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

作者&投稿:伍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教:社会学制度主义~

  作为新制度主义主要流派之一的社会学制度主义,是从社会学组织理论中发展出来的,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其出现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代表人物主要有詹姆斯•马奇,约翰•奥尔森。在他们的著作《重新发现制度:政治的组织基础》中对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政治学提出了批评。社会学制度主义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倾向于比政治科学家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界定制度,打破了制度与文化概念之间的界限;强调制度行为的方式是通过提供行为所必不可少的认知模板、范畴和模式,而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制度就不能解释世界和其他人的行为;采用某一制度,是因为它提高了组织或其参与者的社会合法性。

  理论基础:建立在社会人的假设基础之上——区别于单纯的经济人或理性人,强调义务和责任,但也没有忽视人的自利特征。个人的政治行动受到制度、习俗、惯例的规定和制约,不完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个人的偏好不是既定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能够影响和塑造个人的性格、偏好以及行为方式等。

  主要观点:1、关于制度的概念。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偏好、资源的分配和规则都是内生于制度的,应在制度框架内来认识公民个人的行为,观念和思想,人是制度中的人,并且一出生就处在一定的制度之中,学习和适应特定的制度规范。
  2、关于制度来源。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意义结构的制度来源于人们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适应性逻辑”(a logic of appropriateness) 。日常规范(如典礼、仪式等) 非常自然的来自于受这种逻辑支配的人们之间的互动。
  3、何为好制度。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看来,制度的容量以及制度适应环境的能力普遍被看作是好制度的标志,组织存在的时间越长就越意味着某种制度是成功的。因此,从规范性标准来看,能够将价值灌输给成员的制度是好制度;从规制(regulated) 角度看,能够控制参与者行为的制度是好制度;从认知(cognitive) 的角度看,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能更好地从信息中得出适宜性结论的制度是好制度
  4、个人与制度的相互影响。社会学制度主义强调制度对个人的影响,制度是一种规范、象征、意义结构、组织结构等多要素的复合体,制度通过意义解释、规范来影响个人的偏好进而影响个人的行为,个人在组织中会通过三个步骤,即习惯化、客观化、沉淀化最终形成对组织或规范的认同。

理性选择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受到了新近“建构制度主义”学说的批判。这种批判并不意味着建构主义的理论立场能有效地解释制度变迁,因为政治行为体本身受到制度环境的高度制约,所以关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对制度变迁解释缺陷的批评被过分夸大,而上述问题可通过适度调整的历史制度主义有效应对。在这种解释框架下,以政治行为体为核心,并吸收建构主义的核心元素,可以更好地诠释变迁过程。本文结合澳大利亚的政治实践,总结了拥有“有限裁量权”的不同政治行为体如何在制度限定下运转,以及变迁过程中制度环境如何塑造政治行为体并对其进行赋权。

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思想是西方学者在对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以及旧制度研究等理论的批判和继承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它有选择地继承了传统制度主义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如重视历史的价值,结构对行为特有的塑造功能,归纳法等;另一方面,又汲取了行为主义革命时期乃至后行为主义时期的最新研究成果。“集团理论”、“结构- 功能主义”、“回归国家学派”、“组织理论”、“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历史社会学”等诸多理论都是历史制度主义赖以生长的土壤和养料。在研究方法上,历史制度主义在改造传统制度研究那种律法尊重主义 (legalism)、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整体主义(holism)、历史主义(historicism)、规范分析 (normative analysis)基础上,兼收并蓄了行为主义时期动态的、量化的、模型化的科学化研究进路,这成为新、旧制度主义区隔的一个显著标志。更为重要的是,历史制度主义还被赋予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整合者身份。如果说社会学制度主义走的是“适当性逻辑”,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偏爱的则是“算计逻辑 “。一个是宏观视角下文化模式对行为的塑造和建构,一个是微观层面上正式规则对行为和利益的认知与追逐。历史制度主义的显著特征即在于,在文化模式--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和微观行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间取了一个中间值,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二者的以历史为基础的结构性大事件分析法。

社会学制度主义:建立在社会人的假设基础之上——区别于单纯的经济人或理性人,强调义务和责任,但也没有忽视人的自利特征。个人的政治行动受到制度、习俗、惯例的规定和制约,不完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个人的偏好不是既定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能够影响和塑造个人的性格、偏好以及行为方式等。

  主要观点:1、关于制度的概念。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偏好、资源的分配和规则都是内生于制度的,应在制度框架内来认识公民个人的行为,观念和思想,人是制度中的人,并且一出生就处在一定的制度之中,学习和适应特定的制度规范。
  2、关于制度来源。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意义结构的制度来源于人们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适应性逻辑”(a logic of appropriateness) 。日常规范(如典礼、仪式等) 非常自然的来自于受这种逻辑支配的人们之间的互动。
  3、何为好制度。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看来,制度的容量以及制度适应环境的能力普遍被看作是好制度的标志,组织存在的时间越长就越意味着某种制度是成功的。因此,从规范性标准来看,能够将价值灌输给成员的制度是好制度;从规制(regulated) 角度看,能够控制参与者行为的制度是好制度;从认知(cognitive) 的角度看,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能更好地从信息中得出适宜性结论的制度是好制度
  4、个人与制度的相互影响。社会学制度主义强调制度对个人的影响,制度是一种规范、象征、意义结构、组织结构等多要素的复合体,制度通过意义解释、规范来影响个人的偏好进而影响个人的行为,个人在组织中会通过三个步骤,即习惯化、客观化、沉淀化最终形成对组织或规范的认同。


如何看待历史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规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试说明传统、现代、后现代史家对于史料性质和意义理解的变化,这种变 ...
出现这种失误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学者混淆了前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赖以发生作用的基本特征,从而使这一问题同样变成了一个假问题。 “现代化叙事”取代“革命史叙事”虽然拓展了一些史学研究的领域,比如文化史和社会史的勃兴都与其注重变迁的视角有关,特别是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性战略十分合拍,无疑具有方法论创新...

如何正确处理史学认识中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辩证能动关系_百度...
)史家常犯的毛病,如夸大、附会、武断等,首先去掉,然后克服主观主义,像天平一样的史德即可慢慢形成。所谓“史学”,指史家的学问,即治史的广博的知识。梁认为研究历史所需要知识太广了。类凡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科技、法学等都需融会贯通。但利用广博的知识去进行历史研究时,还...

大学历史学和历史学类专业的区别
2、课程不同 历史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从先秦到当代)、专题史(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史(美、英、法、日、德、俄等国,拉美、非洲、...

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上有何表现?
封建社会是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

什么叫封建主义
学术界对中国是否存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国何时进入封建主义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差别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秦汉封建说"等诸种说法,在学界的争论直至今天也没有停息过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则认为两汉之世,正是封建主义的尾声。

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的含义
“封建”一词既是外来词又不是外来词。说它是外来词,是因为在现代中国史学著作中,作为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并列的“社会形态”或“社会制度”使用时,它是由外来词feudalism(封建主义、封建制度)翻译而来。说它不是外来词,是因为当它仅仅用来表示我国古代特别是秦朝...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也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藉著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

什么是帝国、共和国、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主义、封建社会?
但根据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封建社会时期,如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都算是封建社会时期。而中国从战国时期开始,也历经很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中除了强调土地划分拥有权之外,通常也有上对下,很明显的阶级制度。 封建社会的定性 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

简述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社会变革的需要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且也是它的矛盾明显暴露的时期。一些思想家强烈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这种社会变革,但是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沉重地打击了...

西市区13226657562: 怎么用历史制度主义范式分析问题 -
寿俘华意: 历史制度主义既是当代西方以经验为基础的政治科学的主要分析范式之一,也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内部的一个重要流派.历史制度主义一方面继承和改造了政治科学中的旧制度主义,而且还在对行为主义作出反思的基础上承接了集团理论和结构...

西市区13226657562: 如何区别社会学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 -
寿俘华意: 理性选择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受到了新近“建构制度主义”学说的批判.这种批判并不意味着建构主义的理论立场能有效地解释制度变迁,因为政治行为体本身受到制度环境的高度制约,所以关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对制度变迁解释缺陷的批评被过分夸大,而上述问题可通过适度调整的历史制度主义有效应对.在这种解释框架下,以政治行为体为核心,并吸收建构主义的核心元素,可以更好地诠释变迁过程.本文结合澳大利亚的政治实践,总结了拥有“有限裁量权”的不同政治行为体如何在制度限定下运转,以及变迁过程中制度环境如何塑造政治行为体并对其进行赋权.

西市区13226657562: 政治学概念: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的区别
寿俘华意: 作为新制度主义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首先产生于美国国会研究,其原因是理性选择理论在解释政治现象时存在局限.理性选择理论假设个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种假设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导致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

西市区13226657562: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的联系? -
寿俘华意: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都是新制度主义的一个流派.众所周知,新制度主义是一个多取向的理论流派,不具有内在一致性,在新制度主义名称下的三个新制度主义除了一致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外几乎没有相同之处,并且独立发展来的,...

西市区13226657562: 君主立宪制、农奴制、共和制、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分别是什么?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又怎么区分? -
寿俘华意:[答案] 首先从生产力的范畴进行划分 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 农奴制属于封建社会的一种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广义定义 其次,我们进行详细的说明 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前提之下的...

西市区13226657562: 在我国,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___(判断对错) -
寿俘华意:[答案] 在我国,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所以题干描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西市区13226657562: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③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④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⑤国... -
寿俘华意:[选项] 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④⑤⑥

西市区13226657562: 我国的几个基本根本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根本经济制度,基本国情,基本国策,根本基点 -
寿俘华意:[答案]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基本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