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作者&投稿:汗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牧 <清明>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啊 ??急急~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故作《清明》。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原文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如下: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扩展资料: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

  杜甫——《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
   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
   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
   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
   “清明烟雨画”。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清明
杜牧 〔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晚唐诗人杜牧,是一位为人刚直、情致豪迈、敢论列大事、指陈利弊的文士,初年他有些怀才不遇,后遇宰相李德裕的赏识,才委他依次做了黄、池、睦、湖四州刺使,每任时间都不长。他活了年近五十(803—852),就快怏不平地过早去世了。下面再谈有关他的《清明》诗。

杜牧《清明》诗与晚唐北方社会

《清明》诗显然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见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

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律诗: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
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这首诗与《清明》诗写得是同样一种景况,“极目无人迹”的荒村野店,与“路上行人欲断魂”也都是当时并州一带的灾情,并且是“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的战乱气氛。因为晚唐统治阶级腐败,宦官专权,阶级矛盾激化,农民义军四起,在这种人迹稀少的战乱环境,杜牧又是在细雨蒙蒙的清明节,想买一杯酒吃,却不见一个人影可以问路,幸遇牧童向他指出卖酒的村落,居然能找到好酒“汾清”,这不仅写出了当时诗人的情怀,也写出了晚唐北方农村苦难遭遇的生活缩影。杜牧在《并州道中》的尾联用“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点题,也就说明了在这种战乱、荒凉的灾难年月,遭灾的只是农民等下层劳动人民,对达官贵胄来说,还是可以沉醉高卧无动于衷的。诗作侧面流露了杜牧对当时统治阶级漠视人民疾苦的愤懑情绪。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

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这首...

诗人为什么要写《清明》这首诗?
5. 又过了四年,即公元849年,杜牧如约出任湖州刺史,却得知少女已嫁为人妇。6. 杜牧感慨万分,创作了《七绝》一首,表达自己的悔恨。7. 杜牧的伤感情怀引起了后世许多文人的共鸣,其中苏轼和晁补之等人也创作了相关的诗作。8. 《清明》这首诗不仅记录了杜牧的个人情感,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浪漫佳话...

清明这首诗中人物是什么,表情台词是什么?
谢枋得为南宋人,然从《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所载宋祁《锦缠道》词“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数句可知,此诗在北宋已流传人口。尤以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流传最广,江南一带可谓家喻户晓。此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杜牧为池州刺史。关于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历来也有...

求杜甫《清明》这首诗的鉴赏、写作背景
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黄庭坚的《清明》,为什么有人说是最特别的清明诗?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这首诗是能够更加强烈的表达自己的心情。黄庭坚的一生也是非常的坎坷。当他看到春天这生机勃勃的景色,他却想到的是自己在朝廷上面所遭遇的不公。可以看出当时的朝廷局面是如此的艰难,由景生情,于是他便写下了这首《清明》诗。在戏中大家不难看出他的内心世界是非常的复杂。他所...

杜牧《清明》诗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http:\/\/bbs.cubefrance.com\/read.php?tid=8752&page=e&fpage=1 杜牧《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董乃斌的译诗如下:“茸毛般的细雨像多情的手\/给原野换上了嫩绿的新装\/我的心...

清明古诗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问题六:杜牧《清明》古诗意思详写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

《清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晚唐诗人杜牧,是一位为人刚直、情致豪迈、敢论列大事、指陈利弊的文士,初年他有些怀才不遇,后遇宰相李德裕的赏识,才委他依次做了黄、池、睦、湖四州刺使,每任时间都不长。他活了年近五十(803—852),就快怏不平地过早去世了。下面再谈有关他的《清明》诗。 杜牧《清明》诗与晚唐北方...

古诗清明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清明》这首古诗的主旨在于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细雨纷纷和行人的断魂情绪,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纷纷”不仅形容了春雨的细密,也映射了行人心头的纷乱与感伤。而“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更是深刻揭示了诗人在清明佳节时的孤寂与哀愁。《清明》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

诗人为什么要写《清明》这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见,这首《清明》诗无疑是一首感恨伤怀的幽怨诗。当年,杜牧为了一名美丽的吴中少女而记下的自身的感恨伤怀,却没有想到为世上留下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浪漫佳话。当然,令这位名满天下的一代大诗人更没有想到的是,一千二百多...

利辛县17041352337: 杜牧 <清明>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啊 ??急急 -
甘世瑞辉: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故作《清明》.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

利辛县17041352337: 《清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甘世瑞辉: 找来找去还真查不到有什么写作背景.估计是即兴之作

利辛县17041352337: 杜牧清明的写作背景 -
甘世瑞辉: 杜牧的《清明》写作背景有以下几种:1. 一种说法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

利辛县17041352337: 求杜甫《清明》这首诗的鉴赏、写作背景 -
甘世瑞辉: 杜甫——《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利辛县17041352337: 杜甫:《清明》的作品背景 -
甘世瑞辉: 杜甫没有写过《清明》一诗. 杜牧写的. 清明诗意(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杜牧写景抒情的...

利辛县17041352337: 关于唐朝诗人杜牧所写的《清明》诗的意思 -
甘世瑞辉: 意思: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迷乱,难以平静,好在寻找一个小酒店,可以歇歇脚,避避雨,还可以小饮几杯,解解春寒,最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散散心头萌发的愁绪.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

利辛县17041352337: 古诗巜清明》? -
甘世瑞辉: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全诗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全诗的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远远地指杏花山村. 分析: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利辛县17041352337: 清明是谁写的那朝的在甚么背景写的 -
甘世瑞辉: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唐代时期杜牧所作,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又称杜樊川.大和2年 (828)...

利辛县17041352337: 清明诗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感情 -
甘世瑞辉: 思乡 思友 很悲伤的感情 把感情寄托在诗词中去

利辛县17041352337: 杜牧《清明》的诗意 -
甘世瑞辉: 《千家诗》中有一首被认为是杜牧所写的《清明》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然而在艺术上它有什么优美的地方,至今不但还没有人加以全面地析释,相反的,明朝的谢榛(《四溟诗话》卷一第15页)及今日的学者黄永武教授(《中国诗学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