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太使公自序 中的 董生 指的是谁

作者&投稿:盛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迁为什么要在自序中写到壶遂~

同意楼上观点,汉朝人写作文章的时候如果要提出什么观点,都一般会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展开讨论。
但是壶遂并不是虚拟的人物,壶遂和司马迁是同殿之臣,官至太中大夫。司马迁之所以要把壶遂拿出来作为讨论的对象,是因为他们曾经一起编修过汉朝的新历法,曾经一起讨论过很多话题。同时壶遂也是一位博学之士。那他出来作为主客问答,一部分是因为可能一些观点就是这两个人讨论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用壶遂来对话提出观点,更加让人信服。

  董生:指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被誉为公羊大师、儒家大儒。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在家著书,朝廷每逢大事,就会让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足见他仍然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病逝。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 董生“指的是:董仲舒。
  太史公借董仲舒话,来阐述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的原因,以回答壶遂的提问。

  一、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被誉为公羊大师、儒家大儒。

  二、《史记·太使公自序》原文摘录: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三、翻译:
  上大夫壶遂问:“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生讲:‘周朝王道衰败废弛,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害他,卿大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为使国家政事通达而已’。....."。

  注:《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董生:指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

司马迁的老师,董仲舒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829058413: 史记太使公自序 中的 董生 指的是谁 -
可孔三七: 董生:指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829058413: 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 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
可孔三七: 为这题,其实很花了我不少时间去熟悉它,以下答案,愿你满意: 出处 宋·王安石《窥园》:“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杖策:拄杖.扶着拐杖,也要去园中看看.指不读死书,而是要观察、...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829058413: 请教文学高手---《史记》中《太史公自序》的小问题《史记》里的《太史公自序》中有这么一段话----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 -
可孔三七:[答案] 不是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指的是形容词的活用,如,亲君子,远小人,亲和远本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是以君子为亲,以小人为远,这是意动用法.是非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就是名词动用而已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829058413: 吾知其必有合也的“其”什么意思? -
可孔三七: 吾知其必有合也的“其”的意思:你,指董生. 【原文】: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829058413: 史记刺客列传中“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中的“事”指的是那件事? -
可孔三七: 夏无且就是荆轲刺秦时拿药囊掷荆轲救秦始皇的人. 他所说的事自然就是荆轲刺秦的事,具体地讲就是荆轲在大殿上的一段.因为夏无且亲身经历的也就这一段了.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829058413: 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出自《史记》的哪里 -
可孔三七: 出自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829058413: 韩愈把董生当作 感慨悲歌之士是哪句 -
可孔三七: 燕赵之士 安史之乱后,河朔(战国时指燕赵,今河北、辽宁和山西部分地区)渐渐变成了三个藩镇,都自置官吏,割据而不受唐朝节制.几十年后,书生董邵南因屡考进士不中,想去河朔托身藩镇幕府.韩愈同情他的遭遇,想劝他不要去为割...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3829058413: 国学常识中孔子作《春秋》之主旨安在?
可孔三七: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 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 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 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吾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 著明也.”又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