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古代有“七弃”,她属于哪一种呢?

作者&投稿:柞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人认为是她“无子”,有人认为是她”不孝“。到底是什么?~

  “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七弃”,这是在那个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的男权社会中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也是为维护夫权而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七道枷索。查阅《仪礼·丧服》,里面记载“七出”的内容为;一、无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

  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无可挑剔。第二条“淫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门辛”,甚至在因失爱于婆婆,蒙屈受怨,无端遭遣时,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说明她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能干的善良女性,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
  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我们认为,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呢?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生活的年代里,择偶配婚已十分讲究门第、容貌、才华、年龄和婚史等。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自身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被休待嫁的刘家女来说,等待她的将是一条布满陷阱、洒满血泪的路。

首先,我们看看古代女子会因为什么原因而遭夫家驱逐。《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很明显焦母压制焦仲卿、驱逐刘兰芝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从文中看,刘兰芝美丽善良,又聪明又能干又有教养,几乎无可挑剔,焦母有什么理由不喜欢这个媳妇呢?

其实,焦母自己明明白白地讲了她对刘兰芝的不满,那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我们一直认为这是焦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诬陷之词,其实,这是焦母的心理话,焦母“久怀忿”的正是刘兰芝的“举动自专由”。然而,刘兰芝自己辩解说“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我们从文中也看到刘兰芝是一个很温顺而懂礼节的女子。问题在于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都没有说错,矛盾也正是在这里。

所谓“举动自专由”,其实是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的表现,是生命意识的初步觉醒,是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是对个性精神的坚持。刘兰芝不只是才貌双全,更是一个秀外慧中、外柔内刚、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表现在:

一、洞察人情世态的聪慧,深感悲剧结局的难以挽回。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乃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刘兰芝的行止见识明显超过焦仲卿,这固然有刘兰芝自身聪颖敏锐的因素,还有刘“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封建的一套道德观念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和刘的母亲相对比较开明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刘兰芝作为一个媳妇承受着更多的和更直接的来自封建宗法思想、男权思想和家长制度的迫害和摧残,

二、坚持个性有主见,维护尊严不屈服。

比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争取主动,维护尊严。

又如,离开焦家前“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的一段描写和“上堂拜阿母”的一席不卑不亢的言辞,更表现了刘兰芝的沉着镇静,遇事有主见,有礼有节,处处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时又表示了对焦母——自己的对手——应有的尊敬,甚至同情,这一点实在太了不起了!紧接着是“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对此,我们通常理解成这段话表现了刘兰芝的善良,但在善良之外,应该还有许多复杂的感情:眼看着小姑长大了,等待着她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自己的母亲还比较开明,而焦母却是这样一个专横的家长,可怜的小姑啊,可怜的女人啊,我们女子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为什么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刘兰芝在与婆婆的相处中,尽管“奉事循公姥”,但她的聪颖敏锐、她的才华识见、她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她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对美和真的追求、对人性尊严的捍卫等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一定会在平时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中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来,这种行止见识是让长期生活在传统宗法社会中的已经完全自觉地接受了诸如“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男权思想的焦母感到陌生和害怕的,特别是当焦母发现自己那个向来温驯听话的儿子也因为刘兰芝而变得似乎不那么听话了,这更使她感到震惊和惶恐。

刘兰芝令焦仲卿着迷,焦母并没有因为儿子与儿媳的关系好而感到高兴,反而“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用现代弗洛伊德的学说来解释就是“母子情结”。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来说就是“集体无意识学说”。从课文中来看,焦母成为寡妇后,和仲卿相依为命。在仲卿身上倾注了所有的情感。焦刘的夫妻情深引起焦母的无意识嫉妒,而且自古以来,中外婆媳矛盾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钱钟书曾在《围城》里写道:“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间的争斗是至今保持的古风,我们中国家庭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也不输于他们那样久远的历史。”奥斯特罗夫斯基笔下的卡巴诺娃对儿子说:“我早就看出了你爱媳妇儿胜过爱妈。自从你娶亲以后,我就觉得你远不象从前那样爱我。” 另外曹禺在《原野》里,针对又一个焦母和媳妇金子之间的相互敌视,曾借焦大星之口叹道;“怪,为什么女人跟女人总玩不到一块去呢?”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为人们进一步人类自身的心理奥秘提供了科学的武器,作家们也开始从人性的角度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剖析。

著名的评论家袁昌英在解释焦母的心理和这悲剧发生的原因时曾说:“母亲辛辛苦苦亲亲热热地一手把儿子抚养成人,一旦被一个毫不相干的女子占去,心里总有点忿忿不平。年纪大了或者性情恬淡的人,把这种痛苦默然吞下去了。假使遇着年纪轻轻,性情剧烈而不幸有是寡妇的,那么仲卿与兰芝的悲剧就不免发生了。”显然,作者运用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来重新解释这一古老的悲剧。由此看来,焦母的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具有普遍性。

焦母恐惧了,焦母愤怒了,这个家长要尽其所能把儿子仲卿重新拉回到自己的身边,并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而有着强大的制度和意识形态背景的封建家长一旦被触怒,等待着这一对渴望爱情和幸福的青年男女的命运将是可怕的,正像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样。在美与丑的斗争中,尽管美被毁灭了,但是,她在毁灭之前和毁灭之时发出的耀眼光芒将长留人们心底。这便是我对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重新解读,也是对“刘兰芝缘何被潜”这一问题的看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可是很严重的七出,生不出长男,甚至可以作为休妻的凭据,告到官府也能赢.在妇人看来,刘芝兰已经失德!

应该是“无子”,诗中没有说她怎样不孝,反而是很顺服,很勤劳的。

根本原因是她生于那样一个黑暗的封建社会中.其次,从《孔雀东南飞》的"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甚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可知焦母不满刘兰芝的身份,故让儿子将其休弃.

古人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太能了!所以不被接受!就像唐婉!

不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么
其实就是婆婆看不惯媳妇和儿子恩爱甜蜜.
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孔雀东南飞..为什么刘兰之被逼回家
同样心不甘.第四,焦仲卿既然为府吏,大小也是个吃皇粮的公务员,找了这么个没社会地位的女人,虽然女红和琴棋书画什么都能,但毕竟门不当户不对,所以总是小瞧兰芝.再加之焦仲卿很孝顺,母亲在家里说一不二,自然焦母就了算,说休就休了.孔雀东南飞,一步一徘徊.哎,可悲‘‘‘...

孔雀东南飞的男女主人公是谁
焦仲卿,刘兰芝。通过查询电视剧《孔雀东南飞》得知,男主为焦仲卿,女主为刘兰芝。剧情简介:东汉献帝时期,庐州郡乡间有一刘员外,膝下有一儿一女,长子刘兰生早已娶妻钱氏;女儿刘兰芝年芳十七,不仅貌美,且聪明伶俐,深得员外夫妇喜爱。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出封建家长制度与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使三人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刘兰芝,给人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由此对她的印象就极为深刻,在她身上集中体现...

孔雀东南飞主要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孔雀东南飞》里的小吏是怎么死的?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

孔雀东南飞第一人称叙写作文
1. 谁能帮我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是《孔雀东南飞》中以刘兰芝第一 汉代常以飞鸟喻夫妻。 后来〈孔雀东南飞〉里拿孔雀来打比方 据考证,焦、刘的婚姻悲剧发生在今安微怀宁县小吏港。小吏港一名小市港,“因汉庐江小吏焦仲卿得名”,位于怀宁县城北二十公里处,与潜山县接壤。 焦家位于小市港河对岸的焦家坂(今...

氓和孔雀东南飞里的悲壮说的是什么?
《罗米欧与朱丽叶》代表的西方经典爱情悲剧,而一曲《孔雀东南飞》更见中国爱情的悲壮,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总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使他们的爱情从起点到终点,经历磨难回归美丽的团圆。然而,纵观一下滚滚红尘,一幕幕爱情悲剧不也正在上演吗?“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

有关《孔雀东南飞》
有关《孔雀东南飞》 10 可以具体说一下刘兰之和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吗?是什么导致焦母处处为难媳妇?是怎么为难的?重点是他们婆媳之间有哪些矛盾~~... 可以具体说一下刘兰之和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吗?是什么导致焦母处处为难媳妇? 是怎么为难的?重点是他们婆媳之间有哪些矛盾~~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

孔雀东南飞故事(一)
此时,焦仲卿不仅被刘兰芝美貌所打动,更羡其一手绝妙的箜篌, 遂亦产生爱慕之心,岂知家里焦母正央姑母给他说媒,说的正是兰芝的朋友秦罗 敷。但焦仲卿自见了兰芝难以相忘,托辞婉拒。庐江府衙主簿高炳臣知道刘兰生一直想做军队冬服的生意,便以娶到刘兰 芝为筹码。谁知兰芝胸中只有那个弹琴的人...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一些问题
引用一段刘兰之自己说的话:“(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叫我就上机织绸子,...

四平市19259301983: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为什么要休掉刘兰芝 -
漫肥温经:[答案] 简单的来说 就是婆媳关系的问题 刘比其丈夫差很多 在家里没有地位 现在这种情况也会这样

四平市19259301983: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为何被遣? -
漫肥温经: 1、焦仲卿母亲嫌刘兰芝没有礼数,行为随意.刘兰芝本来就是个追求个性,自我价值要求很高的,有略有叛逆个性的人.焦仲卿母亲喜欢封建礼教约束之下的贤妻良母. 2、焦仲卿母亲已经对刘兰芝积怨已久,对认为焦仲卿与刘兰芝生活的不...

四平市19259301983: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遭谴的原因? -
漫肥温经: 《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凄美爱情故事.历来史家文家都对其作了极高的评价,刘兰芝的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焦仲卿的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平市19259301983: 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为何被休? -
漫肥温经: “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此句体现焦母认为刘兰芝出身贫寒(从后文可以看出),不懂得应有的礼节做事随意,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后文也有写)“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此句是说明焦母想要焦仲卿休妻的主要原因,焦母自己为焦仲卿找了一个女子长的十分美丽(“可怜”是 指美丽的意思;至于罗敷,我记得高中的时候老师讲古代喜欢将长的好看的女子统称为罗敷,罗敷并不是那个女子的名字)所以焦母急于让焦仲卿休妻好再娶.至于为啥一定要修她应该是怕焦仲卿太爱刘兰芝了,娶个小妾的话万一焦仲卿不搭理也是白搭,再加上她本身又不喜欢刘兰芝~~休她是必然啊………………

四平市19259301983: 焦仲卿之母为什么要休刘兰芝 -
漫肥温经: 1,按照焦母的说法:“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刘兰芝年十七,言语、行动难免有不当之处.无礼节可能就是来自“举动自专由”.焦母对刘兰芝的嫌恶,首先是性格差异所致,蛮横的婆婆遇到的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儿媳 2,焦母之子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的话,这种儿女情长的表现为封建社会的家长普遍不满,刘兰芝的优秀“迷惑”住了丈夫,引起了婆婆的嫉妒与仇恨 3,也许是结婚两三年无子嗣,更加减轻了兰芝在婆婆心中的分量.

四平市19259301983: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休掉刘兰芝的原因 -
漫肥温经: 举动自专由说刘兰芝不讲礼节,不听她的,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焦母用的是第一条.可怜体无比,汝是大家子,无非是又打又拉,既用美女,又用礼法,孝道逼迫焦仲卿.《礼记》中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四平市19259301983: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为什么休兰芝? -
漫肥温经: 焦母当时要休去刘兰芝的理由就是认为媳妇没有礼节,凡事爱自做主张,使她老人家心里不快活.

四平市19259301983: 刘兰芝悲剧的原因 -
漫肥温经: 有如下原因:1、封建家长制的摧残.焦母喜欢封建礼教约束之下的贤妻良母.刘兰芝本身就追求个性,自我价值要求高,略有叛逆个性,焦母不喜欢.2、焦仲卿的软弱焦仲卿首先是很有决心的,后来在焦母的影响下退却了,只给兰芝留下一个始终没有兑现的诺言.3、焦母为儿子的仕途焦仲卿爱的太专一,无心功名利禄,不上进.焦母认为刘兰芝阻断了儿子的仕途; 刘兰芝在仕途上不可以给焦仲卿很好的帮助,反而会是一种阻碍.而且焦母已经给她选好下任妻子.4、无子百事孝为先,无后为大.刘兰芝无子,焦母不能容忍她的媳妇,觉得刘兰芝无用.

四平市19259301983: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为什么要走 -
漫肥温经: 是焦仲卿的母亲逼她走的 因为刘兰芝生不出孩子,而且影响了焦仲卿和母亲的感情,这两条可都是七出之条中的啊,所以就被休了 况且焦仲卿是一个比较懦弱的人,所以就休了刘兰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