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丈夫是谁?拜托各位大神

作者&投稿:汗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清照的老公是谁?拜托了各位 谢谢~

李清照的郎君是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在汴京与其结婚。她与赵明诚琴瑟和谐,恩爱非常。 没多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得罪权臣蔡京而被罢官。不久,赵挺便死于政治斗争中,赵家开始败落,赵明诚和李清照只得离开汴京,回到赵家的故乡青州。 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节衣缩食,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尽管生活过得很清苦,但是他们夫妇每得一罕见之物便共同校勘、鉴赏,其乐融融。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宋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也就是他们结婚29年后,赵明诚死于建康太守任上。赵明诚的死给李清照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南渡以后国破家亡,满目惨淡使得她更感凄楚悲凉。于是,李清照带着丈夫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等物流徙于各地,最后才落脚于杭州。经过数年的努力,李清照将丈夫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认真校正誊录,并作了一些增补,集成了《金石录》(30卷)。 关于李清照是否改嫁张汝舟是有争议的 宋代人赵彦卫的著作《云麓漫钞》中存有李清照的一封信——《上内翰綦公(崇礼)启》,(以下简称《谢启》)。按《谢启》的说法,李清照是在重病期间被骗结婚的,婚后,张汝舟暴露出市侩面目,清照不堪虐待,揭发了张汝舟以前的匿罪,按照宋代《刑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当时的大官吏綦崇礼帮了清照的忙,使她免受了牢狱之苦。事后,清照对綦崇礼表示“感戴鸿恩”,写了这封信。关于李清照改嫁一事,除了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以外,尚有六部之多的宋代著作提及此事。 早在明代,一位名叫徐勃的学者先提出李清照改嫁不可信,他的观点主要是清照年老和宦们出身不可能改嫁。到了清朝,便有许多学者都为李清照改嫁“辩诬”。卢见曾根据清照生平事迹推断不可能改嫁,他说:“观其(清照)洊经丧乱,犹复爱惜一二不全卷轴,如获头目,如见故人,其惓惓德夫(赵明诚字)若是,安有一旦忍相背负之理。”(《雅丽堂本金石录》)继卢见曾之后,俞正燮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改嫁不可信,首先他采用史家编年的方法排比岁月,接着指责宋代著作的记载不可靠。俞正燮考证的李清照经历,没有改嫁张汝舟的可能。他指责《谢启》虽记载了李清照改嫁的整个过程,可是《谢启》又为什么称此事为“无根之谤”呢?再者,男女婚嫁世间常事,朝廷不须过问,《谢启》中怎么会有“持官书文字来辄信”之类词语?在俞正燮看来,《谢启》文笔劣下,前后矛盾,中间杂有佳语,定是篡改本。根据《谢启》内容分析,只有把其视为李清照感谢綦崇礼解救“颁金通敌”(李清照另一冤案)一案,才更说得通。针对宋代历史性著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记载李清照改嫁一事,俞正燮认为,《要录》的作者李心传与李清照远隔万里,他很可能是误听误载。近代,也有不少人否定李清照晚年改嫁。况周颐考证了李清照、张汝舟在赵明诚死后的行踪,证明了两人踪迹判然,不可能有婚配之事。现代人黄墨谷附和上面观点并且作了补充。她认为:第一,从李清照自传性文章《金石录后序》中可以看出,“颁金”案发生在建炎三年,但是延续到绍兴元年仍未解决,何况《谢启》是事后感谢信,当然有可能作于绍兴三年以后。这样,《谢启》中提到的背景和綦崇礼的官衔等与事实就没有矛盾了。第二,綦崇礼与清照的丈夫有亲戚关系,清照如果真的改嫁一事,而且又涉讼,她会腆颜去求他帮助吗?第三,宋代有这么多人提及李清照改嫁,那么,赵明诚的表甥,又是綦崇礼的儿女亲家谢伋不会不知道。然而,谢伋在《四六谈尘》中不但不提再嫁一事,而且称清照为“赵令人李”,书中还引用李清照对赵明诚表示坚贞的祭文。第四,摒弃李清照的诗词文章、生平事迹来议论改嫁一事是不全面的。李清照曾说:“虽处忧患而志不屈。”在赵明诚卒后,她又为颁行明诚的著作《金石录》耿耿于怀,这些情况也是否定李清照改嫁的佐证。与上面看法相反,现代学者王仲闻、王延梯、黄盛璋等认为清照改嫁是无可否认的事实。黄盛璋在《李清照事迹考辨》一文中指出:记载李清照改嫁的材料,就时间而论,胡仔、王灼、晁公武、洪迈都是李清照同时代人;就书的性质而论,又是史书、目录、金石等严肃的东西;就地域而论,胡仔、洪迈之书一成于湖州,一成于越州,并不是相去万里。同时,胡仔、王灼成书时李清照仍然健在,要说在清照生前他们就敢明目张胆地造她谣、伪造《谢启》是很不近情理的。

自从赵明诚病故之后,李清照孤身一人陷于战乱之中,孤立无援,既要保全自身性命,又要保全珍贵的文物字画。无奈势单力薄,在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生活当中,珍贵的文物先后在洪州、剡州、越州三地大量丢失。 这几次文物字画的丢失,带给李清照的刺激非常大。这让她深深地意识到,在这个混乱的世道里,只要自己还是一个孤寡无依的弱女子,那些居心叵测的恶棍就会随时向自己伸出魔爪。在那些强盗、贪官眼中,自己简直就像是个破碎不堪,可以随意掠夺的珍宝馆。惟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家庭,有个比较坚实的靠山,才能彻底摆脱这接连不断的恶梦! 自从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就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辗转飘零、居无定所以及孤独悲苦之中。赵明诚去世后或曾留给她一笔遗产,而李清照以知府遗孀的身份,也不至于穷困潦倒到连基本的生活也无法维持。但是,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思想与精神世界都非常丰富、敏感的人来说,身心的疲惫,精神的劳顿,以及随时都可能袭来的冷嘲热讽、侮辱诬蔑,都让她更难以忍受。她的身边没有丈夫,没有子女,而年纪已近半百,心中的忧愁苦闷真是无处可以倾诉。 若按当时情况来说,李清照以老大的年纪经年住在弟弟李迒的家中,似乎也不是长久之策。也许,对她而言,最实际的办法就是再组建家庭。回想过往,李清照与赵明诚共同度过的家庭生活,高雅、温馨而浪漫,赵明诚虽则不免犯些小错误,但是他们并未因此而分手,他们之间还是那样相亲相近。现在,在这个人心惶惶的世道里,想找个能够匹配的生活伴侣谈何容易,不用说如赵明诚那样志同道合、才学相当的人,就连找个老实人、好人都难!况且又有谁愿意娶个像李清照这样已年近半百、两鬓苍苍、体弱多病的暮年之人? 所以,从李清照当时的情感需求与生活状况来说,的确是需要组建一个家庭。但是,她自己能够找到怎样的伴侣,而对方又如何能接受自己,这就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个人走进了李清照的视线。 这个人就是时任右奉承郎监诸军审计司的张汝舟。张汝舟所担任的这个官职主要负责检查核准军队粮草与俸禄,品级并不高,也就七八品,但责任重大,对任官者的素质要求较高。李清照是如何认识这个张汝舟的呢? 李清照有一封写给当朝翰林学士綦(qí)崇礼的答谢书信,即《投内翰綦公崇礼书》,其中详细叙述了自己与张汝舟结识、纠葛的整个过程,是我们了解李清照这一段经历的重要史料,我们就结合这封书信来看看李清照与张汝舟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在这封答谢书信中,李清照首先用凄楚的笔触自述了她那段时间境遇的悲凉与不幸,以及之所以答应张汝舟求婚的原因: 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既尔苍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俛难言,优柔莫决。呻吟未定,强以同归。 意思是说:我自己重病缠身,病情严重到连牛、蚁的叫声都无法分辨,家人已经开始为我预备后事,准备好了封棺用的铁钉与石灰。自从赵明诚去世后,照顾我的只有弟弟李迒和照管门户的老佣人了。就是在这样悲苦的景况下,我才会如此轻率地相信了张汝舟的如簧之言,被他所说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就因为我已经病得将死,而弟弟又老实可欺,所以匆匆忙忙听信了媒人的欺诈之语,在急迫之间,再三犹豫之中答应了这门婚事。 在这短短数行的内容中,李清照连用了几个典故来阐述她凄苦的遭遇。“牛蚁不分”是《世说新语》中的典故,“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晋人殷仲堪的父亲生了重病,听到床下的蚁动,以为是牛在打斗。这里形容李清照当时的病情极为严重。“官文书”暗指张汝舟与媒人共谋欺骗之事。官文书本指授官的文书。典故来自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唐朝诗人王适出仕前,想娶处士侯高的女儿,但侯高声言只肯将女儿嫁与为官之人,因此王适便与媒婆合谋,以一卷普通书籍诈充官文书瞒骗侯高以娶得其女。“玉镜架”用意与“官文书”相同。西晋温峤假托为姑姑之女择婿,并以玉镜台为聘礼,其实是温峤为自己订下婚约(事见《世说新语?假谲》)。 由以上内容来看,最初是张汝舟主动接近李清照的,而李清照最终之所以答应嫁给张汝舟,归纳起来可能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经过两三年孤独的颠沛流离生活的折磨,李清照迫切需要有个家庭、有个丈夫来保护自己,不但是保护自己的身心,也要保护自己手中的文物。尤其是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她当然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考虑。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如果李清照身边有子女陪伴,也许她就根本不会想到在年届天命之年的时候再嫁,因为按照当时的生活逻辑,大多数遗孀都是在子女而不是兄弟姐妹的照顾下度过晚年岁月的。李清照选择再嫁,实是出于无奈。这是李清照接受张汝舟的核心因素。 第二,当时李清照刚刚从失魂落魄的逃亡生活中走出来,身体与精神频频遭到重大打击,特别是在精神上非常的孤独痛苦,而且一度重病卧倒在床,最需要他人的关心照顾,也最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呵护。张汝舟在最适当的时间走进李清照的生活。这是李清照接受张汝舟的关键因素。 第三,张汝舟此人官职不高,政绩也平平,但却极善于表现自己。他在李清照及其弟弟李迒的面前,不但巧舌如簧、花言巧语,而且对病中的李清照极尽体贴、关爱之能事,让这一对单纯、老实的姐弟误以为他是个可以信任之人。而且张汝舟派来的媒人手持求婚的文书,满口信誓旦旦,使李家姐弟相信他将给予李清照一个稳定而温暖的家庭,这是李清照接受张汝舟的重要因素。 然而正式结婚之后,李清照与张汝舟都发现事实并非如他们当初想像的那样。李清照离乡背井,在南渡兵荒马乱的逃难之中,经受了国破家亡、中年丧夫、孤独寡人、晚年无子等等折磨打击。仔细回想一下前半生,那是多么幸运自豪啊!而后半生却又是何等不幸困苦!赵明诚去世以后,她又忍受了多大的悲痛磨难和巨大的压力啊!然而,就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她再次经受了再婚和离异的风波考验。这场风波的来临,也是外在和无奈的客观原因条件下所造成的。事后她感觉追悔莫及,异常痛苦。按理说,一个男子在丧妻后可以再娶,一个女子丧夫后也完全可以再嫁。那么,李清照后半生的再婚和离异,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风波呢?历代对李清照的再婚和离异风波,有过许多不同的观点和褒贬不一评论。那么,事实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与流亡政府回到了临安(杭州),李清照也从越州迁居到临安。她身体开始恢复好转,精神和心情也逐渐宽松开朗起来。然而就在她心情好转时刻,后半生却意外遇到一个陌生男人。这个男子闯入她的生活,才引发了李清照再婚风波的开端。这个男子叫张汝舟,当时担任右承奉郎职务。但是令李清照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张汝舟竟然是个市侩小人和骗子。他抓住李清照遭到磨难,孤独无靠的机会,趁机用花言巧语欺骗了她。张汝舟利用甜言蜜语骗取了李清照的信任,使她受骗上当。因此,李清照在绍兴二年改嫁给了张汝舟。从她改嫁这件事情的本身意义来说,李清照是完全正确的。正常追求,无可厚非,也是她向封建时代纲常礼教的大胆挑战。 当时李清照已经49岁,已经进入中年后期。从年龄和容貌来说,她不值得男人们过于羡慕青睐。惟独不同的是,张汝舟是为了贪图她的钱财,才跟李清照接近再婚的。因为外界都知道,李清照和赵明诚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古籍和金石录书画。这是一笔巨大财富,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因此,张汝舟这样的贪财小人,才对孤独寡居的李清照富有钱财产生了窥伺之心。他不但贪图李清照的钱财,也是想依赖她,赚取崇高的声望。 结婚之后,李清照和张汝舟双方都发现自己上当了。李清照发现张汝舟纯粹是一个市侩小人和骗子,一心想获取她的古籍和金石录书画。张汝舟丑恶嘴脸很快暴露出来,而李清照逐渐看透他的用意。因此,李清照决不会把自己剩余的这些文物古籍和金石录书画交给张汝舟保管处理。而张汝舟跟李清照结婚后发现,她的文物古籍和金石录书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何况李清照始终严密保护着这点“家底子”,就是不让张汝舟的图谋得逞。这时候,张汝舟感觉捞不到好处,丑恶嘴脸彻底暴露出来。因此他恼羞成怒,借题发挥。平时故意与李清照过不去,经常找茬辱骂李清照。每天动手动脚,打骂凌辱。目的是为解除心头之恨,同时想逼迫李清照屈从,把她的文物古籍和金石录书画交出来。然而李清照是个意志坚定、性格倔强的人,她决不屈服,誓死不从。后来张汝舟的阴谋彻底失败了,最终甚至产生了准备将李清照虐待致死的罪恶意图。 事情发展到这种恶劣地步,李清照彻底看破了张汝舟的丑恶嘴脸和罪恶用心。因此李清照决不会屈服忍让,坐以待毙。她要严阵以待,掌握张汝舟的把柄,适时给予反击!后来李清照终于发现张汝舟曾经跑官买官,利用行贿和欺骗手段获取官职。李清照掌握这一情况之后,对张汝舟毫不客气,马上向官府检举揭发了他的丑恶罪行。 当时根据宋代刑法规定:妻子揭发丈夫的罪过,也要负连带责任。就是说,就算是妻子告发丈夫的罪行是事实,证据确凿,妻子也要跟着服刑两年。那么,李清照要揭发张汝舟的罪行,自己不是也要被判两年徒刑吗?对于这一点,李清照心里是很清楚的。但是她决心已定,丝毫不怕,绝不悔改。心甘情愿入狱坐牢,也不愿跟张汝舟苟且凑合。哪怕自己被判处多年徒刑,也决不能让张汝舟这样的市侩小人和骗子逍遥法外!因此,李清照检举揭发了张汝舟的罪行之后,自己也跟着进了监狱。然而,李清照入狱不久,她的故旧亲友不会坐视不管,朝廷里的有势力的官员也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样,张汝舟将受到朝廷严厉的惩罚。而李清照在监狱只关了9天,就被官府衙门释放出来。 李清照再婚与离异,前后只有100天时间。对于她的再婚与离异,许多人出于感情,都不相信她会有这种事情。何况人们都喜欢她的诗词,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考虑,也难以接受李清照再婚与离异的事实。可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不是更应该同情她吗?当然,各种不同的议论观点也值得一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李清照出身于有文化修养和教养的家庭。何况赵明诚家庭情况不平常,他个人官职位置也很高。因此,觉得李清照不可能有再婚之理。 二是李清照当时在绍兴二年时,年龄已大,她不可能再嫁。 三是赵明诚与李清照感情深厚,李清照念念不忘赵明诚,。因此她不会背叛赵明诚。 关于李清照再婚与离异的风波,我们也要理解她当时客观现实处境。首先,李清照当时生活的年代,是容许妇女再嫁的。但是再婚者往往遭到人们鄙视,被社会舆论围攻。那么,李清照晚年追求个人幸福,毅然嫁给张汝舟这件事情本身有什么不对?虽然她的再婚是失败的,离异是悲惨的。但是她敢于向封建势力斗争挑战,这种精神不是可佳吗?后来她又能够大胆揭发张汝舟的罪行,精神意志不是更加高尚,更值得赞赏吗? 封建时代是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把“夫死不嫁”当作妇女伦理道德的规范。要求寡妇守节,寡妇再婚就是失节。这种封建纲常理论,不是对妇女人身和精神的禁锢吗?所以我们应该理解支持李清照再婚,但是不希望她嫁给张汝舟这样的市侩小人和骗子!我们同样不容许污蔑贬低李清照,不许攻击历史上这个光彩照人的伟大女作家!

李清照的丈夫是赵明诚.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这种幸福美满的生活没能维持多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得罪权臣蔡京而被罢官。不久,赵挺便死于政治斗争中,赵家开始败落,赵明诚和李清照只得离开汴京,回到赵家的故乡青州。 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节衣缩食,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尽管生活过得很清苦,但是他们夫妇每得一罕见之物便共同校勘、鉴赏,其乐融融。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宋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也就是他们结婚29年后,赵明诚死于建康太守任上。赵明诚的死给李清照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南渡以后国破家亡,满目惨淡使得她更感凄楚悲凉。于是,李清照带着丈夫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等物流徙于各地,最后才落脚于杭州。经过数年的努力,李清照将丈夫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认真校正誊录,并作了一些增补 野史还说李清照有第二任丈夫。叫张汝舟。但关于李清照是否改嫁张汝舟是有争议的 宋代人赵彦卫的著作《云麓漫钞》中存有李清照的一封信——《上内翰綦公(崇礼)启》,(以下简称《谢启》)。按《谢启》的说法,李清照是在重病期间被骗结婚的,婚后,张汝舟暴露出市侩面目,清照不堪虐待,揭发了张汝舟以前的匿罪,按照宋代《刑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当时的大官吏綦崇礼帮了清照的忙,使她免受了牢狱之苦。事后,清照对綦崇礼表示“感戴鸿恩”,写了这封信。关于李清照改嫁一事,除了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以外,尚有六部之多的宋代著作提及此事。 早在明代,一位名叫徐勃的学者先提出李清照改嫁不可信,他的观点主要是清照年老和宦们出身不可能改嫁。到了清朝,便有许多学者都为李清照改嫁“辩诬”。卢见曾根据清照生平事迹推断不可能改嫁,他说:“观其(清照)洊经丧乱,犹复爱惜一二不全卷轴,如获头目,如见故人,其惓惓德夫(赵明诚字)若是,安有一旦忍相背负之理。”(《雅丽堂本金石录》)继卢见曾之后,俞正燮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改嫁不可信,首先他采用史家编年的方法排比岁月,接着指责宋代著作的记载不可靠。俞正燮考证的李清照经历,没有改嫁张汝舟的可能。他指责《谢启》虽记载了李清照改嫁的整个过程,可是《谢启》又为什么称此事为“无根之谤”呢?再者,男女婚嫁世间常事,朝廷不须过问,《谢启》中怎么会有“持官书文字来辄信”之类词语?在俞正燮看来,《谢启》文笔劣下,前后矛盾,中间杂有佳语,定是篡改本。根据《谢启》内容分析,只有把其视为李清照感谢綦崇礼解救“颁金通敌”(李清照另一冤案)一案,才更说得通。针对宋代历史性著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记载李清照改嫁一事,俞正燮认为,《要录》的作者李心传与李清照远隔万里,他很可能是误听误载。近代,也有不少人否定李清照晚年改嫁。况周颐考证了李清照、张汝舟在赵明诚死后的行踪,证明了两人踪迹判然,不可能有婚配之事。现代人黄墨谷附和上面观点并且作了补充。她认为:第一,从李清照自传性文章《金石录后序》中可以看出,“颁金”案发生在建炎三年,但是延续到绍兴元年仍未解决,何况《谢启》是事后感谢信,当然有可能作于绍兴三年以后。这样,《谢启》中提到的背景和綦崇礼的官衔等与事实就没有矛盾了。第二,綦崇礼与清照的丈夫有亲戚关系,清照如果真的改嫁一事,而且又涉讼,她会腆颜去求他帮助吗?第三,宋代有这么多人提及李清照改嫁,那么,赵明诚的表甥,又是綦崇礼的儿女亲家谢伋不会不知道。然而,谢伋在《四六谈尘》中不但不提再嫁一事,而且称清照为“赵令人李”,书中还引用李清照对赵明诚表示坚贞的祭文。第四,摒弃李清照的诗词文章、生平事迹来议论改嫁一事是不全面的。李清照曾说:“虽处忧患而志不屈。”在赵明诚卒后,她又为颁行明诚的著作《金石录》耿耿于怀,这些情况也是否定李清照改嫁的佐证。与上面看法相反,现代学者王仲闻、王延梯、黄盛璋等认为清照改嫁是无可否认的事实。黄盛璋在《李清照事迹考辨》一文中指出:记载李清照改嫁的材料,就时间而论,胡仔、王灼、晁公武、洪迈都是李清照同时代人;就书的性质而论,又是史书、目录、金石等严肃的东西;就地域而论,胡仔、洪迈之书一成于湖州,一成于越州,并不是相去万里。同时,胡仔、王灼成书时李清照仍然健在,要说在清照生前他们就敢明目张胆地造她谣、伪造《谢启》是很不近情理的。

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历任州郡行政长官,是金石收藏和考据家.靖康之变夫妻随宋室避乱江南,不久赵去世. 后改嫁张汝舟,不和,然后“离婚”(是李清照提出的)。 再后来,自己过。 ---上语文课老师讲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李清照的生平和她的词
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

哪里可以找到求风写的有关李清照的介绍
她不仅能做诗、词、散文、骈文且工于书法、绘画。她在词坛获得极高的荣誉。四库全书提要云:‘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闺房之乐 乐在治学 李清照成为一代词人,除得力于家学之外,她有一个好丈夫,也极为重要。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

李清照生平?
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

李清照的掌故
明诚从此对妻子便甘拜下风。4、靖康之难以后,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病死于南京,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据一些资料记载,李清照曾经改嫁给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禽兽,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对其拳脚相加,最终逼得李清照告发张汝舟在科举考试中作弊的欺...

对于李清照的评论(最好有贴图)
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

关于李清照的小故事
十六岁那年,她的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更是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2、再婚 女子再婚在宋代本属寻常,在明清则为重大道德污点,李清照几乎成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反证,这为“李清照未再婚说”提供了心理需求。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品秩甚低,或有家暴...

李清照的故事
总起来说她是一个婉约派诗人,但是其中也有一首较豪放的 就是那首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晚年改嫁之说,是事实还是谬论?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绝句诗,以示对宋高宗赵构等人的鄙视。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赵明诚不幸夭亡,抛下清照一人,生活道路更加曲折和不幸…… 李清照才华横溢,技艺全面,富于创造精神,历代学者对此无不折服。清人李调元就称赞她“词无一首不工,...

李清照的一生的遭遇。
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

关于李清照的生平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云溪区18394443686: 李清照的丈夫是谁?干什么的? -
亓薇加迈: 李清照的丈夫是赵明诚,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文研究家,曾出仕任职知府、太守等职,百科上有详细介绍.

云溪区18394443686: 古代诗人李清照的老公是 -
亓薇加迈: 赵明诚(勉强算好人),张汝舟(坏人)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 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关押9日之后获释.

云溪区18394443686: 请问词人李清照的丈夫叫什么名字? -
亓薇加迈: 第一任丈夫:赵明诚,是个金石家 第二任丈夫: 绍兴二年(1132年)夏天,李清照在大病无助的情况下,改嫁张汝舟.婚后方知张汝舟迎娶清照完全是为了占有她的古玩财物.婚后不久,张便对清照横加虐待,加之李清照又了解到张当年在科举考试中曾有过舞弊行为,便告发了他,并与之离异.按宋《刑统》规定:妻告夫,即使属实,也得“徙二年”.李清照因此而陷囹圄.后来,找了曾与高宗皇帝共过患难的翰林学士綦崇礼出面营救,才得出狱.

云溪区18394443686: 李清照的丈夫是谁?
亓薇加迈: 李清照的郎君是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在汴京与其结婚.她与赵明诚琴瑟和谐,恩爱非常. 这种幸福美满的生活没能维持多久,赵明诚的父亲赵...

云溪区18394443686: 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丈夫是谁? -
亓薇加迈: 李清照最爱的人是太学生赵明诚.明城乃是官右丞相之子,爱好金石书画,她们婚后投入了打量精力在文学造诣与金石文字的收集上,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后金军攻博汴京,清照和明城南下逃亡,公元1128年,赵明诚病死他乡. 亡夫后的李清...

云溪区18394443686: 李清照的丈夫是? -
亓薇加迈: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清照十八岁嫁太学 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 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云溪区18394443686: 李清照的丈夫是? -
亓薇加迈: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或德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古文字研究家,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娶李清照.崇宁四年(1105年) 十月授鸿胪少卿.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夫妇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起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移知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

云溪区18394443686: 李清照的丈夫是谁? -
亓薇加迈: 赵明诚 张汝州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

云溪区18394443686: 词人李清照的丈夫是谁?
亓薇加迈: 是金石考据家赵明诚

云溪区18394443686: 李清照的老公是谁
亓薇加迈: 李清照的夫君是赵明诚,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情意绵绵的夫妇、结婚时明诚当时是太学院学生,所以两人经常相隔两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李清照的思念之情.后来国破家亡,明诚病死,李清照写下《声声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