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中的是知也,孔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

作者&投稿:计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的是~

孔子学生问孔子什么才是真知.
孔子说:知道的便说知道,不知道的便说不知道.这样才是是真知啊.

这样的老师误人子弟.....

这是说,做人要诚实不要浮夸,逞强.
不要骗自己,才能学到真知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
2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3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成语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成语举例:〖示例〗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宋 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以子路的率直性格而言推断,孔子要他记住的不太可能是一种治学态度,孔子可能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子路啊,你可记住了,该知道的就知道,不该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这才真正的智慧啊。”

1《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
3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通智,就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装才是真学问


初一论语十二章第12章切问的翻译
回答:切问:恳切的提问 全章意思:孔子说:“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七一《论语》十二章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还有一词多义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一词多义 1. 知:(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2)明白(诲女知之乎)。(3)是知也(通“智”,智慧)。2.而:(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4)递进连词。(5)修饰连词...

论语十二章中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句子有哪些?(各3句...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

通假的使用情况
③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二章》)④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二章》)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

论语十二章中关于修身做人和学习态度的成语
学习态度: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修身做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论语十二章中,“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是什么意思??
一、论语十二章中,“人不知而不愠”中“知”的意思是——知道,或者智慧和了解等。二、释义: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人不知而不愠:“知”在古代汉语里,除了相当于 “知道”、“知识”外,还经常与“智”字通用,相当于“智慧”。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

七年级上语文论语十二章注释,急急急急急急!
回答:【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

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论语》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

《论语》十二章中判断句
《论语十二章》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几句是明显的判断句。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肯定句也接近于判断句。

论语十二章原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赏析】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无棣县1565213267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
利伟迪尔: 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扩展资料 原文: 《论语》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

无棣县1565213267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感悟 -
利伟迪尔: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之“知”,同智.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论语集注》)《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

无棣县15652132673: 从论语十二章中,能看出孔子的哪些思想 -
利伟迪尔: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

无棣县15652132673: 论语十二章中,“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是什么意思?? -
利伟迪尔:[答案] 知在古代汉语里,除了相当于 “知道”、“知识”外,还经常与“智”字通用,相当于“智慧”.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即为聪明、智慧之意.“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既可...

无棣县15652132673: 论语十二章介绍了哪些学习方法 -
利伟迪尔: 学习方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

无棣县15652132673: 《论语十二章》中的第三则语录,孔子强调学习应有怎样的态度? -
利伟迪尔:[答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无棣县15652132673: 论语十二章 在第七章中,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请根据你的学习经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七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利伟迪尔:[答案]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此为乐趣,在快乐中学习. 翻译:知道、了解它(可以指学习或工作)的人不如爱好、喜欢它的人,但喜欢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无棣县1565213267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当中? -
利伟迪尔: 《论语·为政》

无棣县15652132673: 在七年纪论语十二章中的第七章中,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请根据你的学习经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利伟迪尔:[答案] 《论语十二章》中的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学习为乐.以学习为乐,在学习中感受学习的...

无棣县15652132673: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的一句是 -
利伟迪尔: 题干模糊不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