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必背75条

作者&投稿:由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伤寒论是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它蕴含着丰富的辨证论治原则。要深入理解与运用,掌握其75条核心辨证用药条文至关重要。下面逐一解析这些经典方剂的临床应用,让你在临床实践中游刃有余。

首先,太阳病的桂枝汤是治疗初期表证的良方,针对脉缓、汗出、项背强等症状,如遇到喘家患者,还需加入厚朴和杏子,以强化祛风止咳的效果。而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以及桂枝麻黄各半汤等,针对风寒表实、风热表证、太阳病夹痰等不同症状,各有其独特的功效。

接着,桂枝二越婢一汤和桅子豉汤针对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桂枝甘草汤则适用于心悸、出汗等症。误下太阳病后,应及时调治,如葛根黄芩黄连汤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能有效调理肠胃,防止邪气深入。

出汗喘息、心悸时,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能解表止咳;表证未解,桂枝二越婢汤则能调和营卫。大量出汗后的处理,如心下悸、腹胀满,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汤剂。

对于厥心悸、小便不利等症状,茯苓甘草汤和干姜附子汤能温阳利水。针对其他常见症状,如发热、腹痛、消渴,茯苓四逆汤、炙甘草汤和五苓散能调节阴阳,平衡水火。

结胸、心下痛、血证等症状,大陷胸汤和抵当汤是治疗的关键;阳明证的便秘、蓄血,抵当汤则能通腑泄热。心下痞、结胸,小陷胸汤和泻心汤能疏肝和胃,消痞化痰。

腹中雷鸣、心下痞硬满,甘草泻心汤能清热通腑;心下痞硬、嗳气不除,旋覆代赭汤则能和胃消痞。胸热胃邪、腹痛欲呕,黄连汤可清胃热止痛。表证已解而里未和,十枣汤能逐水实,助体内邪气排出。

手足厥冷、胸满心烦,瓜蒂散则能发汗解表,治疗厥逆病症。风湿搏动、身体疼烦,桂枝附子汤能温经散寒。风湿骨节痛,甘草附子汤则能温经止痛。

脉浮滑时,白虎汤或加人参汤能清热生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猪苓汤能利水消肿。太阳病胃热蒸蒸发热,调胃承气汤能清胃降火。阳明病的潮热、谵语,小承气汤能通腑泄热。

以上仅是伤寒论辨证用药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中,需灵活运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确保用药准确无误。无论是治疗身热、腹痛,还是调理肠胃、祛湿化痰,伤寒论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治疗手段。记住这些条文,将有助于你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游刃有余,准确应对各种复杂病情。


《伤寒论》81~90条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89: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

伤寒论原文及译文是怎样的?
本条说明太阳病已否内传,应以当时的脉证为据,不要拘泥于日数。四、【原文】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1、若发汗 已,身灼热 2、者,名曰风温 3、风温为病,脉阴阳 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 4、语言 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5、若被火 6、微发...

伤寒论要背哪些
伤寒论需要背诵的核心内容 一、总纲与基本框架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之作,涵盖了丰富的外感热病的理论及治疗经验。在背诵伤寒论时,首先需要掌握其总纲和基本框架,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二、重要条文与理论 1. 经典条文: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等关键章节的论述,这些都是伤寒论...

伤寒论序原文及翻译
伤寒论序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

巜伤寒论》31~40条
巜伤寒论》31~40条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天然槑17 2022-07-20 · TA获得超过108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

《伤寒论》辩脉法原文及译文
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躁扰者,必欲解也。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睑内际黄者,此为欲解也。 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也。 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

伤寒论怎么复习
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15、虚羸:虚弱消瘦。16、结胸:证侯名。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 特征的证侯。17、法醋:即食用醋。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伤寒论序原文及翻译
伤寒论序原文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年寿极矣而弗夭,良由轻身减害,爱好养生之道也。论伤寒者必辨表里虚实寒热之异,察气血阴阳盛衰之因。夫伤寒传染之病,热病之类也;经曰:形寒饮冷伤肺,盖伤于表者多热病,伤于里者多寒病。是以圣人设此伤寒六经之法以诊诸病焉。故有太阳中风桂枝之剂,麻黄...

伤寒论名言佳句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

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乡野拾遗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龙华区18992585070: 伤寒论必背条文顺口溜 -
宋胆力奥: 伤寒论必背条文, 成为医者有担当; 六经辨证要掌握, 清热解毒方才妥善. 对症下药要精准, 体寒阳虚各方案; 实热虚热需分明, 才能为患者切根. 六气不和病发生, 寒热水火各不同; 六经辨证要上心, 免得误诊延误病程. 病脉并行需把...

龙华区18992585070: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中要求背诵的重点条文有哪些 -
宋胆力奥: 伤寒论背诵条文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 中风表虚证 12. 太阳中风,阳...

龙华区18992585070: 学习伤寒论,必背的条文是什么?
宋胆力奥: 谨记医者父母心足矣.

龙华区18992585070: 各位老师,《伤寒论》应该怎么背 -
宋胆力奥: 这个和其他所有的要背的内容一样,得下死功夫去读、去背,没有什么捷径.可以先通读,把字的读音都搞懂,然后再开始背,一条一条地背.

龙华区18992585070: 怎样学习伤寒论 -
宋胆力奥: 一个字,背,我也是对伤寒感兴趣的,你如果没有背下,光看是没有效果的,看完就忘了,伤寒论一共366条,你一天就背上两条,半年就背完了,这时候你再去结合你的经验,就会对条文有很多理解,建议你去买张介宾的《伤寒论签注》,写的挺不错,对初学者适用,关键是要下功夫去背,希望你能采纳我的建议.

龙华区18992585070: 请问《伤寒论》只有398条吗? -
宋胆力奥: 《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晋代时,名医王叔和又认真地进行了整理.到宋代,逐渐分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金匮要略》便是该书的杂病部分.《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用书.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独创了对伤寒病"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该书还精选了三百多个药方,比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等等著名的方剂.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历代注释、阐发这本书的著作非常多.特别是注释、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然有三四百种之多.

龙华区18992585070: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关于伤寒的定义, -
宋胆力奥: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一) 公元2世纪以前,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由于当时传染病不断流行,据《后汉书》记载,在光武建成13-26年(公元 37-50年)之间,曾有7次大疫,灵帝建宁4年到中平2年(...

龙华区18992585070: 怎么背诵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
宋胆力奥: 你得先弄明白原文的意思,理解了就好背了.我上学的时候就是这么背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和中医方剂学的联系很密切,你应该注意到啊!中医方剂学有很多都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你可以联系的背,我上学的时候就这么学的.我老师是咱们都是经方派,就是学的用的大多数都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的方:)你方剂学没问题的话,背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不难.好好理解原文.

龙华区18992585070: 伤寒论的内容 -
宋胆力奥: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

龙华区18992585070: 伤寒论第12条,求老师指点,【身大热】如何理解,是指【发烧】吗? -
宋胆力奥: 首先纠正一下,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是伤寒论原文第11条.这是太阳病变证中一个条文,这就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变证,变证是指疾病失治或误治后临床证候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