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冰的妻子贺鸿钧

作者&投稿:采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给我介绍几位在当代有名的文学家?~

当代文学家李若冰的故事 来源:西部文化网 时间:2005-12-15 李若冰,1926年10月出生,陕西泾阳蒋路乡阎家堡人。国家一级作家。历任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党委书记、中国作协理事、陕西省文联主席、省文化厅厅长。 他本姓刘,儿时(出生后不久)被卖给一户杜姓人家为子, 故曾用名杜西山、杜德明,笔名沙驼铃。为了纪念他去世的亲生母亲,内心铭记一个孤儿心灵上永远也难以弥合的心理创伤,他改为母姓,后启用现名李若冰和曾用笔名李丹人。李若冰的妻子贺鸿钧,1928年生于陕北米脂县城一个教书先生的家里。16岁时,她参加了绥德分区文工团,演过《白毛女》等歌剧。她同姐姐贺鸿训合写的秧歌剧《喂鸡》受到周扬的赞赏,被推荐到《解放日报》发表,由贺敬之先生写了序言。后进入刚解放的西安,在西北文联创作室工作。二人认识、相爱,举办了简朴的婚礼,又天各一方,一个去了西部戈壁,一个上了北京。从这时起,李若冰舍弃了“驼铃”、“沙驼铃”、“李丹人”等笔名,开始用“李若冰”的名字发表作品。贺鸿钧也用笔名贺抒玉。若冰、抒玉,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义,这正是他们的文学事业和爱情的寓意。这恰如他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人生命运蹉砣,而我生下来就被卖了,使我一辈子也没见过父亲,这是我终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1933年他七岁时,开始在云阳镇小学上学。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这天,北山上下来一支孩子流亡剧团,搞革命宣传活动,就住在他家对门的棉花店里。剧团要回延安时,李若冰要参加剧团,可因大伯不同意而未能如愿。之后,他和小伙伴们偷偷找到八路军驻云阳办事处,藏在去北山的拉棉花的大车里,在淳化铁王村撵上了边演边走的孩子流亡剧团。 1938年10月,年仅十二岁的他随孩子抗战剧团离家北上延安参加革命,恰巧,在延安南门外遇上了在八路军当伙夫的大哥,从此,李若冰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母亲延安。 在革命圣地延安,他参加了延安抗战剧团,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宣传演出活动。但他对演戏的兴趣并不浓厚,而对读书和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除了喜爱读一切书外,还因他无拘无束和活泼好动的性格,炼就了他富有才艺的特长。在延安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他如一颗幸运的小草,沐浴着党的光辉和温暖,一天天地茁壮成长。从1941年起,他先后在延安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和边区艺术干校学习,并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开荒、种地、纺线线的大生产运动。在延安新市场后沟的几排窑洞里,他在演出排练之余,读到了《西游记》、《水浒传》等传统小说,从那时候起,他已开始爱好上了文学,为他以后从事文学创作铺平了道路。他参加了由冼星海指挥的《黄河大合唱》。之后,他上了边区艺术学校,一边开荒种地,一边学习文学知识。1943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随调西北文工团和中央党校三部学习和工作,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考取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在鲁艺,他一边写读书笔记,一边开始练笔写作。之后,他被调到中宣部做助理秘书,又随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直到延安光复。他的处女作是一篇文艺评论,题目是《对〈刘胡兰〉剧作的点滴感想》,署名“驼铃”。 李若冰取笔名驼铃,是他看见延安城外的骆驼,想到这种负重远行的生命是令人敬仰的,驼铃是跋涉者心灵的歌唱。这一时期,他利用分分秒秒的时间博览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还尝试去写点小文章。也就是在此时,他的一个诗意盎然的笔名--沙驼铃“诞生”了!这是因为他常在延河畔看到骆驼那奇丑而又可爱的形影,对它的坚韧、负重和对信念的执着精神,油然而生的敬意。1945年他调往中央宣传部任助理秘书。1946年调入一野四军骑六师主办《群力报》,参加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抓紧点滴时间写了很多诗歌、随笔和见闻。1948年在西北军区政治部任秘书。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他从部队转业到西北文联、进入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班进修。此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广泛涉猎了历史、地理、心理学、美学、逻辑学及哲学等方方面面的书籍,开始发表一些短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1953年他调到中国作协西安分会任专业作家,从此踏上了文学勘探和地质勘探的艰苦历程。同年6月,李若冰以专业作家的身份赴陕北石油勘探区深入生活,9月又赴西北地质局酒泉地质勘探大队兼任副大队长。后来他回忆说:我在酒泉地质大队当副大队长,虽说是挂职,其实是实干的。我在和各种地质、测量、钻井、地震、重磁力等地球物理勘探者一起的时候,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文学工作者,而想的最多的是勘探工作的进度、成果和发展。我不可能把自己排除在勘探工作之外,而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从一开始接触地质工作者,他就被他们身上那种勇于献身的精神所感动,因而内心也就产生一种在作品中去展现地质工作者崇高工作和生活的强烈冲动。不久,他的散文《陕北札记》便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1954年他随地质勘探工作者首次进入青海柴达木盆地。李若冰在《西部风景》一书中说:“我的家乡在西部,却不知为什么总是向往西部的西部,仿佛那里有着一种神秘奇异的魅力,吸引着我不由得走向它的身边。”“从20世纪50年代初,我就满怀喜悦地从长安跨入了狭长的河西走廊,和石油地质勘探者一起,在辽阔的酒泉盆地找油探矿。”从那时起,李若冰和他笔下的柴达木一起享誉中国文坛,在散文创作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时候,他眼前一个全新的天地顿开,一切所见所闻都是如此的新鲜而又别致,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正是在这火热生活的源泉里,李若冰的创作欲望和艺术灵感被激活了。他抓住勘探工作的阶段性间隙,在两年时间里,一连写下了《在柴达木盆地》、《勘探者的足迹》(原名《祁连山麓》)、《在严寒的季节里》、《戈壁滩上的勘探姑娘们》等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也就在同一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广阔的西部丰富多彩的野外勘探生和无穷的创作源泉给李若冰带来了无限诱惑。1957年,他再度进入柴达木盆地。辽阔无际的戈壁沙漠和奋斗在那里的创业者,唤起了作家心灵深处最强烈的情感。他沿着格尔木、大柴旦、小柴旦、冷湖、油泉子,一直走到了茫崖和尕斯库勒湖畔,走到了柴达木的边缘。他边走边想边写,内心燃烧着火焰,有时几乎一天一篇。他写奇丽的风光,写勘探者的精神,写自己心灵深处的奥秘。于是有了《冬夜情思》、《茶卡行》、《格尔木纪事》、《沿着阿尔金山驰行》、《油泉子赞歌》、《油砂山之夜》、《怀念你啊,柴达木》、《山湖草原》、《戈壁夜行车》、《青藏路上剪影》等一批散文力作和《祁连雪纷纷》、《汽车城散记》、《在海洋的胸膛上航行》、《前进,青年创业者》、《心理的春天》等报告文学,还写下了《沙漠之鹰》、《未完的旅程》、《黑风岭风情》等小说。1959年,作家出版社再次为他结集出版了反映柴达木盆地创业者的散文集《柴达木手记》,被公认为是李若冰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同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为他出版了散文集《旅途集》;1963年,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报告文学集《红色的道路》;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散文选集《山·湖·草原》。 正当作家创作硕果累累之时,“文革”开始,李若冰一搁笔就是5年。1972年,他从干校一出来,便重返延安,一头扎进陕北黄土高原。他沿着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时的道路深入生活,几乎走遍了那里的每一处革命旧址。追溯红色的岁月,考察这里的变迁和生存状况,他的眼里常含着泪水。他几上陕北,至1978年,已陆续写出了系列特写《艰苦的岁月》、《延安,就在我的心坎上》、《光辉的历程》、《喜上梁家岔》、《伟大的历程》、《献上我心里这朵花》等十多篇散文力作,结集为《神泉日出》出版发行。1980年夏天,李若冰再也抑制不住对瀚海雄风、长河落日的渴望,第三次闯进了柴达木。发表了《致朵斯库勒湖》、《寄自依吞布拉克山》、《察尔汉盐湖的报告》、《阳关梦》等散文。1987年,作家以年逾花甲之岁四进柴达木,并首次去了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发表了纪实散文《昆仑飞瀑》、《库尔勒印象》、《燃烧的年华》、《龟兹乐舞之乡》、《塔克拉玛干之谜》等。近些年来,他又相继出版了散文集《爱的渴望》、《高原语丝》、《塔里木书简》 、 《满目绿树鲜花》、 《李若冰散文选》 等十余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李若冰曾先后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兼副主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文物厅厅长和省文联主席。用他的话说,“担子是很重的,工作是吃力的,我不得不搁下自己的创作,为陕西文化艺术的发展,略尽薄力。”但他的作品仍在流传,他与人合写的歌儿《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仍在传唱,他主持组织创作的舞蹈《仿唐乐舞》长演不衰。 李若冰想着再一次西行,想第六次踏入柴达木。他说:“我的家乡在西部,我的精神家园在西部。”究竟是西部的什么力量如此吸引作家一次次前去,答案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广袤的西部不仅有她的辽阔胸襟,更有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民族魂精神。

记得采纳啊

当代文学家李若冰的故事

来源:西部文化网 时间:2005-12-15
李若冰,1926年10月出生,陕西泾阳蒋路乡阎家堡人。国家一级作家。历任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党委书记、中国作协理事、陕西省文联主席、省文化厅厅长。
他本姓刘,儿时(出生后不久)被卖给一户杜姓人家为子, 故曾用名杜西山、杜德明,笔名沙驼铃。为了纪念他去世的亲生母亲,内心铭记一个孤儿心灵上永远也难以弥合的心理创伤,他改为母姓,后启用现名李若冰和曾用笔名李丹人。李若冰的妻子贺鸿钧,1928年生于陕北米脂县城一个教书先生的家里。16岁时,她参加了绥德分区文工团,演过《白毛女》等歌剧。她同姐姐贺鸿训合写的秧歌剧《喂鸡》受到周扬的赞赏,被推荐到《解放日报》发表,由贺敬之先生写了序言。后进入刚解放的西安,在西北文联创作室工作。二人认识、相爱,举办了简朴的婚礼,又天各一方,一个去了西部戈壁,一个上了北京。从这时起,李若冰舍弃了“驼铃”、“沙驼铃”、“李丹人”等笔名,开始用“李若冰”的名字发表作品。贺鸿钧也用笔名贺抒玉。若冰、抒玉,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义,这正是他们的文学事业和爱情的寓意。这恰如他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人生命运蹉砣,而我生下来就被卖了,使我一辈子也没见过父亲,这是我终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1933年他七岁时,开始在云阳镇小学上学。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这天,北山上下来一支孩子流亡剧团,搞革命宣传活动,就住在他家对门的棉花店里。剧团要回延安时,李若冰要参加剧团,可因大伯不同意而未能如愿。之后,他和小伙伴们偷偷找到八路军驻云阳办事处,藏在去北山的拉棉花的大车里,在淳化铁王村撵上了边演边走的孩子流亡剧团。

1938年10月,年仅十二岁的他随孩子抗战剧团离家北上延安参加革命,恰巧,在延安南门外遇上了在八路军当伙夫的大哥,从此,李若冰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母亲延安。

在革命圣地延安,他参加了延安抗战剧团,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宣传演出活动。但他对演戏的兴趣并不浓厚,而对读书和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除了喜爱读一切书外,还因他无拘无束和活泼好动的性格,炼就了他富有才艺的特长。在延安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他如一颗幸运的小草,沐浴着党的光辉和温暖,一天天地茁壮成长。从1941年起,他先后在延安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和边区艺术干校学习,并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开荒、种地、纺线线的大生产运动。在延安新市场后沟的几排窑洞里,他在演出排练之余,读到了《西游记》、《水浒传》等传统小说,从那时候起,他已开始爱好上了文学,为他以后从事文学创作铺平了道路。他参加了由冼星海指挥的《黄河大合唱》。之后,他上了边区艺术学校,一边开荒种地,一边学习文学知识。1943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随调西北文工团和中央党校三部学习和工作,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考取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在鲁艺,他一边写读书笔记,一边开始练笔写作。之后,他被调到中宣部做助理秘书,又随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直到延安光复。他的处女作是一篇文艺评论,题目是《对〈刘胡兰〉剧作的点滴感想》,署名“驼铃”。

李若冰取笔名驼铃,是他看见延安城外的骆驼,想到这种负重远行的生命是令人敬仰的,驼铃是跋涉者心灵的歌唱。这一时期,他利用分分秒秒的时间博览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还尝试去写点小文章。也就是在此时,他的一个诗意盎然的笔名--沙驼铃“诞生”了!这是因为他常在延河畔看到骆驼那奇丑而又可爱的形影,对它的坚韧、负重和对信念的执着精神,油然而生的敬意。1945年他调往中央宣传部任助理秘书。1946年调入一野四军骑六师主办《群力报》,参加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抓紧点滴时间写了很多诗歌、随笔和见闻。1948年在西北军区政治部任秘书。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他从部队转业到西北文联、进入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班进修。此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广泛涉猎了历史、地理、心理学、美学、逻辑学及哲学等方方面面的书籍,开始发表一些短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1953年他调到中国作协西安分会任专业作家,从此踏上了文学勘探和地质勘探的艰苦历程。同年6月,李若冰以专业作家的身份赴陕北石油勘探区深入生活,9月又赴西北地质局酒泉地质勘探大队兼任副大队长。后来他回忆说:我在酒泉地质大队当副大队长,虽说是挂职,其实是实干的。我在和各种地质、测量、钻井、地震、重磁力等地球物理勘探者一起的时候,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文学工作者,而想的最多的是勘探工作的进度、成果和发展。我不可能把自己排除在勘探工作之外,而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从一开始接触地质工作者,他就被他们身上那种勇于献身的精神所感动,因而内心也就产生一种在作品中去展现地质工作者崇高工作和生活的强烈冲动。不久,他的散文《陕北札记》便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1954年他随地质勘探工作者首次进入青海柴达木盆地。李若冰在《西部风景》一书中说:“我的家乡在西部,却不知为什么总是向往西部的西部,仿佛那里有着一种神秘奇异的魅力,吸引着我不由得走向它的身边。”“从20世纪50年代初,我就满怀喜悦地从长安跨入了狭长的河西走廊,和石油地质勘探者一起,在辽阔的酒泉盆地找油探矿。”从那时起,李若冰和他笔下的柴达木一起享誉中国文坛,在散文创作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时候,他眼前一个全新的天地顿开,一切所见所闻都是如此的新鲜而又别致,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正是在这火热生活的源泉里,李若冰的创作欲望和艺术灵感被激活了。他抓住勘探工作的阶段性间隙,在两年时间里,一连写下了《在柴达木盆地》、《勘探者的足迹》(原名《祁连山麓》)、《在严寒的季节里》、《戈壁滩上的勘探姑娘们》等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也就在同一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广阔的西部丰富多彩的野外勘探生和无穷的创作源泉给李若冰带来了无限诱惑。1957年,他再度进入柴达木盆地。辽阔无际的戈壁沙漠和奋斗在那里的创业者,唤起了作家心灵深处最强烈的情感。他沿着格尔木、大柴旦、小柴旦、冷湖、油泉子,一直走到了茫崖和尕斯库勒湖畔,走到了柴达木的边缘。他边走边想边写,内心燃烧着火焰,有时几乎一天一篇。他写奇丽的风光,写勘探者的精神,写自己心灵深处的奥秘。于是有了《冬夜情思》、《茶卡行》、《格尔木纪事》、《沿着阿尔金山驰行》、《油泉子赞歌》、《油砂山之夜》、《怀念你啊,柴达木》、《山湖草原》、《戈壁夜行车》、《青藏路上剪影》等一批散文力作和《祁连雪纷纷》、《汽车城散记》、《在海洋的胸膛上航行》、《前进,青年创业者》、《心理的春天》等报告文学,还写下了《沙漠之鹰》、《未完的旅程》、《黑风岭风情》等小说。1959年,作家出版社再次为他结集出版了反映柴达木盆地创业者的散文集《柴达木手记》,被公认为是李若冰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同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为他出版了散文集《旅途集》;1963年,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报告文学集《红色的道路》;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散文选集《山·湖·草原》。

正当作家创作硕果累累之时,“文革”开始,李若冰一搁笔就是5年。1972年,他从干校一出来,便重返延安,一头扎进陕北黄土高原。他沿着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时的道路深入生活,几乎走遍了那里的每一处革命旧址。追溯红色的岁月,考察这里的变迁和生存状况,他的眼里常含着泪水。他几上陕北,至1978年,已陆续写出了系列特写《艰苦的岁月》、《延安,就在我的心坎上》、《光辉的历程》、《喜上梁家岔》、《伟大的历程》、《献上我心里这朵花》等十多篇散文力作,结集为《神泉日出》出版发行。1980年夏天,李若冰再也抑制不住对瀚海雄风、长河落日的渴望,第三次闯进了柴达木。发表了《致朵斯库勒湖》、《寄自依吞布拉克山》、《察尔汉盐湖的报告》、《阳关梦》等散文。1987年,作家以年逾花甲之岁四进柴达木,并首次去了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发表了纪实散文《昆仑飞瀑》、《库尔勒印象》、《燃烧的年华》、《龟兹乐舞之乡》、《塔克拉玛干之谜》等。近些年来,他又相继出版了散文集《爱的渴望》、《高原语丝》、《塔里木书简》 、 《满目绿树鲜花》、 《李若冰散文选》 等十余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李若冰曾先后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兼副主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文物厅厅长和省文联主席。用他的话说,“担子是很重的,工作是吃力的,我不得不搁下自己的创作,为陕西文化艺术的发展,略尽薄力。”但他的作品仍在流传,他与人合写的歌儿《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仍在传唱,他主持组织创作的舞蹈《仿唐乐舞》长演不衰。

李若冰想着再一次西行,想第六次踏入柴达木。他说:“我的家乡在西部,我的精神家园在西部。”究竟是西部的什么力量如此吸引作家一次次前去,答案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广袤的西部不仅有她的辽阔胸襟,更有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民族魂精神。

李若冰的妻子贺鸿钧,1928年生于陕北米脂县城一个教书先生的家里。16岁时,她参加了绥德分区文工团,演过《白毛女》等歌剧。她同姐姐贺鸿训合写的秧歌剧《喂鸡》受到周扬的赞赏,被推荐到《解放日报》发表,由贺敬之先生写了序言。后进入刚解放的西安,在西北文联创作室工作。二人认识、相爱,举办了简朴的婚礼,又天各一方,一个去了西部戈壁,一个上了北京。从这时起,李若冰舍弃了“驼铃”、“沙驼铃”、“李丹人”等笔名,开始用“李若冰”的名字发表作品。贺鸿钧也用笔名贺抒玉。她的本名叫贺鸿钧,结婚时,李若冰又帮她改名为“贺抒玉”,合起来就是“冰清玉洁”之意。




谁给我介绍几位在当代有名的文学家?
李若冰的妻子贺鸿钧,1928年生于陕北米脂县城一个教书先生的家里。16岁时,她参加了绥德分区文工团,演过《白毛女》等歌剧。她同姐姐贺鸿训合写的秧歌剧《喂鸡》受到周扬的赞赏,被推荐到《解放日报》发表,由贺敬之先生写了序言。后进入刚解放的西安,在西北文联创作室工作。二人认识、相爱,举办了简朴的婚礼,又天各一方...

当代文学家有哪些?
李若冰的妻子贺鸿钧,1928年生于陕北米脂县城一个教书先生的家里。16岁时,她参加了绥德分区文工团,演过《白毛女》等歌剧。她同姐姐贺鸿训合写的秧歌剧《喂鸡》受到周扬的赞赏,被推荐到《解放日报》发表,由贺敬之先生写了序言。后进入刚解放的西安,在西北文联创作室工作。二人认识、相爱,举办了简朴的婚礼,又天各一方...

濉溪县18352472429: 武炼巅峰杨开有几个妻子 杨开的妻子分别是哪几个 -
茌奇金因: 《武炼巅峰》主角杨开的妻子有八位.分别是苏颜、夏凝裳、扇轻罗、雪月、祝晴、姬瑶、玉如梦、曲华裳. 众位妻子介绍: 【苏颜】大汉王朝凌霄阁大师姐,杨开师姐,杨开后宫之主.拥有凤后本源,冰晶玉体(后天).冰清玉洁,在外...

濉溪县18352472429: 宪法规定老公的称呼必需是结婚了吗? -
茌奇金因: 很明显,这里的老公老婆只是称呼,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因为如果登记结婚了,受法律保护,不是他承不承认的问题.欠你很多钱,又不承认你是他老婆,明显人品有问题,果断讨回.

濉溪县18352472429: 简述《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50字内 -
茌奇金因: 老莱娱亲简述: 讲述了老莱子为了取悦父母戏彩娱亲的孝行!当时年龄有七十多岁的老莱子,仍然穿着五色彩衣,并且玩着我们小时候玩的拨浪鼓摇来摇去,只为了博的双亲一笑. 郭巨埋儿简述: 晋代有个家伙叫郭巨,家道贫穷,无力奉养老...

濉溪县18352472429: 比纤纤柔夷更美的手 阅读题!高手进、、本人只剩20分、真心急用!1.本文的标题与“妻子的手”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2.妻子的手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 -
茌奇金因:[答案] 本文的标题更好,因为本文的标题是“比纤纤柔夷更美的手”,着重点在“更美”上,更吸引读者,而“妻子的手”是以一个丈夫的角度描写的,两者角度不同,相比较之下本文标题更具有吸引力、更新颖.[学姐好 我还没中考 答的可...

濉溪县18352472429: 李大钊对法官说,我的妻子是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还小,什么也不懂.改为直接叙述 -
茌奇金因: 句子中的“我”是指谁,就用它替换“我”.评我猜想可以这样:李大钊对法官说:“他(我当事人)的妻子是乡下人,他(我当事人)的孩子年纪还小,什么也不懂.”

濉溪县18352472429: 材料是关于一个仕途光明的官员,因为自己的妻子重病在身,所以他辞去了工作回家照顾妻子的新闻关于材料自选角度,文体不限我想写人间真情,但是关于... -
茌奇金因:[答案] 可以自己留一个想像的空间去想他们平时是怎样度过这些日子的情节,写一个在病房故事,议论文可以以真情和金钱哪个重要,对于现在的社会现实展开,对于材料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写抒情的文章要吧你自己的真情融入,在写文章的时候你...

濉溪县18352472429: 《散步》,课文多处运用对称式的句子,如例句所示.请再画出两处这样的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作者:莫怀戚人民教育出版社!示例:母亲要走大路,大路... -
茌奇金因:[答案]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濉溪县18352472429: 娱乐圈的年龄相差很大的夫妻搭配都有哪些? -
茌奇金因: 娱乐圈的这些夫妻搭配,你觉得怎么样?你认识吗?1:杨振宁与翁帆 两人之间相差54岁,杨振宁也表示过青春并不只和年纪有关,也和精神有关.2:吴启华和石洋子 两人之间相差21岁,43岁的香港男星吴启华石洋子的婚礼在2007年9月长春举行.3:马景涛和吴佳妮 两人之间相差20岁,马景涛1991年曾经结婚,感情生活多采多姿,前女友田丽、于莉、李婷芷都是大眼美女.他跟吴佳妮差了整整20岁.这些你都知道吗?

濉溪县18352472429: 我想知道阿姆和他的妻子Kim的故事,越详细越好!现在他们离婚了吗? -
茌奇金因: 据美国底特律报章报道,原名Marshall Bruce Mathers III的Rap界天王阿姆与多次离合的妻子Kim的婚姻2006年12月19日终于再度正式离婚,两人在底特律法庭出席离婚审讯时,向法官表示他俩私底下已和平地达成离婚协议.阿姆和前妻此前三个...

濉溪县18352472429: 《夜雨寄北》:发挥想象,说说诗人的妻子读到这首诗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
茌奇金因:[答案] 对丈夫独自一人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的无限怜惜与担忧,衣暖否?食饱否?身康否?和对丈夫的无限思恋,或许她也在憧憬那“共剪西窗烛”的一天,然后默默的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