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主要的几场战争

作者&投稿:殷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中最重要的三次战役是?~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后世评价: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2、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3、夷陵之战:
孙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战役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
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次年四月逝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诸葛亮,后者立即遣使与孙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
影响:
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五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其他大战:
1、火烧博望坡
博望坡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于博望与刘备交战,刘备在杀伤一定曹军后退兵。
日后曹操将重心转移至北方的袁谭与袁尚身上,无暇再顾及荆州的刘备,使其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刘表亦不愿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数年的和平。
2、火烧新野
火烧新野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诸葛亮第一把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大败,曹操便亲自领兵伐新野。刘备放弃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军。 曹操的部将曹仁领的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城中驻扎。
夜来时分,就被火烧了。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两把火。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急急奔出东门。
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正奔走间,糜芳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曹仁大败,夺路而走。
3、濮阳之战
东汉末,曹操收复兖州失地,先下定陶,继克钜野,杀死吕布部将李封、薛兰,接着进攻濮阳。吕布出城迎战,曹军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共战吕布,吕布不能支,拨马回城。后来,刘璋手下的别驾张松在校场还拿这件事讥笑曹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曹操歼灭了袁绍势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易中天的话就是说军阀战胜了门阀。


赤壁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孙权(孙权军 刘备军)孙刘联军战胜了曹军,从此,曹操的势力,就再也没能扩展到江东。并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易中天说,这是南方战胜了北方。
夷陵之战 作战双方:刘备 孙权 陆逊火烧连营大破蜀军, 使新兴蜀汉国力大衰,且无力夺回荆州,最终形成三国鼎立最终局面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便率领20多万人马(号称80万)南下。此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赤壁市赤壁山上的镌字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且军中出现瘟疫,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带打败蜀军。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夷陵之战陆逊反攻示意图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官渡之战 :
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赤壁之战: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190年 关东诸侯讨董卓之战
曹操攻董卓荥阳之战
孙坚鲁阳退敌
董卓袭王匡河阳津之战
孙坚斩华雄阳人之战
刘表平定荆州之战
191年 孙坚攻董卓洛阳诸陵之战
袁绍袭孙坚阳城之战
孙坚击刘表襄阳之战
曹操击黑山军濮阳之战
陶谦破黄巾军徐州之战
刘焉割据益州之战
公孙瓒破黄巾军东光之战
192年 袁绍与公孙瓒界桥之战
公孙瓒击袁绍巨马水之战
公孙瓒攻袁绍龙凑之战
袁术击袁遗扬州之战
李傕等进犯长安之战
曹操击黑山军武阳之战
曹操破黄巾军兖州之战
193年 曹操击袁术封丘之战
曹操攻陶谦彭城之战
公孙瓒灭刘虞幽州之战
袁谭攻田楷青州之战
袁绍攻黑山军常山之战
194年 吴景攻周昕丹阳之战
孙策攻陆康庐江之战
195年 孙策攻刘繇曲阿之战
孙策与太史慈神亭之战
刘繇攻诸葛玄、笮融豫章之战
李傕劫持帝后公卿长安之战
李傕、郭汜攻杨奉、董承弘农之战
袁绍攻臧洪东郡之战
鲜于辅攻公孙瓒鲍丘之战
曹操攻吕布定陶之战
196年 吕布袭刘备下邳之战
郝萌袭吕布徐州之战
孙策攻王朗会稽之战
曹操攻杨奉梁县之战
曹操灭何义黄巾军之战
197年 曹操攻张绣淯水之战
曹操攻袁术蕲阳之战
曹操攻张绣湖阳之战
吕范、、徐逸攻陈瑀海西之战
吕布破袁术下邳之战
袁术灭陈王刘宠淮阳之战
吕布攻臧霸莒城之战
198年 袁绍灭公孙瓒易京之战
段煨灭李傕关中之战
曹操攻张绣穰城之战
曹操灭吕布下邳之战
199年 曹操灭眭固射犬之战
刘岱攻刘备小沛之战
孙策袭刘勋皖城之战
孙策攻黄祖沙羡之战
孙策平邹佗、严白虎之战
200年 策攻陈登丹徒遇害之战
刘表破张怿长沙之战
刘馥平定扬州之战
张鲁据汉中之战
刘璋平赵韪益州之战
孙权灭李术皖城之战
曹操破刘备徐州之战
曹操斩颜良白马之战
曹仁攻刘备汝、颍之战
蔡阳攻刘备汝南之战
曹操夜袭乌巢之战
201年 曹操破袁绍仓亭之战
202年 锺繇击郭援平阳之战
203年 贺齐平建安之战
袁谭与袁尚之战
曹操攻袁谭袁尚黎阳、邺城之战
204年 曹操攻袁尚邺城之战
曹操灭袁谭南皮之战
孙权平妫览戴员丹阳之战
孙权平山越之战
205年 杜畿灭卫固定河东之战
曹操平定幽州之战
曹操灭高斡壶关之战
206年 乐进李典破管承长广之战
于禁平昌豨东海之战
雍州兵讨张猛之战
207年 孙权攻黄祖江夏之战
曹操攻乌桓白狼山之战
208年 孙权灭黄祖夏口之战
曹操灭刘表襄阳之战
曹操破刘备当阳之战
赤壁之战
209年 周瑜攻曹仁江陵之战
孙权围攻合肥之战
张昭攻当涂之战
贺齐攻陈仆黟、歙之战
张辽平陈兰、梅成六安之战
210年 步骘灭吴巨交州之战
211年 曹操破马超渭南之战
刘备灭刘璋取益州之战
212年 曹丕攻田银苏伯之战
213年 曹操攻孙权濡须口之战
马超攻韦康冀城之战
214年 夏侯渊攻马超祁山之战
诸葛亮入川之战
夏侯渊灭宋建陇右之战
孙权攻占皖城之战
夏侯渊攻韩遂长离之战
霍峻守葭萌城之战
215年 曹操破窦茂灭韩遂河池之战
张飞攻张郃巴西之战
赵俨平吕并陈仓之战
曹操攻张鲁阳平之战
孙权围合肥之战
217年 陆逊击费栈丹阳之战
孙权与曹操第二次濡须口之战
218年 王必平耿纪许昌之战
曹洪破吴兰下辨之战
曹彰击乌桓代郡之战
曹仁破侯音宛城之战
李严平定马秦、高定之战
刘备攻取汉中之战
219年 刘封、孟达攻申耽上庸之战
樊城之战
吕蒙袭关羽江陵之战

220年 孟达攻刘封上庸之战
苏则平定河西之乱
221年 张既平定河西之战
222年 夷陵之战
杨洪平黄元叛蜀之战
曹丕首征东吴之战
曹休与吕范洞口之战
223年 曹仁与朱恒濡须口之战
张郃攻占江陵中洲之战
曹真与朱然江陵之战
贺齐取蕲春之战
224年 田豫击鲜卑轲比能之战
曹丕攻广陵之战
225年 任福平蔡方、唐咨之战
诸葛亮平南中之战
周鲂攻彭绮鄱阳之战
226年 泪饭交趾之战
孙权攻魏之战
诸葛瑾攻襄阳之战
227年 张嶷平张慕之战
228年 曹真破赵云之战
孟达反魏之战
诸葛亮攻魏街亭之战
229年 葛亮攻魏陈仓之战
诸葛亮攻魏武都、阴平之战
魏与吴石亭之战
230年 曹真攻蜀汉中之战
潘浚、吕岱平武陵蛮之战
满宠守合肥之战
231年 布袭王凌阜陵之战
诸葛亮攻魏上邽之战
232年 魏与吴成山之战
魏与吴庐江之战
魏攻公孙渊辽东之战
233年 马忠平南夷之战
魏击鲜卑楼烦之战
吴攻魏合肥新城之战
234年 诸葛亮攻魏五丈原之战
杨仪杀魏延之战
诸葛恪平山越
吕岱平李桓、罗厉庐陵之战
237年 陆逊平彭旦鄱阳之战
毋丘俭攻公孙渊辽东之战
陆逊平吴遽豫章、庐陵之战
238年 司马懿平公孙渊辽东之战
239年 羊衠袭辽东之战
吕岱平廖式交州之战
240年 张嶷平越隽之战
241年 吴攻魏芍陂、樊城之战
243年 吴袭六安之战
244年 曹爽攻蜀汉中之战
246年 吴攻魏柤中之战
毋丘俭攻高句丽之战
246年 姜维平汶山夷之战
247年 姜维攻魏洮西之战
248年 邓芝攻涪陵夷之战
陆胤平交趾、九真夷之战
249年 姜维攻曲城之战
姜维攻西平之战
250年 魏与吴江陵之战
吴败文钦之战
251年 王基、州泰击吴之战
252年 魏与吴东兴之战
253年 吴、蜀攻魏南安、合肥之战
254年 姜维攻临洮、陇西之战
255年 司马师平毋丘俭、文钦之战
孙峻攻寿春之战
姜维攻狄道之战
256年 文钦、吕据攻魏之战
姜维攻段谷之战
257年 姜维攻芒水之战
司马昭破诸葛诞寿春之战
魏平高显县民之战
吴平三郡起义之战
260年 成济杀魏曹髦之战
262年 姜维攻邓艾洮阳之战
263年 曹魏灭蜀之战
吴平吕兴交趾之战
钟离牧平武陵之战
264年 罗宪抗吴永安之战
王稚攻吴句章之战
钟会、姜维反魏成都之战
266年 堂施起义军之战
268年 吴攻江夏之战
杨稷破刘俊交州之战
晋与吴合肥之战
270年 晋攻鲜卑万斛堆之战
吴晋涡口之战
271年 青山之战
吴攻晋交趾等郡之战
匈奴刘猛攻并州之战
272年 晋攻匈奴刘猛之战
陆抗平西陵之战
王睿平定张弘之战
杨欣讨宋质之战
273年 吴晋戈阳之战
274年 吴镇压奚熙之乱
晋反击凉州胡之战
晋攻吴枳里之战
吴攻晋江夏之战
275年 晋攻鲜卑之战
276年 胡奋击并州胡之战
晋攻鲜卑之战
鲜卑攻晋边之战
杨欣讨令狐宏之战
277年 文鸯破鲜卑之战
吴晋江夏之战
278年 晋与鲜卑武威之战
晋吴皖城之战
晋吴西陵之战
279年 吴攻郭马之战
马隆收复凉州之战
280年 晋灭吴之战

好好研究!这个是所有的!!

三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 鲁阳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 武阳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 兖州之战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 定陶之战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至建安四年(199年) 孙策平江东之战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 曲阿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 穰城之战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 官渡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徐州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白马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乌巢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 白狼山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 赤壁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 林历山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 渭南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至十九年(211—214年) 益州之战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 皖城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 合肥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十一月 巴西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218—219年) 汉中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樊城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江陵之战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 夷陵之战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 濡须口之战

三国魏黄初五年(吴黄武三年,224年) 广陵之战

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 南中之战

三国蜀建兴六年至十二年(228—234年) 诸葛亮攻魏之战

三国吴嘉禾三年至六年(234—237年) 吴平山越之战

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 辽东之战

三国魏正始五年(244年) 汉中之战

三国魏嘉平元年(249年) 曲城之战

三国吴建兴元年(252年) 东兴之战

三国魏嘉平五年(253年) 南安、合肥之战

三国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十八年,255年) 狄道之战

三国魏甘露元年(蜀延熙十九年256年) 段谷之战

三国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258年) 寿春之战

三国魏景元四年(蜀汉景耀六年263年) 魏灭蜀之战

三国魏景元五年(264年) 永安之战

三国吴凤凰元年(晋泰始八年,272年) 西陵之战那个书里面的目录里挺清楚的啊~~黄巾之乱--联合军胜汜水关(华雄被斩)--虎牢关(吕布输给三英)--联合军胜徐州之战(曹操撤退)--陶谦刘备军胜白门楼(吕布死,张辽降)--曹操胜官渡之战(张邰降,颜良文丑被关羽斩)--曹操胜诸葛亮出山(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刘备军胜赤壁--不用说了南蛮之战7擒7纵(孟获心服)--刘备军胜陆逊火烧刘备700里联营.刘备白帝托孤--孙权军胜五丈原)诸葛亮被司马懿拖死--曹操军胜

赤壁之战导致三国鼎立、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夷陵之战刘备死了,东吴势力得到巩固


《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

中国、外国近代著名战争有哪些啊?
1、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历史,是我国人类发展中的古代史,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武装冲突和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可以分期列举如下: 2、在春秋以前,主要有:逐鹿之战,传说是古华夏族由野蛮时代转向文明时代过程中的一次大规模...

建国以来的军事战争。
并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为中印关系中的核心问题。2、1969年苏中珍宝岛战争:虽说这场战争双方只是死伤几百人,但由这个弹丸小岛险些引发了世界核大战。取得的成就是:保卫了领土安全,遏止了苏联对华野心;拉开了中美改善关系的帷幕,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得到提高,中国顺利加入联合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

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怎样?
1919年 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侵略战争有哪些?
别看中国的近代是一直被国外欺负的对象,但是在古代,中国可以说是当时的世界大哥,都是我们去侵略对方的,但是如果说不为人知的还没有几个,而一般人不知道,只有熟悉历史的人知道的对外侵略还是有不少的。要说最远的还要数那马背上的天骄了,也是他将中国的版图阔到最大,他就是成吉思汗了,一个...

中国建国后加入了哪些局部战争
1、抗美援朝战争导火索:美国侵朝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并干涉中国内政。经过:中国、朝鲜对战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迫使美韩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2、中印边境反击战导火索:印度在边界制造流血事件。经过:印度多次挑衅中国边防,中国奋而反击,击败印度,换来数十年的边境安宁。...

抗日战争分为哪几个阶段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

中国有几大战役
次年二月朱元璋就势一鼓灭掉了陈氏割据势力,开始了他的统一战争。(值得一提的是鄱阳湖大战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水战)白河沟之战建文军由李文忠之子李景隆领兵六十万,燕王军十数万(其中有宁王辖下的八万精锐蒙古骑兵),两军在白河沟交战,燕军第一天作战失利,第二天也先是作战不利,朱棣也...

世界近代发生过哪些大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主要是由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组成,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由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抗法西斯轴心国和仆从...

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以投入的兵力来估算,淞沪会战最大,中日投入兵力超过100万。以战争范围面积来估算,武汉会战最大,以武汉为中心,范围包括湖北大部、湖南一部、江西一部,河南有少部,安徽也有少部。投战范围是相当大了。国民党总结前几次战役的失败,吸取共产党的意见,不计较一城一池得失,采取外围作战,取得首场胜绩...

建瓯市17052938148: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有哪几个? -
师帜腹膜: 诸葛亮北阀是三国时期持续时间较长的局部战争,并不在四大著名战役之内.四次著名战役是指以下四次战役: (1)官渡之战:曹操集团VS袁沼集团,曹操获胜,为曹操集团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集团,曹操战败,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 (3)彝陵之战:孙吴集团VS蜀汉集体,刘备被东吴主将陆逊用火攻击败,不久病死.此后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三足鼎立局面. (4)西陵之战 :西晋VS东吴,东吴在主将陆抗的带领下,破坏了晋军主将羊怙的进攻,使西晋迅速灭亡东吴的计划搁浅.

建瓯市17052938148: (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 -
师帜腹膜: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这三战相同的地方在于:一,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二、一般认为,这三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当然,夷陵之战是否以少胜多是有争议的,例如《资治通...

建瓯市17052938148: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 -
师帜腹膜: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

建瓯市17052938148: 三国演义的五次重要战争 -
师帜腹膜: 讨伐董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火烧连营,七擒孟获,关羽水淹七军,曹操北征乌桓,等等等等吧,很多

建瓯市17052938148: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战争 -
师帜腹膜: 1、宛城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征荆州,来到宛城,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但因曹操纳了其叔嫂邹氏,张绣遂用贾诩之计成功偷袭了曹军,导致曹操的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战死,兵马损失惨重.2、易京之战:袁...

建瓯市17052938148: 三国演义有哪几场著名战争?
师帜腹膜: 1.赤壁之战----周瑜VS曹操.火攻之计大破百万曹兵. 2.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一战成就北方定数. 3.夷陵之战----刘备VS陆逊.火烧连营兵败白帝城. 4.合肥之战----孙权VS张辽.霸气文远威慑江东. 5.雒城之战----刘备VS张任.成就蜀汉帝业. 6.虎牢关之战----联合军VS董卓.三英战吕布广为流传. 7.定军山之战----黄忠VS夏侯渊.平定汉中重要一役. 8.上方谷之战----诸葛亮VS司马懿.火烧仲达怎奈天公佑护. 9.西凉之战----马超VS曹操.割需弃袍孟起英勇无敌. 10.五丈原之战----诸葛亮VS司马懿.假诸葛吓退真司马传为佳话.

建瓯市17052938148: 三国重要战役有哪些?
师帜腹膜: 最重要的是官渡、赤壁还有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尊定曹魏集团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实现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 夷陵之战,根本上动摇隆中对战略蓝图

建瓯市17052938148: 三国演义5次著名战争,概括情节,并简单评价主要人物. -
师帜腹膜: 1、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南下夺取荆州,刘表病死,次子刘琮即位,但被蔡瑁、蒯越等人煽动,献出荆州,曹操得其船步兵数十万,休息三个月后,又南下,妄图歼灭江东孙氏政权.而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史称“孙刘联军”...

建瓯市17052938148: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
师帜腹膜: 三国演义》中大概有三百多场战役比较经典的我认为有十场: 1.官渡之战 2.赤壁之战 3.汉巴之战 4.关羽失荆州 5.夷陵之战 6.诸葛亮北伐 7、关东联军伐董卓 8、淮南之争 9、曹魏灭蜀吴 10、西晋统一中国

建瓯市17052938148: 三国演义主要战役有哪些 -
师帜腹膜: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