(1935年)受行为主义影响,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

南长区17295536105: 什么是态度转变理论? -
表悦硫普: 态度转变理论是指人们对特定对象的认知、 情感和意向的比较持久的内在意识.态度的形成既有 社会交往 过程的 影响,又有心理过程的作用,态度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心理定势, 一般来说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先导,先有态度,才会有行为的改变.记得采纳啊

南长区17295536105: 如何改变态度? -
表悦硫普: 改变态度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学会忍耐,学会理解,学会知足.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发生的一切事物,不要想太多,做事也好,对人也罢,一个人的态度也决定了成败.适当的学会自我调解,放松心情.改变心态,自然而然的也就改变了态度.

南长区17295536105: 怎样改变自己的态度? -
表悦硫普: 唉,又是一个迷路的孩子!这是我今天在百度上看到第3个这样问的了.我在想:为什么现在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父母都在干嘛呢?一点都不关心吗?即使不关心,提一点意见还不会吗?家庭教育啊,中国的悲哀…… 好了,小伙子,给...

南长区17295536105: 员工态度如何改变 - 怎样才能顺利改造员工的态度? -
表悦硫普: 它的意义在于改造认知标准,从而推动员工态度的转变.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早会反复宣传,将企业提倡的、反对的态度和行为告诉员工,以便树立正确、统一的认知标准;也可以让本身有不良行为的员工主持早会,让他号召大家去反对这种不...

南长区17295536105: 怎么改变一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从思想上改变
表悦硫普: 首先要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凡事要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考虑,只有相对,而无绝对! 站在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观点、理论、分析每个人、每件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