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传""习"之本是什么

作者&投稿:怀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哲学与文学的区别?~

  1999年8月初稿,2002年12月定稿

  引言
  在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中,对“什么是哲学”一问题大多只是从“哲学研究什么”角度进行回答的,即哲学是研究世界的本质与最普遍的发展规律的科学①,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如何进行哲学研究”或说“哲学的存在方式”问题。
  1. 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对哲学存在方式的探讨
  对哲学本身的探讨从历史上看晚于哲学的发生,是哲学比较成熟后甚至是哲学处于生存危机时,哲学家们在不同的哲学存在范式之间进行转换甚至进行新范式创制过程中逐渐自觉的。
  在历史上,哲学发展形成了三大主要古典传统:古希腊、古印度与古中国(参:邢贲思,1987:6-15)。其中,由古希腊肇始的西方哲学传统对哲学存在方式的探讨内容最为丰富与自觉。
  1. 1 由古希腊肇始的西方哲学传统对哲学存在方式的探讨
  在西方,第一次运用“哲学”一词的据拉尔修说是毕达哥拉斯。“哲学”意即“爱智慧”。而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谓的智慧就是对数的本性的把握。(《著名哲学家生平和学说》卷1章12,参:赵敦华,2001:14)。第一个称自己为哲学家即爱智之人的是苏格拉底。他把自己称为爱智之人,是针对智者而来。爱智与有智,虽然是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二者不同的理论取向与致思方式。正是爱智,与“我无知”相合作,苏格拉底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在与各派思想家论辩的过程中才能够战无不胜。在苏格拉底对“美德一般”进行探讨的思路影响下,柏拉图把“理念”作为事物存在的根本依据,对“理念”的摹仿与回忆就成为人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亚里士多德则把“存在”(或译为“是者”)作为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又把对事物原因的探讨作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出其著名的“四因说”。
  在近代,培根在分别科学与哲学的基础上,从批判科学发展的障碍“四假相”出发,系统地提出科学的实验方法与归纳方法;笛卡尔则用普遍怀疑这把利器,得出我在思想这一不容怀疑的事实②进而从思想本身出发,探讨知识可靠性的依据问题,用普遍怀疑这把利器,同培根一道,通过对方法论的反思,揭开了近代哲学的第一幕。而作为对培根开创的经验主义哲学与笛卡尔开创的唯理主义哲学两大哲学派别之综合与反思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对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各自历史地得出的片面性的吸收与批判,而展开了其对哲学存在方式的探讨,比较突出的就是康德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批判哲学”,黑格尔把“反思”作为哲学的重要内容,并认为反思,就是事后思考,它“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黑格尔,1980[1817]:39)。
  西方现代哲学,则在康德进行人类学转向后把哲学研究的内容从近代的以认识论为核心转向了更广阔与深层的领域,从而对近代哲学既有其继承的一面,又有其变革的一面,也就使得对哲学存在方式的探讨成为现代西方哲学家们思考的一个重要内容。
  美国学者怀特(1981[1955]:1)说:“几乎二十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攻击那位思想庞杂而声名赫赫的十九世纪的德国教授的观点开始的,这实际上就是对他加以特别显著的颂扬。我心里指的是黑格尔。”黑格尔的被攻击,主要在于其所建立的无所不包的绝对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逐渐窒息了科学的发展与个人自由的宏扬。因此在黑格尔之后,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就成为西方哲学突破近代走向现代之后的两大基本哲学派别,从而使得对科学与对人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由此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中,对哲学的存在方式的理解,呈现为一个反思的内容逐渐趋向丰富、深入与全面的过程。
  科学主义把哲学反思的内容单纯从认识过程、认识的依据等向科学本身存在的根据等方面推进,这在逻辑实证主义者那里体现得最为突出,不论是维也纳学派领袖石里克所提出的“理解一个陈述和知道它的证实方法是一回事……为了理解它的意义,我们必须看一下它是如何被证实的和如何被否证的”(转引自:赵敦华,2000:135—136)的证实原则还是波普尔在对归纳主义批判过程中所确立的证伪原则即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随时被证伪”(赵敦华,2000:323),都是对科学之为科学的根据的探讨,这无疑比黑格尔把只是抽象而笼统地把思想对本身的思想作为反思的本质进了一步。维特根斯坦早期与晚期对语言的不同态度,即由对语言持否定与治疗语言的态度,如认为语言与世界在逻辑上同构而逻辑结构却不可能用语言描述而只能自身显示出来(参:陈奎德,1990a:397),向以“正确使用日常语言”治疗“哲学病”(参:陈奎德,1990b:411、410)所体现出来的对日常语言的肯定与重视态度转变,则又使语言进入哲学反思的中心。人本主义者如唯意志主义、存在主义者等把反思的对象或说内容又扩展到意志、情感等所谓非理性领域。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之一的法兰克福学派则把反思的内容推进到对现实社会对人性之扭曲所造成的异化现象的批判。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在晚年把其哲学关注的内容从严格而科学的哲学转向“生活世界”(Lebenswelt),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的卡西勒则把批判的或说反思的内容扩展到文化,尤其是文化中由劳动与人类精神所共同创造的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和历史的六大基本形式,从而既使其突破了新康德主义的教规,又把哲学反思的内容推进到了几乎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之上。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开始兴起的所谓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西方哲学传统进行反思的一股思潮,其主旨在于对传统的理性中心主义(德里达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主客二元对立、对知识的权力化及对身体的忽视等的批判,其实这无疑是对现代哲学对近代哲学批判的继续,从而继续赓扬着哲学的反思精神。
  总之,综上所述,反思作为哲学的存在方式,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得以确立、片面发展到趋向全面发展。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和洒脱;文学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和细腻;文学是飘然思不群的浪漫和奇丽;文学是合为时而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和真实。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为人性辟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千锤百炼;文学是飘然思不群的清新俊逸;文学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诗章;文学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神来之笔。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意识;文学是岳武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之情;文学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之音……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之声;文学是李太白对生命短暂的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感喟;文学是琵琶女浔阳江畔的凄凉之音;文学是苏东坡对人生如梦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奈之情;文学是李清照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幽思;文学更是那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待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学是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小说。文学是一切植根于土地,来源于生活而又远远高于生活的思想结晶,文字精华……
文学是童年时的歌谣,少年人的梦想,中年人的创作和感悟,老年人的回忆和感触……
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回答者:Zhhobi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1-4 19:48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应
该是哲学这门学科最基本的规定,但凡学习哲学的人都要从这个问题开始,如果一个学习或研究哲学的人说他不知道哲学是什么,那似乎是一件很可笑很滑稽很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的确是事实。我们说它复杂就是因为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且很可能永远是一个问题。
换言之,“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尚未有终极的答案。
对于初学者来说,“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很好解决的,翻翻哲学辞典或者大百
科全书就行了,虽然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那上面说的是什么。但是我们这些号称研究哲学的人,或者说自认为对哲学“略知一二”的人,却不能这样做,因为那并不能解决我们心中的疑问。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也令我们感到汗颜,虽然哲学这门学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却至今尚未有定论。由于这个问题太大太难了,即使是以此作为书名的大部头著作业已汗牛充栋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在此并不想(实际上也不可能)解决“哲学是什么”的问题,而只是想把这个问题本身当作一个问题,看一看会有什么答案。
从问题本身看,“哲学是什么”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
哲学”。表面上这两种表达方式所说的是一回事,都是关于哲学的基本规定或定义,似乎无论把问题中的“什么”放在后面还是放在前面,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在西方语言中一说到“哲学是什么”或“什么是哲学”,其实就是一句话,例如英语中的“what is philosophy”,德语中的“Was ist die Philosophie”。虽然当我们把它们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既可以译作“哲学是什么”,也可以译作“什么是哲学”,不过通常并没有要突出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而且这一差别不仅仅是翻译的方式问题,而且是表述的含义问题。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玩儿文字游戏,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确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追问某种东西“是什么”的时候,通常在逻辑上问的是这种东西的“本质”
或“本性”,亦即规定它“是什么”的“定义”。然而所谓“定义”所表述的既可以是曾经如此或现在如此的实际状态,也可以是将来如此或应该如此的理想状态,前者说的是“是如何”,后者讲的则是“应如何”,一个是“实然”,一个是“应然”。在一般情况下,一门学科的基本规定是没有这种区别的,或者说上述两方面是统一的,但是哲学却不一般。由于哲学家们在“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普遍的共识,使得我们只知道以往人们关于哲学的不同规定,而无法确定关于哲学的一般规定,于是在“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就出现了差别。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是什么”问的是作为历史事实的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而“什么是哲学”问的则是究竟什么样的哲学才能够被我们称之为哲学,亦即作为普遍意义的哲学“是什么”。
当我们以这两种不同的方式追问哲学的时候,似乎显得对哲学有点儿不太恭敬,因
为这意味着在“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与“哲学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着差别,把这个问题问到底就很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哲学过去或者现在是什么样子,它有可能还不是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有人可能会说,对于一门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的学科是不应该产生这样的疑问
的,而且哲学也可以有一般的规定,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从理论上讲的确是这样,但是事实上却不尽然,因为哲学是一门与众不同、十分独特的学问。不仅如此,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存在的时间长短其实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它是否已成定型。我们之所以不会向其他科学提出这样的质疑,原因就在于它们早就定型了,无论它们的内容、方法甚至对象的范围等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门科学的定义通常是不变的。哲学就不同了。因为哲学与任何一门科学都不一样,我们简直无法将它看作是科学。
尽管说哲学不是科学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对于以哲学为职业的人尤其如此,然而只
要有一点儿哲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实在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2000多年来,哲学家们几乎在所有的哲学问题都争论不休,甚至在哲学的对象问题上也难有定论。虽然我们都希望哲学是科学,都认为哲学应该是科学,但是它的的确确并不具备一门科学知识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因而即使从这个角度看,哲学也还不是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为什么说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明显的原因是,哲学
不像科学那样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或者说,哲学留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许许多多的问题。譬如就数学而论,通常我们认为只有一门数学,其他各式各样的数学都是数学的分支或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历史上只有一门哲学,其他哲学都是哲学的分支或发展阶段。黑格尔曾经主张历史上只有一种哲学,其他哲学不过是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现在很少有人持这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了,因为它起码与事实不相符合。无可否认,哲学也有自身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个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上的哲学思想的确有某种传承关系,但是在大多数哲学问题上它们的基本观点却是很难调和的。不恰当地说,自然科学类似某种知识积累的“直线运动”,我们可以不管科学的历史,只要把它积淀下来的成果拿过来使用就行了。哲学却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圆周运动”,围绕着一些永恒无解的难题,尝试着一种又一种不同的解答方式。所以尽管在哲学家们之间的确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是每个哲学家的理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它提供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显而易见,今天的人们在知识的占有上是古人无法比拟的,任何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都要比医学始祖希波克拉底“先进”得多,然而即使是研究哲学的人也极少有人能够达到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水平,虽然他们所表述的知识内容早已过时了,故而哲学很难用“进步”来衡量。
那么,把“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区分为“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这样两
种不同的问题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如果这种区别是有意义的,那么我们除了知道历史上不同的哲学思想之外,究竟能否把握所谓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或者说哲学的普遍规定?
首先,上述区别给我们的启发是,哲学的一般规定与科学的一般规定是不同的,它
具有更广泛的“宽容性”和“历史性”。关于哲学的规定应该体现它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这种领域和范围亦有其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亦不应该企图以一种哲学思想代替全部哲学,除非这种哲学思想确实可以含盖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哲学(倘若如此,它也就不是“一种”哲学了)。因为哲学的问题和对象根源于人类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通达无限之自由境界的最高理想,就人类有理性而言他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理想,但是就人类的有限性而言他又不可能现实地实现这一理想,虽然他无法实现这一理想但他又不可能不追求这一理想,哲学就产生于这个“悖论”之中。由于在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暂时与永恒之间横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我们命中注定要千方百计地去尝试各种方式以图超越这一界限,所以真正的哲学问题不仅是没有终极的答案,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因而哲学就表现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们面对共同的哲学问题而采取的不同的解答方式。由此可见,哲学不可能存在于“一种”哲学之中,而只能存在于所有哲学之中,因为任何一种哲学都只不过代表着哲学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而不可能代表哲学问题的所有解答方式。我们之所以坚持在“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作出区别,就是为了说明所谓哲学归根结底乃是哲学史这个道理。这也就是说,谁要想给哲学下一个定义,他就必须把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可能的哲学都考虑在内,我们不能按照给科学下定义的方式来规定哲学,因为一旦哲学有了这样的科学的定义,哲学也就不再是哲学了。
我们并没有正面回答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或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
题。在有些人看来,哲学虽然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时至今日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实在令人感到悲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哲学的幸运。因为它意味着哲学而且只有哲学是一门真正开放的、永远没有定型的学科,而这也许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当然,即使我们永远也无法解决“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了解“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存在着差别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过虽然它们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它们之间又是有联系的。这倒不是我们有意卖弄“辩证法”,事实就是如此。谁也不可能在没有哲学的时候凭空想象“什么是哲学”,只有当我们对哲学的实际状况感到不甚满意时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研究哲学史,就是要通过“哲学是什么”来解决“什么是哲
学”的问题,即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哲学来解答哲学究竟应该是什么的疑问。
如此说来,研究和学习哲学史,从来都不是与过时的历史打交道,其本身就具有“
现实意义”。
学习哲学史就是学习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思想,因而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思想“思
想”哲学家们的思想,也可看作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对话”。由于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学习哲学史也就是“读书”,所以与哲学家们的“对话”通常是通过“读书”来实现的。然而,尽管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斯人已逝,我们读他们的“书”却不是读死书。虽然这些书的内容大多已经过时了,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哲学问题并没有过时,这些问题不仅是他们面临的难题,而且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将永远面临的难题。既然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的答案,那么任何一种解答方式都不可能取代其他的解答方式,也不可能为其他的解答方式所取代,所有一切的解答方式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们为后人提供了各式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因此,对于学习哲学史的人来说,学习哲学史无非是将人类精神所思想过的东西再思想一遍,把人类精神已经走过的思想之路再走一遍,然后选择或者开创我们自己的路。
由此可见,我们学习哲学史并不是站在哲学史之外,在某种意义上说,前人的思想
就构成了我们现存在的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说研究和学习哲学史本身就具有“现实意义”,原因就在于此:当我们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之间的“对话”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复活”了。这并不是说,哲学家的思想“死了”,是我们的“对话”使之“复活”了。其实,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原本就是“活的”,因为它们构成了哲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复活”并不是“复古”。换言之,哲学家们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同时又超越了历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现实性。所以,哲学史从来就不是什么死材料的堆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律动。
就哲学是哲学史,学习哲学就是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对话”而论,我们与哲学家
们之间的思想对话并不是“单向性”的受动活动,而是“双向性”的互动活动,这种思想与思想的对话类似现代解释学所说的“视界交融”。
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读他们的书需要“理解”和“解释”,
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以往传统的解释理论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将理解和解释看作是本文原著之纯粹的再现。但是现代解释学却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再现所谓客观存在的文本,因为古人有古人的“视界”,我们有我们的“视界”,换句话说,古人与我们处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个人环境等等的背景之下,我们既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将古人的视界“复制”到现代来,也不可能彻底摆脱掉自己的视界,纯粹沉浸在古人的视界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和解释实际上是不同视界之间的碰撞和交融,而且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文化才有可能进步和发展。
因此,学习哲学史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富于创造性的“视界交
融”,亦即我们与以往的哲学家们就大家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进行思想之间“对话”的过程。正是在这种思想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由研究“哲学是什么”而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哲学”。
总而言之,一切研究和学习哲学的人,都应该追问这两个问题:“哲学是什么”
与“什么是哲学”。因为,哲学就存在于这种追问活动之中。

阐明了为人﹑为学需要不时反省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改进自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的三省有三点,忠是为人做事无私,尽心尽力。信是与朋友真诚相交,受人信赖。而传不习乎,有一说是传授的学业有否复习实践。
综合而言,三省主要是围绕著为人的做事﹑交际﹑学习三大方面而反思自身不足。
做事不忠,交友不信,难以立足於世。学习不进取,难以完善自身德行。

阐明了为人﹑为学需要不时反省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改进自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的三省有三点,忠是为人做事无私,尽心尽力。信是与朋友真诚相交,受人信赖。而传不习乎,有一说是传授的学业有否复习实践。
综合而言,三省主要是围绕著为人的做事﹑交际﹑学习三大方面而反思自身不足。
做事不忠,交友不信,难以立足於世。学习不进取,难以完善自身德行。

第一,要多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

反省自身得以提高?


1+1\/(1+2)+1\/(1+2+3)...1\/(1+2+3+4...100)
如下:1+2+3+...+n=n(n+1)\/2 1\/(1+2+3+...+n)=2\/n(n+1)=2[1\/n-1\/(n+1)]1+1\/(1+2)+1\/(1+2+3)+1\/(1+2+3+4)+...+1\/(1+2+3+...+100)=2[(1-1\/2)+(1\/2-1\/3)+(1\/3-1\/4)+...+(1\/100-1\/101)]=2(1-1\/101)=200\/101 分数计算方法:...

《童年》每一章节概括
《童年》每一章节概括如下:1、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父亲在船上死了,弟弟降生了,父亲在一个陆上的城市里安葬了,外祖母叫我哭,我却哭不出来,伏尔加河静静的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2、雅科夫舅舅与米哈伊尔舅舅成天为了家产争来争去,几乎...

甘字可以加什么偏旁部首
甘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有:甜、酣、钳、柑 一、甘拼音: gān 释义:1.甜。与“苦”相对:~泉。同~共苦。2.自愿;乐意:俯首~为孺子牛。不~落后。3.甘肃的简称。二、甜拼音: tián 释义:1.像糖和蜜的味道(跟“苦”相对):这西瓜真~。话说得很~。2.形容舒适、愉快:他睡得真~...

请教高手:EXCEL排序时,只认第一个数字如1,10,11,12...19,2,20,21...
EXCEL排序时,只认第一个数字是因为数字是文本格式的,将其转换为普通数值再进行排序即可。方法步骤如下:1、打开需要操作的EXCEL表格,选中相关单元格,点击开始选项卡的“筛选和排序”>“升序”。2、发现排序只以第一个数字为准,点击工具框,改成“数字”。3、在相应的数据栏,双击,可使文本变成...

“一锣穷,二锣富,三锣四锣开当铺...”后面是什么?
一说:一锣穷二锣富,三锣四锣卖豆腐,五锣六锣开当铺,七锣八锣把官做,九锣十锣享清福。一说: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把官做,九斗十斗享清福。还有一种说法:一锣穷,二锣富,三锣四锣酿酒磨豆腐,五锣六锣抬死人过河,七锣八锣骑马过江河,九锣...

求30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原因,就是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下.
力学 1.切菜磨刀后切得快,即相同压力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2.烧水气泡上升越来越大,即随深度减少水的压强减小。3.饺子煮熟了会浮到水面,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浮力变大。4.揉面会疲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剪子把越长件东西越轻松,杠杆原理。热学 1.磨刀刀变热,即摩擦生热。2.相同火力,...

1^2+2^2+3^2+...+n^2=?的公式推导
解题过程如下:

电影投资是真的吗,有个人打电话说1万就可以参与不知道真的假的_百度...
1.电影没有广电备案记录,坚决不投 2.平台设有直接充值购买,坚决不投 3.周期性返利类商城模式,坚决不投 4.上映过的电影投资项目,坚决不投 5.打款公司非对公账户的,坚决不投 6.没有提供纸质投资合同,坚决不投 另外就是从这部电影深层次去挖掘 2019年以后的票房预测 具体流程如下:第一步:...

我想见她最后一面。帮帮我. . .
1、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让MM看到你的上进心。男人的最大魅力在于事业有成,年轻人工作时间不长谈不上“有成”,这时候你就要让M M觉得你是个有上进心的人。别的可以胡说八道,但这个问题不能含糊,你一定要告诉MM,你对未来充满信心,你不满足于现状,并且你已经有了长远的计划,总之你的未来不...

长破折号怎么打?不是“——”,而是中间连着的,是占两个中文字符的一条...
是字体的原因,长破折号本身就是两个连接号,使用部分字体时(如微软雅黑),这两个连接号中间会是连续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所需材料:Word。一、打开Word,使用中文输入法时,按下Shift+减号键,输入一个长破折号。二、如下图,使用宋体情况下,这个长破折号是断开的。三、这时选中这个长破折号,进入...

江海区18896635976: 11."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传""习"之本是什么 -
豆庞香丹: 阐明了为人﹑为学需要不时反省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改进自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的三省有三点,忠是为人做事无私,尽心尽力.信是与朋友真诚相交,受人信赖.而传不习乎,有一说是传授的学业有否复习实践. 综合而言,三省主要是围绕著为人的做事﹑交际﹑学习三大方面而反思自身不足. 做事不忠,交友不信,难以立足於世.学习不进取,难以完善自身德行.

江海区18896635976: 《论语》十则(吾日三省吾身) 译文 -
豆庞香丹: http://wenwen.sogou.com/z/q863855305.htm?fr=qrl3

江海区18896635976: 论语十二章的词语 -
豆庞香丹: 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江海区18896635976: 论语第10,11,12则中活用的词语有哪些 -
豆庞香丹: 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江海区18896635976: 《<论语>十二章》节选(11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豆庞香丹:[答案] 1.(1)通“悦”,愉快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以……为乐趣 (4)胳膊2. C 3.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4.结合生活事例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分 析:此题考查的是...

江海区18896635976: 7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10课《论语十则》所有字词注解,急、 -
豆庞香丹:[答案] 第一则: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子:... 诲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 编辑本段 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

江海区18896635976: 古代教人遵守朴实之道的名言 -
豆庞香丹: 1、不学礼,无以立.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江海区18896635976: 有什么谚语? -
豆庞香丹: 有关学习的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

江海区18896635976: 下列方法、说法中,能体现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是①吾日三省吾身  ... -
豆庞香丹: A试题分析: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途径主要有,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认识自己、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认识自己、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认识自己,序号①“三省吾身”是通过自我反省认识和评价自己,序号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序号③是说诚实、讲信誉,④是说在交往中要推己及人,学会换位思考,所以答案选A.

江海区18896635976: 论语《10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豆庞香丹:吾日三省吾身 编辑本段一、出处: 1、原著: 出自《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而并非孔子亲自编写.它以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