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老聃),出的是什么关,出关之后有记载吗?

作者&投稿:冀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出关之谜:究竟是西去还是东归?~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生最大的成就是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五千余言的《道德经》。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因而人称老聃,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隐居不仕,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

到底老子为什么要出关呢?老子出了函谷关之后是往哪个方向走了呢?这无疑是难以解开的谜题。
有史实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而著书,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著《道德经》。而后他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则没了消息。但是,老子到底骑着青牛去了哪儿,真的是如史书所言西行而去吗?这引起了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但是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证据。

有人说他西出大散关,经流沙奔印度去了,并说他到印度传教,教出了释迦牟尼这样的大弟子。历代不少人认为此说只是道教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其他宗教而捏造出来的。而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为归隐老者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去世)”。
有人甚至提出了老子在甘肃的大体行程路线——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后,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飞升”。老子在临洮“飞升”后,其子嗣在此繁衍生息。

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后世天下李氏都称老子为李姓“太上始祖”。所以,时至今日,临洮县岳麓山至今还有“超然台”“说经台”“飞升崖” 。文锋塔”等与老子有关的遗迹。所以就有学者认为,老子西行落户甘肃之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一说。但是,这些西去的说法虽然颇为传神,却因为缺乏有力的证据而显得有些苍白。
当然,还有很多人认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东归。

《庄子·天道篇》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离职后便离开周室而归乡养老了。老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离孔子所在的曲阜不远。孔子还曾拜访过老子,也就是传说中的“孔子问礼”。这件事不论是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还有在儒家著作的《礼记·曾子问》中都有记载。以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只有老子退隐后东归的说法有文献根据,其他的说法,还有待学术界提供新证据。
我们来看看扎子对老子的评价吧!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这大概算是对老子最高的评价了吧。

不过,虽然对老子的去处还颇有争议,但是,无论老子最终前往何方,他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留下的著作和观念却成为我们推祟和学习的典范。

是一种绘画题材。
《老子出关图》是范曾最擅长的绘画题材,画中的老子,白发飘然,襟带倏然,稳如山岳,又似乎全无重量,身形飘渺,又宛若就在眼前。此般风骨,何等清新宕逸、遒举俊发;
范曾笔下的老子,形象透着一股仙风道骨之气,老子衣纹以有力的线条勾勒而成,洒脱的大气。带路的小童脸上洋溢着笑容,衣纹的处理颇具动感。
范曾自作篆书题字,结字严谨宽博,用笔苍劲有力,为各幅作品都平添了古朴气息。荣宝57期艺术精品拍卖会2008年在亚洲大酒店落槌,其中范曾的一幅《老子出关》以57.2万元成交,创下该场拍卖的最高价。

扩展资料
道教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得道飞升,位列三清之一,是为太上老君。也有说法,老子是天上老君在现世的化身。但后来又有一种传言,便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到达了天竺,进行了“化胡为佛”的事迹。
翻看佛教的起源,发现释迦牟尼和老子两个人生活的时代是同一个的。一个是公元前563-483年,一个是公元前571-471(数据可能略有出入)。传言乔达摩王子35岁悟出大道,创立佛教,那么就是公元前528年左右,而此时老子尚在关内,十年后才西出函谷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出关图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讲:“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以信史著称的《史记》,在这段有关老子西走的文字中却疑点多多。例如关于老子所过的关卡,《史记》就没有明确交代,而唐代司马 贞的“索隐”和张守节的“正义”则以“函谷关”与“散关”二说并存,但在后世“老子西去流沙化胡”的传说中又说是“玉门关”。再如关于这位向老子索书的守关者“关令尹喜”,一般读作关令姓尹名喜,其实,“关尹”乃指守关之吏,“令尹”则为楚官,老子所出之关无论何关都不在楚地,故“令”似为衍字,而“喜”字当为欢喜之意,因此所谓“关令尹喜”的意思当为关尹见老子至关而喜。《汉书·艺文志》云:“《关尹子》九篇。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这里把“喜”误当作关尹之“名”。再如关于老子其人,太史公在本传中列出了三位疑似者:李耳、老莱子和太史儋。更让人不解的是,《老子》的作者在出关西走之时又何遑著书?蒋伯潜《诸子通考》对此就表示质疑:“无论其时尚无私人自著一书之风,竹简刀漆,岂匆遽旅行中所能成书乎?”此说确有道理,老子出关之时恐怕根本就没有技术条件去著书立说。 当然,严谨的《史记》不可能故弄玄虚。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太史公从《老子》“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等内容判断,由于该书的思想主旨是反对文明的异化,其作者的厌世、弃世的隐君子倾向非常明显,那么作为真的隐者,其生平事迹也自然隐而不彰。既如此,太史公也就只好道听途说敷衍成篇。 而关于老子西走的故事,后世传说中说得更是神乎其神。南朝宋人裴駰《史记》“集解”引《列仙传》:“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司马贞“索隐”引《列仙传》则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其实,无论是徒步独行还是有关尹相伴,抑或骑乘青牛而去,老子西游谅也“西”不到哪里去。但历史上却有一位叫莱谟萨的西方人编过一个老子游历西方的离奇故事,说老子曾远足雅典,并以此说明老子与柏拉图思想相通的原因。这可真是一个离奇的故事,但当真不得。 虽然当年老子其人出关西走而莫知所终,但《老子》其书却在后世远播西方。据西方学者统计,从1816年至今,出版的各种西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两种新的译本问世。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排名第二,仅次于《圣经》。当然,西方人迷恋《老子》,也是各取所需,各有所爱。如冯·布兰切勒的《老子〈道德经〉:美德之道》一书说老子如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博爱与宽容的精神;新教神学家尤利乌斯·格里尔则列举了《道德经》与《新约》的相似点80处;法国学者阿贝尔·雷米则说《老子》第十四章中就出现有“耶和华”三个汉字;德国人萨冯·施特劳的《老子》注释本则按照严密的德国唯心主义的逻辑体系重构五千言的结构图式;另有德国学者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模型来解读《老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从《老子》的“当其无,有有之用”抽绎出建筑学上的空间与砖瓦匠同等重要的原则;美国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也指出西方近代物理学与《老子》的东方神秘主义有着相似性。此外,还有《老子》中的“雌”、“母”的隐喻,也引起了西方女权运动者的兴趣,练气功或柔道的人、传统医学的从业者、环保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从《老子》寻找经营理念的商人以及要消解现代性的后现代主义者,都宣称从《老子》那里找到了精神养料与灵感源泉。甚至连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也用他那“对恶不抵抗”的学说来诠释《老子》的无为思想,把老子当成自己的同调;而前苏联的杨兴顺则认为《老子》的“无”不是“无物”而是“无有”,即穷人、无产者,他把《老子》说成是革命宣言。由此可见,《老子》一书在西方确是甚有影响。 西方社会出现这种经久不衰的老子热与形形色色的老子观,其原因当是多方面的。一方面,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与1993年湖北省荆门郭店村一座古墓中出土的楚墓竹简《老子》,无疑极大地激发了西方人研究《老子》的热情。另一方面,当代英国汉学家和哲学家克拉克的《西方人的道——道家思想的西方化》一书则把道家思想在西方的流行归结为西方人思维方式上的三个变化: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要从传统宗教教条式信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透过克服身心二元论达到一种身心完整的生活;需要从更广的范围看待当代各种思想潮流。而这里更不应忽略的,是《老子》本身:其一,《老子》言简意深,哲理宏富,它虽然只有区区“五千言”——这个字数在当今评个哲学助教恐怕都不够格,但它浓缩了这位东方老人的大量的人生智慧和至理名言,而且它的诗化哲学的话语表达式往往寓意隐晦,言有尽而意无穷,也给后人的无限解读提供了广阔空间,犹如杜鹃鸟的一声不经意的啼鸣总能使富有想象力的诗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子》的精神特质系反对文明的异化,它的自然无为、去伪存真、知足不争和贵柔守雌等理念,在文明高度发展因而其负面问题愈发显现的西方社会,自然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同。 老子隐遁西走与《老子》走红西方,这一隐一显迥别,但有一个原因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反对文明的异化。看来,历史上的思想者与其思想每每会有不同的因缘际遇。兴衰替废,一切都因时间地点而异。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孔子的老师除了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外还有谁
从中,孔子受到很大启发,得到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于是人们也就把郯子当作孔子一位值得记载的老师。孔子一生,无时无事不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并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故有“学无常师”之说。然而为历史所认定的主要老师,除郯子、老聃外,还有苌弘和师...

老子西出函谷关后便消失了,难道他真的羽化升仙了吗?
如果说孔孟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那么老子和庄子的就是中国哲学的启蒙。他的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是世界上出版最广泛的著作之一。老子,本名李二,又名老聃。他的生卒年不详,关于他的籍贯也有很多争议,都是由他传奇的一生带来的。谈得最多的是他骑青牛西去函谷关,留下他的书《...

孔子,孟子,老子的原名分别叫什么?
《老子》是影响中国人思想最大的三大古籍之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因为这本书而打上了深深的“道法自然”的烙印。老子是古人对老响的尊称。按照诸子百家的称呼,有成就的大师一般都会被门人尊称“某某子”,而这个“子”前面通常加的都是这位大师的姓,比如孙子、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无...

《史记》中的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又与宗教发生了关系,老子的生平便有些扑朔迷离,两千年来众说纷纭。关于老子的姓氏,历来就说法不一。一是“老”姓说,《庄子》一书中称他为老聃,并把老子视为前辈。持老姓者也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老”者乃尊称,汉代郑玄在《礼记·曾子问》的注中说:“老聃,古寿考者之...

到底孔子和老子谁比较大
孔子比较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

关于老子的资料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始祖,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 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而苦县也因老子被皇帝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

儒家弟子是老子还是孔子?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一说今河南鹿邑,另说安徽涡阳)人。 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孔子的老师是谁?
孔子并没有固定的老师,也可以说没有长期传授他学问的老师。 孔子曾经跟很多人学习过,在当时尊师重道的环境下,一日为师,终身若父,所以,可以说很多人都曾经做过孔子的老师。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

《师说》全文翻译及原文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

丰泽区14772348093: "老子出关"是关于什么典故?他出的是"函谷关"还是"西屿关"?它?
亢享川贝: 史书说得不清楚: 《史记•老子列传》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i(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丰泽区14772348093: 老聃出关到了何处? -
亢享川贝: 老子出关 “根据有关史料、实物和民间祭祀风俗可以推断出,老子出关后在甘肃等地修身传道,最后在甘肃省临洮县'飞升'”. 近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的“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小组讨论会上,甘肃省政协张炳玉研究员和甘肃省社会...

丰泽区14772348093: 有谁知道老子的出关之谜? -
亢享川贝: 有史实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而著书,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经》.而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则没了消息.这个引起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则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证据.有人说出散...

丰泽区14772348093: 老子是骑着什么出函谷关后再无踪影的?
亢享川贝: 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因而人称老聃,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隐居不仕,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

丰泽区14772348093: 请问历史上道教的祖师老子当年出什么关? -
亢享川贝: 函谷关.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 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

丰泽区14772348093: 老子“西出函关化为胡”里面到底去了什么地方?老子就是李耳先生他从
亢享川贝: 1、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 2、老聃出了函谷关以后,去向不明,成为千古之谜. 3、过去胡人是泛指在黄河以北的少数民族.他们大多以游牧生活为主.

丰泽区14772348093: 老子为什么要骑青牛出海关?
亢享川贝: 1.老子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所以有了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的典故.2.脑筋急转弯答案:老子高兴...

丰泽区14772348093: 道德经到底是在哪儿写的 -
亢享川贝: 老子写的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一说为河南鹿邑县东,一说为安徽涡阳) 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 道德经有多个版本,下面这部“《道德经》通行本”是最常见的.

丰泽区14772348093: 老子出关化胡的典故 -
亢享川贝: 这个典故多是由后人杜撰的,其实是没有的,因为那时佛教还没有形成.如:《魏略·西戎传》,“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齐书·顾欢传》云:“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大概意思就是老子到印度成佛后教化众生.

丰泽区14772348093: 老子写道德经的幽谷关在什么地方 -
亢享川贝: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