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板块和岛屿的下面是什么

作者&投稿:哈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岛屿多在大陆版块还是大洋板块?生长边界还是消亡边界~

岛弧出现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交界的地方 并且是消亡边界上严格来说的话 岛弧是属于大陆板块的一个部分边缘地带大洋板块俯冲时 巨大的摩擦阻力会使俯冲面以上的陆壳发生变形就是强大挤压造成的变形隆升作用还有洋壳俯冲很深以后熔解 岩浆上涌造成局部抬升或者干脆喷出形成火山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火山那么多的原因我给你几张图 你可以参考图来看我的回答 或许会有帮助
http://ch7777.cn/uploadfile/picture/uploadfile/dz/dz2.jpg


陆地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
有的是陆地板上海洋板上 有的是陆地板下海洋板下 有的是陆地板上海洋板下 有的是陆地板下海洋板上 有的是陆地板下海洋板下 不一样的 看图

  大陆板块以及岛屿形象的来说就是地壳高于水面的部分。
  这么说吧,地球本身是一个各种固体组成的球体,他的凸出来的部分就是大陆和岛屿,他凹下去的部分就是海洋和河流。地壳下面就是岩浆了,也就是所谓的地心或者叫地核。
  下面给你部分关于地壳的知识吧。
  在地理上,地壳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化学方法将它与地幔区别开来。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1])。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硅镁层”(另一种说法,整个地壳都是硅铝层,因为地壳下层的铝含量仍超过镁;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镁含量极高,所以称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
  地壳演化简史
  (一)太古代(距今约25亿年之前)
  太古代是地质年代中最古老、历时最长的一个代,即原始地壳以及原始大气圈、水圈、沉积圈和生物的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
  太古界的地层由变质深的正、副片麻岩组成。已知其中最古老的年龄为40多亿年。据此认为,在此之前地球便出现了小型的花岗岩质地壳。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副片麻岩的出现,说明当时有了原始大气圈和水圈,并有单纯的物理化学风化。在这些结晶变质岩基底上覆盖着一层变质较轻的绿岩带,其中有火山岩和沉积岩,它们形成于当时地面的凹陷带,后来才经历变质作用。其年龄在34亿—23亿年间。据推测,太古代早期地球表面有许多小型花岗质陆块,它们之间有深浅多变的古海洋。后来各小陆块在移运中结合成面积较大的大陆板块。这些最古老的陆块现在已散布于各大陆中,即通常所说的稳定陆块的核心——克拉通或古地盾区。
  太古代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既广泛又强烈;火山喷发频繁,故使大气圈和水圈才得以形成。原始海洋的面积可能比现在大,但平均水深则浅得多。现在世界各地蕴藏丰富的海相层状沉积的变质铁锰矿床和岩浆活动形成的金矿等就是在这时期形成的。当时的大气圈可能富含碳酸气、水蒸汽和火山尘埃,只有少量的氮和非生物成因的氧。海水也是酸性矿化水(后来才逐渐被中和),陆地是灼热的,荒芜的。在某些适宜的浅海环境中,有些无机物质经过化学演化跃变为有机物质(蛋白质和核酸),进而发展为有生命的原核细胞,构成一些形态简单的无真正细胞核的细菌和蓝藻。这只是出现于太古代的后期。
  总的来说,太古代是原始地理圈的形成阶段,陆地是原始荒漠景观,水域是生命孕育和发源之地。当时地壳与宇宙之间以及和地幔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比后来任何时候都强烈得多。
  (二)元古代(距今25亿—6亿年前)
  在元古代,大陆性地壳逐渐由小变大,从薄增厚,火山活动相对减少,岩性也从偏基性向偏酸性转化。下元古界有巨厚的碎屑堆积,大有利于强烈的花岗岩化活动及导致大型侵入体的形成。由于大气中CO2浓度降低和水中Ca、Mg离子增多,开始出现有化学沉积的碳酸盐岩。它将直接影响到岩浆过程的演化,导致碱性派生岩的出现。随着大气中游离氧的增加,氧化环境也开始出现了。因而后期有了鲕状赤铁矿和硫酸盐等矿物以及第一批红层建造的产生。生物的出现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所以在元古界无大量的生物化学沉积。元古代末还发现有冰碛岩,这是全球性第一次大冰期的产物。
  这时原核生物已进化为真核生物,嫌气生物转化为喜氧生物(这个转折点称尤里点,发生于大气中氧含量增至当前大气中氧浓度的千分之一的时候),物种数量也从少增多。这时地球上的植物界第一次得到大发展,出现了数量较多的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较原始的低等植物,如绿藻、轮藻、褐藻、红藻等。这些微古生物已可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在元古代晚期,原始动物也出现了。如澳洲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其中有海绵、水母、节虫、扁虫及软体珊瑚等水生无脊索动物化石。在北美还发现有海绵骨针化石。
  元古代有多次地壳运动,较广泛的有我国的五台运动,吕梁运动、澄江运动、蓟县运动等;北美有克诺勒运动、哈德逊运动、格伦维尔运动、贝尔特运动等。历次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带都使原有的小陆块逐渐拼合在一起成为古陆,后来都成为各大陆的古老褶皱基底和核心,前寒武纪陆台(或称地台),现在出露的只占陆地面积的1/5。据古地磁研究,北美罗伦古陆和非洲古陆在元古代都曾发生过多次极移(E. lrving等,1975;J. D. E. Piper,1976)。
  (三)古生代(距今6亿—2.3亿年前)
  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据研究,6亿—7年亿年之前,大陆经历过多次分合,在元古代末期(晚前寒武纪),各分散陆块曾联合组成泛大陆。寒武纪时泛大陆发生分裂,在南部成为冈瓦纳大陆,北部分为北美、欧洲和亚洲三个大陆,彼此间被前海西海、前加里东海、前乌拉尔海和前特提斯海(前古地中海)所分隔。奥陶纪末开始发生加里东造山运动。至泥盆纪时,前加里东地槽已褶皱成山,古欧洲与北美合成一块大陆。晚石炭纪时经海西运动后,前海西地槽消失了,使欧美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合并。至晚二叠纪,前乌拉尔海也消失了,亚欧大陆形成,全球又成为一个新的泛大陆。
  据王荃等的研究(1979年),我国北方的中朝古陆与南方的扬子古陆的性质很不相同,后者与南半球冈瓦纳古陆的许多情况极为相似。他们认为,扬子古陆在早古生代曾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后来分裂并向北漂移,至晚古生代才与中朝古陆碰撞合并在一起,两者之间的秦岭-淮阳山地是个地缝合线。近年来在这里也发现了蛇绿岩套岩层(由蛇纹岩、橄榄岩、辉长岩及枕状基性火山岩等组成的、属于洋壳和地幔喷出的岩层,它是代表大陆缝合线的指示岩层)。我国古地磁的研究也认为,元古代后期,扬子古陆大致位于现在印度洋北部,与北方的中朝古陆远隔重洋。
  各地质时代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合,对地理环境带来很大的变化:大陆分裂引起海侵,大陆合并引起海退;对生物演化也有重大的影响。自寒武纪以来大陆的分合和海生无脊索动物科数增减变化的对比情况。
  在寒武纪,泛大陆发生分裂并引起海侵,大陆架广布,海生无脊索动物空前繁盛,其中以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占化石总数的60%,腕足类约占30%,其他仅占10%。这时海生植物也有向陆生植物过渡的迹象。如我国寒武系地层中发现的藻煤就是一例。奥陶纪海底广泛扩张,腕足类、角石、笔石、鹦鹉螺和珊瑚等成为世界性的种类。原始的鱼类——无颚鱼(甲胄鱼)也出现了。志留纪除海生动物继续大量发展外,后因地壳运动和环境变化剧烈,海生动物进入了大陆淡水区域,真正的鱼类——有颌鱼和适于岸边生长的具有水分输导组织的维管束植物也诞生了。自泥盆纪以后的晚古生代,大陆趋于合并,海退不断发生,许多海生无脊索动物的居留地消失,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因而大减。相反,鱼类则全盛起来,陆生植物也日趋繁茂。地球表面从此结束了一片荒漠和无臭氧层的时代。至石炭、二叠纪又成为两栖动物的全盛时期,植物界也从孢子植物发展成为裸子植物。在石炭、二叠纪的各大陆都分布以蕨类为主的大森林,成为地质历史上重要的造煤时期。
  (四)中生代(距今2.3亿—7千万年前)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现有许多资料证明,泛大陆的重新分裂发生于中生代,即始于晚三叠纪,主要分裂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且一直延续到新生代。这泛大陆原来向南北极延伸,赤道部分较窄,存在特提斯海(古地中海)。三叠-侏罗纪时,北美洲与非洲分裂,北大西洋开始扩张,泛大陆被分为北部的劳亚(劳伦斯和亚细亚)古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古陆。侏罗-白垩纪,南美洲与非洲分裂,南大西洋开始扩张。非洲和印度在侏罗纪时也与南极洲和澳洲(二者仍在一起)脱离,开始形成印度洋。白垩纪时,北大西洋向北展宽,南大西洋已有一定规模,印度向东北漂移,印度洋也随之扩大,而古地中海则趋于缩小。
  中生代各地都有强烈的造山运动,欧洲有旧阿尔卑斯运动,美洲为内华达运动和拉拉米运动,中国为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这时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都极为活跃。在我国东部形成一系列华夏式隆起与凹陷,许多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都与这时的岩浆活动有关,在断陷盆地中也形成煤、石油和油页岩等矿物。我国大陆的基本轮廓也在这时建立起来了。
  生物界较古生代有很大发展。古生代末出现的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已成为最繁盛的门类,它们靠种子繁殖,受精过程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更适于陆地的生境。这又是植物进化中的一次飞跃。像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等陆生植物的大量发展,不仅为成煤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世界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煤层),而且也为爬行动物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基础。
  整个中生代,爬行动物成为当时最繁盛的脊索动物。在陆地上有食草和食肉的恐龙,在海上有鱼龙和蛇颈龙,在空中有翼龙。与此同时还出现有蜥蜴、龟、鳖、鳄鱼、蛙类和昆虫等。在海生无脊索动物中的菊石也极为昌盛。因此,有人把中生代称为恐龙时代、菊石时代或苏铁时代。但到白垩纪末,这些盛极一时的生物种类大都绝灭了,仅有一部分能残存下来。而当时已经出现但处于弱势的原始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则进入了壮观的新生代;被子植物从此也欣欣向荣。
  (五)新生代(7千万年前—现在)
  新生代包括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是距今最近的一个代。继中生代之后,海底继续扩张,澳洲与南极洲分离 东非发生张裂,印度与亚欧大陆碰撞。在第三纪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欧洲称为新阿尔卑斯运动,亚洲称喜马拉雅运动。在古地中海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和环太平洋带形成一系列巨大的褶皱山体。在古老的地台区也发生拱曲、断层等差异性升降运动,在断陷盆地中广泛发育了红层。这次造山运动和伴随的海退作用,使从中生代继承下来的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从全球来看,老第三纪地表主要是温暖潮湿的气候。在强烈的造山运动之后,大气环流系统,尤其是区域性环流系统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趋向于干冷。我国西部青藏高原的隆起,给东部季风环流系统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华南地区成为与同纬度地区不同的暖湿森林景观。在第四纪,由于温带和两极的气候进一步变冷,地球上发生了大规模的冰川作用,经历了多次冰期与间冰期的变化。生物也因生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植物界,老第三纪以被子植物的大发展为特征,植物群落由原来单调的针叶林转变为花果丰硕的常绿阔叶林。当气候趋于干冷之后,许多地方的植被发生了旱生化现象。在新第三纪初出现了以单子叶草本植物为主的草原,在第四纪又出现了苔原。动物界以哺乳类的空前繁盛为特点,故新生代又称哺乳动物时代。湿热森林区繁茂的被子植物,对哺乳类的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昆虫的繁盛也与被子植物的发达有关。被子植物和昆虫的广泛分布又促进了鸟类的昌盛。当草原面积扩大后,在有蹄类和啮齿类中出现了许多食草性的草原动物群,随之而来的食肉动物也增加了。
  特别重要的是在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地球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人类经过复杂的发展过程之后,又逐渐成为干扰、控制和改造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第四纪又被称为“灵生代”。

  地壳最厚和最薄的地方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壳最厚的地方,厚达70千米以上;而靠近赤道的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中地壳只有1.6千米厚;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部深海沟的地壳最薄,是地球上地壳最薄的地方。

  大陆板块和岛屿的下面是岩石圈,或者说还是大陆板块的延伸。

  岛弧出现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交界的地方 ,并且是消亡边界上。严格来说 ,岛弧是属于大陆板块的一个部分边缘地带。大洋板块俯冲时, 巨大的摩擦阻力会使俯冲面以上的陆壳发生变形,就是强大挤压造成的变形隆升作用。还有洋壳俯冲很深以后熔解 ,岩浆上涌造成局部抬升或者干脆喷出形成火山。



岩浆啊!大陆板块是“漂浮”在岩浆上的。即使是海也是在海床上的,海床也是大陆板块的一部分。好比一个盆景,里面有水。所以是直接连接到海底的。

呵呵,你真以为大陆或者岛屿是飘在海洋上的?


岛屿的水上部分,与水下的大洋板块是一个整体还是两个
一个。地壳运动照成板块张裂会形成海沟或是峡谷,板块堆挤会形成山丘或是高原。所以岛屿是板块堆挤的结果,所以是一个整体

地理知识: 大陆岛成因:陆地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陆地板块下沉 但是不是...
陆地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 有的是陆地板上海洋板上 有的是陆地板下海洋板下 有的是陆地板上海洋板下 有的是陆地板下海洋板上 有的是陆地板下海洋板下 不一样的 看图

高中地理问题
岛弧链和海岸山脉是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的。因海洋板块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就像一张硬纸板和一本厚书相挤,位置较低的纸板冲到厚书之下,书本被抬升),大陆根据被隆起抬升,高出海面,形成岛屿,多个岛屿连接形成岛弧链,如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一线,岛屿连成一窜。有的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区,如何判断是大陆岛还是火山岛?
1. 大陆岛的地质构造与附近的大陆相似,原本是大陆的一部分。它们可能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而与大陆分离,形成岛屿。2. 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岛屿。它们可能在板块分裂边界或板块内部的岩浆活动区形成,通常面积较小,地势较高,且距离大陆较远。3. 大陆岛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构造岛和...

大陆、岛屿、半岛属于哪个知识点
大陆架外缘的陡坡,平均深度200~3000米左右;大陆坡外缘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分界线(大陆板块)。3.大洋底部 (1)洋盆:大洋底的主体部分,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周围高,底部平缓(大洋板块)。(2)海岭:深海底部狭长的高地,出露海面成为岛屿;海岭是洋底地壳的诞生处,是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3)海沟:...

板块构造的生长边界为什么会形成海岭?
生长边界如果出现在大陆上的确回形成裂谷,但是在海里的话,喷发出来的岩浆会迅速被海水冷却而凝固,然后再次张裂,岩浆喷出,再次凝固……经过日积月累,这里就会慢慢形成突起的地形,所以就形成了海岭.顺便说一下,消亡边界会产生海沟,因为当一块板块和另外一块板块向碰撞的时候,其中的一块会向另外一块的下面...

海底的最底层是什么
大陆架以下,是大陆架向大洋底过渡的斜坡,坡度陡然增大,一般为3-4度,有的甚至超过10度,水深急剧增加,一般为200-2500米。这就是比较狭窄的大陆坡,它的底部才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的分界线。超过大陆坡,就是深邃的海沟或岛弧一海沟系。在此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交错地带形成了“V”形的...

什么是大陆,岛屿,大洲,半岛,海洋,海峡?
大陆:是指地球表面高出海面,由陆壳组成的面积广大的陆地。地球上最大一级的地貌单元,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29%。地球上有六块大陆,分别是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岛屿:是指被海水完全包围的小型或中型陆地。通常是由海底火山喷发或地壳运动形成的。彼此相距较近...

大陆版块运动
1、大洋板块一般都是造陆板块,因为海底火山运动,推动大洋板块向周边扩张,在靠近大陆板块附近,受大陆板块挤压,大洋板块边缘向大陆板块下部俯冲,推动大陆板块向上抬升,形成大的山脉,比如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日本等岛屿山脉等。2、大陆板块自身在运动过程中,受周边板块影响,产...

海沟是大陆与大洋两类不同板块之间的接缝处吗?
海沟大都紧靠着呈弧形分布的岛群或大陆边缘山脉,而这里正是大陆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海沟的深度通常6000~10000米,比一般洋底要深3000~5000米之多。也就是说,海沟是大陆与大洋两类不同板块之间的接缝处。长期以来,它具有的特殊形状和极大的深度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海沟地形的大量勘测表明...

民勤县15942022993: 天津蓟县前寒武纪陆相剖面 -
权祁乌拉: 大陆板块和岛屿的下面是岩石圈,或者说还是大陆板块的延伸.岛弧出现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交界的地方 ,并且是消亡边界上.严格来说 ,岛弧是属于大陆板块的一个部分边缘地带.大洋板块俯冲时, 巨大的摩擦阻力会使俯冲面以上的陆壳发生变形,就是强大挤压造成的变形隆升作用.还有洋壳俯冲很深以后熔解 ,岩浆上涌造成局部抬升或者干脆喷出形成火山.

民勤县15942022993: 大陆板块下面是什么?是水吗?板块怎么会飘移呢? -
权祁乌拉: 不是水,是地幔,就是岩浆,呈液态,因此板块会漂移

民勤县15942022993: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 ) ① 海沟 ②褶皱山脉 ③裂谷 ④岛孤和海岸山脉 A. -
权祁乌拉: D本题题干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 ) 本题考查海底地形的成因.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被抬升,属于消亡边间,常常形成岛孤和海岸山脉以及褶皱山脉.如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及褶皱山脉.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民勤县15942022993: 海洋可分为哪两部? -
权祁乌拉: 海洋地理基本知识按地貌形态与水文的特征,海洋可以分为海与洋两部分,海与洋连接处并无明显的界限,所以常统称为海洋.海洋不只是代表一个地区,还代表着一个空间,可以自上而下被划分为4个部分:表层水、水体、海床和底土,整个...

民勤县15942022993: 大陆,半岛及岛屿三者的区别 -
权祁乌拉: 大陆:地球上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全球共有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其中亚欧大陆包括亚洲和欧洲两大洲.半岛: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三面临水,一面邻陆.世界最大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岛屿:散布于海洋、湖泊或河流中的陆地的总称.通常把较大的称做“岛”,较小的称做“屿”.世界岛屿总面积约97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7%.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岛屿按成因可分为大陆岛、海洋岛(珊瑚岛、火山岛)和堆积岛.

民勤县15942022993: 亚洲大陆的东部有哪些岛屿?这些岛屿外侧有一些很深的海沟,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
权祁乌拉: 日本群岛,阿拉斯加群岛,台湾岛,海沟有马里亚那海沟,这些岛屿和海沟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俯冲到大洋板块下面形成的

民勤县15942022993: 世界板块图及各个板块交界地带的地理名称,以前老师讲过的什么几海几?
权祁乌拉: 地理记忆顺口溜 1、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星,天王海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 (6)大洋洲 面积小,分两区,一大陆,二岛屿.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 四...

民勤县15942022993: 板块撞后行成什么 -
权祁乌拉: 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山脉 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会形成海沟、岛弧,比如太平洋西岸;如果二者碰撞角度比较小,则海沟不明显,也是山脉,如美国西部的山脉. 海洋板块和海洋板块碰撞形成褶皱山脉,露出水面就是岛屿.比如澳洲新西兰南北二岛屿. 海岭则是海洋板块张裂的部分,这里内部岩浆喷发而成的火山就是海岭,也叫大洋中脊.

民勤县15942022993: 对比描述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特征 -
权祁乌拉: 大陆地壳厚度大,平均厚度33千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是双层结构;大洋地壳厚度薄,一般只有5——6千米厚,只有硅镁层是单层结构.

民勤县15942022993: 大陆,岛屿,半岛,大州的概念 -
权祁乌拉: 大陆:就是广大陆地的简称,是指面积大于格陵兰岛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四周被海洋包围的陆地. 半岛:是指陆地伸入海洋或湖泊的部分,它的其余三面被水包围. 大洲:大陆连同它附近的岛屿统称为大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