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的演变史(带地名和由来)

作者&投稿:谭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泸州地名72公里在哪里~

  泸州七十二公里在泸州到纳溪老路(S308线)邻玉街道敬老院附近,七十二公里最近的公交站叫七十二公里站,途径的公交车有128路、3路、18路、机场专线。
  线路名称:128 泸州客运中心站-永宁路东 往纳溪方向
  全程票价:起价2元,全程4元
  夏季 发班时间:6:00 收班时间:20:00 冬季 发班时间:6:00 收班时间:20:00
  泸州客运中心站→西南商贸城→红星路中段→金带路→西南医科大学城北校区→市体育馆→泸州大剧院→广电中心→城北广场→沱江二桥北→百子图→百子路→百子图广场→江阳区政府→伊顿饭店→市政府→文化广场(上)→文化广场→桥南→牛市坎→宪桥→矿大门→两里村→保养场→何家坝→二回寺→七十一公里→七十二公里→七十三公里→七十三砖厂→泸州机场→邻玉场→交机技校→玻璃厂→三号信箱→供应站→机修厂→邻玉先锋→石板路→石梁→三脊梁→漕溪五社→二脊梁→井场坝→百果园→云溪东路三段→麒麟新城→下麻柳沱→河东新城→安富停车场→纳溪中学→李子林→马房→电力公司一道桥一永宁路东

  

老泸州(泸县)历史上曾经有十个名号古典雅致的古乡,留名300多年,今多已改名换姓,但在众口相传中,“十大乡”的名字还是响当当的。
老一辈的人说到籍贯,或者你查阅家谱,都是这些古老的地名。
据记载,“十大乡”源于明代的八乡,雍正七年(1729年),泸州编为十乡,名字分别为宜民、伏龙、会文、麟现、衣锦、里仁、安贤、凤仪、崇义、忠信。这“十大乡”地跨今天的江阳、龙马潭、泸县全域和纳溪大部、合江小部,再加上被称为中城镇或者城厢的泸州城区(中心半岛和小市),就是当时泸州全境。“十大乡”的区划在清朝宣统之前变化不大,令看泸君赞叹的是,雍正时期的区划调整,要求每一个乡都通水路,也形成多数乡版图呈长条状向长沱两江集中。这一区划框架维持到民国时期,也基本形成今天泸县、龙马潭、江阳区等地的场镇体系。
查阅古书与地图,比照今日,查出十大乡所辖场镇如下——
安贤乡
包括特兴、兆雅、杨九坎、云锦、石马、青狮、新溪子等场镇。其中,特兴曾经叫特凌场,兆雅在明代叫赵市,清代叫赵雅,光绪改为兆雅,民国时期特兴和兆雅并称特兆镇。

凤仪乡
包括立石、涂场、太平、伏龙、白云、新路、五里、五通、万定等东部场镇。其中太平、伏龙两场镇合称,就是今天的太伏。

崇义乡
包括永兴(蓝田、古名玉川)、太安(泰安)、弥陀岩、黄舣、分水岭、沙坎、中兴、刘石(流石)等江南场镇。其中,弥陀曾被叫做宋家嘴,沙坎和刘石在今合江县。

忠信乡
包括白节滩、大旺、乐道、登山、丰乐(牛背石)、利合、龙车山等场镇。均为今天纳溪区的场镇,其中,乐道和登山后合称乐登,今天叫天仙镇。


宜民乡
包括通滩、中心(宜定)、九桥、石峰、况家场(况场)、大悲、石棚、马岭、和丰(连云洞)等场镇。均为今日江阳区辖区,其中和叙永马岭同名的场镇今天叫丹林。

伏龙乡
包括瓦子、朱家坪、大垇(大坳)、中兴、天洋、海潮、高店铺、兴隆等场镇。

会文乡
包括清平、龙洞、牛滩、金龙、来龙、官渡、胡市、奇丫(齐家)等场镇。大部分为今日龙马潭区辖地。看泸君考证,胡市明代为胡市渡,属衣锦白荔里,牛滩在民国以前属伏龙乡。

衣锦乡
包括观音、兴隆、雨坛寺、喻家市(喻市)、福集、石冈山、云雾、太和、嘉明等场镇。其中今日泸县县城福集在明代叫七里场,当时为驿站。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赫赫有名的泸县二中,曾经就叫衣锦中学。

麟现乡
包括石洞、嘉祥、双碑、云龙、永寿、宋观、得胜、石龙、顺江、奇峰、曹市、观音等场镇。跨今日泸县和龙马潭区辖地,据看泸君了解,嘉祥和双碑今天并称双加,奇峰历史上曾被称作永安寨和七峰场。

里仁乡
包括玄滩、中兴、石桥、复兴、万寿、喻坪、仙佛观、毗卢寺、宝峰寺、宝藏寺、罗汉寺(罗汉场)等场镇,后几个寺庙今天都简称前两个字。其中,玄滩有一个流传至今的古称叫悬滩子,清朝也被叫做元滩、元市。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

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夏、商时属梁州之域。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蜀郡,巴郡辖有江阳地,其后在沱江、长江交会处置江阳县。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

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州,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

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南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潼川府路迁治泸州。泸州升本路安抚使。

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元35年。

元改江安川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改属四川行省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升为直隶州,隶属于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共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2日,古蔺解放;3日,泸县、合江、纳溪解放。

5日,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代行县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泸县委员会和泸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辖泸县、纳溪、合江、隆昌、富顺、叙永、古蔺和古宋8县。

1949年12月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属川南行署区。7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泸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人民政府。

泸县专署驻泸州市,辖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古宋、纳溪、富顺、隆昌等8县。

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后属四川省领导。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辖1市、8县。1952年,云南省威信县水田乡飞地划归四川省古蔺县。

1953年1月12日,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3年,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

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将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等3县划归泸州市管辖。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设立泸州市市中区。6月1日,市委、市政府办事机构正式成立。

1985年1月17日,市中区政府成立。1985年6月4日,宜宾地区的古蔺、叙永2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1995年12月24日,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新设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

扩展资料:

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阴雨天气,多轻雾天气, 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

2016年,泸州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略偏多,全年光、温、水充足,属农业气象年景正常偏好年。

年内高温、干旱、连阴雨、风雹、雷暴等气象灾害较常年偏轻;强降温过程次数和强度与常年基本持平;暴雨、洪涝发生次数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30)》正式实施



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远取泸水以为名”,“泸州”作为地名沿袭至今。

泸州古称江阳。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犍为郡,领有江阳县。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1935年设置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泸县解放。1950年7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泸州先后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地级)、泸州专区专员公署(地级),泸州市(川南行署辖、地辖)所在地。

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原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叙永、古蔺5县划归泸州市。1995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复泸州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设立泸州市纳溪区、龙马潭区。

扩展资料:

截至2017年底,泸州市下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和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12个乡、110个镇、22个街道办事处。

在12个乡中,少数民族乡8个,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全市有28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42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市政府驻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泸州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

泸州城市形象logo

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

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蜀郡,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纳入秦国范围。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

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州,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

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南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泸州新貌(31张)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元35年。元改江安川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属四川行省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魅力泸州(33张)

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共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2日,古蔺解放;3日,泸县、合江、纳溪解放。5日,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代行县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泸县委员会和泸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辖泸县、纳溪、合江、隆昌、富顺、叙永、古蔺和古宋8县。

1949年12月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属川南行署区。7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泸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人民政府。泸县专署驻泸州市,辖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古宋、纳溪、富顺、隆昌等8县。
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后属四川省领导。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辖1市、8县。1952年,云南省威信县水田乡飞地划归四川省古蔺县。

1953年1月12日,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3年,泸州市

泸州夜景(4张)

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

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将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等3县划归泸州市管辖。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设立泸州市市中区。6月1日,市委、市政府办事机构正式成立。

1985年1月17日,市中区政府成立。1985年6月4日,宜宾地区的古蔺、叙永2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1995年12月24日,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新设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

199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泸州市辖三区四县(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 古蔺县)。 [15] 



  泸州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置永宁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3日泸县解放。1950年1月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设置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区专员公署,1952年3月改称隆昌专员公署,同年12月改称泸州专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泸州专员公署)。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梁大同中置泸州,远取泸水为名。”清李元《蜀水经》:“郡得名为泸者,盖始因梁大同中尝(曾经)徙(迁移)治马湖江口。”
  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秦国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川,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
  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未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改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属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共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
  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2日,古蔺解放;3日,泸县、合江、纳溪解放。5日,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代行县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泸县委员会和泸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辖泸县、纳溪、合江、隆昌、富顺、叙永、古蔺和古宋8县。
  1949年12月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属川南行署区。7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泸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人民政府。泸县专署驻泸州市,辖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古宋、纳溪、富顺、隆昌等8县。
  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后属四川省领导。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辖1市、8县。
  1953年1月12日,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3年,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
  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将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等3县划归泸州市管辖。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设立泸州市市中区。6月1日,市委、市政府办事机构正式成立。1985年1月17日,市中区政府成立。6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5]82号):将宜宾地区的古蔺、叙永2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1995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32号):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设立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1)江阳区:辖原市中区的南城、北城、大山坪、茜草4个街道办事处和邻玉、蓝田、泰安3个镇及沙湾、华阳2个乡,泸县的弥沱、通滩、况场3个镇和石寨、黄舣、分水岭3个乡,原纳溪县的江北、石棚2个镇和丹林乡及棉花坡乡的石岭、红光、宝珠、新华、东风、火车、战斗、红星8个村。区人民政府驻市府路。(2)龙马潭区:辖原市中区的小市、高坝2个街道办事处和罗汉、鱼塘2个镇,泸县的石洞、胡市、特兴3个镇和安宁、金龙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新街子街。(3)纳溪区:辖原市中区的安富街道办事处和邻玉镇的先农、紫阳2个村,原纳溪县的护国、花果、大渡口、白节、合面、上马、打古、丰乐8个镇和棉花坡乡、龙车、渠坝、新乐、乐登5个乡。(4)泸县:辖福集、嘉明、喻寺、得胜、青龙、牛滩、兆雅、玄滩、太伏、云龙、石桥、毗卢、奇峰、潮河、云锦、立石16个镇和大田、天文、方洞、百和、玉河沟、顺河、雨坛、海潮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福集镇。199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泸州市辖三区四县(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 古蔺县)。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泸州市总人口4102165人。其中:江阳区536250人、纳溪区425333人、龙马潭区291301人、泸县824639人、合江县720198人、叙永县610652人、古蔺县693792人。

  2002年:江阳区,区人民政府驻慈善路,辖街道办事处3个、镇10个、乡4个、乡镇居委会17个、村委会202个、城市社区居委会28个;龙马潭区,区人民政府驻小市转角店,辖街道办事处3个、镇7个、乡2个、厂区1个,村委会13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36个;纳溪区,区人民政府驻安富街道,辖街道办事处1个、镇12个、村238个、居委会3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9个;泸县,县人民政府驻福集镇,辖镇24个、村委会647个、村民小组7029个;合江县,县人民政府驻合江镇,辖镇17个、乡12个、行政村502个、村民小组3497个、居委会47个,城市社区4个;叙永县,县人民政府驻叙永镇南大街,辖镇11个、乡15个(民族乡5个)、村567个、村民小组3715个;古蔺县,县人民政府驻古蔺镇府前街,辖镇12个、乡17个(其中民族乡4个)、村614个、居委会(社区)16个,村民小组4558个。(根据《泸州2003年鉴》)

  2003年:江阳区,区人民政府驻慈善路,辖街道办事处3个、镇10个、乡4个、乡镇社区居委会11个、村委会202个、城市社区居委会32个;龙马潭区,区人民政府驻龙马大道,辖街道办事处3个、镇7个、乡2个、厂区1个、村委会131个、社区居委会37个;纳溪区,区人民政府驻安富街道,辖街道办事处1个、镇12个、村委会238个、村民小组1844个、农村社区居委会10个,城市社区居委会9个;泸县,县人民政府驻福集镇,辖镇24个、村委会583个、城市社区居委会7个、农村社区居委会31个、居委会9个村(居)民小组7029个;合江县,县人民政府驻合江镇,辖镇17个、乡12个、村委会502个、村民小组349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5个、农村居委会32个;叙永县,县人民政府驻叙永镇南大街,辖镇11个、乡15个(民族乡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8个、村委会567个、村民小组3715个;古蔺县,县人民政府驻古蔺镇府前街,辖镇12个、乡17个(其中民族乡4个)、村委会614个、居委会(社区)16个(其中城市社区3个),村民小组4558个。(根据《泸州2004年鉴》)

  2004年,全市总面积11242.9平方千米,共有8个街道、93个镇、41个乡、9个民族乡。年末总人口473.99万人。共有40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8.47%,39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苗族占总人口的1.26%,其次是彝族、回族、满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等。 江阳区,区人民政府驻慈善路,辖街道办事处3个、镇10个、乡4个、乡镇社区居委会11个、村委会20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32个;龙马潭区,区人民政府驻龙马大道,辖街道办事处3个、镇7个、乡2个、厂区1个、村委会58个、社区居委会39个;纳溪区,区人民政府驻安富街道,辖街道办事处1个、镇12个、村委会238个、村民小组1844个、农村社区居委会10个,城市社区居委会9个;泸县,县人民政府驻福集镇,辖镇24个、村委会583个、城市社区居委会7个、农村社区居委会32个、居委会9个,村(居)民小组7029个;合江县,县人民政府驻合江镇,辖镇17个、乡12个、村委会502个、村民小组349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5个、农村居委会32个;叙永县,县人民政府驻叙永镇南大街,辖镇11个、乡15个(民族乡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8个、村委会567个、村民小组3715个;古蔺县,县人民政府驻古蔺镇府前街,辖镇12个、乡17个(其中民族乡4个)、村委会269个、居委会(社区)16个(其中城市社区3个),村民小组4558个。(根据《泸州2005年鉴》)

  你看下嘛! 这是我查了可以就采纳不可以就算了

汉武帝时期 在泸州设江阳郡
民国时期 泸州叫泸县


三国州郡县详细资料(包括古地名今所在)
1. 司隶州:东汉时期的州名,也称司隶校尉部。当时辖有七个郡,一百零六个县。治所位于洛阳县,今河南洛阳东北有其故城遗址。司隶州的辖区涵盖了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以及陕西渭河平原。2. 青州:东汉时期的一个州,包含十一个郡、国,六十五个县。治所设在临淄县,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有...

古州名称
1、青州,是《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古九州之一,大体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2、相州,北魏置,北魏天兴四年(401年)以邺行台所辖六郡(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改设为相州,位于今河南北部...

为什么中国那么多地名带“州”
1. 中国历史上的“州”字地名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州”是天下的分区名称,传说大禹治水后,将陆地划分为九州。2. 秦朝实行郡县制,并未设立“州”级行政单位。直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公元前106年设立部刺史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州”。3. 除了这13个州,汉武帝还在三...

从古至今州字开头的地名有哪些
1. 古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2. 现在:广州、兰州、苏州等

我发现中国很多地名都带“州”字,州是什么含义?
“州”是我国古代一些朝代政权的行政区划单位,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中国先秦时即有州的名称。传说禹治水以后,将天下分为九州。也有尧时天下分为12州之说。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郡县制,无州之设置。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

为什么南方城市名字许多带“州字”
(如今江苏省徐州市,湖北省荆州市等) 2,古地名(郡名,县名,府名)带州,沿用至今(如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等) 3,由于现代汉语多采用双音节词汇,地名也如此(如四川省泸州市等) 并且,唐朝时设立节度是使制度,管理边疆,所以带州的城市多位于南方和西部。(转百度知道)我知你知...

三国州郡县详细资料(包括古地名今所在)
广州 州名。东吴所置。辖十郡、国。治所番禺,在今广东广州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蔡颇 即蔡州、颖川。按:蔡州,本汉代汝南郡地,隋代置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县。二地:处颖水、汝水上游,顺二水可达淮河,抵寿春。陇右 指陇山以西地区,即凉州。相当于今陕西陇县西部甘肃一带 ...

州字由来
水中的陆地是州的本义。后来州被用来指行政区划。当州有了第二个意义时,人们为了对二者加以区分,就在州上加上三点水,造出一个新的形声字洲,专指水中的陆地;州的意义也固定下来,只指行政区划的单位。这种和县同级的区划单位州被取消了。但这种行政区划的名称还保留在许多地名里,如杭州,苏州。...

益州、幽州、并州、朔方、交趾分别是现在什么地方
1、益州:四川一带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2、幽州:现在的范围为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东北。古代行政区划。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

古时的城、郡、州、县等从地名上就可以区分吗?
西汉开始有“州”的设置,但它们不是行政区、只是设在郡上面的松散的监察区。(一)“州”作为正式行政区登上历史舞台,是从东汉末期开始的。最初的州,是处在郡以上的全国第一级行政区,面积一般很大:东汉末期,一个州往往相当于现在的许多个地区(有的大州甚至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甚至几个省)...

永仁县18499318289: 泸代表哪个地方 -
晨待葛根: 泸州(lú ):地名,在四川南部,以酒而闻名 . 泸水:1.水名,金沙江在中国四川省宜宾市以上、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处的一段;2.水名,即怒江. 沪(hù ):上海的简称.上海简称“沪”的来历应从青龙江畔的“沪渎垒”算起.唐朝天宝五年在此设“青龙镇”,据史书记载,是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集镇和对外贸易港口.公元三世纪,上海滨海及吴淞口一带的居民多数以打鱼为生.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于是人门就将这一带称作“沪渎”.渎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简称“沪”.

永仁县18499318289: 泸州特产小吃方便带的 -
晨待葛根: 泸州有什么方便携带的特产小吃 1、泸州老窑 早在1792年,四川泸州特曲就受到清代诗人张船山称赞.后来又陆续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得奖.解放后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名酒.被誉为我国浓香型酒的代表产品.泸州老窑特曲的“老窑”二字...

永仁县18499318289: 泸州是不是包拯的故乡? -
晨待葛根: 包拯的故乡是庐州,这是古地名,今天就是安徽省合肥市.而泸州市古称“江阳”,位于四川省西南四省交界处.

永仁县18499318289: 泸州有什么方便携带的特产小吃 -
晨待葛根: 泸州的特产:1、泸州老窑 早在1792年,四川泸州特曲就受到清代诗人张船山称赞.后来又陆续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得奖.解放后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名酒.被誉为我国浓香型酒的代表产品.泸州老窑特曲的“老窑”二字,是因为它的成名与...

永仁县18499318289: 四川泸州有什么特产 -
晨待葛根: 地方特色 泸州,长、沱二江交汇而过,带给她水的灵秀;浅丘地形,使她呈现独有的小山城魅力;站在茜草看夜景,整个城市犹如一艘“铁达尼”号,昂扬向前航行.更有醇香的老窖、甜蜜的桂圆、荔枝以及热情好客的泸州人.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繁华的都市与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完美结合. 特产小吃 四川火锅起源于长江与沱江交汇处的川南重镇泸州,这里的火锅业兴旺,造就了许多品牌的火锅店.鱼火锅有长江鲜鱼黄辣丁、沙锅鱼、半汤鱼,家常麻辣,鲜美而不燥火,川南风味突出. 泸州老窖、泸州郎酒、泸州花酒、先市酱油、泸州桂圆、银针米、合江荔枝、泸州白糕、猪儿耙、古蔺麻辣鸡、殷家坡醪糟、泸州红伞、纳溪泡糖、白果鸡、卤蹄

永仁县18499318289: 为什么南方城市名字许多带“州字” -
晨待葛根: 中国上古时期,分为九州,有时候分为十二州.是最高级别的地方行政单位. 一直到西晋的时候,中国的州也只有十几个. 南北朝时候,双方互相夸耀自己的地盘大,就在自己的地盘上多弄出几个州来.就在短短了几十年里,中国从十几个州...

永仁县18499318289: 关于宜宾地区的历史沿革 -
晨待葛根: 周朝时期 属蜀国辖地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止,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先秦时期 僰国属地 秦时期 属蜀郡,置僰道 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 西汉时期 属犍为郡,置僰 东汉时期 属蜀郡,置...

永仁县18499318289: 泸州的匀俗 -
晨待葛根: 泸州的民族风情 泸州有39个少数民族成分,有15,193户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约1.5‰,占全省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的约11%.其中,苗族5,600多人,彝族8,000多人,回族1,800多人,300人以上的有满族,200人以...

永仁县18499318289: 泸县又叫什么城?
晨待葛根:泸县又称江阳古城,从西汉武帝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设县治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泸县历史悠久,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织中国分部确认为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宋墓石刻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泸州雨坛彩龙.泸县是“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

永仁县18499318289: 写家乡四川泸州特产的作文 -
晨待葛根: 泸州是我国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有不少关于泸酒的记载与传说.在泸州市博物馆中陈列的一只陶制角杯,经考证系2000年前秦汉之际,专供宴饮宾客之用.1983年,泸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