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投稿:余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
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绵延千里,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这是多么新颖的比喻!把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为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那样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在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想象奇特,夸张已极。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扩展资料
原诗:《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用到了两种修辞手法:
(1)对偶。这是毛泽东诗《七律•长征》中的要求对仗的两句。五领对乌蒙,正常有数词出现,必须以数词相对,但上下是专有名词相对,联律允许的。
(2)夸张。夸张修辞,主要由夸大与夸小两大分类。夸大: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夸小:这人心眼比针鼻儿还小。夸大:胆大如虎,夸小:胆小如鼠。实际上夸大与夸小的概念,是向反义词的两板去夸张,如夸香“香飘万里”与夸臭“臭气熏天”就是向两极去夸张。有时候夸大与夸小是同时出现的,例如:贪心不足蛇(夸小)吞象(夸人)。例句中的两句,都是在一句中,向两极去夸张:先说五岭与乌豪其大无比,然后,向绝小夸张:五岭逶迤连绵千里,但在红军战士的脚下,那不过是腾起了一个小小的细浪;乌蒙脉山气势磅礴,但在红军的脚下,就像走过了小小的泥丸。

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文中把逶迤的五岭比作跳跃的细浪,把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比喻中也带着夸张,这一句用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红军面对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出自毛泽东的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七律·长征》。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全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二、相关赏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绵延千里,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这是多么新颖的比喻!把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为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那样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在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想象奇特,夸张已极。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从全句看,夸张。
夸张:扩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原样,但仍感到真实合理,这种“夸而有信”的手法叫夸张。
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
夸张这种辞格往大说也好,往小说也好,都是激昂之语,是为了突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们要懂得作者的用意,理解艺术真实的道理。

从局部看,有比喻。
把大山(五岭和乌蒙)比喻成成细浪与泥丸。

从细处看,还有拟人。
“走”字

另外,两句诗还“对仗”了。

毛主席的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如果直译的话,可以这样理解: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毛诗特点,前面论及,此不赘述)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艺术造型上也显得极为工整,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也,其实质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视之为小事。

从全句看,夸张。

夸张:扩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原样,但仍感到真实合理,这种“夸而有信”的手法叫夸张。

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

夸张这种辞格往大说也好,往小说也好,都是激昂之语,是为了突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们要懂得作者的用意,理解艺术真实的道理。

从局部看,有比喻。

把大山(五岭和乌蒙)比喻成成细浪与泥丸。

从细处看,还有拟人。

“走”字
另外,两句诗还“对仗”了。

从全句看,夸张。
夸张:扩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原样,但仍感到真实合理,这种“夸而有信”的手法叫夸张。
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
夸张这种辞格往大说也好,往小说也好,都是激昂之语,是为了突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们要懂得作者的用意,理解艺术真实的道理。

从局部看,有比喻。
把大山(五岭和乌蒙)比喻成成细浪与泥丸。

从细处看,还有拟人。
“走”字

另外,两句诗还“对仗”了。


南皮县1893239549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修辞手法及其妙用 -
庄逸先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也是诗人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 想象奇特,夸张已极.通过两组极大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南皮县18932395495: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使用什么的修辞手法 -
庄逸先凌: 从全句看,夸张. 夸张:扩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原样,但仍感到真实合理,这种“夸而有信”的手法叫夸张. 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 夸张这种辞格往大说也好,往小说也好,都是激昂之语,是为了突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们要懂得作者的用意,理解艺术真实的道理.从局部看,有比喻. 把大山(五岭和乌蒙)比喻成成细浪与泥丸.从细处看,还有拟人. “走”字另外,两句诗还“对仗”了.

南皮县1893239549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
庄逸先凌: 整句是夸张,缩小式的夸张.还有比喻,五岭像细浪、乌蒙像泥丸

南皮县18932395495: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于修辞手法? -
庄逸先凌: 本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逶迤”指山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磅礴”指山脉气势雄伟,都是形容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雄伟.“细浪”是翻着浪花的细流,“泥丸”是泥团子、小泥球,“细浪”“泥丸”形容水很小,山很小,这是红军眼里的山.写山大,表现红军远征的艰难;写山小水小,表现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概

南皮县1893239549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话使用了哪三种修辞手法 -
庄逸先凌:[答案] 1、对偶,五岭对乌蒙,逶迤对磅礴,腾细浪对走泥丸.2、比喻,把绵延的五岭比作细浪,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3、夸张

南皮县18932395495: 鼓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什么什么三种修辞手法 -
庄逸先凌: 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夸张: 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比喻. :把大山(五岭和乌蒙)比喻成成细浪与泥丸.还有拟人:“走”字

南皮县1893239549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庄逸先凌: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用了【对比和夸张】修辞手法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南皮县18932395495: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庄逸先凌:[答案]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 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乌蒙磅礴...

南皮县1893239549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庄逸先凌:[答案] 从全句看,夸张.夸张:扩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原样,但仍感到真实合理,这种“夸而有信”的手法叫夸张.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夸张这种辞格往大说也好,往小说也好,都是激昂之语,是为了突出作者...

南皮县1893239549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
庄逸先凌:[答案] 夸张、对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