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政策?

作者&投稿:展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怎么改变?~

唐朝是开放的,明朝由于倭寇骚扰沿海地区,所以将沿海居民内迁。清初,由于郑成功占据台湾,所以海禁。导致国家闭关锁国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

具体史实

开放:
⑴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⑵隋唐:对外交往活跃。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唐朝鉴真东渡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记》
⑶宋元: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人马可�6�1波罗来华居住十多年,著有《马可�6�1波罗游记》。
⑷明朝: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前期国力强盛,明成祖开始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启示:

⑴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⑵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
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地主流。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三个时期

在古代,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渐发展的。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教材里对此有重点叙述。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上述情况在教材里都有介绍。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

1

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代,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第二,宋元明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他们包括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等等。当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段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

二、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条渠道

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

第一条渠道是贸易,这又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第二条渠道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第三条渠道是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现的。第四条渠道是战争,战争在客观上也曾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当然,第四条渠道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古代,中国与邻国之间也曾经发生过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例如,我国古代曾与日本发生过几次战争。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

2

唐军与新罗军队联合打败支援百济的日本军队。元世祖曾两次派军队进攻日本,但遭到了失败。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日本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被戚继光、俞大猷等率军击败。明神宗时,中国派军队支援朝鲜共同打败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等等。在历史上,相邻国家之间绝对没有出现争斗的局面,似乎是迄今尚未见到的历史现象,这也是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但应该认识到,各国统治阶级挑起的战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则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

三、古代中国和外国间的影响是互相的。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和文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来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外界发生影响。

中国古代在整个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上升时期,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对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亚洲各国,尤其是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种植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烟叶、向日葵,最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另外,像中国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受印度影响的痕迹非常明显,著名的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说,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国人民共同学习、互相促进中不断演化、完善的。

3

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对外交流就越频繁,而频繁的对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这给我们以启示: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

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促进了日本的进步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在大化改新中,日本参照了中国唐朝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在医学上,日本也吸收中国中医学的医疗技术,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在文字上,日本利用中国汉字的简化笔画或是汉字的偏旁、冠盖作为音符,创制了日本文字假名。日本人民这种善于学习又富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这个事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一个国宝如果落后,只要虚心地有选择地向他人的长处学习,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取得进步。

五服理论
自从夏朝起,中国划分为五个同心的和分层次的地带或区域。中心区甸服是皇室管理区,在国王的直接统治下。直接环绕皇室管理区的是国王建立起来的中国人的列国,被称为侯服。侯服之外是为统治王朝征服的中国人的国家,构成所谓绥服或宾服。最后两个地区是留给野蛮人的。生活在绥服或宾服外面的蛮夷居地称为要服(受管制的地区),这样命名是因为假定蛮夷隶属于中国人的控制之下,即使这种控制是很松散的。最后,在控制地区以外的是戎狄,他们在荒服(荒凉的地区)中基本上是自己作主,而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在荒服到达了它的自然的终点。

这五个等级对中央的关系还通过不同地区奉献给国王的贡赋名目(包括地方土产和服役)有所表现。大体上,贡赋是按递降的次序由从王室管理区到荒凉地区的五类百姓交纳的。因此,国王按日从甸服收取贡赋,按月从侯服、按三个月向绥服、按年向要服收取贡赋,对荒服则只收一次。

贡纳制度
汉代对世界秩序的认识在制度上的主要表现是有名的贡纳制度的发展。确实,有些原型的贡纳常规甚至可以追溯到商代。但是,这些常规的制度化以及它们在对外关系领域中的应用,无疑是汉代的独特贡献。原因是不难找到的:汉帝国面临的对外关系问题和前帝国时期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基本上有本质的不同。

以上两种理论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

具体史实

开放:
⑴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⑵隋唐:对外交往活跃。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唐朝鉴真东渡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记》
⑶宋元: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人马可�6�1波罗来华居住十多年,著有《马可�6�1波罗游记》。
⑷明朝: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前期国力强盛,明成祖开始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能拉拢的拉拢,不能拉拢的武力征服。

中国皇朝自古以来的对外绥靖政策是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开始的。
不论外臣如何反叛,只要口头服软,朝廷必定厚赏加以抚慰,以安其心。
而对朝廷治下的人呢!只要稍有逾越之举,必定夷家灭族。

闭关锁国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有什么?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具体史实开放:⑴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东汉时,班超...

中国历史上最早搞对外开放的朝代
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启示: ⑴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⑵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1.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由开放转向闭关:在明清之前,中国的对外关系以开放为主。然而,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转变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给自足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2. 对外交往路线的转变:秦汉时期,丝绸之路是主要的对外交往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虽存在但不是主流。到了唐朝...

简析明朝的对外政策
朱元璋确立的对外政策有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努力营造以“厚往薄来”为特征的朝贡贸易体制下的睦邻友好关系,二是严禁中外商民自由贸易。2、永乐短暂对外开放时期 永、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建立南洋及印度洋地区的和平秩序,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前来朝贡。3、明朝中后期稍微放松时期 明中叶后,东南沿海居民生存...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情况
1、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前。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变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

中国历史上什么朝代对内柔对外硬?
而在中国的古代有一个比较出名的政策叫做对内柔对外硬。所谓的对内柔对外硬主要指统治者在国家内部实行一些扶贫的政策,而对于国家外部的入侵者者采取一些强硬的军事手段保护国家安全的制度。而中国历史上实行对内柔对外硬最彻底的一个朝代就是中国古代的汉朝。一、中国汉朝实行对外硬政策根据历史的资料,...

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清朝前期推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只开放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从国防安全的出发,主要是为了防止中外反清...

中国古代哪些朝代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要具体时间、人物、内容、意义等...
⑦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2)特点:①对外政策从明前期的对外开放到清朝闭关自守。②中国开始遭到来自日本和欧洲殖民者的侵略,反对外来侵略成为这一时期对外关系上的一个重要内容。(3)原因:①明初国力强盛,是出现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的根本原因。②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驰...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特点和表现
(7)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往。表现: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平等的,其主要表现为政治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明清时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1. 经济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 (1) 朝鲜:秦汉之际:“燕、齐、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方式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方式:1、货物交换,互通有无,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民间,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2、互派使节,相互拜访,有些带有政治、军事、文化上的需求,这是友好国家之间常见的一种交往形式,如张骞出使西域、日本的遣唐使等;3、直接拜访,介绍本国情况,并交换物品,提出友好交往的建议,如...

榆次区13668924191: 中国古代重要朝代对外贸易的政策 -
丹享清开: 西汉,唐朝,南宋除敌对过都鼓励对外贸易 明朝前期鼓励,郑和下西洋就是和各国沟通和贸易,后期倭寇和海盗问题使朝廷下了海禁,北方亦战亦和,有时开放贸易有时关闭. 清朝主要是禁,只有少数商行可以对外贸易,后来通过鸦片战争清政府逐渐开放了对外贸易

榆次区13668924191: 中国古代哪些朝代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要具体时间、人物、内容、意义等) -
丹享清开: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 具体史实 开放: ⑴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

榆次区13668924191: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到明朝前期,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此并结... -
丹享清开:[答案] ①据所学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一直到达西亚及欧洲的大秦(古罗马).材料一描绘的正是丝绸之路;这条商路的开通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②据所学知,唐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与开...

榆次区13668924191: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方式 -
丹享清开: 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 第一条渠道是贸易,这又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第二条渠道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第三条渠道是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现的.第四条渠道是战争,战争在客观上也曾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当然,第四条渠道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榆次区13668924191: 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
丹享清开: 唐朝是开放的,明朝由于倭寇骚扰沿海地区,所以将沿海居民内迁.清初,由于郑成功占据台湾,所以海禁.导致国家闭关锁国西晋

榆次区13668924191: 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
丹享清开:[答案] 有积极对外交往到闭关锁国

榆次区13668924191: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从汉朝到明朝前期,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展了重大变化.①古代一条商路... -
丹享清开:[答案] ①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古老...

榆次区13668924191: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 -
丹享清开:[答案] (1)张骞出使西域. (2)唐与日本:鉴真;唐与天竺:玄奘. (3)指南针. (4)闭关锁国政策;影响:①积极: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1分)②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

榆次区13668924191: 简析明朝的对外政策 -
丹享清开:[答案]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具体史实 开放:⑴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张骞通西域之后...

榆次区13668924191: 从张骞“凿空”西域到清实行“闭关”政策,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闭关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汉、唐和明朝前期对外... -
丹享清开:[答案] 答案: 解析: (1)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唐朝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来自大食、波斯、朝鲜、日本等国的商人汇集长安等地;明朝派郑和率领万人的船队下西洋. (2)闭关自守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殖民活动起到抵抗作用,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