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是哪个名胜古迹

作者&投稿:伊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描写哪个名胜古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描写的是: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意思: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该要再登上一层楼。
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描写的名胜古迹是:鹳雀楼

  登鹳雀楼
  朝代:唐代
  作者:王之涣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是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一、关于鹳雀楼址
  关于鹳雀楼址及其得名之由,今天的一些注家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鹳雀楼“故址在山西永济县西南城上” ——郑盂彤《唐宋诗词赏析》第9页
  “在蒲州(山西永济县)西南城上,楼有三层,因常有鹳雀栖其上,故名,后被水冲垮”——张燕瑾《唐诗选析》第33页
“蒲州即今山西永济县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本注释
“蒲州是现在山西运城县”——李之光《古代诗歌选》52页
“鹳雀楼有三层,矗立于城角之上,因其高,鹳鸟时集其上,故名鹳雀楼”——《教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版
  从以上注释,我们会得出这祥一个印象:鹳雀楼在蒲州城上,后被水冲垮,因楼很高时有鹳鸟集聚故得其名。蒲州即今山西永济县或运城县县城。
  其实,这些注都是不太确的。根据山西运城行署教育局同志提供的资料以及我们的考辨,鹳雀楼址及得名之由并不如上面所述的那样。
  第一,鹤雀楼址并不在蒲州城上,而是在城外黄河河道中的高坡上。对此,《永济县志》有明确的记载:“鹳雀楼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鸟栖其上,遂得名”。《蒲州府志》则记得更详:鹳雀楼“旧址在城西河州渚上。”据山西运城行署教育局同志所提供的资料说:“鹳雀楼在蒲州城外黄河中的高丘上,而不是‘在城上’,由于黄河河床自然改动的历史原因,这座楼现在已找不着痕迹,但蒲州旧城的轮廓仍有残存”[1]。
  这两则记载都证明鹳雀楼并不在蒲州城上(当然也谈不上是城西南的角楼),而是在城外西边黄河州渚的高坡上。既然实际情况是如此,那末一些注家为什么会认为楼在城上呢?
  这可能与对《清·一统志》中有关记载的误解有关。《一统志》在“山西蒲州府”条下记云:“鹳雀楼在府城西南城上。《旧志》:旧楼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鹤鹊栖其上,遂名。后为河流冲没,即城角楼为匾以存其迹”。这段话本意是说:鹳雀楼址原在黄河中高阜处,因被河流冲没,就把鹳雀楼匾挂到蒲州城西南的角楼上,权以这个角楼作为鹳雀楼的替身。有些同志可能误将这段记载的首句“鹳雀楼在府城西南城上”当成历史上的鹳雀楼址了。
  第二,把蒲州说成是今日的永济县或运城县,也是不确的,由此推导出的鹳雀楼在永济县城上或运城县城上则更为不妥。据史料所载,蒲州是北周明帝二年(公元五五八年)置州,唐开元年间曾升为河中府,辖永济、河津、临猗、闻喜、万荣等县以及运城西南部分地区,明初复为蒲州,清雍正年间又升为府。它的州治所在地蒲坂,解放后曾一度属运城县,后又划归永济县,现是永济县属下的一个乡,名字仍叫蒲州,距永济县城约十二公里左右,据运城行署教育局的同志说,蒲州旧城的轮廓仍有残存。由此可知,蒲州只是今永济县的一部分,只能说“属”或“在”今永济县,而不能说“即”或“是”今山西省永济县。当然更不能说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运城县或永济县城,因这与史实的距离更远。
  第三,由上可知,鹳雀集其上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城高而是由于近水的缘故。鹳鸟是我国北方一种常见的水鸟,形似鹤,常在水边活动,主食鱼、蛙、蛇之类水族,晚上栖息于水边的高枝上。这样,建于洲渚高阜处的塔楼自然也就成为鹳鸟的聚居之所,此楼也就因此而得名鹳鸟楼。
  同样地,也正因为此楼在河心,才会由于洪水暴涨或河流决口、改道等原因把它冲没。假如此楼果真在城内角楼上,“为河流所没”就很费解了。
  一座高达三层的楼台建筑在唐代是颇为壮观的。更何况它是建于黄河中的高阜之上,下临州渚、前瞻中条。所以从盛唐时起,这里就成了文人雅集的胜地。从现存的李翰《河中鹳雀楼集序》来看[2],至少在中唐时代,文人们关于鹤雀楼的题咏就已汇编成集了。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登鹳雀楼,
即黄鹤楼

鹳雀楼


渭源县1522690367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的是什么名胜古迹 -
旁种清肤: 写的是鹳雀楼. 出自《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

渭源县1522690367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描写名胜古迹 -
旁种清肤: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渭源县1522690367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描写什么的名胜古迹 -
旁种清肤: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

渭源县1522690367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关什么名胜古迹? -
旁种清肤:[答案] 本诗出自《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渭源县1522690367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
旁种清肤:[答案] 鹳雀楼

渭源县1522690367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关什么名胜古迹? -
旁种清肤:[答案]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古时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该楼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1997...

渭源县15226903671: 【开心学国学】在我国,好多名楼因诗句而著名,请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说下面哪个地方? -
旁种清肤: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答案黄鹤楼,描写黄鹤楼的诗句真的也有很多,像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

渭源县1522690367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的是哪个名胜古迹? -
旁种清肤: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鹳鹊楼是山西永济市著名的景观,同时也被称为4大名楼之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全诗 登鹳雀楼_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渭源县1522690367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描写哪个名胜古迹 -
旁种清肤: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的是: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意思: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该要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渭源县1522690367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地名是 -
旁种清肤:[答案] 武汉,黄鹤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