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的故事和历史

作者&投稿:舟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知道粮票背后的故事~

“看着这些粮票,我就回忆起了那个吃什么,用什么都要凭票的年代。”一张张彩色粮票,在71岁的王维平眼里显得无比珍贵。他历经20年,收藏了300多个品种的粮票,多达2000多张。昨日,记者来到金陵小区他的家中,见到了这些“宝贝”,采访中记者听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不吃饭省下粮票作纪念

  王维平的家仿佛是一个粮票微型博物馆。他颇为得意地拿出两大本收藏夹,里面夹满了花花绿绿的粮票,时间跨度达38年,地区则包括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20多个省份。“最大面额为一百公斤,最小面额是半市两,最早的是1955年,最晚的是1992年。”

  王维平最珍爱的是那张“半市两”粮票,上面写着“1972年上海市粮票”,印有淡紫色的女纺织工图案,看起来崭新如初,因为这是他所有收藏中面额最小的,更因为这是他饿肚子换来的。1972年他去上海出差,换了当地粮票去上海柴油机厂食堂吃饭,找零得了这张粮票。临走时,同事用半市两粮票买了馒头带在路上吃,他却宁愿饿肚子也要留下此粮票作纪念,“当时看同事吃馒头我也很饿啊,没办法,太喜欢了,不吃饭也要留着。”王维平笑着回忆道。

  当年粮票是由各地粮食局统一发放的,往往印着反映各地风土人情的图案,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尤其是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粮票十分精美。比如许多内蒙古粮票上印着牛群,或是一群猪在猪圈里吃食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新疆粮票的图案就更加华丽了,青年男女的篝火晚会、丰收季节姑娘们一起摘葡萄、小伙子策马奔腾……文革时期,粮票被打上了时代烙印,佳木斯市粮票上印着毛主席语录:“必须把粮食抓紧。”

  跟手机充值卡一样,不少粮票都设有效期的,比如“1991年攀枝花市粮票大米1千克”上注明“两月有效过期作废”,1963年广州市粮票还分单月用、双月用、季度用,“不过从来不会过期的,因为根本不够吃啊!”王维平告诉记者。

  当年出差要换全国粮票

  上世纪70年代,粮票是市民家中最重要的东西。王维平回忆,每个月,粮票都会按时、定额发放到每个居委会的居民小组手上,再由居民小组分配给每个家庭。“国家对粮票的管制很严格,并不是拿着粮票就可以买米了。”当时买米,家庭主妇要带上钱、粮票和粮食证,前往定点粮店进行购买,每人每月大概能分到30—36斤粮食。

  “当时早稻米比晚稻米俏得多,知道为什么吗?”王维平一边翻阅着一张张发黄的粮票,一边给记者卖了个关子。他说,因为同样重量的早稻米比晚稻米煮出的饭要多些,能让人吃得更饱,人口多的家庭,几乎每月都排队买早稻米。“从1982年开始,口感较好的晚稻米越来越吃香。”因为农村推行承包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后,粮食产量大增,大家再不必为饿肚子担心了,当然喜欢口感好的晚稻米。

  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有当时一些农村人到城里来走亲戚,往往会自己带上米,因为住宿可以解决,但多吃饭就没办法了。出差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全国粮票,到达后再换当地粮票,不然饭都没得吃。

  希望进校园办粮票展览

  1993年,颇具“中国特色”的粮票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粮票已成为人们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记忆,也成了收藏品中的新宠。谈起收藏初衷,王维平告诉记者,开始只是觉得粮票很好看,越集越多,从1987年开始收藏,老伴笑他是“小孩玩画片”,他却坚持了20年,现在老伴也支持他,经常帮他托朋友要粮票。收藏粮票要砸多少银子?他的粮票来源一部分是自己家中保留的,更多的是跟全国各地的粮票收藏爱好者交换来的,至今没有花钱买过。

  他说,粮票能折射出时代和历史的变迁,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经济价值。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校园里举办粮票展,唤起青少年节约的优良品德以及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虽然,这些粮票现在已经失去了兑换粮食的功能,但王维平希望通过本报以票会友,一起分享粮票背后的故事,如果你家中有闲置的粮票,可以赠给王维平。 本报记者 徐兢

  链接>>>

  成套粮票升值空间大

  业内人士指出,收藏粮票要符合“老、少、好”的三字要诀,目前粮票的市场价从5元到300元一枚不等,若能收集成套的话就相当有价值。决定其珍贵程度的有年份、品相、稀缺度、票面主题等要素。专家预测,粮票升值空间还很大,但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提升。例如辽宁省1955年发行的第一套粮票2004年市价超过1500元,现在已经到了3000元左右。但是粮票收藏家们表示,因为该项收藏更多的是历史纪念价值,很多人怀着对过去经历的纪念才收藏粮票的,所以目前靠粮票还不能实现快速增值。

  粮票的故事

  我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粮食人”了。为什么说他们是“粮食人”呢。因为,他们两代人都在粮食部门里工作。爷爷一直干到离休,

  最后在单位居住直至去世。爸爸呢,现在还在国家粮食储备库里工作。我们可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粮食世家”了。

  爷爷在世的时候几乎是一直同我们居住在一起的,他老人家平时没什么爱好,退居二线后,就喜欢平时同一些老人们下下象棋,还经常同我讲述他的一生故事,而这些古色古香的故事里,讲得最多的还数腾粮食工作和有关粮食的成长和粮食的计划供应之类故事了。

  爷爷讲,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国家由于粮食产量很低,所生产出来的粮食远远不够全国的广大农民、工人们食用,为了调节和控制国家的粮食需求以及市场供应状况,国家实行对粮食以及油料计划供应和分配。所以那时候,包括我爸爸在内部曾经历过的粮食的粮票和粮券

  分配和供应发放。爷爷讲:那时候,全国人民都很难吃饱肚子。除军队之外,任何城乡居民实行每人每月,按年龄和工种发放粮票,凭粮票到粮站购买粮食。

  爷爷讲,那时候,全国每人都实行国家统一标准的粮食供应计划。我们家虽说工作以及生活在粮站,却是不可能额外吃到计划外的粮食的,爷爷当时就掌管粮食计划供应大权,但他却丝毫不敢搞特权。就连当时有许多亲戚处在饥荒地区,哭求爷爷能为他们搞点计划粮食,用于度荒充饥,爷爷宁可从我们家当时所供应的计划粮食中,拿出点粮票,让他带回去,到所在的地区粮站购买。

  爷爷讲,那时的粮票有两种。一种是全国通用粮票,一种是各省、市自行发布的粮票。全国通用粮票在全国范围内,无论什么省市区都能凭此票购买到粮食,还有一种省间范围内购粮的省市粮票,只用于省间范围的购买粮票。

  当时,国家曾立法、立规,明文规定,所有粮食收购及供应权在国家掌管之中,任何个人和集体无权进行粮食买卖,否则,当投机倒把严厉惩处。粮票呢,不得以商品交易形式在市场和民间买卖,谁违规了,谁将受到严惩的。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这样有利于国家对粮食的管理和调控。粮食作为国家的国计民生加以重视。

  关于粮票的故事,既是爷爷常讲的“老掉牙”的故事,但它又是我们国家的历史和过去。它足以说明我们的国家在那种特殊岁月,所采用的特殊方式、方法,对稳定国家大局以及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生存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措施。

  粮票的故事,随着爷爷去世而结束,但它将时刻提醒现在的人们要珍惜粮食。保护粮田,因为民以食为天,这句警世名言像一个警钟长鸣于人们的心中

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粮票记载着一段新中国历史上异常艰难的岁月,那时,中国人对于粮票的熟悉和认知程度远远超过今年很多人的想象。1933年4月18日,在我国实行了38年的粮票制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粮票的历史绝非一般的文化娱乐史,而是一部凝重浑厚的中华民族创业史,是一部华夏子孙与贫穷、饥饿的抗争的生活史,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是写照和证明,具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事件。

在中国粮票的发展历程中,很多独具特色的粮票留存至今,以至发展成为很多藏家的留存珍品。

1984年3月9日,国务院转发国家计量局“关于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之文件,要求新印制的各种票证改用法定计量单位。故在1984年以后,全国各省所印制的粮票一律改为以“克”“公斤(千克)”为计量单位。

水印粮票是指用水印纸印制的粮票。粮票的印制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其印制方式和纸张选用在不同的时期也不尽相同。1955年9月,国家粮票部印制发行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为了进一步提高票证的防伪功效,国家在1959年成功研制出带有“五角星”和“古钱币”等图案的水印纸。

在1960年,又研制出较为复杂的“天安门”图案固定水印的专用印钞纸。1978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票和1982年版的全国通用粮票,在印制时便全部使用的水印纸。

1997年,北京等地掀起粮票炒作热潮,水印粮票也曾作为一种“奇货”被炒作囤积,其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例如,在辽宁1980年版粮票和黑龙江1978年版粮票中,带有水印的3斤面额票,其价格均远远高于其他票面。与其他粮票相比,水印粮票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防伪性能强,无法造假。

布票名目繁多,品种丰富。上世界50年代初为“棉花购买证”、“购布票”等,上世界60年代初称“布券”或“布票”,气候统称“布票”。布票名称不下几十种,有军用布票、民用布票、调剂布票、临时布票、找零布票、化纤布票、针织品票、汗衫背心票、鞋面布票、特种用途布票,如江都县的蚊帐布票、浙江省的价廉耐用的山民土布票等。

扩展资料

票证时代

其实凭票供应不是中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中国取消粮票后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中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

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票面题材广泛,印制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更使这种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票证文物日渐稀少,珍品迭出,长期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所瞩目。

另外,有些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公粮票,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

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

1953 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1960 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到1961 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 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票证发放虽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盖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证之外,又发了各种购货本,如粮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至于购买工业品,国家还发放了工业券。到商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需要交一定数量的工业券。大件、贵重的商品,又有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

与票证时代相配合的,还有严格的户籍管理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农村人不可能像今天一样自由进城打工,因为每月定量供给的粮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没有城里人的身份,就拿不到这些票证,因此农民离开了土地,根本就无法生存。

不仅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迁移,同样由于粮食关系的束缚而相当麻烦。当时的粮票分为全国通用和地方流动两种。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中华大地都有效。出差的人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去粮店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

经济发展的转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到1983 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

1984 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在 24 年后的今天看来,取消票证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当时,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冒了非常大的风险。不仅仅是趟了政策的雷区,而且牵动城市最敏感的神经,造成了深圳市民的恐慌。

那个年代,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按户籍人口定量供应。深圳经济特区初期也是实行这种制度,当时群众买米要凭户口本或粮票,定量很低。

特区成立几个月后,人口由办特区前的两万余人一下膨胀到几十万人,大量的建筑工人和其他人员进来了,粮食定量不够,有的人还没有粮票,只好到自由市场购入高价粮。因为粮票,当时不少人被逼回内地。

1984 年11 月,深圳市召开会议,研究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问题。会议认为,全国农村进行改革后,粮食已经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粮食供应已经没有那么紧张,又由于国家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试,因此深圳可以大胆地实行改革。

办法是让国营粮食部门多储备一些粮食,取消粮票,提高价格,敞开供应。如果发现周围地区大量抢购,再提高粮价和研究其他对策。

新政策还没实施,消息传开后,过惯了“票日子”的深圳人大为恐慌,纷纷到粮站排队购买粮油。几十年来凭票买粮的习惯一旦被打破,会不会出现没有粮食可以买,大家又要饿肚皮的情况?

事实证明,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食凭证供应制度后,并没有发生什么风波。用一位市民的话说,“没想到取消粮票后不但不会买不到粮食,而且买东西还特别方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挑选不同的质量!”

就在深圳市取消粮票的第二年,即1985 年,国家又取消了长达30 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因此,这时基本家家户户粮票都有所盈余。

1991 年5 月,广东、海南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1992 年4 月1 日,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一改革。1992 年10 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购销同价,促进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

粮价放开后,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显著增长。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粮票



一、粮票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我父亲刚工作不久,还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有一年父亲工作的学校安排我父亲和另外一位同事到北京出差办理公事。

因为我们去北京是为了省钱,所以我们当地的食品邮票不能用,我们必须交换全国通用食品邮票。父亲和同事把学校介绍信交给粮库交换两公斤5公斤的粮票。父亲的同事让父亲留下他们。

当天晚上我奶奶给我父亲准备了一天的馒头和咸菜,预备着和同事在火车上吃,这全国粮票能少用点儿就省一点儿,谁也不知道要在北京待几天。

在火车上,我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吃了馒头、腌菜,看着窗外,感觉非常好,就像旅游一样。但下车后,我找到了一家餐馆吃,并准备拿到粮票,但是没有找到粮票。我父亲在他身上和旅行袋上多次感觉到它,但找不到食物票的踪迹。

这可把他们急坏了。这时,父亲的同事突然想起了什么,从贴身的衣物口袋里掏出了一张5市斤的粮票,原来这是他的同事前几次出差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出差前一晚,父亲同事的媳妇怕他们在外面吃不饱特地悄悄给他塞到衣服里去的。多亏了这张粮票,也对亏了在北京办事比较顺利,我父亲和同事在北京就靠着这张粮票吃了三天饭,要是再多一天,他们真的就去要饭了。

本来想着事情办完后去看看长城和天安门来着,也没有去,就急匆匆的回来了。当然,在回来的火车上是没有吃的了,肚子饿得咕咕叫,那心情,和去的时候简直是天壤之别!

回到家之后父亲特地里请了他的同事和媳妇下馆子,以表示因为他的失误而在火车上挨饿的内疚。也是,多亏了人家一家人的细心,才没让他们在京城挨饿,才没有沦落街头,才能顺利把事情办完。

至于出差前兑换的那两张5市斤的全国粮票,原来是父亲把它放在了台灯下面,出发前一着急没有带着。后来父亲把两张5市斤中的一张给了同事,一张我们自己留着,结果就一直珍藏到了今天。

二、粮票的历史:

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从此应运而生,此后,食用油票、豆腐票、布票等门票已进入人们的生活。所有的商品都需要购买门票。中国已经进入了“门票时间”超过30年。

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我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等也印发了各种粮票,种类繁多。 

粮票是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历史文物具有广泛的赠券主题和精细印刷,具有时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多年的侵蚀,也使这种不可复制的门票文物日益稀少,珍宝层出不穷,长期以来为国内外收藏家所关注。

另外,有些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公粮票,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1993年,粮票被取消了。1993年,新旧时代交替的痕迹特别明显。当年2月,全国两会召开,代表委员们就餐第一次不再需要缴纳粮票。5月1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从这一天起,取消粮票。 

从1992年4月1日就开始不再用粮票了,当时国家同时提高粮食的定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基本上实现了购销同价,在此基础上,各地陆续开始放开粮价、取消粮票。1955年出现的粮票,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粮票 粮票 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 [1] 。那时候,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从此应运而生,此后,食用油票、豆腐票、布票等各种票证进入人们的生活,各种商品皆需凭票购买,中国进入长达30多年的“票证时代”。 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我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等也印发了各种粮票,种类繁多。 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票面题材广泛,印制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更使这种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票证文物日渐稀少,珍品迭出,长期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所瞩目。 另外,有些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公粮票,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1993年,粮票被取消了。 1993年,新旧时代交替的痕迹特别明显。 当年2月,全国两会召开,代表委员们就餐第一次不再需要缴纳粮票。5月1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从这一天起,取消粮票。 告别粮票,从1992年4月1日就开始了,当时国家同时提高粮食的定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基本上实现了购销同价,在此基础上,各地陆续开始放开粮价、取消粮票。1955年出现的粮票,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粮票的故事

我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粮食人”了。为什么说他们是“粮食人”呢。因为,他们两代人都在粮食部门里工作。爷爷一直干到离休,

最后在单位居住直至去世。爸爸呢,现在还在国家粮食储备库里工作。我们可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粮食世家”了。

爷爷在世的时候几乎是一直同我们居住在一起的,他老人家平时没什么爱好,退居二线后,就喜欢平时同一些老人们下下象棋,还经常同我讲述他的一生故事,而这些古色古香的故事里,讲得最多的还数腾粮食工作和有关粮食的成长和粮食的计划供应之类故事了。

爷爷讲,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国家由于粮食产量很低,所生产出来的粮食远远不够全国的广大农民、工人们食用,为了调节和控制国家的粮食需求以及市场供应状况,国家实行对粮食以及油料计划供应和分配。所以那时候,包括我爸爸在内部曾经历过的粮食的粮票和粮券

分配和供应发放。爷爷讲:那时候,全国人民都很难吃饱肚子。除军队之外,任何城乡居民实行每人每月,按年龄和工种发放粮票,凭粮票到粮站购买粮食。

爷爷讲,那时候,全国每人都实行国家统一标准的粮食供应计划。我们家虽说工作以及生活在粮站,却是不可能额外吃到计划外的粮食的,爷爷当时就掌管粮食计划供应大权,但他却丝毫不敢搞特权。就连当时有许多亲戚处在饥荒地区,哭求爷爷能为他们搞点计划粮食,用于度荒充饥,爷爷宁可从我们家当时所供应的计划粮食中,拿出点粮票,让他带回去,到所在的地区粮站购买。

爷爷讲,那时的粮票有两种。一种是全国通用粮票,一种是各省、市自行发布的粮票。全国通用粮票在全国范围内,无论什么省市区都能凭此票购买到粮食,还有一种省间范围内购粮的省市粮票,只用于省间范围的购买粮票。

当时,国家曾立法、立规,明文规定,所有粮食收购及供应权在国家掌管之中,任何个人和集体无权进行粮食买卖,否则,当投机倒把严厉惩处。粮票呢,不得以商品交易形式在市场和民间买卖,谁违规了,谁将受到严惩的。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这样有利于国家对粮食的管理和调控。粮食作为国家的国计民生加以重视。

关于粮票的故事,既是爷爷常讲的“老掉牙”的故事,但它又是我们国家的历史和过去。它足以说明我们的国家在那种特殊岁月,所采用的特殊方式、方法,对稳定国家大局以及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生存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措施。

粮票的故事,随着爷爷去世而结束,但它将时刻提醒现在的人们要珍惜粮食。保护粮田,因为民以食为天,这句警世名言像一个警钟长鸣于人们的心中


关于文房四宝历史故事有哪些?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历史,都和陕西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认真想一下,真为陕西在中国文化史上独特而卓越的地位而骄傲。当代传统意义上的文房四宝,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为其代表,所以邮票主图的原地也被定为以上四种的原产地。但我以为这并不完全。如果换一种思路,从四宝的历史源头去发掘原地,...

急求一个关于中国历史上其中一个故事的小品(剧本)!!!(最好是7~8人...
帮帮忙找找一个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以小品形式演出,急求剧本!!!是中国历史上的其中一个故事不是大杂串~~最好是可是加一些搞笑的..没有也没关系~~最好是7~8人的... 帮帮忙找找一个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以小品形式演出,急求剧本!!! 是中国历史上的其中一个故事不是大杂串~~最好是可是加一些...

以和为贵的历史故事
一、三尺巷的故事 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善良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地点地。听说当年郭家街坊建房造屋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论理,一来二去闹得没法解开直至上了公堂。当地官害怕两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审理,所以两家持续争论。郭家情急之下派人到京城将此事回票郭朴...

有没有好的吸引人的历史小故事
滑铁卢战役的最大赢家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和英国将军惠灵顿指挥的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的滑铁卢村展开大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滑铁卢战役。黄昏时分,反法联军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拿破仑的军队败局已定。这时,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商业情报员悄悄地撤离战场,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

关于故宫真实的历史故事
九龙壁完工的消息,及时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带着几位大臣前往观看,刚一进锡庆门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九龙壁。走近再一细看,那九条龙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顿觉满目生辉,不住赞叹。2、北京故宫的历史故事:故宫简称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

历史上泰坦尼克号上面的爱情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吗
其中男女主角故事为杜撰。但也有类似的真实事件。据《每日快报》和《太阳报》报道,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虚构的爱情感动无数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年泰坦尼克号上,真正的上演一出荡气回肠的“生死恋”:美国绅士爱德华和美国作家海伦在搭乘泰坦尼克号时一见钟情,1912年4月14日当船撞冰山并沉没时,海伦...

与钱有关的故事,历史故事、
3、黄金和石头 从前,有一个很有钱的富翁,他为自己准备了一大袋的黄金放在床头,这样,哪怕到了他每天睡觉的时候,也能每时每刻看到黄金,摸到黄金。但是有一天,他开始担心,这袋放在家里的黄金随时会被歹徒偷走,于是他就干脆跑到森林里,在一块大石头底下挖了一个大洞,把这袋黄金埋在了洞里面...

关于故宫的故事?
九龙壁完工的消息,及时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带着几位大臣前往观看,刚一进锡庆门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九龙壁。走近再一细看,那九条龙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顿觉满目生辉,不住赞叹。2、北京故宫的历史故事:故宫简称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

好看的历史故事
邓小平同志把选票投入票箱后返回座位。接着,他习惯地点燃了一支香烟。不一会儿,一张纸条从台下一排一排地往上递,直到台上的邓小平手里。纸条上写着:“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邓小平一看就笑了,还连连点头,赶快把烟熄掉。 1988年4月16日,邓小平主席和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在友好、愉快幽然的气氛...

关于山西的历史故事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戏说中,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

天河区18229842026: 我与粮票的故事
乘亨富马: “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这是我记事以来,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家里粮票的故事,我一直珍藏着一盒花花绿绿的粮票.这些粮票都是父亲留下来的,非常漂亮.也许...

天河区18229842026: 1966年的粮票拍卖150万(伍市斤通用粮票值得收藏吗)
乘亨富马: 一张1966年的伍市斤粮票,居然能卖到150万天价,这条消息,是来源于网友热议的一条帖子.其实,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一张1966年五市斤的粮票,是基本没有货币...

天河区18229842026: 1.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家庭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2.变化原因和体会 -
乘亨富马:[答案] 衣 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 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

天河区18229842026: 粮票的故事,有谁答啊 -
乘亨富马: http://www.rongshuxia.com/Reader/106325.aspx http://www.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09-02/05/content_3553435_4.htm http://www.farmjc.com/wlist.asp?id=1574 http://www.emuch.net/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XWZK200641047

天河区18229842026: 中国建国60年来衣食住行的变化有哪些? -
乘亨富马: 衣 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

天河区18229842026: 需要粮票、肉票是什么时候的事啊? -
乘亨富马: 粮票的历史稍比肉票长些,粮票应该是五几年开始,肉票则是七一年开始的,使用时间一直到改革开放.

天河区18229842026: 1956年的全国粮票存世量大吗,什么价格?
乘亨富马: 粮票的收藏遵循一个原则——“物以稀为贵”.越是稀少的粮票,越是珍贵. 粮食统购统销后,第一套全国粮票于1955年发行.如果按时间来划分,1955年到1966年间,粮票的特色是票面朴实;而在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粮票也具备了历史特征,图案多以大红色为底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粮票呈现“百花齐放”的特征,印刷更加精美. 若是按照级别来划分,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按照从前的流通价值看,国家级的最高,市县级的最低.如今恰恰相反,由于市县级的粮票数量稀少,反而成为收藏界的宠儿.据专家分析,近年来,省级票的价位较低,印刷精美,颇具升值潜力. 全国通用粮票(1956年版)存世量不算大,也不算小,全套2枚的市场价在30元左右.

天河区18229842026: 粮票等票据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乘亨富马: 【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因素,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低,落后. 制度因素,当时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分配制度因素.中国长期战乱,生产遭到极度破坏,社会供应不足,需国家统一分配.【退出的原因】因为1993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制度结束了计划时代.到了80年代中期,国家对已实行了30多年的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进行了改革,逐渐放开了肉蛋奶以及粮油等价格,人们开始直接到市场购买各种生活用品,粮票慢慢失去功效,曾经关系国计民生的粮票逐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慢慢地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天河区18229842026: 粮票的故事?
乘亨富马: 那小品名字就叫:粮票的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