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引用诗中句子,是想告诉梁惠王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毋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主要想告诉梁惠王一个什么道理?~

推行仁政,可以称王天下!
反复说的也就是那么几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623883.html?si=7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822604.html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第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
  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我们经常说孔孟之道,人们将孟子和孔子进行并列。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孟子》书中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朝见大王,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暴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宣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

宜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孟子说:“独自一人娱乐,与和他人一起娱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娱乐,与和多数人一起娱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如果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以王道统一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这一章,讲了很多事情,但总结起来,主要有几个观点:与民同乐、为民做主、用人之道在于民心、征伐以民心为导向、小国的生存之道。

1、与民同乐的观点,孟子从几方面阐述,一是针对齐王好鼓乐,孟子问齐宣王: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齐宣王说当然是人多一起玩更好玩。孟子说,如果老百姓听到大王的钟鼓之声,都皱着眉头说:“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这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大王你没有与民同乐,没有把老百姓照顾好。如果百姓听到大王的钟鼓之声,都高兴的相互转告,说我们大王看来身体很好啊,要不然怎么能欣赏鼓乐呢?这也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大王您能够与民同乐,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然后又从君王的私家猎场、宫室、美女几方面都做了讨论,观点都差不多,孟子认为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你是否与民同乐,如果老百姓也能享受到一样的待遇,那无可厚非,如果老百姓生活艰难,而君王却奢靡无度,那就会被推翻。

2、为民做主方面,孟子在回答齐宣王好勇的问题时说,一个人好勇,并不是什么缺点,关键看你的勇,用在什么地方,如果像周文王、周武王那样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则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3、用人之道方面,孟子说:老百姓都说好的人,考察一下,的确好,然后就用。老百姓都说不好的人,考察一下,的确不好,那就不用。老百姓都说该杀的人,考察一下,的确该杀,那就杀之。

4、征伐以民心为导向。齐国征伐燕国,齐宣王问孟子是不是应该吞并燕国,孟子说如果燕国的老百姓都欢迎,那你就取之,燕国老百姓不欢迎,那就不能吞并。但是齐国最终还是准备要吞并燕国,但其他六国都联合起来准备救燕国,又问孟子怎么办。孟子回答说: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於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5、小国的生存之道。滕文公问孟子:滕国是小国,夹在齐国与楚国两个大国之间,应该怎么办呢?孟子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行仁政、得民心。如果老百姓都愿意死守城池,那就带着老百姓一起死守,如果老百姓都愿意另择居处,那就带着老百姓一起迁居。

所以孟子的观点,其实都是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最基本的道理,所有的东西,基本都可以归结到这上面来。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观点】①虽然大家一提到这段,就笼统的说孟子强调“仁义”,但是还是要有所区别。首先很多人认为“仁义”和“利”有冲突,实际上不对。“义者,宜也”义本身就是天下最大之利,事事相宜,人人相宜,当然大家都舒服。所以孟子所说的义和利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实际上是一回事。
②其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句是重点。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两点,养生、送死。这里可以做到没有遗憾、没有顾虑,当然是王道(仁道)了。所以可以看出孟子不是在空喊口号,他是在提出一系列的实际办法,发展生产、合理利用资源等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当人民的生活达到“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自然会开始注重仁(孝悌)义道德,也自然就可以推行王道了。饭都没有吃,怎么可能行“仁道”?
③“不违农时”,这里不是说要梁惠王注意春耕播种的时间,当君王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这里是要梁惠王在征发民力,对外用兵的时候要适时,要适度。保证人民的正常生产,幸福生活,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利用民力。
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治策略是不可能有长久显著的政治效果的。国家的政令应当着眼于时代和未来,能经的起时间的考验。不是三天两头变来变去。把国家的政治当成实验场。实验成功了就急于获得成效,“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一旦政令有问题,危害到老百姓,就“非我也,岁也!”所以治理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还是以“仁”政为基本出发点,以推行王道(仁义)为目标治理国家,才能有所根据,才能有所成功。

一是,孟子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第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提出封建王侯应该施行仁政的民本思想 。


曹操的短歌行中,哪几句是引用诗经的句子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小雅》的《鹿鸣》篇。

嫣然而见桃花开开头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的作用
嫣然而见桃花开开头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的作用是增强说服力。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下列引用诗句或句子中,与“瑞雪兆丰年”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C项错误,这一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蕴含哲理是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项正确,句子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说走路不用手走,但把手束缚起来便不能走快。体现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故正确答案为...

写一个引用诗句的句子
写一个引用诗句的句子如下:1、在我的苦苦思索下终于有了解题思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学习。3、凡事不会不劳而获,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4、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只要有乐观的...

引用一个诗句,句号放在引号里还是引号外?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分别标志为“”『』和‘’「」。其中『』和「」为曲尺形的引号,在“”‘’西式引号中不方便使用的时候使用,最早来自日本的钩括弧(日语的“钩括弧”在日语中不全是引号)。但是港澳台地区已经习惯在横排时使用『』和「」。1. 表示引用。2. 表示...

引用诗人句子写作文高中
文章由自然界的胡杨及“人生亦如此”提出观点后,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以屈原、李白、陶渊明、苏轼等人为实例,事理结合,层层深入地阐明了论点,例证丰富,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另外,诗句的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句优美流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

引用古诗写句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眨眼的瞬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6浏览216 2017-08-14形容引用的句子形容引用的句子 引用_词语解释 【拼音】:yǐn yòng 【解释】:1.引荐任用。2.用他人的事例或言词作为根据。1浏览257 2018-04-17引用诗句或名言时,”。和。”的区别这看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直接引用...

求引用古诗的句子
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间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这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的人生的与众不同的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子衿的意思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

《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让弟子学习《诗经》,我们读《论语》也要读一读...
当然要先读诗经,诗经比论语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成书最早是在西周,孔子老是引用诗经里的句子,你不读诗经,怎么知道他到底想表达什么。举个例子吧,下面这些都是论语里跟诗经有关的,要是没读懂诗经,根本不明他到底在说什么的。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

南昌市15365187191: 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想告诉梁惠王什么道理 -
泣维德巴: 《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孟子抓住了梁惠王渴望称王天下,建立霸业的心里,集中阐述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仁政思想.孟子以设问的手法引人就范,以日常习见的小事喻说道理,环环相扣,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充分反映了孟子的语言风格,表现了孟子的机敏和雄辩.

南昌市15365187191: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这篇文章中孟子要告诉梁惠王什么道理 -
泣维德巴: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

南昌市15365187191: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回答梁惠王的疑问时答“一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想表达什么在原文中,想借此来告诉梁惠王什么? -
泣维德巴:[答案] 梁惠王的救民措施看似有道理,其实和其他国君都差不多,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根本的方法就是行仁政,鼓励和促进百姓的发展,为下文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打下伏笔. 就是希望梁惠王,做到后面孟子所说的一系列方法.

南昌市15365187191: 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 中,孟子想告诉梁惠王什么道理 -
泣维德巴: http://wenwen.sogou.com/z/q654646006.htmhttp://wenwen.sogou.com/z/q656760056.htm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

南昌市15365187191: 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想告诉梁惠王什么道理 -
泣维德巴:[答案] 《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孟子抓住了梁惠王渴望称王天下,建立霸业的心里,集中阐述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仁政思想.孟子以设问的手法引人就范,以日常习见的小事喻说道理,环环相扣,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充分反映了孟子的语言...

南昌市15365187191: 本文中,孟子主要想告诉梁惠王一个什么道理 -
泣维德巴:[答案]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南昌市15365187191: 《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主要想告诉梁惠王一个什么道理? -
泣维德巴: 推行仁政,可以称王天下!反复说的也就是那么几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南昌市15365187191: 本文中,孟子主要想告诉梁惠王一个什么道理 -
泣维德巴: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南昌市15365187191: 五十步笑百步中,孟子主要告诉惠王一个什么道理 -
泣维德巴: 他要告诉梁惠王:治标不治本的政治措施,是无法使国家有本质的改变的

南昌市15365187191: 孟子使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要对梁惠王说什么 -
泣维德巴: 孟子对梁惠王说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然后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这里孟子的意思就是爱护百姓不要总打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