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如弱冠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已是成年,这时才能取 “ ”

作者&投稿:时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女子15岁行笄礼以示成年,这之后便可取什么~

笄 礼
笄礼作为女孩子的成人礼,象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种仪式,在举礼的程序等问题上大体和冠礼相同。但也有许多问题需要另行强调明确。

一、行礼的意义
笄礼的古义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上的,所以其中有一些明显的时代烙印,笄礼的古义,是女子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明显将女子的社会责任缩定在狭小的范围内。

二、行礼年龄
《周礼》及古代习惯,都是十五岁左右行笄礼,最迟二十岁。

三、行礼日期
农历三月三-女儿节(上巳节)。这是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华夏节日,但目前只在日本、韩国流传。目前,“女儿节”已经是日本五大重要节日之一了。

四、基本规矩
笄礼的仪节及用服,文献缺乏记载。但综合各种资料来看,整个行礼程序,笄礼与冠礼基本相同,只在几处细微方面略有差异。

1)宾、有司、赞者等参礼者宜由女性担任。行礼地点宜于堂室。

2)加笄:古礼女子笄礼同男子冠礼一样,也有三加、二加等。冠笄盛于盘中,上面蒙以帕,由有司执之。男子三加分别是巾、帽、幞头,女子也有纷繁的钗冠。

五、笄礼的简明操作仪程

【准备活动】
1 筮日: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不适合行礼—春节、中秋,家人团聚的日子,不宜请人来参加;清明主祭祀,主题不相符,家庙无法两用。

2 筮宾、戒宾:即确定参礼人员,并以请帖或各种通讯方法邀请.对于正宾,宜由父母提前三日(最迟一日)登门邀请。

参礼人员:
笄者;
主人——一般为笄者的双亲;
正宾——有德才的女性长辈;
有司1人——为笄者托盘的人;
赞者1人——协助正宾行礼,一般为笄者的好友、姊妹;
观礼者若干。

3 器物陈设:场地、服制、礼器、音乐等。
场地:古时笄礼在“家庙”之中进行,并且在正堂东边还需搭建设施,称为“东房”。

【服制】
1)采衣: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据冠礼的资料: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普通的布鞋。梳双鬟髻。

2)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3)再加:发簪、曲裾深衣。

4)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衣服的摆放: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

说明: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认的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最后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汉族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礼器】
①醴酒1杯:可用普通的较平和的白酒代替,建议用古朴造型的酒杯。
②饭1份:可以用浅盘或小碗象征性地铺一层米饭即可,备竹筷一双。
③小几一个:作为置醴酒席的几案,上面放醴酒1杯,饭1份
④席子3张:1张置于场地东侧,用来放置要穿的三套汉服。另2张并列置于场地中央偏西侧,放座垫(是用来跪坐的)。
⑤盥1个:用普通的盆加水,备毛巾及温和的洗手液即可,置于放汉服的席子北侧。
⑥香炉,香
⑦观礼者座垫若干。

【音乐】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华夏的礼乐文明是一个整体,礼乐不可分。整个仪程中当然少不了丝竹管弦。但希望选择高雅的古曲,如《高山》《流水》等。琴、筝等乐器最好。

【笄礼仪程】

1)迎宾: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有司托盘站在西面台阶下;客人立于场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后),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房(更衣间)内等候;音乐演奏开始。

2)就位:有严格的顺序。正宾来到,父母亲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规揖礼后入场,主宾落坐于主宾位;客人就座于观礼位;宾客都落坐后主人才就坐于主人位。

3)开礼:主人(父亲)起身,简单致辞,可以说:今天,小女某某行成人笄礼,感谢各位宾朋佳客的光临!下面,小女某某成人笄礼正式开始!稍顿片刻,说,请某某入场拜见各位宾朋!

4)笄者就位:赞者先走出来,以盥洗手,于西阶就位;笄者走出来,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然后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笄者席上。赞者为其梳头,然后把梳子放到席子南边。

5)宾盥:就是正宾洗手做准备。正宾先起身,主人随后起身相陪。正宾于东阶下盥洗手,拭干。相互揖让后主宾与主人各自归位就坐。

6)初加:笄者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罗帕和发笄,正宾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然后跪坐下(膝盖着席)为笄者梳头加笄,然后起身,回到原位。赞者为笄者象征性地正笄。笄者起身,宾向笄者作揖祝贺。笄者回到东房,赞者从有司手中取过衣服,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幅尽相配套的素衣襦裙。

7)一拜:笄者着襦裙出房后,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父母亲,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一次拜。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8)二加: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发钗,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赞着为笄者去发笄。正宾跪下,为笄者簪上发钗,然后起身复位。赞者帮笄者象征性地正发钗。宾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发钗相配套的曲裾深衣。

9)二拜:笄者着深衣出来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正宾,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这次是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

10)三加: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钗冠,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赞者为笄者去发钗。正宾跪下,为笄者加钗冠,然后起身复位。赞者帮笄者正冠。宾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幞头相配套的大袖长裙礼服。

11)三拜:笄者着大袖礼服、钗冠出房后,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国旗,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三次拜。这次是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

12)置醴:有司撤去笄礼的陈设,在西阶位置摆好醴酒席。正宾揖礼请笄者入席。笄者于是站到席的西侧,面向南。

13)醮子:正宾向着西边,赞者奉上酒,笄者转向北,正宾接过醴酒,走到笄者席前,面向笄者,念祝辞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笄者行拜礼,接过醴酒。正宾回拜。笄者入席,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再将酒置于几上,有司奉上饭,笄者接过,象征性地吃一点。笄者拜,正宾答拜。笄者起身离席,站到西阶东面,面朝南。

14)字笄者:就是给笄者取“字”。正宾起身下来面向东。主人起身下来面向西。宾为笄者取字,念祝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甫。”笄者答:“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笄者向宾行揖礼,正宾回礼。正宾复位。

15)聆训: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对其进行教诲。具体内容父母酌定。笄者静心聆听,在父母说完后答:“儿虽不敏,敢不祗承!”。对父母行拜礼。

16)笄者揖谢:就是笄者分别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笄者立于场地中央,先后行揖礼于:正宾、客人、乐者、有司、赞者、旁观群众、父母。受礼者微微点头示意即可。

17)礼成:笄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小女某某笄礼已成,感谢各位宾朋嘉客盛情参与!并与笄者向全场再行揖礼表示感谢……赞者有司朋友等人可先留下整理打扫笄礼场地。至此,笄礼结束。


古代女子行笄礼(第一种)

笄者要三次加笄,每次更换相应的民族服饰,每加后行礼。这是笄礼中的主要内容,称为“三加”。三加的服饰,层层递进,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的成长。初加:笄者梳双鬟髻、穿着“采衣”入场。采衣是短裤褂样式古式童装,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正宾将她的双鬟髻梳成一个发髻,插上一支造型简朴的发笄——这叫做“初加”。初加后,笄者到场地东边的更衣室(叫做“东房”)换上素雅的襦裙,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然后面向父母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一次拜,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二加:正宾去掉笄者头上的发笄,换上一支俏丽的发簪,然后笄者回东房换上线条优美的深衣(尤其是曲裾深衣)——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清新婀娜。出场展示,然后面向正宾行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
三加:发簪换成华丽的钗冠,深衣换成大袖礼衣——这是汉族女子最隆重的礼服。雍容大气,典雅端丽,正体现了传统审美中的女性风范。在古代,第三次拜是表示忠君,放在现在就没有必要了,但“三拜”的意义可以相应地发展——笄者向挂在墙上的国旗行礼,表示自己报效祖国、传承文明的决心。
三加之后,如同羽化的蝴蝶,笄者正式进入成年人的行列,下来便是一些象征性的纪念礼节:
1.醮子:笄者接过正宾递过的醴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有司奉上饭,笄者象征性地吃一点。
2.字笄者:就是给笄者取“字”。“姓名字号”,是传统文化中完整的姓名结构,许多历史名人都有神采飞扬的“字”与“号”。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呼吁恢复国人取字的风俗。表字意在激励人生,不妨尝试给孩子取一个意韵隽永、有励志作用的格调高雅的“字”。
3.聆训:笄者由父母亲人对其进行教诲,或传授一个成年人该担当的责任,或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谆谆嘱咐。
下来,笄者要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父亲致谢辞,行揖礼……到此,笄礼完成。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种寓教于“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传统。礼乐文化强调秩序与和谐,这一民族文化传统的回归,无疑会给我们庞大的民族带来屹立风雨的底气,给庸俗文化有泛滥趋势的当今,带来一股雅正的新风。

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一般来说冠礼在男子20岁,笄礼在女子15岁举行。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清中期以后,多移至娶妇前数日或前一日举行。
宋朝司马光在其《书仪》中,制订了冠礼的仪式: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希望以上资料能给给你提供帮助。

取字。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女子成年礼叫“笄礼”,也叫“上头”,“上头礼”。女子15岁及笄,就是将头发盘起来,用笄(就是簪子)束好。男子成年礼叫“冠礼”。男子20岁弱冠,就是将头发在头顶梳一个发髻,戴上帽子。行过成年礼就表示成年,可以婚配了。

古代男子年20行【冠礼】,女子年15行【笄礼】,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字】.

黄帝内经中说,男子24为冠,女子21为笄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
1、二十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2、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3、六十...

古代20岁称为什么?
古代男子20岁称为弱冠,女子20岁则称为桃李年华。一、弱冠 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赐以字。男子完成...

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弱冠” 周朝时需行的成人礼是怎样的?
在《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冠。” 在《孔颖达.正义》中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表明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古人非常重视冠礼,...

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十五岁那年立志从学,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四十不惑,确切的说也不是四十岁没有疑...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若观一般是指男子20岁的时候,而且这个时候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但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1 20岁 相信大家对于男子的味噌也都是有一定的了解,就是说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因为人们对于每一个阶段的男生都会有不同的微商,当然除了男生之外,女生也是有的。比如说在幼年的时候,就指的...

二十岁是什么年?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之年
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之年。三十岁称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不惑之年。五十岁称知命之年。六十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七十岁称古稀之年。八九十岁称为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一百岁岁为期颐之年。

古代男子二十成年举行及冠之礼,及冠是多少岁?
古代女子成年岁数及代称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及冠和弱冠是一个意思。及冠(也称加冠、弱冠):男子...

古代男子年20行冠礼,女子年15行笈礼以示成年。这时才能领取什么?_百度...
古代女子15岁行笄礼以示成年,这之后便可取什么 古代女子15岁行笄礼以示成年,这之后便可取字。 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

古时候男子18岁叫什么 弱冠?
古代男子十八岁可以称之为“舞象之年”,而不能叫做“弱冠”,因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才能称为“弱冠”,并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将“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意思是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原本是...

伊春市13646717617: 古人将男子20岁,女子15岁称为什么? -
宰拜左氧: 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冠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诗经·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里的“总角”就是代指小时候,儿童时期.等到二十岁加冠之后,行冠礼,就成为成年人了,故称“二十弱冠”.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伊春市13646717617: 文言文中有关年龄的词 例如花甲 刚出生用什么词?人生各个年龄段用什么词?? -
宰拜左氧:[答案]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

伊春市13646717617: 男子二十行“——”女子十五行“——”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宰拜左氧: 男子20岁.二十体犹未壮,故曰“弱”;男子二十行冠礼,故曰“冠”. 女子15岁行笄礼.女子成年许嫁举行笄礼.“女子成年,十有五而笄.”《礼记》“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

伊春市13646717617: 古汉语里对年龄的说法有哪些? -
宰拜左氧:[答案]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

伊春市13646717617: 我国古代男子满20岁,女子满15岁都要举行什么仪式 -
宰拜左氧: 成人礼 ①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行冠礼(一般二十岁),女子行笄礼(一般十五岁) ②男子满20岁时行冠礼,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女子则是在满15岁后行笄礼,及笄之后可以嫁人(古时成人礼指冠礼...

伊春市13646717617: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 -
宰拜左氧: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

伊春市13646717617: 古代20岁称为什么? -
宰拜左氧:[答案] 以下是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 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

伊春市13646717617: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代称古稀之类的 还有弱冠、而立、知天命、等等 越多越好 -
宰拜左氧:[答案] 0岁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

伊春市13646717617: 古代关于年龄的叫法有哪些?比如二十岁:弱冠 -
宰拜左氧:[答案] 1. 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

伊春市13646717617: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
宰拜左氧: 古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都有一些特定的称谓,比如经常听说的“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就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当然,除了豆蔻之外,指代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也很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首先从出生开始的婴儿时期,一是三朝...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