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简介及事迹

作者&投稿:松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921年到至今,我党的奋斗发展已经近一百年了。这期间涌现了无数革命先驱和英雄模范,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为国家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甚至是生命,因为他们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置于个人之上,怀着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民族之幸福而努力的信念,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大家相信都耳熟能详,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是在一个人的追悼会上。
这个人就是张思德,作为一名平凡又普通的警卫战士,他的牺牲却让主席肃然起敬,不仅专门为他开了追悼会,还亲自为他写挽联。
本来警卫长决定就地掩埋张思德的遗体,也是
主席下令连夜将遗体运回
,可见张思德在主席心中的重要地位。
在追悼会上,主席甚至带头向张思德的遗体默哀。虽然张思德的生命长度永远定格在了29岁那一年,但是他的精神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生于微末不自艾
张思德于1915年生于四川仪陇的一个佃农家庭,由于母亲常年患病,生下张思德7个月后就撒手人寰。
父亲张行品是村苏维埃干部
,平时的工作十分繁忙,对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根本束手无策,只好把张思德交给婶娘喂养。
张思德并不是张行品的第一个孩子,却是唯一一个幸存的孩子,张思德的大哥因为拉犁干活累得吐血,一头倒在地主家的田里就再也没站起来过。
二哥因为生病却没有钱买药,
缠绵病榻数日后不幸离世。因此村里人都很照顾张思德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从小就给予他各种帮助。
可以说,张思德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所以婶娘给他取名叫做"思德",寓意着要时常牢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1934年,
张思德的父亲因为别人的恶意诬陷而被不幸杀害,
张思德从此成了一个孑然一身的孤儿。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觉得自己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是决定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中。
深厚的家庭渊源
要说张思德和党的渊源,那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父亲张行品了,张行品对革命事业呕心沥血,这很大程度到影响了张思德,可以说父亲就是张思德革命路上的引路人。
家庭的贫困、社会的黑暗,让
张行品滋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因此当他听说"打土豪、分田地"的红四军攻占了巴中等地时,他迫不及待地前往实地打探。
而他的所见所闻没有让他失望,随后他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革命组织,并且带着组织的命令回到了四川仪陇,向和他一样的佃农宣传革命理念,组织穷人们对抗为富不仁者给予的不公平待遇。
仪陇被解放后,
张行品自发地挨家挨户宣传革命口号,
为红军提供地主的消息。因为办事一丝不苟,对底层群众体贴入微的关心,张行品被推选成为村内务委员兼土地委员。
当时的地主势力十分活跃,经常制造恐怖事件,但是张行品视死如归,而且更加激起了他的革命斗志,工作上更加积极。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
张行品就动员了数百人参加革命组织
,还把未满18岁的张思德送到了部队,叮嘱小儿子一定要多杀敌人,誓死捍卫革命政权!
张思德的长征历程
从小饱受父亲教育和熏陶的张思德没有让张行品失望,他子承父业,积极参加少先队,因为认真站岗、努力协助红军工作被评选为队长。
1933年张思德在父亲的支持下报名参军,
不久之后进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后来因为坚定的信念被我党吸收。
1935年,因为战略上的失误,张思德所在的红四军编队开始长征北上,当时国民政府正规军在各个城市和关口都设下了天罗地网,一旦红军遇上就是插翅难逃。
为了避免正面交战
,保存力量,红四军不得不选择雪山、峡谷、草地等荒无人烟的地方,这就是红四军一万里长征的开端。
长征路上遇到的第一个特大困难就是嘉陵江,水流湍急,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平时的渡口早已被国民政府占领。
张思德自告奋勇,
凭借自己绝妙的游泳技术和聪明才智
,孤身泅水渡江,为红军成功强度嘉陵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战斗中,张思德英勇无畏,奋不顾身,在右腿中弹两次的情况下仍然冲进敌军的阵营,和敌人奋力厮杀,并且击毙了敌军射手,一个人缴获了两挺机关枪,这次作战为他赢得了"小老虎"的昵称。
当红四军和红一军在懋功胜利会师的消息传来时,张思德兴奋地和红四军战友一起为红一军的战友准备了毛巾和毛袜等礼物。
两军的成功会师让士气高涨,
张思德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不久又一条拦路虎出现——丹巴黑水河。
虽然河并不是很宽,但是两岸的地势高险,不仅水流湍急,河上连桥都没有,唯一的一根溜索看起来也很久没有人用过了。
战士们站在河边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张思德一马当先
,眼疾手快地勾来了溜索上的竹筒,坚定的说:"我先来!",丝毫没有顾虑自己受伤的右腿,一心只有队伍的进度。
这时呆若木鸡的战友们才纷纷回神,争先恐后地想喊着"我来我来",想把受伤的张思德换下来。
张思德堵在出口,毫不在意地挥了一挥手说:"争啥子哦,咱们都要过去的嘛!"话音刚落,只见张思德如离弦的箭一样滑了出去。
看着溜索在空中晃荡的样子,
战友们纷纷为张思德捏了一把汗
,只希望他能又快又稳地滑到对面。
可是张思德却以蜗牛的速度前进着,滑到中间的时候还"调皮"地用力晃动溜索,看得岸上的战友们惊叫不已。
等到张思德终于顺利到达另一边时,彼岸的战友们早在大夏天吓出了一身冷汗,张思德却在岸对面高兴地大喊:
"这条溜索的每一个连接我都检查过了,很牢固,而且能经得住很大的力气,大家快点过来!"
战友们这才知道
张思德是为了检查溜索的安全性
,才做出这些危险的动作,感动得无以复加。
1925年8月,张思德跟着部队进入了茫茫大草地。
草地里水草横生,遍地泥泞,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沼泽,天气变化无常,行军条件极其艰苦。
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长期徒步行军让战士们身体机能下降,极度缺乏营养,小小的感冒就能夺走一条生命,这时候红军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穷凶极恶的敌军了,而是饥饿。
一开始还能吃些草皮树根,
后来连草皮树根也找不到了,
连领军人的马都被杀了煮汤分给大家吃,被饥饿支配的战士们开始"尝百草"。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身先士卒,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小战士以为自己发现了野萝卜,兴奋地马上拔出来一根就要吃下去。
张思德连忙赶上去,一把夺过这和萝卜长得差不多的植物,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咀嚼,
感觉味道又甜又涩,不像是萝卜的口感,
赶紧让大家不要轻举妄动。
过了一会,一阵眩晕感袭上张思德的大脑,他全身无力,肚子一阵阵地发疼,忍不住地呕吐。张思德急忙抓住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别吃!快告诉大家!"
话音未落,张思德就失去了意识,重重摔倒在地上。
半个多小时之后才悠悠转醒,
看到小战士还在自己跟前,有些着急地说:"你不用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舍己为人,不畏艰险,因此受到了领队的高度赞扬。长征出发时有80000余人,可是只有37000余人成功抵达陕北进行会师,四万多英魂就此埋骨在各地。
可以说这场伟大的长征,是这些瘦成皮包骨头但是精神丰盈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脚步和意志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几十年过去了,提起长征事件,
就像曾经走进过长征的西方记者斯诺说的,不论对红军的看法是什么,无论看者的政治立场如何,每个人都必须承认,长征是伟大的!
因此,像张思德一样参与长征的战士也是伟大的。长征也是张思德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他常常以长征的事迹和精神来激励自己和身边的战友。
因为在他看来,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个大家庭,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的兄弟,大家更应该携手并进才对。
舍己为人的张思德
张思德随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后,被编入了留守处警卫连任副班长。当时班上有个来自南方的解放兵,因为想家而消极怠工,受到批评之后变本加厉,连出勤都不到位了。
张思德发现后,
直接把自己的床位移到了这个战士的旁边,
每天晚上和他头并头地谈心为了打开这个战士的心结,张思德在他生病时亲自下厨,他的鞋子破了个洞,张思德直接编了双新鞋送给他。
在张思德的细心"攻势"之下,这位同志从此脱胎换骨,振奋精神,对于工作异常认真,成为了班里的骨干。
1941年,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粮食的短缺再一次成为噩梦,为了让手下的战士多吃一点,张思德往往吃到一半就悄然离开饭桌,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点。
工作上一丝不苟
因为张思德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而且吃苦耐劳,总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1937年10月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被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当通讯班长,这也是张思德达到的最高职务了。
1942年因为部队整编,
许多干部的职位有了一定的下降,
消息一穿出来,一些骨干就有了想法。
但张思德却说:"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班长和战士的职责不同,但为党工作是一样的。"
在他的影响下,其他骨干也纷纷想开,接受组织的调动。1940年初夏,因为国民政府对边区实行的封锁策略,
冬季取暖成了一个大问题

张思德自动请缨,带领了一个班的人手到延安南边的深山老林里烧炭。靠着小时候跟着父亲练就的好手艺,他用三个月的时间从零开始生产了80000斤烧炭。
开窑、烧火、出窑,什么活最危险他就最抢着干,战士精神显现的淋漓尽致。
不幸离世
1944年初,为了响应中央的大生产运动,时任毛主席警卫班战士的张思德主动报名参加,来到荒地开垦。
这个生产队战果斐然,
当年就超额完成任务。
同年9月,张思德奉命带着战友进山挖新窑,他照惯例在最里面挖土,白满仓负责铲土,王宇森则在外面运土。
由于下了好几天的雨,泥土松软,窑洞突然塌方,把张思德和白满仓都埋在了里面,生死关头,张思德奋力把白满仓推出一段距离。
经过大家的奋力抢救,
较浅处的白满仓很快被挖出来了
,他得救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入救援张思德的队伍中。
但是不幸的是,由于位置原因,张思德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了,战友们在他咽气之后忍痛把他就地掩埋,享年29岁。
主席的惋惜
第二天晚上主席才知道张思德牺牲的消息,惋惜地说:"前方打仗死人,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后方生产也死人,不应该呀!"
在毛主席看来,张思德是个有思想、有道德的战士,
无论职务大小都值得尊重,因此他要求警卫员马上出发连夜把张思德的遗体运回来,并亲自为张思德主持了追悼会。
在会上,主席即兴发言道:
"人总是要死的,但是死的意义不同,有的人死的重于泰山,有的人死的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少说多干的人,一个高尚的灵魂,不仅让主席惋惜他的离去,也让多年后的人们肃然起敬。
张思德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却会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后人向他学习!
文/羽昕


乡镇的个人事迹报告范文3篇
09年推荐了临沭县宝康工业油脂有限公司、临沂东盛伊思德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三兴食品有限公司、临沭县供销棉麻有限公司、山东省沂蒙老区酒业有限公司、临沭祥兴工艺品有限公司等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09年省、市级农业产业化财政贴息项目,申请贴息资金253.27万元。 4、认真筛选,推荐第五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禹庙的文言文翻译
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整体的是: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峦危...

常胜军有哪些事迹?
美国冒险家华尔向上海富商、捐有候补道衔的杨坊建议招募外籍士兵,由杨坊供给军需薪饷,他本人负责雇募、训练和指挥作战;攻克城池后,另发资金。经清苏松太道吴煦赞助,1860年6月2日,洋枪队成立,有百余人。初战进攻松江,但遭败绩而散。华尔再募百余人,以美国人法尔思德和白齐文为副统领,重新...

胡适的生平事迹
1938年(47岁)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2)1946年(55岁)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1957年(66岁)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县南港镇(今台北市南港区))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李秀成》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7月16日,华尔、白齐文、法尔思德三名美国侵略强盗,率领两千多名洋枪队,配合一万多清军,一举攻陷了太平军驻守的松江,乘势进犯青浦。8月2日,李秀成接到青浦守将周文嘉的告急后,决定亲率大军,迎战洋枪队。8月9日凌晨,李秀成率军赶到青浦城外,对洋枪队发动猛烈进攻。李秀成首先调集了太平军所有的土炮、火炮顶住华尔洋...

关于胡适的事迹.资料,谢了
一九五一年 六十一岁 仍任葛思德田方图书馆馆长。〔编〕《台湾纪录两种》 (与罗尔纲合校编)(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一九五一年)(即胡铁花先生的遗著《台湾日记》及《台湾禀启存稿》,由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印作 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一种。) 一九五二年 六十二岁 二月 联合国文教组织聘其为“世界人类科学文化编辑委员会”...

明朝将领、诗人翁万达简介,翁万达的诗风是怎样的?
翁万达虽然著述丰赡,诗、文、议、纪等各种文体充备,除了现能见到的书札集《稽愆集》、诗集《稽愆诗》,以及纪念集《东涯集》外,尚有见诸目录家著录的《总督奏议》、《三镇兵守议》、《平交纪略》和《思德堂集》,等。其中,翁万达好友兼亲家邹守愚将关于他所写的序、碑、记、议、论、说、疏、书、传、墓...

张思德的生平简介和他的光荣事迹!
张思德 生日: 1912年10月10日 忌日: 1943年02月07日 民族: 汉族 籍贯: 四川仪陇思德乡 职业: 军人 解读战士张思德: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

张思德简介及事迹
可以说,张思德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所以婶娘给他取名叫做"思德",寓意着要时常牢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1934年,张思德的父亲因为别人的恶意诬陷而被不幸杀害,张思德从此成了一个孑然一身的孤儿。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觉得自己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是决定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