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1---6单元物理知识结构

作者&投稿:殷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结构图~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2: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刮风时空气在振动)
震动可以发声。
3: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真快不可以传声。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m是长度单位,读作米,s是时间单位,读作秒;m/s也可写作m?s的负一次幂,是速度单位,读作米每秒)
7: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鼓膜振动→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8: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9:骨传声: 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的效果比空气传声的效果更好。
10: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可以感觉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11音调和频率(每秒内运动的次数)有关。
12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一秒内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1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他们分别高于和低于人类听觉的上限和下限。
14: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15: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16: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17:音色和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18:噪声的发生体是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0:人们以分贝(符号为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的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 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21为了保护学习,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2控制噪声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式: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3声的利用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B超,清洗钟表的精细的机械)。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人造光源;天然光源、(月亮不能发光,而是反射阳光)
2:光沿直线传播)(激光束,且在同一种介质中。)
3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济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
4光速为c=3×10的八次幂m/s。
5: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6: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局发现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7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8 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9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那里,所以把他叫做虚像,。
10凹面镜使平行光速会聚,凸面镜使平行光速发散。
11光从一种介质中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像发现偏折。
12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13品红、蓝、青是颜料的三原色。
14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
15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把他们按照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17太阳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到地球。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
18适当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
19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
2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凸透镜。
3 凸透镜或凹透镜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的一部分。
4 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5 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6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7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道理的。
8 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的图案的光,通过凸透镜呈现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9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正立的。
10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来自远处无力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11 老花镜是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12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1要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他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他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这样才能正确地测量所测得温度,并不会损坏温度计。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得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书。
(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的温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均不允许甩)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6熔点和凝固点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反之,是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9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吸热。反过来,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和放热,但是温度在变化。
10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
加快蒸发的方法:
1:提高液体的温度。
2提高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增大液体蒸发面积。
增大压强,使汽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体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物质叫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2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5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的多,原子核的半径大约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直径为100m的大球,原子核只相当于一颗绿豆大小。
6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荷运动。
7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电荷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9把正电荷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0 电池,发电机都是电源,灯泡.电动机.门铃都是用电器。电源,用电器,再加上导线,往往还有开关,就组成了电路。
11 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12 画图时如果把电池,电灯等物体原样画出来,即麻烦又不清楚,所以我们常用的符号代表他们,这样画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13 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串联的,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
14 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他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15 这些设备中,电流很小,这是我们常用一个比较小的电流单位——毫安,它等于千分之一安培。
16 还有一个更小的电流单位——微安,他等于千分之一毫安,或者说等于百万分之一安培。
17 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1) 明确电流表的量程,即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也就是说,表针指到最右端线时电流是0.6A还是3A,
(2) 确定电流表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例如,如果电流表的量程时3A,表盘上从0到最右端共有30个小格,那么每个小格就代表0.1A。
(3) 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总共偏过了多少个小格,这样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了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2: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刮风时空气在振动)
震动可以发声。
3: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真快不可以传声。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m是长度单位,读作米,s是时间单位,读作秒;m/s也可写作m?s的负一次幂,是速度单位,读作米每秒)
7: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鼓膜振动→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8: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9:骨传声: 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的效果比空气传声的效果更好。
10: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可以感觉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11音调和频率(每秒内运动的次数)有关。
12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一秒内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1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他们分别高于和低于人类听觉的上限和下限。
14: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15: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16: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17:音色和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18:噪声的发生体是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0:人们以分贝(符号为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的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 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21为了保护学习,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2控制噪声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式: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3声的利用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B超,清洗钟表的精细的机械)。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人造光源;天然光源、(月亮不能发光,而是反射阳光)
2:光沿直线传播)(激光束,且在同一种介质中。)
3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济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
4光速为c=3×10的八次幂m/s。
5: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6: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局发现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7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8 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9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那里,所以把他叫做虚像,。
10凹面镜使平行光速会聚,凸面镜使平行光速发散。
11光从一种介质中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像发现偏折。
12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13品红、蓝、青是颜料的三原色。
14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
15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把他们按照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17太阳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到地球。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
18适当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
19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
2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凸透镜。
3 凸透镜或凹透镜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的一部分。
4 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5 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6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7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道理的。
8 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的图案的光,通过凸透镜呈现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9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正立的。
10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来自远处无力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11 老花镜是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12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1要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他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他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这样才能正确地测量所测得温度,并不会损坏温度计。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得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书。
(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的温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均不允许甩)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6熔点和凝固点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反之,是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9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吸热。反过来,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和放热,但是温度在变化。
10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
加快蒸发的方法:
1:提高液体的温度。
2提高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增大液体蒸发面积。
增大压强,使汽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体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物质叫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2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5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的多,原子核的半径大约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直径为100m的大球,原子核只相当于一颗绿豆大小。
6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荷运动。
7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电荷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9把正电荷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0 电池,发电机都是电源,灯泡.电动机.门铃都是用电器。电源,用电器,再加上导线,往往还有开关,就组成了电路。
11 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12 画图时如果把电池,电灯等物体原样画出来,即麻烦又不清楚,所以我们常用的符号代表他们,这样画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13 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串联的,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
14 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他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15 这些设备中,电流很小,这是我们常用一个比较小的电流单位——毫安,它等于千分之一安培。
16 还有一个更小的电流单位——微安,他等于千分之一毫安,或者说等于百万分之一安培。
17 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1) 明确电流表的量程,即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也就是说,表针指到最右端线时电流是0.6A还是3A,
(2) 确定电流表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例如,如果电流表的量程时3A,表盘上从0到最右端共有30个小格,那么每个小格就代表0.1A。
(3) 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总共偏过了多少个小格,这样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km·h-11m/s=3.6km/h。v=,变形可得:s=vt,t=。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v>v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又记作Hz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  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1

2

3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四、光的折射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折射的现象: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海市蜃楼。彩虹。

N

空气

O

空气

O

N

图1

入射角

折射角

折射角

入射角

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1): 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图2)。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带。牛顿的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图3)

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图2                                 图3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来决定。如图4,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图4,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太阳光

绿

图4

太阳光

红玻璃

白屏

绿纸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

F

F

F

F

3、填表: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形状

光学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原理

凸透镜成像

u>2f

fu<2f

uf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透镜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物体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

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其他内容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f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变大

变小

(4)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变小

变大

(5)成虚像时:

 

 

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

①当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

②当f<u<2f,物体比像移动得慢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原因: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原因: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用凸透镜矫正)

明视距离:25cm           近点:10cm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使用步骤:

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中心精品月子会所怎么样

机械运动和非机械运动、物态的变化、密度和质量好像就这三个重要

机械运动和非机械运动、物态的变化、密度和质量好像就这三个重要


八年级上册英语1——6单元短语300个
1. make predictions 做预测 2. free time 空闲时间 3. fly…to… 乘坐…飞往…4. on a space station 在太空站上 5. I disagree. 我不同意.6. fall\/be in love with sb. 与sb.相爱 7. keep pets 养宠物 8. be able to 能够 9. predict the future 预...

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英语单词表
Unit 6 one 一two 二three 三four 四five 五six 六seven 七eight 八 nine 九ten 十doll 玩具娃娃boat 小船ball 球kite 风筝 balloon 气球car 小汽车plane 飞机 PEP英语三年级(下册)三会单词 Unit 1 boy 男孩 girl 女孩teacher 教师student 学生this 这个my 我的friend 朋友I’m=I am 我是...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
【 #六年级# 导语】 整理了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英语1-3的所有单词
PEP六年级上册四会单词词汇表 Unit 1 by (经,乘) foot(脚) bike(自行车) bus(公共汽车) train(火车) how(怎样) go to school(上学) traffic(交通) traffic light(交通灯) traffic rule(交通规则) stop(停,停车站)wait(等待) get to(到达)Unit 2 library(图书馆) post office(...

急需八年级英语上册1-6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型整理,越快越好...
急需八年级英语上册1-6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型整理,越快越好!!!3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15936276997li 2012-11-27 · TA获得超过123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92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76.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八年级第一单元I. 应掌握的...

求PEP人教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1_6种子下载,好东西大家分享
不需要种子文件,有点麻烦。给你网盘文件,可以在线听,也可以下载收存。我们都整理成集,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阶段语文、英语、数字、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科学等》百度网盘资源大全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对于小学阶段...

小学1-6年级所有的古诗的诗人以及朝代
五年级下册:《牧童》 吕岩 唐 《周过安仁》 杨万里 宋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宋 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杜甫 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 《天净沙,秋》 白仆 元 六年级下册:《七步诗》 曹植 三国(魏)《鸟鸣涧》 王维 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唐 《江畔...

八年级上册1-6单元的所有语法 有谁帮帮忙?
初二上册学的宾从就是这些。六、时态:一. 一般现在时: (1)表示现在的状态, 例如:He’s twelve. (2)表示经常性的或习惯性的动作,例如: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3)表示主语具备的性格和能力, 例如:She likes apple.常与often, usually, sometimes, always, every day等表示经常性的或习惯性的时间...

八年级上册1-6单元的全部语法是什么?
Unit1 Unit2 how often matter exercise have skateboard cold hardly have a cold ever stomachache once sore twice back time arm surf ear Internet eye program foot high school hand result head active leg for mouth as for neck about nose junk stomach junk food tooth milk throat coffee...

小学一到六年级一共多少文言文
3. 人教版一到六年级所有诗词(全部) 人教版1到6年所有诗词目录如下:一年上(人教新课标)1、一去二三里2、画3、静夜思一年下1、草2、春晓 3、古朗月行 4、登鹳雀楼 5、寻隐者不遇二年上1、悯农(二) 2、蚕妇 3、夜宿山寺 4、梅花 5、江雪 二年下1、所见 2、小池 3、咏柳 4、村居 三年上古诗两首...

宝应县13058557795: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的知识点 -
中详益欣: 物理复习提纲1、物体靠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播不停止2、声音通过气体,团体,液体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物质叫做介质.】在固体中出传播最快3、温度影响呻吟传播的速度4、声以波的形式转播这,我们把它叫...

宝应县13058557795: 八年级上物理每章知识总结 -
中详益欣: 第一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2.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3.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

宝应县13058557795: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
中详益欣: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

宝应县13058557795: 各种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重点,定律 ,知识归纳. -
中详益欣: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 第一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发生物...

宝应县13058557795: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
中详益欣:[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 声现象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

宝应县13058557795: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归纳 -
中详益欣: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笔记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

宝应县13058557795: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总结 -
中详益欣:[答案]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

宝应县13058557795: 急需物理八年级上册1,2,3单元总结!!! -
中详益欣: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宝应县13058557795: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
中详益欣: 第一章、 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

宝应县13058557795: 8年级物理各单元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结构图表(苏科版),拜托啦! -
中详益欣:[答案] 序号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 1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340m / s 光速3*108 m /s 2 温度 t :摄氏度(0c) 3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4 合力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