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佛法的精华教义是大乘菩提心

作者&投稿:示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神仙和佛有什么区别~

佛与菩萨有什么区别呢?

http://bq.kongfz.com/detail_755551/
这里都是济群法师的书

佛法的精华教义是大乘菩提心

1。《华严经》云:“欲得最胜第一道,为一切智解脱王,应当速发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群生。”
《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诸凡夫一旦发无上菩提心时,彼等所行之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即成随解脱分善而成为一切遍知之因,故当尽力而修行。”
2。举例:以前有位修行人,一生专修密集金刚,最终却获得了预流果。为什么修无上密法,却只得了个小乘初果呢?原因是他只有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
《文殊根本续》中也有个公案:一个叫那自扎的修行人,凭借自己修成大威德的力量,杀害了很多众生,最终悲惨地堕入地狱。
这说明即使修成了大威德,如果不具足菩提心,也只是堕入恶趣的因。
3。比喻:菩提心乃诸佛法之根本,犹如种子;可令一切众生善法增上,犹如良田;能洗濯一切烦恼垢,犹如净水;能长养众生白净法,犹如大地……。
《华严经》中宣说了二百五十种比喻。
4。推理:菩提心具有两个条件——缘众生的悲心、缘佛果的智慧。缘佛果的智慧可净治我们无始轮回的染污习气,若无此智慧,一直耽著五欲六尘为实有,则永无解脱之日;

缘众生的悲心可对治我们无始以来的自私自利,若缺乏无我利他的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可能趋入圣者的境界。
只有随顺实相修行,才能尽除妄执,若随顺迷乱的我执,想要解脱成佛,根本是一种痴人说梦。所以对于大乘修行人而言,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华严经》云:
“所说种种众譬喻,无有能及菩提心,
以诸三世人中尊,皆从发心而得生。”
假如没有菩提心的摄持,所行持的十善、持戒、念佛,甚至修大圆满,也不成为大乘菩提之因。

这是大乘佛教的理念,不可否认,大乘佛教愿景宏远,慈悲救世,菩提心就是如此的含义,但大乘佛教演变成如今的世俗宗教,也和忘失佛法真谛有关!佛法真谛以苦为核心,修学次第分明,简单直白更有效!

心是根本


佛教思想中的精华有哪些?请给予解释
一,佛教解除烦恼痛苦的道理 释迦摩尼总结佛教道理,就是为了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能解除烦恼痛苦的道理,就是佛教思想中的精华。佛祖在讲法 佛教总结出烦恼痛苦产生的根源,是贪、嗔、痴、慢、疑五种心理。这个道理就是佛教道理中的精华之一。为什么烦恼和痛苦都出自这五种心理呢?我们先看看五种心理...

世界最早的一部佛经是哪部经书?
世界最早的一部佛经是《阿含经》 阿含经(agama)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又称阿鋡、阿含暮、阿笈摩等,意思是“辗转传说之教法”“集结教说的经典”。意译为“法归”“无比法”“教”“传”等,指此类基本经典为佛陀教说之所持、所归、所聚。一般认为,此经基本内容在佛教第一次结集时已经被确定,至部派佛教形成前后...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文化,其教义和文化精髓是什么?
据查阅有关资料:佛教的全部学说,是围绕人生何以存在,痛苦何以解脱这一主题展开的。它的基本教义,集中表现在“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中。“十二因缘”又名“十二缘起”。它的基本观点是“因缘论”,被认为是佛教教义的精髓或核心,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采用的独特方法。所谓“因缘”,就是把...

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了哪些词语
“痴心妄想”来源于佛教,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之一,三毒指贪、嗔、痴。痴又作无明讲,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佛教认为,正因为有痴心、妄心、贪心,所以众生才会有痛苦产生。现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 “醍醐灌顶”出自佛教。“醍醐”是从牛乳中提炼的精华,比喻佛法的最高境界;“灌顶”是佛教密宗的一种形式,《...

唯识学才是佛法精华吗?为何玄奘的唯识宗没有发扬光大??
这一点确实是由于汉人的根性所致,好简易而不喜逻辑。所以至唐宋以后中原的佛法就一直衰落下来,而汉传佛教继承了印度佛教所有的体系,且发扬光大。所以要学佛,藏传佛教才是真正需要的。

佛教的文化思想精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遵循了好人为师的天性,帮助我们的人同样在遵循人道的天性。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自身总有些问题,可我们总是在责怪别人,推卸自己的责任。成功的人肯定有他过人之处,不能总说人家运气好,表面看上去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佛教文化思想的精华 ...

有关于佛教的书籍吗?叫什么名字
佛经 看看南怀瑾老师的书吧!深入浅出,很好!请采纳~

冲虚经的列子说
却去仿效释氏经教之属。譬如巨室子弟,所有珍宝悉为人所盗去,却去收拾人家破 破釜”(卷125,P.3005);“佛家偷得老子好处,后来道家却只偷得佛家不好处。譬如道家有个宝藏,被佛家偷去;后来道家却只取得佛家瓦砾,殊可笑也”(卷126,P.3009),道出佛教傍依老子、假借道家而渗透中土,又移花接木、盗用《老子》精华为...

佛学十句话 解读佛家最经典的十句话
一切皆为虚幻,应出自佛法大般若部。般若部卷数众多,据说浓缩的精华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刚经》。金刚经里有云,一切皆为虚幻,也有一首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一切世间上的法,都是短暂不真的,就像露泡梦电云一般,应该如是看待。一切...

读哪些佛经
三、《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是关于阿弥陀经的解说,讲述极乐世界的愿景和修行方法。通过阅读这部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如何依靠信仰、慈悲和智慧达到解脱的境界。这部经典对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安慰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启示价值。以上三部佛经都是佛教经典中的精华部分,阅读这些经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临朐县15278556645: 为什么说佛法的精华教义是大乘菩提心 -
晏齿延龄: 佛法的精华教义是大乘菩提心1.《华严经》云:“欲得最胜第一道,为一切智解脱王,应当速发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群生.” 《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诸凡夫一旦发无上菩提心时,彼等所行之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即成随解脱分善而成...

临朐县15278556645: 菩提心为什么是成佛的正因呢? -
晏齿延龄: “发菩提心”为何那么重要?是的.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是觉悟之心,佛弟子若欲成佛,必须发过菩提心,不发菩提心,欲得成佛,终无是处.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其余...

临朐县15278556645: 为什么菩提心如此重要 -
晏齿延龄: 菩提心(बोधिचित्त,bodhicitta)即是成佛的心.菩提,梵文为 बोध(bodhi),意译为觉.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为菩萨因行与如来果证...

临朐县15278556645: 修学佛法为什么菩提心为首要
晏齿延龄: 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本. 真正的佛法修行者,首先要发大菩提心,为了处于烦恼与痛苦中的众生而学佛,因为佛菩萨就是为了解脱众生的烦恼痛苦才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 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原意...

临朐县15278556645: 大乘经典提到的几种发菩提心方法 -
晏齿延龄: 佛法的精华教义是大乘菩提心1.《华严经》云:“欲得最胜第一道,为一切智解脱王,应当速发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群生.”《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诸凡夫一旦发无上菩提心时,彼等所行之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即成随解脱分善而...

临朐县15278556645: 佛教教义的核心是什么? -
晏齿延龄: 佛教教义的核心是空正见与菩提心,这一切都要靠依师学法来获得.在当前时空因缘下,营造、培养、凝聚清净和合增上的正法团队,靠共业的力量修行增上、广利众生,是自利利他的最好途径.

临朐县15278556645: 什么是菩提心? -
晏齿延龄: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菩提心具真性菩提、实智菩提及方便菩提三种意义:一、真性菩提是我们的一念心性,此性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地...

临朐县15278556645: 佛教所说菩提心到底是什么心 -
晏齿延龄: 菩提心,通俗地讲,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以成佛为目标,以度众生为己任.这样的心,就是菩提心.

临朐县15278556645: 佛教的教义核心是什么 -
晏齿延龄: 首先,佛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他是对宇宙人生究竟实相的揭示,同时也是对众生的脱离苦海做出最究竟指导的方法论.佛教可以从教义角度归纳成几部分:1,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这就是“三法印”,指出了世界一切现象的...

临朐县15278556645: 佛教的小乘、中乘、大乘、上乘怎么区分? -
晏齿延龄: 佛教有四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这个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讲的.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大乘,大白牛车喻一佛乘. 小乘,亦名声闻乘,谓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人於涅盘者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