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曹操对自己的评价

作者&投稿:蹉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三国中官渡之战前曹操对袁绍最经典一段评价谁知道?~

曹操认为
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其实最出名的还是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对曹操袁绍的评定:

袁绍喜欢繁复礼仪,丞相喜欢自然天成,此为道胜;

袁绍以逆动,丞相爱顺势,此为义胜;

袁绍以宽济,丞相以猛纠,此为治胜;

袁绍外宽内忌任人唯亲,丞相外简内明任人为才,此为度胜;

袁绍多谋少决,丞相多谋善断,此为谋胜;

袁绍嗜好虚名,丞相以诚待士,此为德胜;

袁绍忽近忽远,丞相远近皆察,此为仁胜;

袁绍听信谗言,丞相洞若观火,此为明胜;

袁绍是非混淆,丞相法度严谨,此为文胜;

袁绍好大喜功不知兵法,丞相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为武胜。


摘自《三国志》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我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关于曹操,在《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中都有他的传记。他是个聪明机智,很有才干,一生做了许多大事的人。但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人们把小说中的曹操当成了历史上的曹操,一提起曹操就认为他是个奸诈、狡猾、阴险的人物。这是很不应该的。我认为研究三国的历史也好,小说《三国演义》也好,首先应该把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戏剧舞台上的曹操区分开来,还历史上曹操的本来面目。
历史上的曹操其人
历史上的曹操是位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由于家庭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决定他成就了一番事业。
曹操的祖父曹腾汉桓帝时是位太监,官至“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其父嵩为腾养子,官至太尉。曹操自幼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必然会受到很好的教育,又加之“少机警,有权数(1)”,虽任性放荡,不注意道德修养和学业,也表现出非凡的才智和处事能力。因此,梁国人桥玄评价他时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2)”曹操二十岁被推荐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被任命为洛阳县北部尉,升顿丘县令,被征入朝授职议郎。由此看来,曹操青少年时代是春风得意,直步青云的,从地方官很顺利地便进入了朝廷,使他有机遇能获取更大的国家权力。
曹操生逢乱世,又给他提供了创造一番事业的机会。首先是汉灵帝元和末年的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封建王朝的统治,本来己是危难之秋。黄巾起义的革命洪流更使得刘家王朝无法阻档。因此,只得调遣各地诸侯镇压农民运动,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讨伐颖川的农民起义军。后又升为济南相。从此,各路诸侯势力霸占一方,自立为王。董卓入京,废少帝,立汉献帝,京城洛阳大乱。曹操、袁绍联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虽被除掉,北方的袁绍、袁术、公孙瓒、吕布已形成具有一定势力并霸占一方的诸侯。曹操此间变卖家产,招摹义兵,逐渐扩充了自己的势力。后又在围剿黄巾军的过程中得降兵三十余万,收编其精锐,号称“青州军”。加之其弟兄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忄享)等扶持;荀彧,程昱、贾诩等出谋划策,消灭了残余的黄巾军;打败了吕布、陶谦、张邈、张绣等割据势力,逐渐拥有了一支较强的武装力量,成为三国时期称霸于北方的重要政治集团,曹操在群雄割据的武装斗争中能取得胜利,是建立在开明的政治斗争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曹操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他认识到了封建皇帝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在荀彧、程昱的鼓动下,曹操派曹洪率军向西迎接献帝。曹操进驻洛阳后又亲自朝见献帝,被升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并录尚书事,总领朝政。曹操随之迁都许昌。自此他便有了发号施令的口实,在众诸侯中有了震慑威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在群雄割据中能占上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理解、关心(起码是想到了)人民的疾苦。连年的战乱,使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自然灾害“百姓大俄,布粮食亦尽”,甚至供战争之需的军粮都无处筹集。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实行屯田。贷给农民耕牛和田地,用官牛的收成按官六客四分成,用私牛的对半分成。屯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军粮之需,同时也使一些无牛和田地的农民生计得到解决。屯田的租税直接交官,也避免了地主的盘剥,军粮也不会都是农民负担。军队的粮食有了保证,不仅是有利于作战,也减少了军队随意掠夺百性,无论怎么说都是对百姓有益的。同时,曹操对黎民百姓的苦处还能予以照顾。打败袁绍后他曾下令:“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因战乱免去了百姓一年的租税,曹操还具体规定:“自项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无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3)”对于战争中的阵亡官兵家属没有基业无法生存的,官府供给他们粮食,长吏要经常去看望他们。而对待百姓,曹操也下令,“女的年七十以上没有丈夫儿子,年纪在十二岁以下,没有父母兄弟,以及眼睛看不见,失去劳动力,又没有妻儿父兄和产业的,由国家供养他们终身。”“命令各郡县都要提倡和重视文献典籍的研究和学校建设。满五百户的县要设置学官,挑选本地优秀子弟给予教育。(4)”我们暂且不管当时的条件如何,施行得怎么样,曹操的这些关于发展生产,照顾人民生活疾苦和发展教育的政策,在封建统治阶级当中是十分开明和进步的,也肯定是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欢迎的。
曹操还是位军事家,他很善于用兵。三国时期是个战乱的年代,几乎到处都有战争,天天都在打仗。许多诸侯都是在战争中使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的。曹操能在众多诸候中脱颖而出是与他的军事才能分不开的。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他很善于指挥打仗。谋士郭嘉在分析“十胜之议”时评价他能“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像建安三年春三月征张绣。曹操在穰县包围了张绣,五月刘表派兵救援,截断曹军后路。曹操想退兵,张绣军队追来,曹军很难前进,就摆开连营阵势逐渐推进,曹操在给荀彧的信中说:“敌军来追赶我,虽然我每天只行进数里,但我估计,走到安众县,必能打败张绣。”到了安众县张绣和刘表的军队合在一处据守险要,曹军前后受敌。曹操连夜在险要地方开凿地下通道,全部运走辎重,埋伏奇兵。天亮敌军以为曹兵己撤退,就全军追赶,曹军出动埋伏的步兵、骑兵,把张绣打得大败。可见曹操用兵如神的本事。
再有像有名的官渡之战,曹操是在处于劣势的形势下而取得胜利的。袁绍占据了北方的冀、并、青、幽四州,有军队几十万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向曹操发动了进攻。


都说曹操善猜忌,可为什么官渡之战后他要烧掉手下通敌的书信?
不过如此优秀的人才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例如喜好猜疑,为此他还给后世之人留下“孤好梦中杀人”的负面印象,甚至不惜以杀害自己近卫为代价来震慑其他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以后,非常大度地烧掉手下的通敌书信,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曹...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

官渡之战的背景和影响
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二、官渡之战的影响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

三国演义中的“十胜十败说”在那一回,这个说法有什么意义?
在《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十胜十败论,即为曹操的谋士郭嘉为鼓励曹操的一篇激励文。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振奋了士气。意义: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曹操曾说,“使我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关渡之战!拜托!
官渡之战的第二个阶段 相持阶段 这个战争打完了以后,曹操心里很明白,自己其实不是袁绍的对手,因为袁绍当时号称是十万精锐部队,曹操呢,按照《三国志》的说法,不足一万。当然,给《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认为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曹操的军队怎么算也不只一万人,估计也就是两三万,肯定是以少胜多,以寡敌众啦。所以...

官渡之战读后感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袁绍七十万人马怎 么会败给曹操的七万人马?许攸抓住曹操的使者, 本来是攻打曹操的良 机, 但是袁绍不相信许攸, 从而失去了好机会。 曹操相信了许攸的计谋, 反败为胜。 该相信别人的时候要相信别人,但是袁绍这时候即使后悔,已经 晚了,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以后做事...

曹魏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牺牲了哪些战将?
”,向曹操请战。曹操慨然答应。魏续和宋宪武功八斤八两,也是一个就被颜良斩杀,一命呜呼。他只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想要为宋宪报仇雪恨,没考虑到自己的实力,才被颜良所斩。操许之。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官渡之战,曹操以...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欢,刘表孙策为何没偷袭许昌?
所以当时刘表并不敢轻举妄动去偷袭许昌,如果在偷袭的过程中遭到了曹操军队的攻打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对自己的国家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在长江以南的那些地区,当时有表明面上是实力最强的。同时也是对曹操威胁最大的。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一直担心刘表会偷袭许昌。但是当时曹操的一些手下则认为刘表这...

官渡之战
袁绍对谋士的计策选择有错误性,他相信了郭图导致身边大将张郃投靠别人而且自己最重要的粮食也被曹操烧没了所以曹操和袁绍的区别还是挺大的,袁绍根本没有领导能力不适合做一个领导者,而曹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官渡之战这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屡犯战略上的错误,原因是什么?
他主观上认为孙权害怕自己的名声,会投降。刘备精疲力尽,可以一战败北。因此,曹操的战略措施不是孤立敌人,而是各个击破。这是想同时兼顾军事和政治,一下子解决问题的妄想。但事情的发展与曹操的设想相反,孙权和刘备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形成了坚实的统一战线来对付曹操。以上是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朝阳县13279772104: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500字左右的 字数不能多很多也不能少很多呐 -
郯功康利: 曹操有奸诈的一面,仗义的一面,还有悲悯的一面,柔情的一面,坦诚的一面,正直的一面,很多面.这样看,曹操的脸,应该是各种颜色都有.或者说,有许多张不同颜色的脸,但又张张都是曹操的.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也只会出现在曹...

朝阳县13279772104: 世人是怎么看曹操的,而曹操又觉得自己是怎么样的 -
郯功康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是个阴险小人.曹操自己认为自己长得矮小.曾经外国使者拜见曹操,由于自卑,他于是和侍从换了身份.我个人认为:曹操这个人是很伟大的,又是诗人,又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这种人能找到几个

朝阳县13279772104: 评价曹操官渡之战 -
郯功康利: 当时曹操和袁绍作战,从外在的形势来看,曹操要比袁绍力量弱的多,因此曹操的阵营里,好多其实不看好曹操的人为了给自己留后路,不至于失败以后被袁绍斩杀,所以这部分人私下里和袁绍通信,关键是这部分人有很多人.曹操最后胜利了...

朝阳县13279772104: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郯功康利: 曹操是一个迷一样的人,有人说只有京剧中的白脸才能用来肤浅的形容曹操,也只有那无法揣测的白色才能体现他的人生吧 1.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是一个性格复...

朝阳县13279772104: 从官渡之战看出了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郯功康利: 1、首先曹操是汉末三国时期(189~280)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时曹操出动的总兵力最多不过5万(按《三国志》的说法只有1~2万),袁绍出兵在10万以上,但结果却是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足以证明曹操军事...

朝阳县13279772104: 谁能写出<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曹操的评论? -
郯功康利: 人言: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从《三国演义》中得知之事并不仅仅于此. 曹操之才也不在众人之下.他少时曾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明孔、孟之道,知管、乐之谋,他呕心沥血20年 ,精心撰写《孟德新书》,其中之妙,一言难尽,远不在《孙...

朝阳县13279772104: 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文500 -
郯功康利:[答案]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

朝阳县13279772104: 三国里的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 -
郯功康利: 关于曹操,与他同时期的人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们对曹操的评价是贬多褒少,《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更加深了人们对他的反面印象.《三国演义》的指导思想是尊刘贬曹,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从...

朝阳县13279772104: 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 -
郯功康利: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郡人也.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其父嵩,本姓夏侯氏,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名姓曹.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以上为《三国演义》中...

朝阳县13279772104: 三国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
郯功康利: 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示给我们的是另一张脸,但是大家注意一条,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