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是是契丹国哪一位皇帝从后晋那一位皇帝手中取得

作者&投稿:汗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契丹皇帝?从后晋皇帝?手中得到了幽云十六州~

契丹狼主耶律德光从汉奸第一人石敬瑭手中得到了该地
400余年之后,在驱逐蒙元德民族解放斗争中,朱元璋的北伐军把沦丧敌手达400年之久幽云十六州收复,至此幽云十六州从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刘知远,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卒于后汉乾佑元年(948年).他在后晋开运四年(947年)称帝建立后汉,改名刘(上日下高),庙号高祖.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知远从小为人沉稳庄重,不好嬉戏.到了青少年时期,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刘知远就在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即后来的后唐明宗)部下为军卒.当时,石敬瑭为李嗣源部将,在战斗中,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石敬瑭感而爱之,以其护援有功,奏请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不久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得助于刘知远等人谋划,在开封称帝,建立了后晋,是为后晋高祖.从此,刘知远以其军政才能和佐命功,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石敬瑭当了七年儿皇帝,于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死去.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刘知远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在忻口大破契丹军,累迁太原王、北平王,之后又在朔州阳武谷再破契丹.刘知远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意图是称霸河东,成就王业,因此对朝廷的诏命半推本就,一方面不服调遣,作战中逗留不进,另一方面也主动出击一下,好让朝廷与契丹不致小看自己.刘知远认为:契丹乃游牧部族,贪残且失人心,加上中原人民的不断反抗,不会久居不退;而石敬瑭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曾表示“予未忍忘晋”,马上就与朝廷反目,又显不“仁”不“义”,还需要等待时机.当契丹入开封时,刘知远使部将王峻表面以祝贺胜利为名,实际则到开封察看形势;有些部将主张起兵击辽,刘知远则以为用兵有缓有急,现在契丹正得势,不可轻举妄动,契丹并无大志,重在搜刮财物,天气渐暖,势难久留;而晋藩镇纷纷降辽,也是暂时的,他们当中有的拒辽投降,有的斩杀辽使,但均无通图中原的豪强之辈;至于南唐以恢复祖业为口实,也不曾设谋取中原.当待契丹去而出兵取天下,可以万全.这种算盘虽缺乏进取精神,总还算得是伺机而动,志在恢复.鉴于上述原因,他事先与契丹勾结,奉表称臣,同时广募士卒,养精蓄锐,加紧称帝的准备. 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耶律德光率契丹军大举进兵,攻入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刘知远看准时机,于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当然,为了掩饰其政治企图,他不改国号,而是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947年).接着,刘知远下诏禁止为契丹括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这些措施意在振奋人心,争取后晋旧臣的投诚归附,为顺利称帝铺平道路.契丹在中原人民抗击下退出后,刘知远又乘机进入开封并建都,改名字为(上日下高),改天福十三年(948年)为乾佑元年,蠲免赋税,大赦天下,堂而皇之做起了皇帝.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括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土,果然深得人心,加上用人得当,进军中派史弘肇为先锋,方能治军严整,所向无敌.不过刘知远在位不满一年,便于乾信元年(948年)去世了,时年54岁.其子刘承佑继位,是为隐帝.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后汉共传二帝,历时四年,是五代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刘知远生逢乱世,在其主要政治和军事活动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对契丹的态度.契丹是鲜卑族的一支,唐后期逐渐成为北方强悍的势力,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太原举兵叛唐,在契丹帮助下建立了后晋.为了报答契丹的帮助,不惜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并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从此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在这方面,刘知远比石敬璃要看得远些,做法上也有所区别.虽然他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儿”,但刘知远则认为:称臣即可,当儿子则太过分,多送些金帛使辽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许,割地会造成将来后患无穷.可见他对契丹更多的是主张笼络、利用以图中原,况且他还曾两次大破契丹,直至称帝后也没有中断同契丹的战事.还应提及的是,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秋,位居邺都留守的杜重威打了败仗后,在契丹引诱下遣使送表,屈膝投降.刘知远称帝后不惜率军亲征讨伐,兵临城下逼其归顺.对这一反复无常、生性难驯的邺台叛帅,刘知远在临终前还不时提醒左右“善防重威”,并授意将其诛杀. 历代史学家们对刘知远的评价,多为批评.各种看法不无道理.但要知道五代十国是一个纷扰割裂的时期,是唐朝后期方镇割据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人民不但备受封建军阀残暴统治的痛苦,而且还受到契丹进扰的祸害.刘知远作为这一动荡时期的封建帝王,在战乱中利用军事实力和政治权术获得了统治地位,自然给中原人民带来了许多灾难,但他努力遏制契丹的南侵,对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的生产起到某种积极的作用.当然,同其他的封建军阀一样,处于战乱之中的争斗与割据,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人民.

刘知远,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卒于后汉乾佑元年(948年)。他在后晋开运四年(947年)称帝建立后汉,改名刘(上日下高),庙号高祖。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知远从小为人沉稳庄重,不好嬉戏。到了青少年时期,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刘知远就在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即后来的后唐明宗)部下为军卒。当时,石敬瑭为李嗣源部将,在战斗中,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石敬瑭感而爱之,以其护援有功,奏请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不久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得助于刘知远等人谋划,在开封称帝,建立了后晋,是为后晋高祖。从此,刘知远以其军政才能和佐命功,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石敬瑭当了七年儿皇帝,于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死去。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刘知远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在忻口大破契丹军,累迁太原王、北平王,之后又在朔州阳武谷再破契丹。刘知远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意图是称霸河东,成就王业,因此对朝廷的诏命半推本就,一方面不服调遣,作战中逗留不进,另一方面也主动出击一下,好让朝廷与契丹不致小看自己。刘知远认为:契丹乃游牧部族,贪残且失人心,加上中原人民的不断反抗,不会久居不退;而石敬瑭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曾表示“予未忍忘晋”,马上就与朝廷反目,又显不“仁”不“义”,还需要等待时机。当契丹入开封时,刘知远使部将王峻表面以祝贺胜利为名,实际则到开封察看形势;有些部将主张起兵击辽,刘知远则以为用兵有缓有急,现在契丹正得势,不可轻举妄动,契丹并无大志,重在搜刮财物,天气渐暖,势难久留;而晋藩镇纷纷降辽,也是暂时的,他们当中有的拒辽投降,有的斩杀辽使,但均无通图中原的豪强之辈;至于南唐以恢复祖业为口实,也不曾设谋取中原。当待契丹去而出兵取天下,可以万全。这种算盘虽缺乏进取精神,总还算得是伺机而动,志在恢复。鉴于上述原因,他事先与契丹勾结,奉表称臣,同时广募士卒,养精蓄锐,加紧称帝的准备。 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耶律德光率契丹军大举进兵,攻入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刘知远看准时机,于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当然,为了掩饰其政治企图,他不改国号,而是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947年)。接着,刘知远下诏禁止为契丹括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这些措施意在振奋人心,争取后晋旧臣的投诚归附,为顺利称帝铺平道路。契丹在中原人民抗击下退出后,刘知远又乘机进入开封并建都,改名字为(上日下高),改天福十三年(948年)为乾佑元年,蠲免赋税,大赦天下,堂而皇之做起了皇帝。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括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土,果然深得人心,加上用人得当,进军中派史弘肇为先锋,方能治军严整,所向无敌。不过刘知远在位不满一年,便于乾信元年(948年)去世了,时年54岁。其子刘承佑继位,是为隐帝。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后汉共传二帝,历时四年,是五代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刘知远生逢乱世,在其主要政治和军事活动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对契丹的态度。契丹是鲜卑族的一支,唐后期逐渐成为北方强悍的势力,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太原举兵叛唐,在契丹帮助下建立了后晋。为了报答契丹的帮助,不惜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并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从此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在这方面,刘知远比石敬璃要看得远些,做法上也有所区别。虽然他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儿”,但刘知远则认为:称臣即可,当儿子则太过分,多送些金帛使辽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许,割地会造成将来后患无穷。可见他对契丹更多的是主张笼络、利用以图中原,况且他还曾两次大破契丹,直至称帝后也没有中断同契丹的战事。还应提及的是,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秋,位居邺都留守的杜重威打了败仗后,在契丹引诱下遣使送表,屈膝投降。刘知远称帝后不惜率军亲征讨伐,兵临城下逼其归顺。对这一反复无常、生性难驯的邺台叛帅,刘知远在临终前还不时提醒左右“善防重威”,并授意将其诛杀。 历代史学家们对刘知远的评价,多为批评。各种看法不无道理。但要知道五代十国是一个纷扰割裂的时期,是唐朝后期方镇割据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人民不但备受封建军阀残暴统治的痛苦,而且还受到契丹进扰的祸害。刘知远作为这一动荡时期的封建帝王,在战乱中利用军事实力和政治权术获得了统治地位,自然给中原人民带来了许多灾难,但他努力遏制契丹的南侵,对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的生产起到某种积极的作用。当然,同其他的封建军阀一样,处于战乱之中的争斗与割据,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人民。

辽太宗耶律德光(927~947年在位)于公元936年以册封石敬瑭(936~942年在位,五代时后晋开国皇帝)为后晋开国皇帝为条件从其手中获得燕云十六州.

燕云是契丹国辽太宗耶律德光(契丹的名字为尧骨)从后晋高祖石敬瑭手中取得的。

幽云十六州我记得应该是从后晋 “儿皇帝” 石敬瑭手里割让出去的

辽太宗耶律德光从后晋开国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那里得到燕云16州

儿皇帝石敬塘送给干爹耶律德光燕云十六州当孝敬钱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927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洛阳夹马营出生时,正是五代十国的最乱时。赵匡胤算是将门之后,父亲赵弘殷是将军,乱世出生的赵匡胤从小能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公元938年,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一己私利,竟然把汉人固有领土 幽云十六州 送给北方契丹政权,甘愿认契丹皇帝为父皇帝,自己作为儿皇帝。 燕云十六州,现在位于北京、天津...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不是石敬瑭割给契丹的呢?
情急之下,石敬瑭向契丹求援,耶律德光亲自带兵来援,不但解了太原之围,还灭了后唐,这就意味着包括幽云十六州在内的后唐领土,全归了契丹。打下晋安后,石敬瑭拜见耶律德光,感谢救民之恩,两人把酒庆祝后约为父子,很快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显然后晋是契丹所建立,也自然成了契丹的藩属国,...

契丹怎么消失了
契丹,一个古老民族的名字,自北齐起就不断出现在中国的史书当中。契丹民族发源于东北地区,自诞生之时起就不断与中原王朝打交道,后来更是建立起强大的辽朝,辽帝国传位九帝,国祚两百一十年,最终被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灭亡。辽朝鼎盛时期非常强大,由于后唐时期辽人取得了幽云十六州,所以在与宋的军事...

古时候说的燕云十六州是哪里?
燕云十六州,曾经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一提到燕云十六州,人们就会想到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石敬瑭为达到称帝的目的,认比他小十多岁的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为父,并将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另外加岁贡帛30万匹。最终被契丹主册封为大晋皇帝。至于燕云十六州的“燕”的来历,是...

是耶律德光创建了辽国?如何评价耶律德光这个人?
主要成就: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夺取幽云十六州,使辽国实力大增 说到辽国的开国君主,许多人的第一个反应应该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毕竟既然是一国之祖,那么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应该就是开国君王了吧!说耶律阿保机是开国皇帝并没有错,不过他不是辽国的开国皇帝,而是契丹国的开国皇帝。虽然契丹...

古代辽国是现在哪里
辽国疆域最大之时,疆域东北至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涿州、山西省雁门关一线。辽朝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辽太祖及辽太宗时期不断对外扩张,辽太祖时征服奚(今河北北部)、乌古、黑车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现在哪里
幽云十六州一直以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也是中原王朝在强盛时期经略北方的重要据点。幽云十六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宋的叶隆礼在《契丹国志》中说道"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幽云十六...

燕云十六州具体指哪些地方?
燕云十六州别名与历史 1、燕云十六州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因当时的燕地有称为幽州,故又称为幽云十六州。2、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3、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

历史问题 急急急
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石敬瑭的投降...

历史上,谁曾许诺将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燕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以后燕云十六州成为辽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贻害长达400年。 以为石敬瑭 中原丧失门户 导致直接后果就是宋朝一直被动挨打 缺乏机动性强的骑兵 幽云十六州直到明朝才收回来 ...

灵川县15345096825: 燕云是是契丹国哪一位皇帝从后晋那一位皇帝手中取得 -
舌俘双子: 刘知远,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卒于后汉乾佑元年(948年).他在后晋开运四年(947年)称帝建立后汉,改名刘(上日下高),庙号高祖.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知远从小为人沉稳...

灵川县15345096825: 辽朝什么时候占领了幽云十六周 -
舌俘双子: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

灵川县15345096825: 燕云十六州是怎么回事? -
舌俘双子: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指中国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位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

灵川县15345096825: 是谁认契丹首领做父亲?
舌俘双子: 后晋的石敬瑭,他以向契丹臣服,割让中原北部的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取契丹的军事保护,以便自己偏安一方.

灵川县15345096825: 石敬瑭为什么把燕云16州给辽国? -
舌俘双子: 后唐清泰三年,末帝李从柯决意逼反重臣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派大兵围困了太原. 石敬瑭在李从柯登基过程中立有大功,现在却遭如此对待,十分心寒,他一面奋力抵抗,一面写奏章派人向契丹求援.奏章由桑维翰所写,内容大致是请称臣于契丹,并父事之,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同年,契丹主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把自己身上的衣冠解下来授给石敬瑭.大晋在契丹支持下统一了中原,石敬瑭按约定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灵川县15345096825: 燕云十六州的丧失的影响是什么?
舌俘双子: 燕云十六州的丧失,使中原的汉族政权受北方少数民族威胁持续长达四百年之久!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的后晋皇帝石敬瑭一直被视为“汉奸、卖国贼

灵川县15345096825: 石晋是个甚么样的君主?国号是甚么? -
舌俘双子: 石晋,大契丹国君主;公元938年,石晋将燕云106州正式割让给辽朝,因而辽太宗便在燕云汉地创建1个新的国号──大辽;公元947年,辽灭石晋.

灵川县15345096825: 史上公认的千古一帝都是谁 -
舌俘双子: 1、史上公认的千古一帝指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权专制社会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秦王朝的建立对2000年的中国帝制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