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姓的姓氏文化

作者&投稿:臾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解释冯姓氏的意思和文化内涵~

冯,在中国是一个大姓。冯姓在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
冯氏起源
冯(Féng 冯)姓源出有三:
姬姓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出自归姓
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出自新郑荥(ying)阳
是出自新郑荥(ying)阳的姓。春秋时期有个叫长卿的人,在冯城受封邑,就以邑为姓氏,就是现在的冯姓。
战国时有个冯亭,做了韩国的上党守,因为在与秦国的争战中战死,他的家族就分散了,有的留在山西潞城东北,有的在河北,子孙中有许多都是将军和宰相,至西汉文帝时、车骑都尉冯唐徙居安陵,其弟冯骞自上党徙居京兆杜陵。此外,先秦的时候,姓冯的已有在山东居住了;三国之前,冯氏还迁到现在四川的射洪,中江,渠县及湖北公安等地方。东晋末,冯氏又有徙居和龙者;河南的冯氏则分布在今天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及唐河湖阳等地方;唐朝末期黄巢起义时,中原的冯氏有一支为了避难而逃到南方,后来迁到福建宁化石壁,宋代又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冯姓支脉,直到宋末元初时期,上杭的冯氏有的又向南迁到广东的平远,潮州,揭阳,后来又迁到丰顺,梅州等地方。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
西汉时有大将冯奉世,东汉有颍川父城(今天的河南宝丰东)人冯衍,任征西大将军;十六国的时候,有长乐信都人叫冯中跋,在今天的辽宁朝阳,建立地方政权,国号燕,史称北燕;五代时,河北交河东北人冯道,在后唐,后晋时任宰相;南唐时,在今天的江苏扬州人冯延已是当时著名的词人;北宋有大臣冯京;元代时有散曲家冯子振;明代有散曲家冯惟敏,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清代有诗人冯班,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的冯云山,清代末期有打败过法国入侵者的名将冯子材;近现代有词人冯煦,爱国将领冯玉祥,史学家冯承钧,农学家,棉花专家冯泽芳,诗人,文学评论家冯雪峰,女小说家冯.
冯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被列于第9位,现在是中国第27大姓。

2其他说法
还有出自其他方面的冯姓,如:出颍川者,为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为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长乐者,为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为燕王冯宏之后;出宏农者,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为唐监察御史冯师之后。
姓氏始祖
得姓始祖:冯文孙。周文王昌之后裔,周文王有一子名毕公高,因随其兄周武王征伐殷纣时立下功劳,取得天下之后,被封于毕(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他的后裔毕万西周时为晋国大夫,当时晋国刚被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于绛(今山西省翼城东南),陆续攻灭了周围许多的小国,其中包括西周分封于今山西芮城北的魏国,晋献公便把它封给毕万。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互相兼并。到公元四世纪中叶毕万后代毕斯和赵、韩一起瓜分了晋国,建立魏国,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公元前四零三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同时还将毕万的一支孙(即冯文孙),再封于冯城(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子孙后裔以邑为姓,称为冯姓。冯文孙也就被其后人尊为冯姓的得姓始祖。
民间“冯、同本司马”的由来
司马氏名人—司马迁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正三十八岁时因其父司马谈去世,子袭父职,担任太史令十年,从事撰写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史记》尚未完成,他就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二年零两个月。他罹祸的原因是为在作战时投降匈奴的好友李陵说了话,触怒了汉武帝刘彻。当时领兵与匈奴作战的元帅是汉武帝爱姬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其弟为李延年。李陵是李广利部下一将。李陵作战失利与李广利的作战部署和不能及时供应粮草有密切关系。司马迁在指责李陵降敌的同时,不畏权贵,把当时的真实情况一一奏明武帝,直接冒犯了皇亲国戚李广利、李延年弟兄,当然难免招祸。
那天,司马迁在向武帝陈奏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回到家里还愤愤不平地和他的两个儿子谈论这件公案。他共有二男一女,长子叫司马临,次子叫司马观,都是读书识理的青年。他们听说父亲替李陵降敌辩护,都大为吃惊,就赶快找来妹妹司马英商议对策。司马英当时只有十几岁年纪,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深通事理,擅长诗文。父亲撰写《史记》,她还帮着搜集和整理史料。司马英知道父亲替李陵辩护,冒犯了权贵,非同小可,必然要大祸临头,就劝两位哥哥立即外逃避罪,以免株连。司马迁当时却不以为然地说:“李陵投降匈奴,连三尺孩童都知道是犯了叛国大罪,至于是真降假降,现在谁也难以断定,也不必妄加推测,但李广利援兵不发,粮草不到,却也是铁的事实。我作太史令的人难道连这样的事实都不能讲吗?至于降罪的事,那就要看圣上的裁决了。”谁知他的话刚说完,圣谕就到:传司马迁受审。他从此就受刑入狱。 这一下全家惊慌,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司马英有主意。她对司马临和司马观说:“两位哥哥可速离京师长安,以免和爹爹同遭不测之祸。”“那妹妹你呢?”司马弟兄同时说。“爹爹已将我许配杨敞公子,虽未成亲,但我却可去杨府避难。杨家声势显赫,李广利弟兄虽为皇亲国戚,谅也奈何杨家不得。至于家中其他人等我另有安排,哥哥不必操心。 司马临弟兄告别了司马夫人和妹妹等正准备起身时,司马英又说道:“两位哥哥外逃,朝廷必要派人捉拿,不如改名换姓,以防万一。” 司马弟兄觉得有理,但改为何姓,却颇费思索。司马英见他们为改姓这件事反复商议,一时难决,怕延误了时间,就接着说:“现在改姓,仍要不忘是司马子孙。妹妹以为可将司马二字分开,一家姓司,一家姓马,或将司字加一竖改为同,将马字加两点改为冯。这样虽千百代后亦可知为司马氏之后。” 他们听后觉得有理,就将姓分别改为同,冯,远逃他乡而去。所以司马迁的后代不姓司马而姓同或冯。
司马英后来与杨敞结婚,杨敞曾任两汉宰相,其子杨恽有文名,留有《报孙会宗书》,被收入《古文观止》。后因当时出现日蚀,有人诬告是由于他傲世不恭所致。廷尉又搜得其与会宗书,将他以大逆无遭罪腰斩于市。后人《谒太史公墓》诗中“定策犹孤女,能文有外孙”句中的“孤女”和“外孙”即指司马英与杨恽二人。
据说,西晋武帝司马炎为司马观的个世孙。公元三一O年,即永嘉四年,西晋怀帝司马炽因司马迁与,自己同宗而批准汉阳太守殷济的奏请,对司马迁追力口谥号,将其墓自高门村迁于今日的司马祠,并建石室,立碑树垣。至此,司马迁死后数百年无人过问,一直被封建统治阶级冷落嘲笑的境况才开始改变。

冯姓的来历:汉族冯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归姓。其他冯姓则由外族改姓而来,包括汉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时期的百济人,元明时期两广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满蒙人等。
1、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市),至祖父时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2、冯唐: 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西汉大臣,其祖父为战国赵国中丘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其以孝行著称于时,为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
3、冯异: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冯异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大破赤眉、平定关中。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

4、冯跋:冯跋为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
慕容熙在位时为政暴虐,且冯跋与其弟冯素弗先前曾因事获罪于其,因此慕容熙有杀冯跋兄弟之意,冯跋兄弟遂逃匿深山。
5、冯玉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玉祥

郡望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
上党郡: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郡置已难以考证。
京兆郡:亦称京兆、京兆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 堂号 颖川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市义堂:战国时的冯驩是孟尝君家的食客。起初孟尝君对他只当一般门客对待,后来孟尝君派他到薛地收帐,他把所有债户都叫来,宣布将债书烧掉,给所有的债户解决了困难,大家感激不尽。
始于堂:冯氏远祖始于周代。族谱载:“受姓始祖毕公,名高,文王第十五子,左右武王率修文武绪业,武王践位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县毕原,康王十二年保鳌东郊,厥后支子采食于冯邑,即始平郡。子孙去邑为氏,书作冯。”始平乃冯氏发祥之地也。
同舆堂:根据史籍《后魏书》记载,冯诞和后魏高祖皇帝元宏同岁,自幼又是同学,后来娶了高祖的妹妹安乐公主为驸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舆而行,所以称“同舆堂”。 四言 大张国政;
树立家声。
——上联典自汉朝时期的冯奉世,汉武帝时期出使大宛,当时莎车国王杀害来使,冯奉世率军攻击莎车国,斩杀了莎车王,在新疆地区大张国政。下联典自东汉时期的开国大将冯异,于诸将论功时,避立树下,人称“大树将军”。
始平世泽;
大树家声。
——全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冯异,于诸将论功时,避立树下,人称“大树将军”。
父号万石;
子通四经。
——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冯扬,子八人皆官二千石,号“万石君”。下联典指西汉·冯奉世四子各通一经。
让功美德;
弹铗高风。
——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冯异。下联典指战国时期的冯驩,尝弹铗三叹,后为孟君之得力谋士。
西京旧派;
郑国名臣。
——上联典出春秋郑国冯简子,能断大事。子产为政,凡通问诸侯等大事,必告简子使断之。下联典出西汉时期的冯奉世,潞人,徙杜陵。
治民以惠;
立业为谋。
——全联典出战国时期的冯驩为孟尝君收债于薛,焚债券,民呼万岁。
焚券市义;
倚树让功。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的冯驩为孟尝君收债,焚烧债券,归报曰:“为君市义。”下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冯异。
单骑平寇;
弱质表忠。
——上联典自北宋时期的冯伸己,单骑出说犯边外邦归降。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冯奉世之女婕妤,随元帝游园,挡住破拦而出之熊,帝叹其忠而进为昭仪。 五言 始平开玉叶;大树发金枝。
——全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开国大将冯异,于诸将论功时,避立树下,人称“大树将军”。
一绝惊秋鹤;三言载梦龙。
——上联典指清朝画家冯秋鹤。下联典指明朝文学家冯梦龙,辑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
八骏传汉世;三冯耀金溪。
——上联典出东汉名人冯禧,与张俭、檀杉、褚凤、张肃、薜兰、魏玄、徐乾号为“八骏”。下联典出清朝冯咏,金溪人,与兄谌、弟谦并称“三冯”。
杏娥列史册;婉贞照汗青。
——上联典指革命烈士冯杏娥。下联典指清朝抗帝英雄冯婉贞。
大树将军后;凌云学士家。
——上联典指汉朝中兴时期开国功臣冯异,由于他不贪名不图利,在论功行赏之时,他退避在一棵大树下,此后消失在山林中,皇上无奈封他为大树将军。下联典指北宋大臣冯京:鄂州江夏人(今湖北武汉),宋仁宗年间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哲宗时以太子少师致仕。
汉世流风远;凌云德泽长。
凌云怀祖德;大树溯宗功。 六言 抚蛮单骑平寇;
挡熊弱质表忠。
——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冯伸己。下联典指西汉时期的冯媛。 七言 望出杜城为二马;名满西域号双星。
——上联拆字“二马”为“冯”姓。下联典出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外交家冯嫽,与解忧公主合称西汉民族友谊史上的“双星子”。
才难自显方弹铗;位不稍迁老作郎。
——上联典指西汉时期的冯媛,曾三为长铗归来之歌。下联典出西汉郎中署长冯唐。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过津。
——采用唐朝诗人冯道诗联。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采用唐朝诗人冯道诗联。
救民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
——采用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自题联。
欲除烦恼须无我;经历艰难好作人。
——采用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赠子联。
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
——采用太平天国领袖冯云山自题联。
八言及以上
行而不舍,若骥千里;纳无所穷,如海百川。
——采用清朝词人冯煦自题联。
威震边关,名传中外;义起金田,功耀古今。
——上联典指清末将领冯子材,曾大败法军。下联典指太平天国领导人冯云山,参加过著名的金田起义。
关内侯,因慈母而贵宠;门下客,得孟尝以优隆。
——上联典出东汉时期的司徒冯勤。下联典出西汉时期的冯媛。
道德可师,教育骊山之下;端凝若植,禁中瑞锦之呼。
——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冯豹。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冯定。
叙穆叙昭,祖有德、宗有功,具见诒谋远大;伦常伦纪,孙可贤、子可孝,即能继述绵长。
——安徽省绩溪县下冯村冯氏宗祠联,此联嵌入“叙伦”堂号。
得氏自周朝,历来鹊起人文,大汉间继封侯爵;丕基开唐朝,启后鸠安寝庙,皇清降永奠馨香。
——上联典出冯氏起源及东汉冯异。下联典出唐朝东阳人冯子华,曾在当地任歙州剌史。 姓名 生卒年 籍贯/出生地 身份/成就/评价 冯玉祥1882 - 1948  河北保定民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西北系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军衔。冯治安1896 - 1954河北故城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冯友兰1895 - 1990河南南阳著名哲学家,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冯如1884 - 1912  广东恩平中国第一个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1909年自制中国首架飞机并试飞成功。广州光复时,被任为陆军飞机长。后在举行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遇难。冯骥才1942 -天津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 冯巩1957 -天津冯国璋曾孙,著名小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冯小刚1958 -北京电影导演、编剧。作品风格以京味喜剧著称,擅长商业片,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其导演过的电影总票房超过20亿,是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




姓氏文化起源
中国姓氏的起源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第一个姓—风姓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专家最新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 据考证,...

关于姓氏文化有哪些了解?
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契入口。姓氏的来源多种多样,这些姓氏背后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例如,一些有趣的姓氏来源包括颜色相关的姓氏、动物名称、植物名称等等。近年来,有将姓氏文化编入中小学课本的,有进中小学校园的,还有以姓成立各个姓氏协会的,不一而足。

请以“姓名”的“姓”字为例,简述出它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姓名。贵姓(询问对方姓氏的敬辞)。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开枝散叶、生生不息,蕴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没有贫、富、贵、贱、高、下之分,如:孙中山、文天祥、史可法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平民:万姓。老百姓。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

姓氏文化的定义
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中国姓氏文化:浅谈中国古代姓氏词与文化的关系
姓、氏本有分别,姓起于母系,氏起于父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然而虽言合一,却依旧有着分别,氏是姓的分支,是同姓一族子孙繁衍、各个分支特有的称号。从某一方面来说,姓氏实际上成为了区分亲疏的标尺,这与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接着,来看看《...

姓氏也是文化,你知道你们姓氏的起源吗?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历史、现代...

中国姓氏文化有哪些?
5. 青龙(Qinglong)家族主度最早出现于清乾隆年间。大多数起源于富庶名门大户,形成姓青,名龙的习惯。另外还有部分与官员有关 除了以上几种非常罕见的姓氏外,还有很多奇怪的姓氏,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某些方言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些姓氏具有非常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总之,每一个姓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

中华姓氏文化的来源
中华姓氏的起源,追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前伏羲氏时期。相传伏羲氏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民族。故汉民族的姓氏渊源即包含了客家...

姓氏文化的起源?
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研究姓氏文化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民族要生存,就得携手并肩,...

百家姓的文化渊源是怎样的,怎样看是平民还是贵族?
上古时代,以母系社会为主,所以最早出现的几个姓氏,都有女字旁,比如姬姓、姜姓、姚姓等。而我们后来在这些姓氏,正是从这些古老的姓氏,不断的分化出来的。同时,这些姓氏也不再以血缘关系进行划分,有一些地方只是根据地名来取姓,比如,炎帝、黄帝时期,皇帝的姓氏为公孙,但他是在积水边长大,所以...

科尔沁区19492315400: “冯”姓的起源及“冯”姓祖宗是谁? -
雀叙止泻: 在春秋战国时期,冯姓虽然有好几位深具才华的人见诸史书,但是跟其他同样出自周文王的大姓比较起来,在事功上还是多少有点逊色.至少,在当时熙熙攘攘的群雄并立局面中,姓冯的人就似乎未曾扮演过“独当一面”的重要角色.根据《姓纂》的记载,冯姓也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老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封在魏地,毕万有个孙子食采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采邑的名称为姓,以后统统都姓冯了.

科尔沁区19492315400: 冯氏性从何而来? -
雀叙止泻: 1、冯姓来源: 冯姓在中国也是一个大姓. 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冯姓在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 冯姓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冯姓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

科尔沁区19492315400: 百家姓中“冯”的来历? -
雀叙止泻: 冯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名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被周武王封在毕,所以姓毕.到春秋时期,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晋国做官,晋灭魏国以后,毕万被封在魏.毕万的后代中有一个...

科尔沁区19492315400: 冯是有什么复姓演变的 -
雀叙止泻: 冯系承周文王 派别多脉络清 根据《姓纂》的记载,冯姓也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老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封在魏地,毕万有个孙子食采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采邑的名称为姓,以后统统都姓冯了. 然而,这个姓氏却繁衍得很快,到了汉唐时期,就从原来发源的陕西,繁衍到了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冯姓的子孙在迁到这些地方以后,竟然青出于蓝,纷纷有了十分优异的表现,为他们不甚得意的老祖先,大大地扬眉吐气.

科尔沁区19492315400: “冯”姓的来由 -
雀叙止泻: 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2、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3、还有出自其他方面的冯姓,如:出颖川者,为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为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长乐者,为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为燕王冯宏之后;出宏农者,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为唐监察御史冯师之后.

科尔沁区19492315400: 冯氏是由什么姓氏转变而来的? -
雀叙止泻: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2、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关于司马氏演变之说,全是传谣,没有实证.不足以后人所用.

科尔沁区19492315400: 请问 冯姓氏的由来?、 -
雀叙止泻: 冯姓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冯姓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公高,他的后代封在魏地,其子孙采食于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邑为氏,就是冯氏.而记载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说冯姓是“郑大夫冯简子之后”.冯简子是春秋后期郑简公时人,据说他博学多才,能断大事,当时郑国凡事要跟诸侯打交道,许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议,再做决定.因郑国建都于今河南新郑,故此支冯氏出自新郑.

科尔沁区19492315400: 冯氏的起源?有史书记载 -
雀叙止泻: 根据《姓纂》的记载,冯姓也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老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封在魏地,毕万有个孙子食采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采邑的名称为姓,以后统统都姓冯了. 然而,这个姓氏却繁衍得很快,到了汉唐时期,就从原来发源的陕西,繁衍到了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冯姓的子孙在迁到这些地方以后,竟然青出于蓝,纷纷有了十分优异的表现,为他们不甚得意的老祖先,大大地扬眉吐气.

科尔沁区19492315400: "冯"姓的起源 -
雀叙止泻: 冯姓起源,名人及家谱,[冯氏属地]杜城,今陕西长安县东南,《百家姓》注居始平,位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十里.[冯氏来历]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冯姓也是周文王之后.

科尔沁区19492315400: 仲和冯的姓氏怎么介绍 -
雀叙止泻: 人中仲,二马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