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过程体现的特点?

作者&投稿:骑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一是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带有明显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二是甲午战争使中东两国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强弱对比,得到了充分暴露。
三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兴起的政治改革思潮,虽然在封建集团内部难以激起政治改革的巨浪,但却加深了改革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涌现出一股倾向维新、同情变法颇具影响的政治势力。

甲午战争共分为两个阶段,1、黄海海战:1894年9月,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偷袭运送赴朝援军返航的清朝北洋舰队,标志着战争爆发。黄海海战中,清军5艘舰船沉没,虽遭重创,但仍可一战,北洋大臣李鸿章推行“避战保船”政策,命令北洋水师躲入威海卫军港,将制海权拱手相让。2、威海卫战役:1895年1月,日本海陆军围攻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同时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注意:黄海海战失败后,日本陆军开始在朝鲜登陆,一路向北进攻。威海卫战役中,威海卫在日本海陆军围困下失陷,陆上战场也是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部分)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中日双方战场总的态势是准备充分的日军处处占据主动,而仓促应战的清军则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海上战场,日本联合舰队于丰岛海战中以击沉广乙号和俘虏操江号的战绩取得胜利,并击沉装载前去支援的1200余名淮军精锐的高升号;陆地战场上,日军凭借先期抵达的大半个师团加上部分海军陆战队合计8000余名的绝对优势兵力先以战死1人的微小代价打败朝鲜王宫卫队,进而控制朝鲜政权。其后又与数量仅有3880人的驻朝清军进行了成欢之战,此战虽大致打了个平手,但处于兵力劣势的清军不得不退守平壤待援。

战争已然爆发,中日双方都开始大举增援朝鲜战场。但朝鲜半岛地理的环境及其极其落后的路况,使得依靠路上运输来维持一场近代战争所需兵马粮草弹药是不可能的(据记载,当时中国山海关以外地区多是土路和原始的泥巴路,夏季又是多雨季节,这种路况一遇雨水便泥泞不堪,骡马拖行的大车行动极为缓慢,朝鲜地区路况更差。日军由于准备充足,早就准备了大量军夫和骡马采取驮运的方式供给战场所需,即便如此,其陆上运输也是为辅)。海运和制海权便成了决定朝鲜战场胜败的关键。故而日本在开战前便制定好了战争的总体战略,即开战之初就集中海军主力与北洋舰队进行决战,若海战获胜取得制海权,陆军便可大举登陆朝鲜半岛和山东半岛,长驱直入进攻辽东、山东,最后会师于北京城下,进行直隶决战,逼迫清廷投降;海战若未决胜负,陆军则只占领朝鲜,将战线维持在鸭绿江朝鲜一侧,海军尽力维持朝鲜海域的制海权;若海战败北,陆军则退出朝鲜,海军依靠剩余的舰只配合岸防力量,拒敌于国门之外。

8月,战场态势稍显缓和,双方均在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各路清军分别从陆海两路前往平壤支援,至9月15日平壤会战前,清军总兵力达15400余名,但分属极为纷杂,有卫汝贵的盛字军、马玉昆的毅字军、左宝贵的丰军、丰升阿的奉天盛字练军,再加原本叶志超的朝鲜驻军。李鸿章本欲请淮军宿将曾担任台湾巡抚参与过中法战争的刘铭传出山统领全军,但刘以年老固辞,最后只能众将共同商议军情。日军方面,以第三师团、第五师团为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分别从元山、釜山、仁川登陆。海上战场,大清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都开展了数次试探性巡航,未曾遭遇。

9月,日军未待第三师团登陆完成,战时大本营便下令第五师团与先期在朝鲜作战的大岛混成旅团合计14000余人开赴平壤。15日,平壤会战仅一天便结束,清军开始大溃退。24日,清军全部渡过鸭绿江返回中国境内,损失大量粮草、武器、辎重。海上方面,由于陆上局势日益恶化,加上朝内主战派的催促,李鸿章不得不改变其利用岸上炮台和海湾屏障而采取的近海防御战略。以北洋海军全部主力护送淮军最后的精锐原刘铭传麾下铭字军4000余人及大量辎重从海路支援平壤。16日(其实此时平壤会战已毕),援军及大量辎重武器分乘利运、新裕、图南、海定、镇东和美国商船哥伦比亚号从大连湾出发,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亲率定远、镇远、来远、经远、济远、致远、靖远、扬威、超勇、平远、广甲、广丙、镇中、镇南共14艘战舰和4艘鱼雷艇护航。各舰基本参数如下图所示:

三艘炮艇同属伦道尔式炮艇,中国称之为“蚊子船”,顾名思义,吨位虽小,但被“咬”上一口也是很难受的。虽然具有主炮威力大,造价低廉的特点,但缺点十分明显,船体为铁皮包木质船身,航速低,短而宽的船身不适合出海作战,最为关键的是舰首260mm的巨炮几乎是固定的,不能左右转动,开火时需要先将船头正向目标,即所谓的“整船瞄准”。故而这种小炮艇又被称作“水炮台”,适用于江河出海口、近海作战。

超勇、扬威两舰同属撞击巡洋舰(日本也购买了一艘同型舰,即筑紫号),虽为钢制船体,但无装甲防护,故归类于无防护巡洋舰。其设计初衷源于1866年的利萨海战,此战使得撞击战术重新得到世界各国海军重视,于是在舰首加上撞角流行一时。扬威、超勇的定位是一种小型、高航速、成本低廉的小型军舰,舰首撞角便是其除火炮外的决定性武器。但经过实际运用,发现此型舰由于过于注重高航速和冲撞,导致干舷极低,从而使其适航性太差,后来的黄海海战也证明了其薄弱的船体不堪一击。

铁甲舰,即全部船体和船上重要部分都有钢制装甲防护,属于19世纪后半叶前无畏舰时代的一种战列舰,其特点就是高防护装甲加巨大口径的舰炮。定远、镇远二舰以德国萨克森级铁甲舰为原型,并参考英国弗莱希白级铁甲舰(当时号称是世界最强战舰)的性能指标,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制造,两舰建成之时便是世界一等战列舰,在远东地区更是难觅对手。其水线上装甲厚365mm,水线下装甲厚305mm,主炮座装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四门305mm主炮采用对角线布局,威力强大,甲午战前长期是日本海军的梦魇。

宆甲巡洋舰与装甲巡洋舰的区别,红线为加装装甲

穹甲巡洋舰,最先由英国设计师设计的防护巡洋舰,其特点是将平面的装甲甲板改成中间平、两边坡的穹面装甲甲板。中间部位的平甲提升到了水线之上,而两边的斜甲落至水线下4英尺处。因中央部位高出水线,即使水线处破损进水,一时也很难淹没高出水线的装甲甲板,军舰仍能保持较大的浮力;而斜延至水线下的装甲甲板的两边,成了防弹效果很好的斜面装甲,加之船外水的阻力,对军舰水线附近舷侧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即“以斜度拒弹,以穹面界隔漏水”。同时穹甲也使得舰船获得更大的舱室体积,用以容纳更大更多的锅炉,舰船便可获得更加澎湃的动力,从而拥有更高的航速。致远、靖远二舰便是这一设计思想的产物,其穹甲厚50.8~101mm,司令塔装甲100mm,炮盾装甲50mm,但水线带处不设装甲防护,即无舷侧装甲。与定远、镇远同时建造的济远舰也属于穹甲巡洋舰,但在火力、装甲、航速均不及致远、靖远二舰。

装甲巡洋舰,是在穹甲的基础上,为军舰加装水线带装甲,即舷侧装甲,在提高军舰防护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降低了航速。此设计虽最先由英国提出,但并未受重视。反是沙俄海军最先将其用于建造军舰上。装甲巡洋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当铁甲舰使用,但成本相对较低。因而成为了当时财力不是十分雄厚的海洋强国的一种较佳的选择。经远、来远二舰水线带装甲厚228-130mm,穹甲厚76mm斜甲/顶甲38mm,炮座装甲厚203mm,炮盾厚38mm。

平远舰则是由则是福州船政局参考法国黄泉级近海炮舰而自行设计建造的一艘装甲巡洋舰,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业的最高水准,原计划建造3艘,但后来因经费只建造了一艘。原名龙威号,本当归属福建水师,后直接在北洋水师入役,改称平远。由于其设计初衷和过于缓慢的航速,在北洋海军一直受到轻视,作近海炮舰来用。

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原属广东水师,1894年北上参加清廷水师校阅,后因甲午战争而留用北洋海军。广甲舰为广东水师旗舰,也是其吨位最大的军舰,由于是木质船壳且舰体老化,故而作战能力不高。广乙、广丙二舰虽仅有1000吨的吨位,但拥有一层1英寸厚的穹甲,聊胜于无,两舰勉强被划入防护巡洋舰之中。由于其航速达16.5节,加之以鱼雷为主要武器,故而将其称为鱼雷巡洋舰。

简介一下当时的鱼雷技术水平,当时其有效射程只有500m。根据英国海军试验,400m内鱼雷命中率只有40%,远低于火炮在3000m内的命中率,但由于鱼雷内装药量大,故而威力不容小觑,对付中小型舰艇,命中一枚即沉。鱼雷攻击基本属于贴身肉搏的战术。而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的鱼雷艇,主要采用集群战术并且隐蔽或趁夜偷袭,亦可于己方大编队之中寻找战机而给予敌舰致命一击。北洋舰队中大型鱼雷艇有9艘,此番随舰队出航的福龙号和左一都属于远洋鱼雷艇。

9月16日午后,舰队到达大东沟湾。镇中、镇南、平远、广丙和4艘鱼雷艇,奉命护卫和协助运输船进入鸭绿江江口(按常理来说,要迅速支援平壤会战,应该直接溯大同江而上到达平壤,选择鸭绿江江口登陆,还是担心日本联合舰队截击),再换乘吃水浅的木船登陆。数十艘木船就这样频繁穿梭于鸭绿江口和朝鲜义州之间,但由于兵马辎重的规模庞大,登陆行动至17日中午尚未完成。而北洋舰队十艘主力舰则在大东沟以南十二海里处下锚警戒。

再来看看日本联合舰队战前动向,在执行完护送日本陆军第一军登陆的任务后。接到日本陆军、驻朝公使、间谍的多方情报,得悉清军准备从海路支援平壤会战。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率领全部主力舰只倾巢而出,欲重演丰岛海战一幕,袭击清军运输舰队。其各舰参数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日本联合舰队是一支以轻型装甲但火力强大的3000吨到4000吨级别的中型巡洋为主的舰队,其中有“三景舰”之称的松岛、严岛、桥立三舰属于装甲巡洋舰,轮机部外侧装甲厚125mm,炮塔装甲厚300mm,炮塔顶盖装甲厚100mm,装甲防御甲板厚50mm,其装甲厚度与北洋舰队中的来远、经远不相上下,与铁甲舰相比还是薄弱的多。其舰首的一门320m显然不是4000吨级巡洋舰的主流配置,给人以三舰仿佛是加大号的“蚊子船”的感觉,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针对定远、镇远二舰305mm厚的超级铁甲的。虽然后来海战中证明这三门巨炮战场表现一般,但从此可以看出日本的苦心孤诣了。

其余各主力舰大多都属于穹甲巡洋舰,以其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号为例,其穹甲厚度为顶甲44mm/斜甲114mm。虽然其装甲和致远舰差不多,但其22.5节的高航速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舰,而且还集成了当时许多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如舰上世界首次安装了火炮测距仪,正是这种测距仪配合速射炮在黄海海战中给北洋舰队以巨大伤害。

1878年建成的扶桑号是一艘老式的袖珍铁甲舰,早期采用机帆结合方式的动力系统,建成时为亚洲最大的军舰,1893年经改造撤去帆索装置,只保留了4门240mm主炮,换装了四门152mm速射炮。

筑紫舰属于无防护巡洋舰,赤城

甲午战争说明了中国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和日本当时的在经济还有军事方面的强大。和当时北洋水师的不团结。哥踹自己的心思。不能一心对外,只是想着自己如何如何的好。如何跑?

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过程体现的特点是一种民族精神。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


中日甲午战争的的过程是怎样的?
9月17日,日本舰队又在黄海向北洋舰队挑起一场海战。这是整个甲午战争中最悲壮的一幕。当时双方参战的,有日舰吉野、松岛等12艘,中舰有定远、致远等10艘。战幕一拉开,北洋舰队虽险情丛生,但广大爱国将士莫不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有“定远”、“致远”、“经远”3舰。旗舰定远...

甲午中日战争的详细过程。
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约28000人。清朝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

甲午中日战争简单经过
甲午中日战争简单经过: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

中日甲午战争过程是怎样的?
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60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间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甲午战争共分为两个阶段,1、黄海海战:1894年9月,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偷袭运送赴朝援军返航的清朝北洋舰队,标志着战争爆发。黄海海战中,清军5艘舰船沉没,虽遭重创,但仍可一战,北洋大臣李鸿章推行“避战保船”政策,命令北洋水师躲入威海卫军港,将制海权拱手相让。2、威海卫战役: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的介绍与过程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中日甲午战争 • 战况名称: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地点: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

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清军便没有在此处设防。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只有当地...

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吗?发生在什么时候?
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发动的一场战争,其实甲午战争主要包含了三个阶段,第1阶段是从1894年的7月25日到9月17日,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以及海上面进行的。而第2阶段则是从1894年的9月17日到11月12日了,这个时候的战争主要是在辽东半岛进行的。而第3阶段则是1894年的11月22日到1895...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丰岛海战。根据我查阅历史资料得知,丰岛海战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清晨,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袭击中国海军舰船,日本首先挑起战役,因此清朝与日本正式宣战,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前因后果分别是这样的。一、起因甲午中日战...

简述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覆没的全过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时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

望奎县13574367682: 与两次鸦片战争相比较,甲午中日战争最大的特点在于( ) -
杭侧苯唑:[选项] A. 战争的性质和战争的强度 B. 清政府宣战的方式和战争中的策略 C. 战争结束的方式和缔约双方的立场 D. 战争反映的时代特点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望奎县13574367682: 甲午中日战争具有什么特?从日军侵入路线看,甲午中日战争具有什么特
杭侧苯唑: 从国外打到临海,再到内地,一点一点暴露出满清政府的无能.这就是最大的特点.

望奎县13574367682: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反侵略角度看这场战争的特点不包括[ ] -
杭侧苯唑:[选项] A. 政府消极抗战和爱国官兵积极抗战相交错 B. 陆战和海战相结合,决定性战役多为海战 C. 官兵积极抗战和近代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相交错 D. 清政府战败赔款割地和中国人民继续抗日同时并存

望奎县13574367682: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有何特点? -
杭侧苯唑: 近代化的特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中国...

望奎县13574367682: 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概括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特点 -
杭侧苯唑: 掠夺性

望奎县13574367682: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式上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怎么理解
杭侧苯唑: 甲午战争爆发时,洋务运动已经开展有三十年了,属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甲午战争时,已经不是像鸦片战争时使用冷兵器了,已经用的是近代化科技武器,战舰,攻击武器都是近代化的,经济上有了资本主义基础,制度上有过维新变法,所以说这场战争和以往的有很大区别的

望奎县13574367682: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 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结合这一时期不平等条约的有关内容 阐述这一... -
杭侧苯唑:[答案]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从中取得了“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从而便利了英国上平倾销到东南沿海,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之...

望奎县13574367682: 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和中日两国的损失状况如何,中国为什么失败了??
杭侧苯唑: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是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日本挑起战争 日本蓄谋吞并朝鲜...

望奎县13574367682: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简略一点】 -
杭侧苯唑:[答案] 日欲控制朝鲜,为了驱赶清朝,遂战.清军节节败退,战场从朝鲜半岛逐渐过渡到清领土上,最后以清军战败告终.战争使得日本发了横财,感受到了侵略的好处,摆脱了半殖民地状况,成为了亚洲的强国.使得清朝形象败坏,国力一蹶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