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谁啊?

作者&投稿:旁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甫是谁啊~

杜牧 拓展资料: 大李杜——大杜——杜甫(即诗圣)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出生于河南巩县,死后葬于家乡巩县。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另:大李杜为李白、杜甫。 小李杜——小杜——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另:小李杜为李商隐、杜牧。 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他是继屈原以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诗鬼——李贺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 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 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 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 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他 7岁 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他 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至天宝四载 (745) 。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 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 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 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 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 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 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长安时期 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 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到长安,目的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天宝六载, 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以"口蜜腹剑"著称的中书令李 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天宝十载,玄宗举 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没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 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最后得 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这已经是杜甫在长安的末 期,安禄山叛乱的前夕。 玄宗晚年完全改变了他在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优良 政风,一任宰相贪污骄横,边将穷兵黩武,自己则在宫 中寻欢作乐。人民受到的租税与征役的残酷剥削日益加 剧。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寓游,取得少 许资助。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 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 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 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 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 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社会政治、 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上,朝廷对内丧失了中 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制不住蕃族的入侵;经济上, 由于连年战乱,加上自然灾害,农村一片萧条,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反而有增无已,造成人口锐减,生产 力降低。杜甫也亲身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 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 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悬殊。这样的生活经历比长安时期 要丰富得多,也艰苦得多,因此产生的诗歌多种多样,流 传下来的有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漂泊西南时期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 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杜 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上 元元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 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 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 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 然的诗歌。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杜甫在这11年内,写诗1000余首,占全部杜诗的百 分之七十三强,大部分是近体诗——绝句和律诗,还有 长篇排律。 诗歌创作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 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杜甫 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 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 "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的作用。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 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 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哀江头》等诗,篇幅较短,却也同样具有这种特点。 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杜甫对不同 性质的战争持不同的态度。他对于朝廷穷兵黩武,消耗 人力物力,是反对的,如《兵车行》、在夔州写的《遣怀》、《又上后园山脚》;对于平息叛乱,抵御外侮,是支持的,如安史之乱前期写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 二首》、《观兵》,以及吐蕃入侵时写的《岁暮》。这 些诗谴责什么,歌颂什么,都很鲜明。也有些关于战争 的诗,既有歌颂,也有谴责。著名的《前出塞》、《后出塞》两组组诗,曲折反复地叙述战士在从军过程中的 心情变化,实际上是反映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战争的 不同看法。 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诗。他歌咏的对象,往往 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 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论述。但是杜甫的诗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 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 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如困居沦陷的长安时写的《春望》、入蜀时写的《剑门》,是最有代表性的。这类诗,杜甫越到晚年成就越大,象五律《客亭》、 《江上》、《江汉》,七律《登楼》、《宿府》、《阁夜》、《秋兴八首》等,都是情景与时事交融的脍炙人 口的名篇。 此外,杜甫也写了一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 有时代的气氛,可以看作是有声有色的文化史。 杜甫把诗看作是他终生的事业,认为"诗是吾家事" (《宗武生日》)。他7岁学诗,直到死亡前夕,没有停 止过写诗,他从安史之乱起,至抵达成都前,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写出的诗歌思想内容最为深刻;他在夔州身 体衰弱多病,写作的数量最为众多。他有丰富的生活经 验,充满爱国爱人民的政治热情,在艺术技巧上也狠下功 夫,"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新诗改罢长自吟"(《解闷十二首》之七),说明他 创作的严肃态度。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 和《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他继承优良传统、评骘古今诗人的主张。 杜甫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大大开拓了诗歌的领域。明 代胡震亨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唐音癸签》)这句话不尽符合事实,因为在杜甫以前也有以时事入诗的,但是象杜甫这样深入民间,洞察时弊,把富 有社会意义的重大问题都陶融在"惊人"的诗句里,却 是少有的。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 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杜 诗镜铨》卷五)这虽然是"三吏"、"三别"的评语,但也可以概括杜甫大部分重要的诗篇。元稹给杜甫写的《唐 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里说,"诗人以来,未有 如子美者",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杜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杜甫最能驾驭诗的各种 形式,并能使每种形式都得到新的发展。他在五言古体 诗里善于记载艰苦的旅程、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以 及许多富有戏剧性的言谈动作,写来十分生动,使人感到的不是五言的限制,而是语调的自然,最显著的例子 是《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等。他在七言古体诗中擅长于抒写他豪放的或沉郁的情感,表达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意 见,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乾元中寓 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 行》等。杜甫的五、七言律诗功力甚深,达到很高的成就,数量占杜诗的一半以上,五律已见于杜甫的漫游时 期,七律名篇多产生在到达成都以后。杜甫深厚的感情 在五律中得到凝炼,在七律中得到充分的发扬。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客夜》、《九日登梓州城》、《征夫》、 《旅夜抒怀》、《宿江边阁》、《登岳阳楼》,七律如 《蜀相》、《野老》、《恨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楼》、《宿府》、《阁夜》、《咏怀古迹五首》、《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 唐人的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写了许多五言排律, 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如《秋日夔府 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竟长达1000字。是除少数比较自然的以外(如五排的《奉送严公入朝十韵》、《送 陵州路使君赴任》,七排的《清明二首》),大都堆砌过 多的典故,掩盖了丰富的情感或填补了应酬之作内容的 空虚。杜诗中的绝句基本上都是在漂泊西南的最后11年内写的。由于杜甫的古体诗和律诗取得巨大的成就,他 的绝句往往不被人注意,但是即景抒情,论诗怀友,反 映蜀中的骚乱与人民的生活,吸取民歌的精华,杜甫在 绝句方面仍有不少贡献。 总的说来,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 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 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 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 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 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 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 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6�1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杜 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 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杜甫,中国诗坛第一人,集大成者。李白能与杜甫并称千年,自然有其天才不可及处。但现论坛中有些李白的爱好者,一定要把李白捧成中国诗坛第一人,否定老杜的地位,实在是无知无畏,很有追星族捧超女的气味。其实李杜并称千年,贬杜甫也是贬李白。 这里搞个文学常识普及,只是说明“中唐以后,众望所归的最大诗人一直是杜甫”,诗坛的地位李不及杜的事实,并无贬低李的意思。至于个人爱好那是另一回事,就象苏东坡更偏爱陶诗,但也承认杜甫首席诗人的地位。 从钱钟书的文章开始。 “王维无疑是大诗人,他的诗和他的画又说得上“异迹而同趣”,而且他在旧画传统里坐着第一把交椅。然而旧诗传统里排起座位来,首席是轮不到王维的。中唐以后,众望所归的最大诗人一直是杜甫。借用克罗齐的名词,王维和杜甫相比,只能算“小的大诗人”(un piccolo-grande poeta),而他的并肩者韦应物可以说是“大的小诗人” (un grande-piccolo poeta)[31]。托名冯贽所作《云仙杂记》是部伪书;卷一捏造《文览》记仙童教杜甫在“豆垅”下掘得“一石,金字曰:‘诗王本在陈芳国’”,更是鬼话编造出来的神话。然而作为唐宋舆论的测验,天赐“诗王”的封号和“子美集开诗世界”的歌颂(王禹偁《小畜集》卷九《日长简仲咸》),可以同等价值。元稹《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早称杜甫超过李白,能“兼综古今之长”;宋祁虽然作诗深受“西崑体”的影响,而他的《新唐书�6�1杜甫传赞》和元稹的《杜君墓铭》一致,并不像西崑体领袖杨大年那样“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刘颁《中山诗话》)[32]。《皇朝文鉴》卷七二孙何《文箴》:“还雅归颂,杜统其众”;“统”正是“兼综”。杜甫《偶题》自说:“文章千古事,是矢寸心知……法自儒家有,心从弱步疲”(参看辛弃疾《念奴娇�6�1答傅先之提举》:“君诗好处,似邹鲁儒家,还有奇书”)。后世评论家顺水推船,秦观《淮海集》卷一一《韩愈论》索性比杜甫于“集大成”的儒宗孔子。晁说之《嵩山文集》卷一四《和陶引辩》说:“曹、刘、鲍、谢、李、杜之诗,《五经》也,天下之大中正也;彭泽之诗,老氏也”;吴可《藏海诗话》:“看诗且以数家为率,以杜为正经,余为兼经也”;朱熹《语类》卷一三九称李、杜诗为学诗者的“本经”;陈善《扪蝨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有“杜《六经》”的名称;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潘德兴《养一斋集》卷一八《作诗本经序》:“三代而下,诗足绍《三百篇》者,莫李、杜若也。……朱子曰:‘作诗先看李、杜,如士人治本经。’虽未以李、杜之诗为《经》,而已以李、杜之诗为作诗之《经》矣。窃不自量,辑李、杜诗千余篇与《三百篇》风旨无二者,题曰《作诗本经》。”潘氏另一书《李、杜诗话》卷二曾颂赞杜甫“集大成”,所以“李、杜”齐称也好比儒家并推“孔、孟”,一个“至圣”,一个“亚圣”,还是杜甫的居上的。”(《中国诗与中国画》) “杨和陆的声名尤其大,俨然等于唐诗里的李白和杜甫。不过,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同时齐名的两位作家像李白和杜甫。元稹和白居易慢慢的总会分出个高低。” (《宋诗选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采纳哦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 http://poem.8dou.net/html/poet/poet_30.shtml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故乡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诚甫是谁
诚甫是黄宗明。黄宗明(?-1536),字诚甫,号致斋,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波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尝从王守仁论学。朱宸濠反,上防江三策。武宗南征,抗疏谏,寻告归。嘉靖二年(1523)起南京刑部郎中,在大礼议中,与张璁、桂萼联疏,颇...

谁给介绍下杜甫的资料?
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

上过娱乐圈杂志的整形医生是谁啊
吴介甫。根据查询知乎网显示,吴介甫是台湾娱乐圈名气很响的明星微整形医生。吴介甫,男,台湾人,职业是微整形专家。整形专家吴介甫吴介甫教授,男,台湾微整形专家。在台湾,吴介甫是台湾娱乐圈名气很响的明星微整形医生。

谁有杜甫的资料?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注:元氏撰墓系,无自耒阳之文),归葬于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有饭颗山头之嘲诮(注:唐《本事诗》云:太白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此诗太白集...

...汉姓甫(或者可能是溥、浦),满姓是什么??能知道祖上是谁么...
其实是误解,并非上三旗比下五旗高贵,只是皇家蓄养的奴仆多在上三旗,明白?您说是富察哈喇,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汉姓改成甫的海了,你就断定是富察哈喇,好好查查,不知道别瞎指点!这也是对少数民族的尊重!要想了解满洲文化,多学学满语,能对你有帮助,别总看尼堪的资料。

李林甫的原型是谁?
《长安十二时辰》中林九郎的原型就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李林甫。虽然剧中的李林甫高居相位,威风赫赫,但历史上真实的李林甫文化水平并不高,正因如此,李林甫一开始不过是个千牛直长。这个职务在唐代就是个妥妥的基层官员,然而,这份不起眼的工作还是李林甫靠着他庞大的家族关系才能获得呢。李林甫的...

川军甫公是谁
刘湘(1888——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族,四川成都大邑县人,一级陆军上将。他是四川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1925年起盘踞四川,手握军政大权,与蒋介石虚与委蛇,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在担任四川省主席期间对四川...

杜甫被称为什么,他的诗风格是什么?
十二月初,杜甫于无奈之下再次逃难,携家离开同谷入蜀,于年底抵达成都,时任成都尹的严武是杜甫的好友,他给予了杜甫许多帮助,杜甫的生活开始安定,“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因为这一年之内奔波流离,不断逃难,杜甫称之为“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一家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

吴荪甫的原型是谁?
关于矛盾先生的《子夜》我回答好多有关的问题子夜》人物关系表及说明 吴家亲戚表:长辈 同辈 晚辈 舅舅曾沧海 曾家驹 曾小舅子马景山 二姐芙芳 二姐夫杜竹斋 杜幼弟杜学诗 杜新箨 父亲吴老太爷 吴荪甫 妻子林佩瑶 姨妹林佩珊 林表哥范博文 四妹蕙芳 七弟阿萱 表妹张素素 远房侄子吴为成 远房簇弟...

请问有谁知道张林甫将军??
张灵甫,原名张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陕西人,于1925年5月入黄埔军校4期,不久即在戴季陶、王柏龄引荐下加入中国国民党。在校期间,积极参与了驱许(崇智)斗争,分至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任职。由于常年作战在外,身为胡宗南第一军的团长张灵甫怀疑妻子有背叛行为,结果酿成轰动一时的“团长...

巴楚县19426097356: 杜甫是谁吗? -
沃畏复方: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巴楚县19426097356: 杜甫是谁? -
沃畏复方: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生于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虽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巴楚县19426097356: 诗圣杜甫是谁???????? -
沃畏复方: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巴楚县19426097356: 杜甫是什么诗人 -
沃畏复方: 现实主义诗人

巴楚县19426097356: 谁知道杜甫的资料 -
沃畏复方: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年谱 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 天宝六年(747年),至长安求取功名. 天宝十一年(752年),写下名篇《兵车行》. 大历五年(770年),在耒阳附近客死旅舟.

巴楚县19426097356: 谁有杜甫的资料,要求简洁 -
沃畏复方: 杜甫的资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巴楚县19426097356: 杜甫是谁??
沃畏复方: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巴楚县19426097356: 杜甫是谁?
沃畏复方: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巴楚县19426097356: 杜甫是谁啊? -
沃畏复方: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 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 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是中国文学史上...

巴楚县19426097356: 杜甫是谁?
沃畏复方: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