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称帝的具体时间及其建国号,年号,并简要说出他称帝后两点以上的贡献

作者&投稿:齐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元璋称帝过程~

出身布衣
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朱重八的父亲,也不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朱元璋的妈妈陈氏,叫陈二娘;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他本人排行老三,所以叫朱重八。清朝人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随笔中》写道:“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于《元史》无征,冉证以明高皇(朱元璋)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他又举当时绍兴乡间为例:“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命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五九相乘,四十五也。据俞樾钩沉,明朝大将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爷爷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大将汤和的曾祖叫汤五一,爷爷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等等,皆为佐证。
和大多数封建皇帝一样,朱元璋的出世也被人为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母亲刚怀孕时,曾经做了个梦,梦中有一个神仙给了她一粒仙药,放在手中闪闪发光,于是她就吃了下去,他母亲从梦中惊醒,但是仍余香满口。等到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屋,时值夜晚,红光从屋中射出,邻居见后,以为失火,忙奔走相救,结果是虚惊一场。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祖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凤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明万历年间《帝里盱眙县志》记载其出生时有“二郎移庙之异,红罗浮水之奇”等诸多祥瑞之兆。
由于营养不良,朱元璋小时候体弱多病,瘦得皮包骨头。朱元璋父母十分迷信,认为只有观音菩萨才能救他一命,保佑他平平安安地活下去。于是,他们就把幼小的朱元璋送到附近的皇觉寺,并让朱元璋拜寺里的老和尚高彬为师。 当然也有说是朱元璋活不下去才去投奔寺院的。
朱元璋到了10岁时,其父亲朱世珍为了躲避沉重的赋役,再次搬家。后来就在太平乡的孤庄为地主刘德种地,朱元璋就为刘德家放牛。
在放牛的过程中,朱元璋结识了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并成为要好的朋友。日后,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为建立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成为开国元老。
朱元璋自幼聪明顽皮,并曾经读过几天书,所以鬼主意最多。常玩的游戏就是扮皇帝,他穿着破衣烂衫,把棕树叶撕成丝丝缕缕,粘在嘴上当胡子,用一块车辐板放在头上顶着当作平天冠,然后往土堆上一坐,就装模作样称起皇帝来,还让伙伴每人捡一木块,用双手捧着,三跪九叩,并高呼万岁。
当放牛娃,不仅常挨主人打骂,而且经常吃不饱,只有饿肚子放牛,于是发生了朱元璋宰牛的事情。一天放牛时,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周德兴都觉得肚子饿,于是朱元璋出点子,将一头小牛犊杀掉,大家烤着吃了。没多久,只剩下一张牛皮、一堆骨头和一条牛尾巴。吃完了,但回去怎么向地主交待呢?大家都发愁了,于是互相埋怨。朱元璋于是站出来,想了个办法,他让大家把牛骨和牛皮埋了,把血迹掩盖起来,然后把牛尾巴插到山上的岩缝里,就说小牛钻进山洞里去了,拉不出来。小伙伴都纷纷赞同。这个天真的想法当然瞒不过地主刘德,结果是朱元璋被毒打一顿并赶回了家,而且给父亲增添了赔偿小牛的债务。但是朱元璋却因敢作敢当而深得小伙伴的信任。
流浪行童
元朝统治时期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杀蒙古人偿命,杀回回罚银八十两,杀汉人罚交一餐头毛驴价钱。汉人村里新媳妇的头一夜一定要给蒙古保长,中国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只能几家合用一把菜刀。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庄稼被蝗虫吃得干干净净。祸不单行,接着又发生了瘟疫。一时间,家家户户都死人,一个村子中一天中竟死去十几人,甚至几十人。
不久,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其64岁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朱元璋和二哥眼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可叹朱世珍一生劳苦,生无立足之地,死无葬身之处。朱元璋和二哥放声痛哭,惊动邻居刘继祖,于是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他们兄弟二人好不容易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三十五年以后,朱元璋回忆起此事时,仍难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不到半个月,昔日和睦温暖的家不存在了,父母的疼爱也一去不复返了。家破人亡的惨痛,深深地影响着朱元璋的心境,使他仿佛跌进了无底深渊。这时,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朱元璋实在走投无路之下,想起幼时曾经许愿舍身的皇觉寺,于是就去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整天忙得团团转,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日子一长,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气。一天,他扫地,被伽蓝神座绊了一下,于是他就顺手打了伽蓝神几扫帚。
还有一次,老和尚见大殿上的蜡烛让老鼠咬坏了,就当众训斥了朱元璋。朱元璋心想,伽蓝神连自己面前的东西都管不住,还怎么管殿宇?更害得自己受骂,越想越气。于是,朱元璋就找管笔,在伽蓝神的背后写了“发配三千里”几个字。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于受压迫的性格。
可是,朱元璋做行童不久,寺里的粮食不够和尚们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高彬法师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而且还不会念经、做佛事,但是没有办法,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这时朱元璋年仅17岁。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听人说哪里年景好就往哪里走,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7年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他目睹国是日非、人民生活恶化的现状,意识到天下大乱很快就会来临了。于是在回到皇觉寺后,朱元璋发奋勤学,广交朋友,准备干出一番事业来。
1351年,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发动起义,并推韩山童为明王。同年八月,彭莹玉、徐寿辉在蕲水(今湖北浠水)起义。这些起义者用红巾裹头,故称红巾军。1352年,郭子兴和孙德崖在濠州起义。
朱元璋闻听起义的消息,不由心想,老在寺院里,随时可能被元官军抓走,性命难保。正在此时,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汤和在信中邀请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朱元璋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放下钵盂,赶紧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将帅之才
朱元璋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郭子兴就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 。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此时,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便把21岁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有了身份,便不能再用从前的小名重八了,于是就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当时,在濠州城中,红巾军有五个元帅。郭子兴一派,孙德崖与其他三个元帅一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这年九月,徐州红巾军主将芝麻李被元军杀害,其部将彭大和赵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与郭子兴交好,而孙德崖等人则拉拢赵均用。在孙德崖的鼓动挑拨下,赵均用绑架了郭子兴,并将郭子兴弄到孙家毒打一顿,准备杀掉郭子兴。朱元璋闻讯后,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兴。从此,两派结怨更深了。
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于是朱元璋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这年冬天,彭大的儿子彭旱住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等仍是元帅。
朱元璋见这些人半年没出濠州城,于是他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在南略定远途中,朱元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统率着这支队伍,朱元璋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今安徽滁县)。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到军门求见。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长做了幕府的书记,并嘱咐李善长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亲侄儿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来取名文忠)前来投靠。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不免伤心。其时还有定远孤儿沐英,甚是可怜,于是,朱元璋就将这三个孩子收作养子,改姓朱。后来,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
在朱元璋进攻滁州时,郭子兴受到赵均用、孙德崖等人的排挤,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兴也来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权,三万人的队伍,纪律严明,军容肃整,郭子兴见了十分欢喜。
1353年,朱元璋任命虹县(今安徽泗县)人胡大海为前锋,一举攻克了和州。消息传来,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此事广为传颂,朱元璋深得民心。
此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实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
朱升献策
在朱元璋称帝之前,所奉行的策略是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是指加强军事防备,巩固后方;广积粮是指发展经济生产,储备粮食,增强经济实力;缓称王则是指不要过早称帝,以免树敌过多。这三条建议极具战略眼光,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朱元璋在和州驻守几个月后,粮食供应成了问题。与和州相对,紧靠长江南岸的太平(今安徽当涂)、芜湖是盛产稻米的地方,但是没有船只,只能望江兴叹。这时恰好两支红巾军的巢湖水军前来归附,朱元璋亲自处理合并事宜。七月间,巢湖水军千余只战舰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朱元璋的步马军登上巢湖水军的船只,从和州东渡长江。到达对岸的采石,常遇春一马当先,率军冲杀,攻克采石,获得大量粮食。将士想把粮食和战利品运回和州慢慢享用。见此,朱元璋果断地命人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断绝退路。将士们见无路可退,一鼓作气,在朱元璋率领下攻克太平。进入太平,朱元璋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朱元璋于是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这样,朱元璋便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乘此机会,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今江苏南京)。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于是,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庆。
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小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
此时,尽管朱元璋拥有十万兵力,声势比过去大了很多,但是占有的地盘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同是反元武装,但是张、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不过,北面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暂时没有对付不了的敌人,并且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朱元璋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巩固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于是在占领应天不久,朱元璋立即派徐达攻取镇江。出战前,为了严明军纪,朱元璋故意以放纵士卒的罪名将徐达抓起来,并准备以军法处斩。此时,李善长出来求情,众将不知是计,也一起求情。于是朱元璋就顺水推舟,说看在众人的面上,暂时免去徐达死罪,不过要徐达攻下镇江后,做到不烧不抢,方可完全赦免徐达之罪。众将见对待主将尚且如此严厉,因此,无不严守军纪,镇江很快攻下。到1357年冬,朱元璋在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攻下了金坛、丹阳、江阴、常州、常熟、扬州等地,控制了应天周围的战略据点。到1359年,从现在的地图看,朱元璋已经占领了江苏南京、太湖以西,往南经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到浙东的一块长方形地区。与四年前刚占领应天时相比,形势已大有改观。
在完成了“高筑墙”的部署后,朱元璋便着手实行“广积粮”了。在初期,军粮的解决主要是靠强征,即征收“寨粮”。但是长此以往,军队就会成为纯粹的破坏力量,失去民心。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负责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了胡三舍,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于是自己动手将胡三舍杀掉。
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李善长、朱升。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见儒生唐解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这也表明朱元璋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封建皇朝。
削陈平张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1360年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接着,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领地,应天大震。朱元璋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惟有刘基默不作声,朱元璋知道刘基有主张,于是征求他的意见,刘基认为目前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但是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
朱元璋同意刘基的判断,于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康茂才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约陈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朱元璋收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于是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正在这时,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已被吕珍杀死,朱元璋只救出小明王韩林儿,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1364年元旦,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因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至正二十四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理最终出城投降。在吞并了陈友谅后,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
张士诚是泰州(今属江苏大丰市草堰镇)人,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1356年,建都平江(今苏州)。消灭陈友谅父子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檄文列举了张士诚八大罪状,除了第四款和第八款与西吴有关外,其余的全都是指责张士诚背叛元朝。不看开头和结尾,非常容易使人误以为是元朝的讨伐令。这表明朱元璋已经以顺承天命的王自居,准备继承王朝的正统。
朱元璋的军队攻势迅猛,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平江成为孤城。于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战役。
在围城的同时,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但在瓜州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1367年为吴元年。平江战役开始时,朱元璋筑墙围城,并造有三层的木塔楼,高过城墙,以弓弩、火铳向城内射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一片恐慌,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张士诚反复无常,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张士诚弟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仍不忘享乐,坐在银椅上饮酒,左右侍奉的人递桃子给他,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恰好一炮打来,脑袋被打得粉碎。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张士诚死守平江,粮尽后,便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了,便以屋瓦为弹。直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最后,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朱元璋问话,他不搭理;李善长问他,他则破口谩骂。无奈,朱元璋只得命手下卫士以乱棍打死张士诚。当时张士诚47岁,东吴灭亡。
明朝统一
消灭东吴张士诚后,朱元璋大体上占据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河南东部、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这些是全国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因此,进行大规模南征北伐的时机成熟了。
当时南方的形势是方国珍占据浙东、陈友定据有福建、明玉珍控制着四川,广东和广西则仍处在元朝统治中。在平江战役快结束之时,朱元璋已派参政朱亮祖率兵进攻方国珍,然后又命汤和为征南将军,从宁波进攻方国珍,方国珍于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二月归降。与此同时,朱元璋与刘基细细商定了北伐计划。此时常遇春提议:直取大都,以其精兵消灭元朝的疲卒,占领大都后,分兵出击,则大功告成。为此,朱元璋不赞成,他认为大都是元朝经营了上百年的都城,防御工事坚固,孤军深入进攻,太过危险,应先取山东,再占河南,折攻潼关,取得东西南三方面的军事要点,然后再攻取大都,必将成功。诸将对此表示赞同。
于是,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全军;以常遇春为副将军,另以参将冯胜、右丞薛显、参将傅友德各领一军,全力北伐。
朱元璋再三申明军纪,告诫出征将士,北伐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推翻蒙元暴政、解除人民痛苦。随后还发布了由宋濂起草的告北方官吏和人民的檄文,文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这对中原地区的广大汉族人民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檄文还表示,对于蒙古人和色目人若愿为新皇朝臣民,则与中原人民一样看待。
北伐军节节胜利,迅速攻下山东诸郡。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四月占领开封,平定河南,同时攻克潼关。八月,攻克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元顺帝见孤城难守,于是带着后妃太子慌忙弃城逃走,奔向漠北,统治中原长达九十九年的蒙元被赶出了中原。 一如宋之丞相文天祥所说的一样,胡运不过百年。
在南征北伐不断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至正二十八(公元1368年)正月,40岁的朱元璋告祀天地,于应天南郊登基,建国号大明,改元洪武,以应天为南京。经过了九十九年的努力,汉人终于重掌了政权,坐回自己的主人。
经过十六年的征战讨伐,朱元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从一个横笛牛背的牧童、小行僧,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1371年,明军入川,夏主明升暗降,四川平定。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沐英、蓝玉进攻云南,次年攻破大理,基成上完成了南方的统一。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奉命进攻辽东元朝残将纳哈出,纳哈出无路可走,只好投降,辽东平定。至此,除漠北草原和新疆等地外,全国已基本上光复。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690.htm

洪武皇帝,即朱元璋(1328~1398)。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汉族,民族英雄。原名朱重八(朱八八),后取名朱兴宗。字国瑞。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祖籍古泗州城(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其祖父一代迁至豪州钟离(金安徽凤阳东北),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明太祖(1328-1398),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17岁时,因父、母、兄皆死于瘟疫而孤,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 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次年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投郭子兴部下,子兴见元璋状貌奇伟,异于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兴大喜,署为镇抚,复将养女马氏给与元璋为妻,后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时韩林儿出诏封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但念林儿势盛力强,可利用以成帝业,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九月,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皆战死,于是郭子兴部将尽归太祖。朱元璋率军断缆渡江,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于次年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

朱元璋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即开始与元末各割据势力展开较量。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二月,张士诚遣将吕珍围安丰,杀刘福通。韩林儿派人告急于朱元璋,刘基(伯温)谏朱元璋不可往援。太祖曰:「小明王被围甚急,我向奉他龙凤年号,不忍袖手旁观,因此不得不往救。」遂率徐达、常遇春往援,击走吕珍,迎林儿归滁州。此时小明王已成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龙凤年号,以借题发挥。二十三年他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称为吴王,建百司官属,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称云皇帝(小明王)圣旨,吴王(太祖朱元璋)令旨。二十七年俘张士诚。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刘基密禀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儿南来为名,行至瓜步覆林儿舟,沉于水,遂遭溺毙。农民起义军政权灭亡。

韩林儿既死,朱元璋乃成为最高领袖。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1367)。此后,他在南征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同时,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颇具号召力。在南征北伐的顺利进军中,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号曰:「大明」。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统治中国98年的元代灭亡。此后,统一战役仍在继续,同年,汤和率领的南征军灭方国珍、陈友定,福建、两广尽入版图。洪武四年(1371),四川平定。十四年平云南。至二十年,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属中央。又创立了卫所制。为削弱将领的军权,于洪武十三年设五军都督府。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取官吏。他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以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甚至以剥皮囊草来惩办贪官污吏,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滥杀了不少无辜。为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极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制订了《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但他的第四子朱棣(见明成祖)后来却因此夺得他的继承者建文帝的皇位(见靖难之役)。

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五日病逝,葬南京钟山孝陵。立庙号太祖,初谥高皇帝。永乐初,加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增谥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共在位三十一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朱元璋为了使江山永固,恢复了周代的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并且统领军队,以北方的九个边塞藩王统兵最多,朱棣即为其一。由于藩王的权力过大,明太祖在世时,曾有言官上书,以晋八王之乱为例,指责太祖分封的隐患。但是明太祖没有表态。至太祖暮年,诸王的兵权日盛,尤以燕王朱棣、宁王朱权为最,皇太孙朱允炆曾经忧虑,一旦祖父架崩,自己如何来制约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明太祖死后只有四年,朱允炆政权就被四叔朱棣推翻,而且朱棣一上台,就消除了藩王的兵权,至明中叶之后,藩王只有虚号,而无实权,成为一群只拿钱不干活的寄生虫,明史上说这些藩王们“一旦盗起,无以御侮,徒手就戮”。这是朱元璋封建之初所未能料到的。

1368年正月乙亥(初四)朱元璋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

贡献

1,朱元璋当皇帝后,就用重典整肃吏治,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甚至用剥皮的酷刑收拾贪官。贪银10两者,剥皮。他甚至将贪官的皮制成皮囊悬挂于官府。。。。。他微服私访时,发现州,县官吏不休恤百姓疾苦,贪财好色,立即诛杀。他说;今朕做天下,贪污者,害百姓者,肤决不宽恕.
朱元璋的宝贝女儿安庆公主的驸马爷欧阳伦,仗是皇亲国戚,倒卖茶叶,胡作非为,牟取暴利,朱元璋得报后,将他首示众.那时,官吏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谁还敢贪污?
那向后朝,贪污几千万者领死缓,贪官污吏子女越洋而暴殄天物,一个小县令也可贪污几佰万,福州—个副捕快头竟贪2000多万逃到西洋.
朱元璋严厉惩贪杀贪诛贪,使明朝很长一段时间吏治清明,官吏不敢越雷池一步.
2,朱元璋十分重视教育,重视治国人才培养,洪武二年下召:要天下州,府,县,广设学校, 民间乡村设立社学,为宗事子弟开的学校叫宗学,为武官子弟开的学校叫武学.史书记载<:明代学校之盛,唐宋以来不及也>.
3,对欺凌弱百姓的富豪严加打击,并实行”徒富民”政策,因民间富豪往往与官府勾结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朱元朝将那些富豪财产没收<主要是江浙一带>,严厉控制富豪,并告诫富豪,不得凌弱欺贫,后有富豪不满,朱元璋没收其家产财物赶到京师和风阳从事沉重劳役,自食其力.
4,大力推行垦荒,劝农政策,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他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多次减免各地赋税,对恢复和发展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
5,朱元璋重视仓储<储备粮食>,以免遇灾无粮.并推行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正因为朱元璋用了以上狠招,他在位期间经济快速恢复,吏治较为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民间说法是:洪武皇帝对官严对民宽.杀贪宫,诛富豪,肯定对民有利,对稳定他的政权有利.他的特务组织是监视官员,他搞文化专治,是整那些对他不恭的知识份子…..对于老百姓,朱元朝是很宽松的.正因为朱元璋以上措施,才有后来的:”仁宣之治”,才有后来大明276年的江山.

1368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贡献: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统一中国


朱元璋的主要事迹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17岁的时候家里人都死了,去皇觉寺里当了和尚,红进军农民起义爆发,投靠郭子兴,一路征战,继承了郭子兴的兵马,伺候南征北战,在元顺帝二十八年称帝。

大明王朝的开创者,关于朱元璋的历史经历有哪些?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

朱元璋多少岁当皇帝?他活了多少岁?
朱元璋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名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刘德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明朝时期后宫佳丽最多及英明的皇帝是?
太祖朱元璋 公元1368年登基 公元1398年去位 出生:公元1328年--去世:公元1398年(在位30年) 太祖讳元璋,安徽凤阳人,年号“洪武”.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

朱元璋的朝代
朱元璋是明朝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

朱元璋是什么朝代的是什么人物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

了解朱元璋,朱元璋的一ǔ
朱元璋(1328~1398)中国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17岁时 ,因父 、母 、兄皆死于瘟疫而孤 ,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元顺帝至正十一年(...

朱元璋的原名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改名为朱元璋?
并改名为应天府。朱元璋采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击败了徐寿辉、陈友谅的势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封为吴王。同年将小明王沉入长江中。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九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大明,...

朱元璋的历史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明朝最有能力的帝王
1. 明朝历史上被认为最有能力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2. 朱元璋,明朝开国之君,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自名重八,后改元璋,字国瑞。3. 他是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直至1398年去世,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4. 在位期间...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281614788: 朱元璋是在什么时候在应天府称帝呢? -
宜强密盖: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四日,朱元璋在应天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立马氏为皇后,朱标为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设官分职,封赏文武百官,开始了明王朝的统治.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281614788: 朱元璋在位时间 -
宜强密盖: 三十一年1、明太祖朱元璋一共在位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2、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3、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诸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281614788: 明朝开国是哪一年 -
宜强密盖: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建制,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标志明朝成立.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281614788: 朱元璋是什么时候称帝的?
宜强密盖: 朱元璋41岁称帝,定都应天,立马氏为皇后,长子朱标为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又设置了文武官员,大明王朝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执政之初,朱元璋把文武百...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281614788: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时候称帝呢?
宜强密盖: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281614788: 朱元璋是什么时候称帝的,定都在什么地方 -
宜强密盖: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281614788: 谁知道明朝是那年那月成立的呢?
宜强密盖: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281614788: 明朝何时建国的? -
宜强密盖: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4年(元至正24年),朱元璋建立王朝称吴王,定都为应天府.1368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陷大都,正式建立明朝.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5281614788: 明太祖朱元璋谁能介绍一下
宜强密盖: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