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三岁取“名”,出嫁取“字”,探究春秋女子如何称呼?

作者&投稿:谏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之前的两篇文章,我们谈过春秋时期的"姓氏"和"命名"两个主题,今天就为大家解读下春秋女子的名字。

上次我们也提过当时给孩子命名的时间点,《仪礼丧服传》记载:"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也就是说,当孩子出生三个月后就会为他命名,这点不分男女、不分贵贱都是相同的。

那什么时候取字呢?《礼记曲礼上》说:"女子许嫁,笄而字。"指女子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就会举行笄礼,并为她取字。

而《礼记杂记下》说的:"女虽未许嫁,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则是变通的方式,如果女子到了二十岁,婚事还是没有谈成,仍然会举行笄礼。

在春秋时期的贵族阶层中,虽然女子、男子都是一样的,有名也有字,但就像《礼记曲礼上》所说的"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女子及笄后便不称名,只有在婚姻场合时才会使用。

因此在在史书中,我们也基本上看不到女子的名字。那文献上又是怎么记录这些女子的呢?我们实际来看看吧!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录了一个故事:

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共姬之妾取以入,名之曰弃。长而美。平公入夕,共姬与之食。公见弃也,而视之,尤。姬纳诸御,嬖,生佐,恶而婉。

芮司徒是宋国的一位大臣,当初他生了个女儿,但这个婴儿通体发红且长了很多的毛,被芮司徒丢弃在河堤下。后来这个婴儿被共姬的侍女捡了回去,并命名叫做"弃"。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这个被遗弃的女孩也长大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因为身体特征被遗弃的女孩,长大之后却变成了美女。有一次共姬的儿子宋平公来请安,共姬就留儿子一起吃饭。

就在这个时候,宋平公见到了弃,愈看愈觉得漂亮极了。当妈妈的看儿子喜欢,于是就把弃送给平公当侍妾,平公相当宠爱弃,后来弃生了一个儿子,叫做佐。

佐的外貌长得不好看,但个性却很温柔,后来继承了宋国的君位,被称为宋元公。这个故事里,除了女主角弃之外,共姬也是一位相当重要的女性角色,和被记录下名字的弃不同,共姬是《左传》里相当典型的女子称呼。

接着我们就以共姬为例,解读一下史书中对于她的称呼。共姬另外又被称为伯姬、宋伯姬、宋共姬,这些称呼反应了她在生命历程中的不同身份。

首先是伯姬,共姬是是鲁宣公的女儿,古代用伯、仲、叔、季来进行排行,因此伯姬的"伯"代表的是共姬的排行。那么伯姬的"姬"呢?可能受到日文汉字的影响,很多人直觉会认为这个"姬"是公主的意思。

虽然看上去有道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伯姬的"姬"其实是她的姓,鲁国国君是周公的后裔,而周王室姓"姬",像这样排行加上姓的组合,就是春秋女子最相当常见的一种称呼方式了。

不过这样一来,很多人会有疑问,如果古代女子的名字只是排行加上姓,那么历史上岂不是会有很多重复的称呼?而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光是《春秋》有记载的,出身鲁国的伯姬就有五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她们呢?

《春秋》成公九年记载:"二月,伯姬归于宋。"是史书中关于共姬的第一条记录,这边"归"是嫁的意思,也就是说,成公九年二月鲁国伯姬嫁给宋国国君;《春秋》襄公三十年提到:"宋伯姬卒。"记录了共姬死亡的时间,则是关于共姬的最后一条记录。

各位读者也许已经发现了,因为共姬嫁到宋国,在称呼时便加上丈夫的国名,变成丈夫国名+排行+姓的组合,即为"宋伯姬"。那么"共姬"的"共"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共姬的"共"来自她的丈夫宋共公,宋共公姓子,名瑕,在鲁成公十五年时过世,谥号"共",共姬死后随夫谥,便称为"共姬",即是丈夫谥号加上姓的组合。另外,宋共姬就和宋伯姬一样,是再加上夫国名,方便进行辨认。

我们稍微总结一下,如果以共姬的一生来看,在她还没出嫁时,会被称呼为伯姬,这是排行+姓的组合;然后在她嫁到宋国后,就被称为宋伯姬,也就是丈夫国名+排行+姓;死后则随丈夫的谥号"共",被称为共姬,是丈夫谥号+姓的组合,另外也可以再加上丈夫的国名,称为宋共姬。

以上的四种称法其实还会有一些变化形态,不一定就只有这些组合元素,大家以后在阅读文献时也可以再尝试分析看看。

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故事上,为什么《左传》直接用弃的名字称呼她呢?笔者认为大概是因为弃出身低微的关系。在《左传》中有明确记录的,几乎都是像共姬这样的贵族女子,像当初将弃捡回去的侍女也只被称呼为"共姬之妾"。

而弃只是一个弃婴,无法像共姬被称呼为伯姬那样,以排行+姓的方式来记录,因此才直接称呼弃的名字。不过也有一点需要注意,"弃"这个名字是捡到她的侍女取的,严格来说也不是孩子出生三个月时所取的名。

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春秋时代是"女子称姓"。而在刚才我们提到的共姬的四种称呼中,不管怎么称呼,有个元素是一直存在的,就是她的姓"姬",而且姓都被放在称呼中的最后一个字。

而史书上对于春秋女子最短的简称,也是她的姓,前面在说弃的故事时,《左传》在行文中就曾用"姬"来代指共姬。另外像是《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的:

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

这里的姬则指赵姬,赵姬是晋文公重耳的女儿,因为嫁给了赵衰,被称为赵姬,因此赵姬是丈夫氏名加上姓的组合。这边是说赵衰当年跟随重耳流亡在外时,娶过一个妻子,也生了个叫做赵盾的孩子,赵姬知道之后,请求丈夫将元配母子接回晋国,并在丈夫拒绝时,说服他说:"要是你得了新宠就忘记旧人,那以后还怎么用人?一定要把他们接回来!"

那么为什么对当时的人来说,女子的姓那么重要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婚姻大事。周朝其实已经有同姓不婚的概念了,比如《左传》中就提到三次"男女辨姓",当时大多会遵守这样的潜规则。

虽然还是有例外的情况,比如重耳的爸爸晋献公,他就是个非常铁齿的人,晋国国君姓姬,但他娶的好几个老婆都和他同姓,比如后来造成"骊姬之乱"的骊姬;又或是重耳的母亲,重耳的母亲被称为大戎狐姬或是狐季姬,狐是娘家的氏名,季是排行,姬是娘家的姓。

当初重耳流亡在外时,曾经到过郑国,郑国的大臣叔詹认为重耳有三项不凡之处,可能会当上晋国国君,因此劝国君趁现在押宝,好好对待重耳。哪三项不凡之处呢?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如果男女同姓结婚的话,子孙不能昌盛,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居然能活到现在,太不简单了,这是第一个不凡之处。

其他两个不凡之处,一个是说晋国的局势到现在都还不稳定,另一个则是说重耳手下有三个相当厉害的谋士。总而言之,重耳是男女同姓生下的孩子,能顺利长大在当时看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读者看到这边也许会感到有些失落,是不是周朝贵族女子的名字都没有被真正的流传下来呢?其实还是有可能的。虽然史书上没有,但出土的媵器保留了一些。

媵器是青铜器的一种,是当时为女儿制作的嫁妆,有一部分的媵器留下了新娘的名字,比如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番匊生壶",上面的铭文则是"唯廿又六年十月初吉己卯,番匊生铸媵壶,用媵厥元子孟妀乖,子子孙孙永宝用",写明了"番匊生"为长女"孟妀乖"制作的媵器的时间,"孟"是新娘的排行,"妀"是新娘的族姓,"乖"则是新娘的本名。

又比如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鲁伯愈父鬲",上面的铭文为"鲁伯愈父作邾姬仁媵羞鬲,其永宝用","鲁伯愈父"是新娘的父亲,"邾姬仁"是新娘,"邾"是新娘丈夫的国名,"姬"是新娘的姓,"仁"就是新娘的本名了。

而这两件媵器最后的"子子孙孙永宝用"及"其永宝用",则是当时流行的祝福语,意思是说,希望这个青铜器能在子孙手中永久流传,被珍惜使用。



探究春秋女子是以姑娘丫头称呼的,出嫁了就由婆家的名来称呼。

春秋女子的称呼:在还没出嫁时,排行+姓的组合;然后在她嫁出去后,就变成丈夫国名+排行+姓;死后则随丈夫的谥号,就是丈夫谥号+姓的组合,另外也可以再加上丈夫的国名。

基本上跟着爸爸姓,然后老大就叫孟、老二叫仲、老三叫叔、最小的叫姬。一般写在姓的前面,表示年龄,比如说孟姜女,这是姜家的大女儿。


古代女子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古...

各个年龄段的名称
6、幼学:十岁,后称十岁为“幼学之年”。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后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9、及笄:女子十五岁。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

有关年龄的别称~~~
女子十六岁称为“破瓜”、“及瓜”。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可拆成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晋人孙绰《情人碧玉歌》之二:“碧玉(女子名)破瓜时,郎为情颠倒。”如同二七一十四,十六岁称二八。如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女子十六岁...

3岁在古代叫什么
8、豆蔻: 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9、及笄 :女子十五岁。10、束发 :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11、破 瓜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

人岁数代名称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女子...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男子15-20岁:舞象 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又是成童的代名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女子16岁:二八、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晋人孙绰《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破瓜并非女子破身的意思,仍...

古代对小孩子的称呼是什么?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黄口:泛指十岁以下的孩童。幼学:十岁。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语出《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女子: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又称为“豆蔻年华”。及笄:(音jí jī)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所以指女子...

古代人对于年龄有什么称谓?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则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

我女儿三岁2007\/11\/4\/还有没起名字,麻烦大家能不能帮我想个寓意好的名 ...
婳祎(婳:形容女子娴静美好 祎:形容事物美好 ) 檀雅(檀:植物 雅:正规 ) 若翾(翾:飞翔 ) 熙雯(熙:光明 雯:成花纹的云彩) 语嫣(嫣:美好鲜艳 ) 妍洋(妍:美丽 洋:如海洋一般胸襟开阔 ) 滢玮(滢:清澈 玮:玉名 ) 沐卉(卉:草的总称 沐:如雨般湿润 ) 琪涵(有美玉一般内涵的女孩) 佳琦(琦,是玉的...

对年龄的称呼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固镇县18291332407: 古人怎么取名字的,和有关名字的趣闻 -
芮鬼小儿: 1、古人的名与字不同. 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到了20岁(结发加冠)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2、古人取字有讲究. 字只限于有身份地位的人.周代一般男子“字”的前面加上伯仲叔季以示排行,字的后面加...

固镇县18291332407: 古代人取名字为什么要取字? -
芮鬼小儿: 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普遍了.《礼记·曲礼上》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贵族男子二十岁时(成年)行加冠之仪而取表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时可以盘发插笄(簪子)了,...

固镇县18291332407: 古人有大名 还有字 有什么讲究吗 帮我取个 -
芮鬼小儿: 自周代开始,人不但有“名”,而且还得有“字”.“字”,是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262373431在“名”之后新增的称呼.《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人生下来3月要取名,20岁加字.《典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固镇县18291332407: 古代女子是怎么取名字的 -
芮鬼小儿: 其实在古代女子未出阁之前总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所以名字的姓也就渐渐省去了.在家出息各种场合和见客都以起名称之,也不带姓氏.出阁后呢,婆家自然也不呼其姓,只用姓氏称呼亲家一家. 再就是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人的思想远不如现在.姓氏对于女子来说出阁和在家都不称谓了. 采纳哦

固镇县18291332407: 求一有含义的名字,女孩,3岁,姓罗,带上含义,谢谢... -
芮鬼小儿: 雅静(优雅文静)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语嫣 (嫣:...

固镇县18291332407: 古代人是怎给孩子起名字的? -
芮鬼小儿: 翻阅古代典籍如《诗经》《论语》,从中挑出有意义的词语.陶潜,《易经》中有“潜龙在渊”.也可以是祝愿语,如“辛弃疾”.

固镇县18291332407: 古代女子的字怎么取 -
芮鬼小儿: 从下列文件来看,应该是自己取的;或者父母命名的.现代人是可以自己取字的《礼记·内则》中也有记载,言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东汉末年大儒郑玄有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意思是:女子十五岁到了适嫁的年龄,女子许了嫁人的人家;十五岁及笄取字.没有婚许的,二十岁成年及笄取字.

固镇县18291332407: 古代取名和取字都有什么样的标准?名和字一样吗? -
芮鬼小儿: 名字,在现代人看来,是一个词组,一个意思.在古代名就是名,字就是字,“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名”有“字”,是古代有身份者的标配.古代一般在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由父亲取名,此即《仪礼·丧服》中所谓,“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至于取“字”,则在20岁行成人礼(冠礼)时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后世就不这么讲究了,不少时候所取之名或是奶名,六七岁入学起蒙时才取正式名字. 取名的关键,是选好字.早期较简单,如殷王固定用天干入名,后来就成学问了.

固镇县18291332407: 古人怎么起自己的"字"的?
芮鬼小儿: 字:也称表字,它是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按照我国古代礼仪,男自20岁时要结发加冠取“字”,而女子则在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表示他们已长大成人,可以婚嫁了.取字在古代一般只限于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贫民百姓则有名无字.古人的字与名有着密切的联系,字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二者互为表里.《颜氏家训》中有“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之说.

固镇县18291332407: 古代女子取的名字有什么好听的没? -
芮鬼小儿: 古代女子一般都会取个 娘字,(例子,杜十娘,扈三娘等等)莲字,(秦香莲,薛金莲,金翠莲)还有就是花的各种名字(牡丹,海棠.)还要就是烟字(柳如烟,)玉字也很常见(林黛玉,梁红玉,秦良玉,还有一个姬(虞姬,薄姬,王元姬) 古代女子都讲究冰清玉洁么,一般取名字的都会和这些沾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