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是怎样形成

作者&投稿:艾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过去30年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有恢复性增长的成分,却非主因,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互补性与增长潜力才是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当前两岸经济关系形势发生3点重要变化,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前景依然看好。
  一是基本格局发生变化。两岸经济实力消长明显,大陆经济实力越强,对台湾而言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动因越大。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30年,正值大陆改革开放的30年,也适逢信息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30年。30年来,两岸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陆经济实力显著增长,经济规模已经由1978年的世界第10成长为2008年的世界第3,并极有可能在近两年内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2。贸易规模成长速度更快,已经由1978年的世界第32成长为2008年的世界第3,出口排名第2,并有望今年内跃居第1。1979年至 2007年,大陆累计吸引外资7754亿美元,是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则由1978年的16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底的19500亿美元,增长了1200多倍,总量高居世界第1。台湾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则出现相对下降。据IMF等机构公布的资料,台湾经济规模由曾经的世界第16退至 2008年的第26,出口由1980年代中期的世界第11位降至2008年的第18位。1979年到2008年的30年间,台湾经济年均增长率为 6.2%,也是较为不错的增长速度,但却低于大陆的9.8%。2008年底,大陆的经济规模是台湾的11倍,外贸规模是台湾的5倍,累计吸收外资是台湾的 10倍,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近台湾的2倍,外汇储备是台湾的7倍。台湾“经建会”曾按照预期经济实力绘制出台湾比大陆大3倍的地图 ,现实中两岸经济实力的消长却使两岸经济形势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台湾当局对于是否积极发展两岸经济关系的态度。
  二是基本政策发生变化。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对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影响显著。两岸经济关系 30年来的发展,一直呈现出“民间热、官方冷”的特点,具体表现是:两岸同胞对加强两岸交流有强烈要求,两岸业者也希望两岸尽快就经济议题进行协商,大陆方面始终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然而台湾当局总体上却长期秉持消极与抵制的态度,对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起到制约作用。蒋经国后期和李登辉前期的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是“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鼓励、不干涉 ”。进入90年代,李登辉迫于两岸经济形势的发展,提出“务实、稳健、前瞻”的大陆经贸政策,但到1996年,李登辉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改以“戒急用忍” 为原则。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陈水扁提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大陆经贸政策,但在2006年又改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直到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马英九提出大陆经贸政策要以“活水计划”取代“鸟笼政策”,这对两岸经济关系的未来发展是一个积极信号。
  三是基本问题发生变化。台湾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决定其具有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内在动因。近年来台湾经济表现何以由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首跌至末尾,笔者将原因归纳为3大结构性问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与产值结构出现严重问题。
  首先是产业结构问题。目前台湾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近 3/4,本应替代制造业扮演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角色,但因台湾服务业竞争力不强,加上过去民进党当局对两岸经贸限制措施,使其无法通过拓展大陆市场获得新的空间,一直以内需为导向,在岛内发展潜力有限。与制造业相比,台湾服务业的特点是:低实质成长、低投资比例、低劳动投入、低研发投入、低国际竞争力、低产业关联度,只在名义上拥有高利润及高GDP比重, 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台湾服务业无法充当扩大内需的主导产业。鉴于台湾对外投资的70%以上在大陆,其中绝大部分是制造业企业,台湾服务业也需要跟随服务对象拓展经营领域,增强自身实力。
  其次是产品结构问题。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半导体、面板等少数产业,其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40%左右,占民间投资的近70%。此次金融危机与全球半导体、面板产业的周期性衰退发生共振,对台湾经济影响更大。台湾的海岛形态决定其必须发展外向型经济,但其出口依存度近两年已经在70%左右,外贸依存度约120%上下,大大高于亚太地区其它新兴经济体,外部市场受到冲击的时候,难以依靠扩大内需缓解危机。此外,由于制造业的明星产品单一,台湾产品出口竞争力近年出现下降势头,2000-2008年,台湾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从3.43%降至1.71%,在大陆的市场占有率从11.2%降至9.3%。与大陆进行产业合作有利于台湾企业产品多元化与竞争力提升。
  最后是产值结构问题。在产品价值链生产的“微笑曲线”中,台湾企业仍多集中在利润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较少涉入高利润的研发与销售环节。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台湾制造业缺乏自有品牌、核心技术与销售渠道、仍以代工为主的生产模式弊端暴露无遗。危机爆发后,金融去杠杆化使台湾厂商上游客户资金失血,订单急剧下降甚至中断。台湾面板、内存(DRAM)厂商产能利用率降至30-40%左右,而韩国三星等拥有自主品牌及下游产业链的厂商,面板产品产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80%上下。建立自主品牌和销售通路需要有庞大市场的支撑,大陆这个被全世界看好的市场对台商而言是绝好的成长契机。
  从上述3点形势变化来看,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仍有潜力。事实上,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不存在所谓 “过快”的问题,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速度应该符合其“潜在增长率”。我们只需顺应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潜力,而不必人为设定发展速度的快慢。为保持两岸经济关系快速稳定发展,笔者认为,当前推动两岸经济关系的工作有3个重点:
  一是加速全面发展。贸易、投资、金融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最终目标。当前台湾尚有2000余种产品禁止从大陆进口,在今年6月底公布的第一波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清单中,类别也很有限,至于两岸金融机构互设营业据点、从事金融业务也尚未取得重大突破。这些议题虽然与岛内各种利益群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大势所趋,不能久拖不决。
  二是签署框架协议。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在岛内有反对声音,因此有人提出不必签订类似协议,只需针对具体议题,成熟一个签一个,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笔者对此不以为然。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方向与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民进党上台且仍不改变其原有的大陆经贸政策,两岸经济合作议题条件成熟了也不一定能签下来。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为确保两岸经济关系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非图一时之利,只看到协议签署可以使岛内某些产业获利,是没有体认到协议本身的深远意义。
  三是强化试点创新。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过程曲折,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没有现成的国际案例可以模仿复制,未来会是怎样的模式,谁也说不准。为使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符合两岸民众的福祉,需要充分发挥两岸人民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总结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试点合作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区域试点如“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试点如15项“两岸产业搭桥计划”,还可以有更多的试点方案同时进行。通过试点进行制度创新,大胆尝试,反复检验,如同生物科技在临床应用前需要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一样,为两岸经济合作形式全面推广积累宝贵经验。

(一)祖国大陆有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

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符合祖国大陆的国家发展战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是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一贯主张要求。

首先,祖国大陆的纲领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显示大陆致力于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意见”:“可以谈我们已经提出的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等议题”。[ 1 ]同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进行正式会谈后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载明:“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 2 ]此外,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写进报告之中,并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3 ]

其次,大陆出台了惠及台湾同胞的多项政策措施。大陆与国民党、亲民党共同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和两岸菁英论坛,就两岸直航和农业、金融、旅游合作等问题进行研讨并形成共同建议。大陆方面宣布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35项政策措施,扩大了台湾水果、蔬菜、水产品准入品种;进一步简化了台湾居民入出和居留大陆的手续;设立了多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解决台资企业投融资困难;对在大陆高等院校就读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等等,受到了台湾同胞高度肯定和热烈欢迎。

(二)大陆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 大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1979—2007年,大陆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18%;国内生产总值由1473亿美元增至3280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人均消费水平由84 元增到70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了712倍。[ 4 ]伴随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大陆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巨大进步。而同时,台湾经济持续萎靡不振,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台湾民众生活水平不升反降,加之台湾所谓的“民主政治”乱象丛生,黑金政治、街头政治横行,民众对政治的不满意度持续上升。大陆与台湾一正一反的政经形势,不仅使大陆制定对台战略政策更加自信,手段更加自如,而且也对台湾民众形成了强烈的刺激,大陆政经优势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愈来愈强。

(三)国民党和马英九有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

2005年,国民党连战主席访问祖国大陆以来,国共两党化解了长久以来的历史恩怨,并在发展和平稳定两岸关系,推动两岸互补互利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首先,国民党在岛内赢回政权。国民党重新执政,不仅意味着岛内执政当局和政策主张的改变,而且为国共两党在此前几年中所达成共识的付诸实施提供了基本前提。其次,国共“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成为国民党党纲。2005年8 月19 日,国民党召开第十七次党代会, 将连战与胡锦涛在2005年4月达成的“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列入国民党党纲。在“政策纲领”前言部分指出:“国民党反对‘台独’,主张回归‘九二共识’重启两岸会谈,并且以连战主席和平之旅所达成的‘五项共同愿景’为基础,搁置政治争议,推动签订和平协定,致力经贸合作”。[ 5 ] 再次, 马英九期盼两岸关系改善。

2008年5 月20 日, 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称:“1992年,两岸曾经达成‘一中各表’的共识,随后并完成多次协商,促成两岸关系顺利的发展”。马英九还再次重申:“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4月12日在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6 ]

(四)“台独”政权被终结

近些年来,两岸关系波折不断,根本原因就在于“台独”分裂势力罔顾民意,竭力否定“九二共识”,蓄意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台湾当局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实现“台湾法理独立”,妄图以所谓“宪法”和“法律”的形式,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然而,民进党的制约力因岛内政党轮替而大大下降。在2008年3月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大败,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

此次政党轮替不仅终结了“台独”政权,使“法理台独”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使两岸紧张关系有所缓和。虽然民进党作为岛内的一支政治势力仍然存在,然而其政治能量和对两岸关系的制约力大大下降。

(五)美国乐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极不友好的角色。然而,就目前来看,美国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仍抱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首先,美国、大陆、台湾三方博弈关系的变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美国因其特殊的战略利益诉求,及在三方博弈中巨大的比较优势而处于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全面增强,在国际上影响力与日俱增,美国虽仍占有相对优势,但底气已经开始变得单薄。其次,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需要中国的支持。当前,美国不仅深陷伊拉克及阿富汗战场,为伊核、朝核等问题所牵制,而且因格鲁吉亚与俄罗斯间的战事而引发的俄美新冷战似乎也箭在弦上,而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表态与作为对美国至关重要。再次,美国过去八年处理台海两岸紧张关系的经历,以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决定了美国对两岸关系改善采取善意态度。陈水扁执政期间不断冲撞两岸关系现状,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不仅让美国长期以来的两岸政策捉襟见肘,而且牵扯了美国本就超负荷的精力,扰乱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因此,美国希望两岸关系缓和,恢复台海地区相对稳定的局面。最后,美国官方近期的言行也显示对两岸关系的改善持乐观态度。布什在祝贺马英九当选的声明中提出,希望两岸早日恢复对话,促进区域和平、稳定与繁荣。[ 7 ]随后,布什亲自打电话给胡锦涛主席,鼓励大陆抓住和台湾交往并解决歧见的机会,不要让机会跑掉。[ 8 ]

(六)两岸经济互补互利

经济关系将是两岸关系的最终决定因素。两岸在过去20多年间形成的互补互利的经济格局,以及当前大陆经济发展强劲增长的诱导力将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一方面,两岸经济发展互补互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一直是台湾第一大投资区。两岸开放交流以来,大陆方面批准台资项目74000多项,实际使用台资450多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五大进口来源地,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而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1988 - 2007年,两岸贸易额累计超过7000亿美元。其中, 2007 年就超过1200 亿美元,大陆对台出口23416亿美元,自台进口1010. 2亿美元,大陆逆差77516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者。[ 9 ]另一方面,大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强劲的动力、更优越的条件。当前,世界经济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陷入衰退之中,台湾经济也因为与世界经济的高度关联和民进党执政的无能而陷入困局。而同时,大陆经济仍呈现较快的发展速度和很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带动世界经济走出颓势的重要动力。同属一个中国的台湾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岸间不仅早已发展出了互补互惠的经贸关系,而且大陆给予了台资企业和同胞更多的优惠待遇。伴随着大陆的经济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台商在大陆投资领域将不断拓展、产业将逐步优化。

(七)两岸同胞认同增强

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日益频繁,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不断加深,共同利益日益增多。一方面,两岸人员往来的规模不断累积, 范围日趋广泛。截止2007年底, 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超过4703万人次, 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63万人次。其中,2007年台湾居民来大陆超过462万人次, 同比增长419%。大陆居民赴台近23万人次, 同比增长1017%。[ 9 ]现在, 每年有300多万人次的两岸同胞往来于海峡两岸, 数十万台胞在大陆工作、居住。两岸教育、文化、科技、体育、卫生、影视、出版、宗教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交流形式也不断创新。另一方面, 台湾同胞逐步认识到“台独”没有出路, 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虽然台湾仍有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相信“台独”分子的言论, 并给予“台独”势力以支持,但是在大陆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经过两岸同胞长期大量的交流交往,台湾民众已经逐步看清了“台独”的本来面目,认识到“台独”的危险性,并深刻体会到“台独”没有出路。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共同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一)祖国大陆有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

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符合祖国大陆的国家发展战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是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一贯主张要求。

首先,祖国大陆的纲领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显示大陆致力于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意见”:“可以谈我们已经提出的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等议题”。[ 1 ]同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进行正式会谈后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载明:“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 2 ]此外,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写进报告之中,并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3 ]

其次,大陆出台了惠及台湾同胞的多项政策措施。大陆与国民党、亲民党共同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和两岸菁英论坛,就两岸直航和农业、金融、旅游合作等问题进行研讨并形成共同建议。大陆方面宣布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35项政策措施,扩大了台湾水果、蔬菜、水产品准入品种;进一步简化了台湾居民入出和居留大陆的手续;设立了多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解决台资企业投融资困难;对在大陆高等院校就读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等等,受到了台湾同胞高度肯定和热烈欢迎。

(二)大陆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 大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1979—2007年,大陆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18%;国内生产总值由1473亿美元增至3280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人均消费水平由84 元增到70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了712倍。[ 4 ]伴随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大陆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巨大进步。而同时,台湾经济持续萎靡不振,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台湾民众生活水平不升反降,加之台湾所谓的“民主政治”乱象丛生,黑金政治、街头政治横行,民众对政治的不满意度持续上升。大陆与台湾一正一反的政经形势,不仅使大陆制定对台战略政策更加自信,手段更加自如,而且也对台湾民众形成了强烈的刺激,大陆政经优势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愈来愈强。

(三)国民党和马英九有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

2005年,国民党连战主席访问祖国大陆以来,国共两党化解了长久以来的历史恩怨,并在发展和平稳定两岸关系,推动两岸互补互利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首先,国民党在岛内赢回政权。国民党重新执政,不仅意味着岛内执政当局和政策主张的改变,而且为国共两党在此前几年中所达成共识的付诸实施提供了基本前提。其次,国共“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成为国民党党纲。2005年8 月19 日,国民党召开第十七次党代会, 将连战与胡锦涛在2005年4月达成的“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列入国民党党纲。在“政策纲领”前言部分指出:“国民党反对‘台独’,主张回归‘九二共识’重启两岸会谈,并且以连战主席和平之旅所达成的‘五项共同愿景’为基础,搁置政治争议,推动签订和平协定,致力经贸合作”。[ 5 ] 再次, 马英九期盼两岸关系改善。

2008年5 月20 日, 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称:“1992年,两岸曾经达成‘一中各表’的共识,随后并完成多次协商,促成两岸关系顺利的发展”。马英九还再次重申:“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4月12日在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6 ]

(四)“台独”政权被终结

近些年来,两岸关系波折不断,根本原因就在于“台独”分裂势力罔顾民意,竭力否定“九二共识”,蓄意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台湾当局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实现“台湾法理独立”,妄图以所谓“宪法”和“法律”的形式,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然而,民进党的制约力因岛内政党轮替而大大下降。在2008年3月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大败,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

此次政党轮替不仅终结了“台独”政权,使“法理台独”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使两岸紧张关系有所缓和。虽然民进党作为岛内的一支政治势力仍然存在,然而其政治能量和对两岸关系的制约力大大下降。

(五)美国乐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极不友好的角色。然而,就目前来看,美国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仍抱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首先,美国、大陆、台湾三方博弈关系的变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美国因其特殊的战略利益诉求,及在三方博弈中巨大的比较优势而处于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全面增强,在国际上影响力与日俱增,美国虽仍占有相对优势,但底气已经开始变得单薄。其次,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需要中国的支持。当前,美国不仅深陷伊拉克及阿富汗战场,为伊核、朝核等问题所牵制,而且因格鲁吉亚与俄罗斯间的战事而引发的俄美新冷战似乎也箭在弦上,而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表态与作为对美国至关重要。再次,美国过去八年处理台海两岸紧张关系的经历,以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决定了美国对两岸关系改善采取善意态度。陈水扁执政期间不断冲撞两岸关系现状,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不仅让美国长期以来的两岸政策捉襟见肘,而且牵扯了美国本就超负荷的精力,扰乱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因此,美国希望两岸关系缓和,恢复台海地区相对稳定的局面。最后,美国官方近期的言行也显示对两岸关系的改善持乐观态度。布什在祝贺马英九当选的声明中提出,希望两岸早日恢复对话,促进区域和平、稳定与繁荣。[ 7 ]随后,布什亲自打电话给胡锦涛主席,鼓励大陆抓住和台湾交往并解决歧见的机会,不要让机会跑掉。[ 8 ]

(六)两岸经济互补互利

经济关系将是两岸关系的最终决定因素。两岸在过去20多年间形成的互补互利的经济格局,以及当前大陆经济发展强劲增长的诱导力将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一方面,两岸经济发展互补互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一直是台湾第一大投资区。两岸开放交流以来,大陆方面批准台资项目74000多项,实际使用台资450多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五大进口来源地,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而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1988 - 2007年,两岸贸易额累计超过7000亿美元。其中, 2007 年就超过1200 亿美元,大陆对台出口23416亿美元,自台进口1010. 2亿美元,大陆逆差77516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者。[ 9 ]另一方面,大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强劲的动力、更优越的条件。当前,世界经济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陷入衰退之中,台湾经济也因为与世界经济的高度关联和民进党执政的无能而陷入困局。而同时,大陆经济仍呈现较快的发展速度和很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带动世界经济走出颓势的重要动力。同属一个中国的台湾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岸间不仅早已发展出了互补互惠的经贸关系,而且大陆给予了台资企业和同胞更多的优惠待遇。伴随着大陆的经济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台商在大陆投资领域将不断拓展、产业将逐步优化。

(七)两岸同胞认同增强

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日益频繁,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不断加深,共同利益日益增多。一方面,两岸人员往来的规模不断累积, 范围日趋广泛。截止2007年底, 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超过4703万人次, 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63万人次。其中,2007年台湾居民来大陆超过462万人次, 同比增长419%。大陆居民赴台近23万人次, 同比增长1017%。[ 9 ]现在, 每年有300多万人次的两岸同胞往来于海峡两岸, 数十万台胞在大陆工作、居住。两岸教育、文化、科技、体育、卫生、影视、出版、宗教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交流形式也不断创新。另一方面, 台湾同胞逐步认识到“台独”没有出路, 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虽然台湾仍有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相信“台独”分子的言论, 并给予“台独”势力以支持,但是在大陆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经过两岸同胞长期大量的交流交往,台湾民众已经逐步看清了“台独”的本来面目,认识到“台独”的危险性,并深刻体会到“台独”没有出路。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共同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首先,两岸关系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两岸人民之间存在着深厚的亲情基础。同时,在两岸关系历经波折之后,两岸方面都逐渐认识到保持和平发展对两岸和平稳定、经济发展、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以深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形势下,福建、广东、浙江等地成为了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实施百亿产业提升计划也得到了落实。此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得以形成,也离不开国际形势的整体变化。当前国际形势下,全球发展转型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升级的关注和支持,增强了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动力。同时,台湾方面也在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努力下,寻找和拓展新的国际伙伴关系,有助于缓解两岸之间的紧张局面。总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需要继续推进两岸的互信和合作,这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是哪一年发布的?
1979年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张,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坚冰从此渐渐消融,涓涓细流最终汇成大江大河。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 (200字)
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形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已不存在;民进党掌控“立法”主导权后“法理台独”的风险增加;蔡英文当局加快实施“柔性台独”路线;“急独”势力对两岸关系带来严重破坏;国民党两岸立场异化遏制“台独”的能力下降;台湾民众对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持有怀疑。两岸关系面临的新...

关于两岸关系新形势看法
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即使如今,也面临诸多问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论文分析了两岸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所述问题,罗列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契机,促使两岸关系更加和谐友好的发展。下面是有两岸关系新形势看法观点,欢迎参阅。 两岸关系新形势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在解决台湾问题上要坚持的方针政策: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两岸统一的...

两岸和平发展的含义
两岸和平发展的含义是促进各方面的交流,增进共识,增加互信,为早日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简称两岸关系)是指位于台湾海峡西侧的中国大陆(简称大陆)与位于台湾海峡东侧的台湾地区彼此间的全部互动关系。1949年以前的两岸关系较为单纯,无非是一般的国内关系(如台湾清治时期与台...

新时代十年对台工作,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也为实现祖国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在新时代十年对台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指导,也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展望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这一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何看待两岸关系的光明前景?
这为实现祖国统一提供了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中国大陆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大陆的强大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祖国统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中国政府也一直秉持和平统一、和平发展的理念,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两...

联系实际谈谈新形势下应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两岸同胞要扩大交流,两岸各界及其代表性人士要扩大交流,加强善意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对于任何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建设性意见,我们都愿...

两岸关系什么发展什么发展是通过
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根据百度百科资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是造福两岸同胞的康庄大道。两岸关系是指1949年以后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台湾当局的关系,是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简称。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和平发展2000字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和平发展2000字 建立两岸和平发展框架或签署和平协议,成为目前两岸的共同主张与目标,但却是一个庞大的政治工程,是需要经过艰苦、长期努力才能达成的政治目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容与机制十分广泛,就其重点而言,应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合作与经济整合是维持和平发展...

青秀区19264864690: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
欧罚澳立: 祖国大陆有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 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符合祖国大陆的国家发展战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是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一贯主张要求.首先,祖国大陆的纲...

青秀区19264864690: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
欧罚澳立: 经济科技贸易交流加大,民间文化人员交流的频繁形成和平发展的新形势.

青秀区19264864690: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是如何形成的?幷展望一下两岸关系的远?
欧罚澳立: 第一,要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应该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

青秀区19264864690: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是怎样形成的
欧罚澳立: 两岸民间交流与经贸往来的日益扩大.

青秀区19264864690: 简述新时期应如何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欧罚澳立: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些重要论断客观描述了两岸关系的现状,明确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则基础,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方向前进的真诚意愿,指明了两岸实现互利共赢的正确方向.

青秀区19264864690: 2010年中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形热有哪些特点 -
欧罚澳立:如果说2009年是两岸关系重大转折期的话,那么2010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而2011年是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两岸关系在稳定发展,...

青秀区19264864690: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欧罚澳立: 促进旅游发展,工业发展,港口发展,商业发展

青秀区19264864690: 2010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形势有哪些特点 -
欧罚澳立: 如果说2009年是两岸关系重大转折期的话,那么2010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目前,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详情看下面网址.

青秀区19264864690: 联系实际谈谈新形势下应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欧罚澳立: 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