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是怎么来的??? 谁知道.

作者&投稿:明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尼姑庵里每天是怎么生活的?~

现在的尼姑吗?
正规的寺院每天只吃两餐斋饭
从早上很早就开始打坐参禅
然后做一些寺院的杂事
如果是开放日可能有些尼姑会分出来接待香客
很清苦
须有毅力才行~~~~

不正规的
甚至可能穿着道服,骑着自行车在跟山下寺旁肉铺的老板打招呼:"今天生意好的嘛."

我见过,很好笑
哈哈

楼主一句戏言,让众位网友跟着劝谏,其实你根本不会去当尼姑的,你在这里发个牢骚宣泄一下就好了,凡是还是要冷静下来思考,人生短暂,去做让自己高兴开心的事情吧,烦心事总是会过去的,时间能抚平一切。做人嘛,不能患得患失,不能什么都想要,也不能追求的太多,就像网上说的一句话一样,小时候幸福很简单,长大了简单就是幸福。
希望采纳。

尼姑是汉族地区对信佛出家的女子的俗称。确切的称谓应是“比丘尼”,这是梵语的译音。佛教第一个出家的女子是摩诃波·波提,她是释迦牟尼的姨母。释迦牟尼出生后7天,生母摩耶夫人去世,由姨母抚养成人。释迦牟尼成道后,摩诃波·波提随释迦牟尼而出家。
  摩诃波·波提的汉语意译为“大失主”、“大爱道”,所以,我国汉族地区又称佛教出家女信徒为“爱道堂”。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当时由于佛典传译不广,一般人只知剃除须发即为出家。直到东晋末年,我国尚无符合戒法的比丘尼。

直到南北朝宋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才有狮子国(今斯里兰卡)8位比丘尼乘海船到宋都城建业(今南京)。她们是最早到中国的外国比丘尼。元嘉十年, 又有狮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11人来到中国。她们在南林寺筑戒坛,为中国民众慧果、净音等300余人重新受戒。从此,我国才有如戒如律的比丘尼。

对于和尚、尼姑、居士,这三种名称的本意,能够清楚的人,恐怕不会太多,虽然这已是非常通俗的名词。

和尚一词,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正像出家人的身分一样:‘上共君王并座,下与乞丐同行’。既是尊贵的,也是卑*的。大丛林的一寺之主,称为方丈和尚,该是多么的尊严;乡愚唯恐生儿不育,也给取名叫做和尚,把和尚一词,看作阿毛阿狗同例,该是何等的下*!

和尚是甚么意思呢?一般人的解释是‘和中最上’,或者是‘以和为尚’,因为佛教的出家人,要过‘六和敬’的僧团生活,那就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又称为‘六和合’。所以他们的解释,似乎也有理由。

但是,当我们追根寻源,找出了‘和尚’的出发点时,上面这一解释,就要不攻自破了。

和尚一词,纯由于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在印度,通称世俗间的博士为‘乌邪’,到了于阗国则称和社或和阇(Khosha),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见寄归传及秘藏记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杂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可见和尚一词,并非佛教的专有名词,但在佛教,确有它的根据,佛教的律藏,称剃度师及传戒师为邬波驮耶(Upadhyaya),‘和阇踮’一词,就是根据这个而来,‘和尚’一词,更是汉文的讹误,最早见于汉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图澄而号佛图澄为‘大和尚’。

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别于流俗的讹误,因为,依照邬波驮耶的原意,应当译为亲教师,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并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后,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而被称为邬波驮耶。这既不同于印度俗称博士的乌邪,更不同于中国误传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弥是小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长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

在佛教的律制中,初出家的,叫做沙弥(意思是勤加策励,息恶行慈),生年满二十岁,受了比丘戒,称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饮食。中国人误传为‘德比孔丘,故称比丘’,那也是笑话)。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内,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师;五年之后,若已通晓戒律,始可以所学的特长作师,称为轨范师,梵语叫做阿阇梨耶,受人依止,教人习诵;到了十年之后,可作亲教师;到了二十年之后,称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称为耆宿长老。

可见,中国对和尚一词的运用,实在是不伦不类不合佛制的。

‘尼姑’一词,也是中国人的俗称,并不合乎佛制的要求,所谓尼姑,是指佛教的出家女性。

本来,印度以尼(ni)音,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

到了中国,每以未嫁的处女称为姑,故将佛教的沙弥尼及比丘尼称为尼姑,并没有侮辱的意思,所以在传灯录中,佛门大德尝以师姑称尼姑;但到明朝陶宗仪的辍耕录中,以尼姑列为三姑六婆之一,那就有轻*的意思了。因此,晚近以来,尼众姊妹们很不愿意人家当面称她们为尼姑。

根据梵文,尼即女音,加上姑字,即成女姑,以文训义,根本不通,女别于男,既有女姑,难道尚有男姑不成?如果一定要称为姑,那该有个比例:女道士称为道姑,打卦女称卦姑,女比丘当称为佛姑;同时,耶教的女修士,中国人也该称她们为耶姑,否则,就有厚此薄彼之嫌了。

‘居士’一词,也非佛教的专有,在中国的礼记中就已有了‘居士锦带’一语,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含有隐士的意义。

在印度,居士也不是出于佛教所创,梵语称居士为‘迦罗越’,不论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称为居士。

佛教对在家信徒尊称为居士的由来,大概是出源于维摩诘经,维摩诘共有四个尊称;方便品称为长者,文殊问疾品称为上人及大士,菩萨品等则称为居士。因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ㄔㄨ\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所以用居士一词称在家的佛教徒,也含有尊为大菩萨的意味在内了

尼姑 信佛出家的女子。尼是梵文音译“比丘尼”的省称。唐李商隐《祭徐姊夫文》:“尼姑居宗老之地,驺奴总家相之权。”《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少间,夫人与尼姑吃斋,小姐坐在侧边相陪。”明刘若愚《明宫史.内府职掌》:“神庙曾选择经典精熟、心行老成、持斋者数员,教习宫女数十人,亦能于佛前作法事,行香念经,若尼姑然。”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尼姑》:“汉刘峻女出家,乃尼姑之始,而尚未立名。东晋妇人阿藩习西域之教,始有尼姑之称。”
和尚 对僧人的通称。古西域称作鹘社、和社、和阇,音转为和上、和尚。《世说新语.言语》:“高坐道人不作汉语”刘孝标注引《高坐别传》曰:“和尚天姿高朗,风韵遒迈,丞相王公一见奇之,以为吾之徒也。”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昙始》:“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涅,天下咸称白足和上。”宋吴潜《望江南》词:“家山好,一室白云中。时唤道人谈命蒂,也呼和尚说禅宗。孔佛老和同。”《水浒传》第九回:“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清范祖述《杭俗遗风.逝世》:“百日周祥,须做功能,大约和尚居多。”

自从释迦牟尼弟子阿难请求让女性也出家后,就出现了,不过当时不叫尼姑。

叫尼姑是因为中国的习惯罢了,具体就不多说。就好像和尚,尼姑,其实是说比丘,比丘尼。


郭德纲管蔡明叫姑姑,这样的奇葩辈分,到底是怎么来的?
她在现场扮演时说,相声门辈分十分庄重,郭德纲管尔喊姑妈,所以郭麒麟、孟鹤堂、岳云鹏他们睹了本人都喊奶奶,尔后她还现场问阎鹤祥,你该当管尔喊什么呀?阎鹤祥站起来连连称谓奶奶并弯腰。对于此有人便烦闷了,蔡明演的是短文,郭德纲说的是相声,他们二个怎样便能论起辈分来?莫非短文也不妨像相声...

为什么比自己四十岁的女人不能都叫奶奶,有的是姑妈呢?
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

姑婆神是怎么来的?
姑婆神是在国家的民间信仰中,有一种叫做祖先神的崇拜,即是将祖先当神来崇拜。由于与同姓族人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因此也常常被当成祖先来看待。外嫁的女性经常回娘家,死后婆家要通知她的娘家人,请他们来检视入殓。至于没出嫁的女性由于常年生活在本宗族里,与族人的关系就更非同一般,更是被当成自家...

五服的划分是怎么来的?
无论是何时何地,只要知道还没有脱五服,那就是世界上很亲的人了。亲缘,主要是指能否通婚的问题。一般来说,直系五代和旁系三代近亲是禁止通婚的,这在《婚姻法》上也是有明确规定的。由于旁系五服既源于父系这一根藤,也源于母系这一根藤。因此,要了解五服,就必须了解这两根藤的上下分支情况。

老子用来指代父亲,是怎么来的?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

古代三姑六婆是指哪些人?称呼是怎么来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封建国家,人们的思想根深蒂固,而且古时候的中国没有实行几乎是生育,一般家庭都是好几个孩子,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三姑六婆大家一定都听说话,那么到底三姑六婆是什么意思呢?三姑六婆真的是三个姑姑六个婆婆吗?这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具体的我也是做了一番...

表亲是怎么来的?
1、表亲姓氏和你的姓氏不一样,堂亲姓氏和你的姓氏一样。表亲:姑姑、姨、舅舅的子女都是表亲。堂亲:叔叔、伯伯的子女都是堂亲。2、堂亲又有“亲堂”和“远堂”之分,“亲堂”是指和自己同一祖父的堂兄弟姐妹,“远堂”则是与自己并非同一祖父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其他堂兄弟姐妹。表亲也有...

请问:姑奶奶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外公的妹妹称呼叫姑佬佬或者姑祖母。姑祖母,指的是姥爷,奶爷之姊妹,是母父的姑母。母亲的姑母称姑姥姥、姑婆。对称:侄孙。父亲的姑母称姑奶奶、姑婆。对称:侄孙。姑奶奶,姑姥姥的解释分别如下,姑奶奶,亲属称谓,即姑祖母,指父亲的姑母,爷爷的姐妹。姑姥姥,亲属称谓,又称姑婆,母亲的姑母,外...

孩子该怎么称呼舅舅的儿子呢?
1. 自己的孩子应该将舅舅的儿子称之为表叔。这是因为孩子与舅舅的儿子是表亲关系,按照传统的称呼习惯,男孩应该被称为表叔。如果是女孩,则应该称之为表姑。2. 舅舅的儿子在家族中的亲属关联称谓有表姨、表姑、表舅等。这些称谓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同关系。3. 亲人之间的称谓是根据地位和年龄来...

我是姑父的内侄还是外侄?
你是姑夫的内侄女\/内侄男。你是伯母\/叔母的叔伯女或叔伯男。你是婶子的外侄女\/外侄男。叔伯之配偶都叫婶。你是姨父的姨女或姨男。你是姨夫的内甥女\/内甥男。你是舅母的姑女或姑男。你是妗子的外甥女\/外甥男。舅之配偶叫妗。相关说明 女方的娘家人(兄弟的孩子),就是内侄;对于姑父来说,...

黄石港区13215639703: 尼姑怎样剃度 -
错弘野木: 首先,,请不要叫尼姑,这是不礼貌的.请称呼比丘尼,梵文 Bhikkhuni 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俗称尼姑.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佛教最开始是没有比丘尼的只有僧人,什么是僧人呢?哪为...

黄石港区13215639703: 怎样可以出家当尼姑?我想知道如何方能出家,成为一名尼姑?需要什么
错弘野木: 身份证 家人同意证明,单身证明 当地派出所无犯罪前科证明 如上所说,想进好一点的寺庙必须要有学历. 主要是自己修行的外在条件要具备,内在条件(能够舍弃尘缘中的一切情感、名利……,诚心向佛)更要具备. 就只知道这么多,请指正参考! 南无观世音菩萨!

黄石港区13215639703: 和尚、尼姑是怎么来的?
错弘野木: 发愿出家,受具足戒后,男性称为比丘;女性称为比丘尼. 和尚是对方丈或出家大德的尊称,现在被人用滥了. 尼姑是俗人对比丘尼不敬的称呼,请不要随便叫.

黄石港区13215639703: 中国的尼姑这一称呼最早是何时出现的?()A.南北朝B.隋朝C.唐?
错弘野木: 答案:A快乐积累:自南北朝建立僧官制度以来,各个朝代按行政区划设立了许多的僧官,名目繁多,如僧正、僧主、沙门统、僧录、僧统等,也就在这时有了尼姑这一称呼.

黄石港区13215639703: 尼姑为什么是女人做的 -
错弘野木: 本来这是一个要自己去想的高深问题,不过我不回答恐怕以后所有人都回答一了这个问题了.这是跟明见性有关的禅宗公案考题.揭露的是自心的本质存在,本来已见,却视而不见. 尼姑本是女.万法唯心作.身体如衣换,自性本不改 .

黄石港区13215639703: 和尚和尼姑的称呼有由来吗
错弘野木: 尼姑 信佛出家的女子.尼是梵文音译“比丘尼”的省称.唐李商隐《祭徐姊夫文》:“尼姑居宗老之地,驺奴总家相之权.”《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少间,夫人...

黄石港区13215639703: 怎么样才能出家当尼姑?有什么条件吗? -
错弘野木: 年龄最小也要7岁后才能出家,为沙弥或沙弥尼.要求身体健康,精神正常,父母同意.满18岁或20岁可受具足戒,成为比丘或比丘尼.

黄石港区13215639703: 当尼姑需要怎样的过程? -
错弘野木: 出家是佛教用语,出家就是剃除须发为僧尼,遁入空门修正道!更重要的是出烦恼家、出生死家、出欲望、出贪嗔痴家,出小家而入大家,舍小家而就大家,完善人格成就大众,利益有情众生,这才是出家的本意所在. 在凡尘当中,往往有许...

黄石港区13215639703: 《旧唐书》是怎样介绍武氏当尼姑这段历史的?
错弘野木: 《旧唐书》是这样介绍武氏当尼姑这段历史的:“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

黄石港区13215639703: 当修女和做尼姑有什么区别? -
错弘野木: 补充: 尼姑庵很多地方都有,想生活好点就到比较出名的名山,像峨嵋山、五台山之类的,普普通通的就到当地的尼姑庵就可以了,看看师傅收不收你罗. 如果是名山名庵现在据说是要大学本科文凭才可以出家,不知道是不是. 如果要当修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