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过年的习俗

作者&投稿:缪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闽南春节习俗~

闽南春节习俗:
1、筅尘日: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
2、蒸碗糕:“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
3、贴春联: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4、敬天公: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
5、开正:除夕之夜,家里团聚在一起“打边炉”吃团圆饭,家里的长辈会先给家里的小孩发红包,然后是跳火群。
6、贺正: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扩展资料:

新春将近,闽南“老范志”大厝里渐渐热闹起来。
蒸碗糕的、买春联的、整理房间的,老的小的,每个人都忙活了起来。人们说着笑着,脸上带着几分喜气。
近日,记者跟着民间美食达人陈建国来到福建泉州一间老宅子,探一探他家里的年味。
“鲜蠔仔、三层肉、豆腐干、卷心菜、荷兰豆、萝卜丝、酥海苔、花生米、甜辣酱、菜花、香菜、大蒜、米粉,再加上西街亚佛做的润饼皮,一样都不能少。”陈建国指点着桌上一摞摞菜品,喜笑颜开。
一大早,老母亲陈水宝便去市场买了各类菜肉和饼皮,叫来隔壁的堂嫂帮忙,给家人做起了泉州特色的润饼菜。
在闽南话中,润饼又称为“嫩饼”。逢年过节,许多闽南家庭都会团聚一堂,用熟面皮把各种精心准备的菜肴、馅料和酱末包起来吃,这种吃法也叫“吃嫩饼”。
陈建国一边帮母亲备菜料,一边向记者介绍其中的寓意:“嫩饼”包着各种新鲜蔬菜和肉类,寓意春天万物复苏、蔬果鲜嫩;众人参与,拿薄薄的饼皮包菜吃,象征家庭团圆美满、来年丰收喜庆。
润饼吃起来喜庆,做着却费劲。为了准备一家人的润饼菜,陈水宝从早上八点忙到中午,到菜市场一样样买好菜品,再分类切丝切块、下锅炒熟、装碟摆桌,忙得不可开交。
“现在后辈都忙,要不是过年也难得聚在一起。”拿起手机,陈水宝叮嘱在外地做生意的大儿子记得早点回来吃年夜饭。
陈建国家里的老宅位于“老范志”大厝的西北角。这座7000平方米的清代古厝,是陈建国祖先、乾隆时期泉州名医吴亦飞传下来的。
“老范志”即吴亦飞所创建的药铺老字号,其意来自范仲淹志愿“不为贤相,当为良医”和“先忧后乐”。至今,陈建国的小吃店里还写着“老范志”的对联“范以轨道,志在春秋”,提醒后辈不要忘了家族传统。
“现在年轻人都爱住外头,老人家才住在这里。”陈建国笑着说,大厝里住着“老范志”几十户后人。每到过年,大厝就很热闹,许多出门在外的年轻人都会回家来跟老人吃年夜饭、看春晚、拜年问好。
就像古厝屋顶上闽南燕尾脊的“归来”之意,不论走多远,“老范志”后人们总要回来老宅子和家人团圆。
“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跟以前不一样,过年习俗简单了很多,但喜庆不变。”年近八十的陈水宝说,如今闽南大部分家庭还保持着过年“敬天公”的习俗,不过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时间也从腊月廿九、三十到初九不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美食、古厝和新愿景:一个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

1、初一早晨,一家人起床梳洗后,穿上新衣,给家长长辈拜年,长辈就会给个红包。吃完早餐后(一般吃面线加鸡蛋,吃蛋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出门走家串户拜访亲戚好友。如果有客人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2、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

3、初三这天大家一般都睡得很晚。据说,以前对去世未满一周年的亲人是在初三这一天举行祭奠仪式的,这一天不喜欢别人来拜年。或许是从除夕到初二,一直是忙碌并高兴着,有些累了,初三不互访拜年,刚好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所以闽南顺口溜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的说法。
4、初四这天是“迎神日”,亦称“接神日”。据说,农历十二月廿四日家家户户把诸神送上天庭,让这些神仙在天上欢度春节,同时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人间善恶诸事。
5、大家过节后开始忙事了,商铺开张,农民下地,所以闽南顺口溜有“初五过开(过完节日,准备干活),初六养肥(积蓄肥料,以备春耕)”的说法。

福建闽南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淡化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扩展资料:

闽南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从地理上可以说,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五个地区均可称为闽南。但我们通常所说的闽南这个说法,具有特定的涵义,并不包含莆田,龙岩地区除新罗区与漳平市以外的各客家县,其主要是依据语言、文化、风俗上等来划分的。

莆田通行语言是莆田话略区别于闽南话,而龙岩除新罗区与漳平市以外,通行语言是客家话。两地均不属闽南语系。因此狭义上所指的闽南仅指--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地区。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贴春联、祭祖、拜岁、点爆竹、拜年等等。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据《盘古王表》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上古时期以此年头岁尾举行祭神祭祖活动。

在童话传说中,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春节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对于闽南春节习俗具体如下:

  1. 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一般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闽南人过春节也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说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讲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讲究的是玩,是“闹热”,也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闽南味的词——“闹正”。 

  2. 闽南人叫做“开znia”,也就是说,放鞭炮迎来新春。可见,“闹正”的词意与“闹新春”相同,是闽南语版的“闹新春”。

  3. 闽南春节“闹正”的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4.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厦门漳州金门一带的闽南新春歌谣记录着当时闽南人是如何过年的:“初一早;初二早;初三无甚巧;初四神落天;初五过开;初六壅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生;十一请子婿;

  5. 泉俗认年兜——即除夕天祭祀祖先重大节日天午家家户户都要尽力备办丰盛菜肴敬奉祖先即便贫寒之家也要尽力而供桌上摆满各色糕和鸡鸭鱼肉间高堆过年饭陶钵盛大米(象征丰衣足食)上面再搁碗糕(因碗糕俗称发糕象征兴旺发达)、柑橘(象征吉祥意)、红鸡蛋(象征吉祥、有福)、红米丸(象征团圆、圆满)和米粉蒸制金、银锭(象征财源广进).

  6. 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闽语剩春音所前多农户过年时都要存放大米米缸和存放粮食米囤上贴春字既寓意春节来临更寓年年有余有春——有剩余)。

  7. 正月初九“天公生”是闽南在正月里最热闹的祭祀活动。从初八开始,家家户户就要准备祭祀的五牲、五果、金纸蜡烛,由于祭祀活动要从午夜12时开始,因此初八到初九对闽南的家家户户来说都是个不眠之夜。

  8. 从午夜12时开始,祭祀活动的鞭炮声就如春雷般炸响天际,不绝于耳,相当热闹。

  9. 不过“闹正”的最高潮还是元宵节。正月十四到十六,厦门常有游街活动,游街就像流动的描绘,舞龙、舞狮、踩高跷、车鼓弄……真是热闹非凡。大型的游灯、灯会等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了.

  10. 游灯就是人们提着各式彩灯上街游行,爱看热闹的人和活泼好动的孩子常常跟着游灯的队伍走了一条又一条街;持续一周的灯会一般都在中山公园举行,赏灯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扩展资料:

  1. 闽南地区的春节习俗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华民族过春节的传统,“敬天”“敬神”“拜祖先”是其中最为浓重的春节礼俗。

  2. 传统春节,海内外的闽南人都无一例外地把“敬天”、“敬神”和“拜祖先”三大习俗给保留下来,并作为最隆重的三大礼俗,而正月初一拜天公便是其中最为隆重的礼俗之一。

  3. 正月初九“天公生”是闽南在正月里最热闹的祭祀活动。



闽南过年的习俗:

1、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

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扫除瘟物,祈求来年平安。扫完尘,扫把上的嫩竹枝叶、稻草、甘蔗叶等一般都不会丢弃,而是收藏起来,待到除夕夜时,再拿出来,用来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2、蒸碗糕

“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

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贴春联

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4、敬天公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5、开正

除夕之夜,家里团聚在一起“打边炉”吃团圆饭,家里的长辈会先给家里的小孩发红包,然后是跳火群。大家聊天玩耍,一起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新的一年,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6、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7、团拜

所谓“团拜”,即使村民一起到村里最大的祠堂敬拜天公,在早上八九点的时候开始。团拜的由来与村民的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祠堂敬拜天公时,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仪式叫做“爻杯”。“爻杯”在闽南以及台湾一带盛行,也叫“博杯”、“掷筊”。

扩展资料:

闽南地区的春节习俗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华民族过春节的传统,“敬天”“敬神”“拜祖先”是其中最为浓重的春节礼俗。过去,从闽南地区到海外的华人华侨光宗耀祖的三件大事是“娶妻”、“生子”和“建大厝”(建大房子),而在传统春节,海内外的闽南人都无一例外地把“敬天”、“敬神”和“拜祖先”三大习俗给保留下来,并作为最隆重的三大礼俗,而正月初一拜天公便是其中最为隆重的礼俗之一。



1、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

“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扫除瘟物,祈求来年平安。扫完尘,扫把上的嫩竹枝叶、稻草、甘蔗叶等一般都不会丢弃,而是收藏起来,待到除夕夜时,再拿出来,用来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2、蒸碗糕

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敬天公

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4、迎灶君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灶君上天述职,正月初四回来,家家户户于该日迎灶君,复之如送只礼,意求灶君保平安添福寿,故亦称“接神”。俗送神均在下午举行,接神则在初四清早即要举行,即“晏送神,早接神”,其意在于要把神早早接回,让神佑护的时间尽量多延长。

接神的礼品与送神时略同,也是三牲果合、金香烛炮,先焚香迎接神社氏下降,斟酒祭献之后,再鸣炮烧金,以示欢迎。并祈求诸神佑护合家大小,一年平安如意。做大岁。

5、谷神节

或“谷日节”。据说,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这一年必是稻谷丰收;而如果这一天是阴雨天,则这一年必是歉收的。”谷日节”实际上是蕴涵着古人对农业的重视,对粮食的珍惜。

古诗《谷日题春》曰:“新春逢谷日,喜见艳阳天。积雪融甘水,熏风醒沃田。农夫犁杖抚,童子马缰牵。汗洒粮仓满,敲诗赋盛年。”在闽南一带,“谷神节”的活动不是很热闹,倒是家家户户在忙着准备着初九敬“天公”(玉皇大帝)的各种贡品了。



正月初一

初一早晨,一家人起床梳洗后,穿上新衣,给家长长辈拜年,长辈就会给个红包。吃完早餐后(一般吃面线加鸡蛋,吃蛋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出门走家串户拜访亲戚好友。如果有客人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别忘了,初一这天是不扫地、不倒垃圾的。怕把财气扫没了。

正月初二

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女婿上门给二老拜年,须送上鸡、猪脚面线、猪肚、糕粿等丰盛的年货,然后欢欢喜喜地在岳父岳母家吃一顿团圆饭。

正月初三

初三这天大家一般都睡得很晚。据说,以前对去世未满一周年的亲人是在初三这一天举行祭奠仪式的,这一天不喜欢别人来拜年。或许是从除夕到初二,一直是忙碌并高兴着,有些累了,初三不互访拜年,刚好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所以闽南顺口溜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的说法。

正月初四

这天是"迎神日",亦称"接神日"。据说,农历十二月廿四日家家户户把诸神送上天庭,让这些神仙在天上欢度春节,同时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人间善恶诸事。

正月初五、初六

大家过节后开始忙事了,商铺开张,农民下地,所以闽南顺口溜有"初五过开(过完节日,准备干活),初六养肥(积蓄肥料,以备春耕)"的说法。

正月初七

这天是众人的生日,俗称"众人生",也叫"人日节"、"人胜节"、"人庆节"等。传说,女娲于第七天造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在晋江,还有一种独特的吃法:这一天清早家庭主妇起床为一家老小煮一锅面线,加入丸子、炸排骨、虾米等,还要加进几块甜煎粿。这种咸线面渗进甜煎粿的食品.主妇还得准备一些鸡蛋和鸭蛋,每人两个。

正月初九

"天公生"(玉皇大帝诞辰日),古人认为天是最大的,"天公"即玉皇大帝主宰着一切,所以,敬"天公"是最为神圣的大事。这一天,人们一般都早早起床,要挂上灯笼,称为"点天公灯",在厅里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座"。桌上摆上"三牲"(大猪头、大猪脚、鸡或鱼等)及其他食品、果品。

正月十五

这天是"上元节",也称"元宵节"。到了元宵,泉州人的春节喜庆气氛又到了一个小高潮。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圆主要是取其团团圆圆和吉利的意思。

扩展资料:

闽南地区民俗称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

因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变穷,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换个角度想:大年初一开正后,婆家忙着各项过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访客。作为媳妇理当体谅,如果只顾回家,未免说不过去。

参考资料:女婿日  百度百科




南方过年习俗
南方过年习俗如下:1. 初一吃年糕和汤圆:南方人春节讲究的是大年初一,全家团聚,共同享用年糕和汤圆。年糕和汤圆象征吉祥和团圆,通常包含甜馅料,如白砂糖、黑芝麻等。2. 初二吃开年饭:在一些南方地区,初二会有吃开年饭的习俗,尤其是外出经商的人士。烧肉是开年饭中的一道重要菜肴,因其红皮象征着...

南方春节风俗有哪些 春节南方有哪些风俗
南方春节风俗有哪些 1. 初一要做年糕吃汤圆 南方人过春节讲究的就是大年初一,一定要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糕,做汤圆。吃年糕就是为了图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当然吃汤圆也一样,象征着团团圆圆。南方人一般吃汤圆都是吃甜的,里面包裹着白砂糖以及黑芝麻或者是其他的豆制品。2. 初二南方会吃开年饭 ...

南方过年有哪些习俗南方过年的风俗有什么
3. 向祖先致敬:在南方,许多家庭在享用年夜饭之前,会先向祖先表达敬意。家中的长辈会带领全家进行跪拜、磕头、烧香等仪式,祈求家族成员平安健康,家庭兴旺。4. 年夜饭的传统:南方某些地区的年夜饭习俗是在亲戚家中共同进餐。这顿饭通常包括8、9、12道菜,寓意吉祥,且必备鸡肉、鱼类和红烧肉等菜肴...

南方过年的习俗特色是怎么样的?
3. 春联:最早的春联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桃梗”,后由后蜀皇帝孟昶题写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成为最早的春联。明朝时,朱元璋下旨让家家户户贴春联,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4. 爆竹:春节放爆竹的习俗始于汉代,古人用竹子燃烧产生响声以避邪驱鬼,祈求吉祥。唐宋时期,发展出用火药制成的...

南方过年有哪些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习俗,是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也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是从中国古代就传下来了的,邻居亲戚互相拜年,来增进感情也求得好运。南方过年的禁忌 1、已经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 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已经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农村的说法是如果...

中国南方过年有哪些风俗
4. 正月十五的汤圆习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吃汤圆是全国各地的共同习俗。汤圆象征着家庭团圆和幸福,其起源可追溯到宋代。在这一天,人们将汤圆放入热水中煮熟,寓意着团团圆圆、美满幸福。这些南方过年的独特风俗,不仅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南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南方过年的风俗有贴对联、挂灯笼、祭祖、吃鱼、拜年等。1、贴对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

南方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民俗二三事

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南方过年习俗介绍
1、南方初一要做年糕、一家人吃汤圆 南方人过春节讲究的就是大年初一,一定要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糕,做汤圆。吃年糕就是为了图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当然吃汤圆也一样,象征着团团圆圆。南方人一般吃汤圆都是吃甜的,里面包裹着白砂糖以及黑芝麻或者是其他的豆制品。2、初二南方会吃开年饭 在南方的...

南方特有的春节习俗是什么?(特有的,和北方不一样的)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每年春节,人们都会回家团聚。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展现出各地域的特色。那么,南方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初一吃年糕和汤圆 南方人在春节期间讲究的...

汕尾市13474624315: 闽南春节有什么特殊的动作(习俗)? -
阚金盐酸: 年初二、祖先后:年糕花生鱼(一般上桌等到初五才能吃)萝卜长年菜(就是做雪里红的菜)丸子其他等等还要守岁,喝春酒 6.年初四:初二没回娘家的今天回 7.年初五:正常上班了 除夕一直到年初四,一般不能扫地,要扫地的话从外面扫进来 不能骂人 不能哭 老一辈的人还会看天气,年初一到年初四分别代表士农工商,哪天天气不好.除夕夜准备年菜,祭拜天公 2:回娘家,有大姑或小姑嫁出的话,要请他们回门 5.年初三:走春,一般至少要等到晚上11点后 3.年初一:看黄历选定时间开门,祭拜神明,往吉利的方向出行 41.小年夜要准备三牲四果

汕尾市13474624315: 闽南有哪些过年的风俗? -
阚金盐酸: 清明 在闽南,也有在清明祭祖的习惯,但一般不局限于“正日”,在时间上比较宽泛,约定俗成的扫墓时间为清明正日的前十日与后十日.这段时间,外出人员一般情况下都会争取回家过节,以祭祀祖先列祖列宗和到亲人的坟茔上去祭扫、培土...

汕尾市13474624315: 闽南地区过年有什么习俗
阚金盐酸: 福建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 漳州的岁幕新春前,漳州人有互赠水仙花贺新春的习俗.其寓意是向亲朋好友送去新...

汕尾市13474624315: 闽南的春节风俗和别的地区的春节风俗有什么不同? -
阚金盐酸: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喜庆气氛浓郁,内容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1][2]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掼春盛、年例、祈福、逛庙会、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3][4][5][6]

汕尾市13474624315: 闽南乡村过年习俗怎么样?
阚金盐酸: 除夕之夜,到处灯火辉煌,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汕尾市13474624315: 闽南过年的习俗(要做手抄报的,只要同安的.急!!!!!!!!!!) -
阚金盐酸: 除夕被称为年暝或甘九暝,这一天要和家吃团圆饭,即使他(她)不能回来,也要在桌上摆一副碗筷,椅子上摆一件他(她)的衣服,过年要吃长年饭,上面要插红春,芋苗,青葱,除夕围炉,就是在桌下放一个烧着木炭的火炉,或大家一起吃火锅,吃的菜,也有讲究含义,吃鱼丸(圆)肉丸(圆)全家又团聚在一起,称为三圆,长辈们要把甘蔗,贴福储弟肥郗堵甸瑟鼎鸡上红纸,红稠带,送给晚辈,岳父母要把整棵甘蔗送给新婚夫妇,示意希望他们甜甜蜜蜜.

汕尾市13474624315: 闽南人春节有哪些习惯
阚金盐酸: 客家与闽南人---正月初一吃斋 许多地方的客家人与闽南人,在正月初一的早餐都要吃素.据说年初一吃一天素等于全年吃素,但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有些地方的客家人与闽南人,则会在除夕的29日晚上就开始吃素.

汕尾市13474624315: 旅游常识中福建漳州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阚金盐酸: 农历正月初一,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人们黎明即起,燃放鞭炮,互道恭喜,互相拜年.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讨个吉利,祈望来年“有余”.漳州人则吃“甜面线”,俗叫“长寿面”,以喻长寿.初一起床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晚辈“红包”,即“压岁钱”.正月初二,冰南人习惯在这一天“请女婿”,许多夫妻都携带儿女,回到娘家团聚.新中国成立后,春节三天(初一到初三)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机关举行团拜,民间则举行游园活动.漳州年年都举办“娱春园”里摆有各种商品,同时演出芗剧、木偶戏等文娱节目,游园者云集,汇成人山人海.

汕尾市13474624315: 福建怎么过春节的?
阚金盐酸:我是闽南人,给你讲讲我们这的习俗. 各家各户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

汕尾市13474624315: 请简述闽南人除夕夜“围炉”有些什么习俗? -
阚金盐酸: 简述闽南人除夕夜围炉有什么习俗? 对于家中尚有外出未归者,家人仍会为其摆好碗筷,并将其喜爱的菜肴盛于碗中,以代表家人团圆.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