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师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修平的意思和修德的意思~

修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修德:【释义】1、修养德行。2、行善积德。

修身齐家对联
持家须勤俭
学习贵有恒
家世留清白
子弟成奢华
谦心皆乐事
容膝即安居
勤俭黄金本
诗书丹桂根
勤俭是美德
劳动最光荣
五一劳动节
一生勤为本
万代诚作基
爱子先当训子
起家应念保家
观寝兴于早晚
识家世之隆衰

万事惟求和气
一家共乐春风
子孙贤族乃大
兄弟睦家之肥
长令子孙亲有德
自耽诗酒乐生平
成家勿谓立家难
养子应知教子严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佚名题郭沫若旧居联
创业艰辛须勤俭
求知深广要谦虚
创业维艰崇节俭
守成不易戒奢华
何须田宅新编甲
但愿儿孙惯识丁

教子教孙须教义
积善积德胜积钱
教子课孙定我份
读书为善做人家
举家肃穆天伦乐
同室龃龉外侮乘
课子课孙先课己
成仙成佛且成人
——陈鸿寿题
浪费犹如河决口
节约好比燕衔泥
贫不卖书留子读
老犹栽竹与人看

勤俭承先人懿范
耕读立后辈良图

忍而和齐家善策
勤与俭创业良图
入世须才更须节
传家积德还积书
天地间勤俭最贵
家庭中教爱为先
兄弟和其中自乐
子孙贤此外何求
修德不矜官位重
克家惟在子孙贤
雍容合度百为礼
姑息存心不是恩
有品德方有威信
能节约才能富裕
有无不争家之乐
上下相亲国乃康

争端悉泯多因让
和气流行自致祥
自有图书生计足
长留风雨举家清
百事清平无非令德
一家和乐即是大年
处事无奇唯忠唯恕
治家有道克俭克勤
道德一经首重在俭
损益诸义无大于谦
德树心田家常种福
香浮学圃人尽锄经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心无偏见既和且平
敬胜怠吉怠胜敬灭
俭入奢易奢入俭难


康乐合亲皆大欢喜
富贵寿考长宜子孙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善虑以动动维厥时
相见以诚相率无敬
毋蔽于溺毋刻于微
摇钱树出自勤劳者
聚宝盆归于节俭家
祖考贻谋惟勤与俭
天伦乐事既翕且耽
德为至宝一生用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有余
勤劳节俭乃治家上策
礼貌谦让为处世良规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于儿孙

《大学》第一章开宗明义地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讲就是说: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这才是根本。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知到这几个信息:
一是关于学习:一句话“致知在格物”,什么是格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对于学习,我的理解很简单,“学”就是模仿,习就是养成,学习就是通过比照模仿既有的知识和经验,逐渐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现在大家都在提的“养成教育”也就如此。
学习有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互相递进。第一个层面叫“知”,什么是知,知就是感知、知道,通过学习知道这是牛那是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并通过反复的学习不断加深对这些事和物的印象,在大脑中形成概念,这是学习的最基本的形态和阶段,是感观的层面;第二个阶段叫“识”,识就是通过反复的学习,对认知的事务和事件进行分析归纳,从中找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比如这个字怎么写好看,这个问题怎样解答或者解决最简单等,这是学习的深入阶段,是思维的层面也叫做理性的层面。(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与之相应的,学习有三大功能。一是认知世界功能,二是指导实践功能,三是愉悦心情功能。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从一无所知到认知世界;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掌握更多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人间的感情;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形成自己的真正成型的价值观念;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在在面对困难时,找到支撑自己精神家园。
关于学习,我想说,只要你能够从学习中找到感动,我想你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至少对你的人生、对你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二是关于品德:“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是说“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这里面有关于品德最为关键的两个词,“心正”和“真诚”,要怎样做到心正和真诚呢?
首先要有公正心。公平正义是现代法治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现代法治追求的终极价值,要做到心正,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情,“无偏无颇,遵王之义”,这正是我们“遵义”这一名称的出处。这也就是说,对我们每个公职人员来说、在遇见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必须要用公正、无私、利他的心来解决。
其次要有真诚心。真诚就意念真诚,心中随时有真诚,而且把真诚作为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自觉行动,不作假、不欺瞒、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说一套做一套,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再次要有正义感。新闻报道中经常有一些负面的报道,就是发生一些案件或者事件时旁人冷漠无比,看见别人遇到困难甚至是紧急情况时不伸手援救,甚至遇见违法犯罪行为只有没有侵害到自己时都不闻不问,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要不得,既害人又害己,应该坚决摒弃。一个人特别是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正义感,一定要有敢于和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风气作坚决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最后要有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对待我们所遇见的事情不偏不倚,不强求不奢求,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办好,用平常心待人接物,用平常心面对困难,用平常心对待荣辱得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际云卷云舒”,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象陶渊明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这样才能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在刚过不惑之年时曾经给自己定下了“不畏惧、不媚俗、不偏离、不求全”的“四不原则”,其实也和这里我所讲的品德一一相应,不畏惧即正义感,不媚俗即真诚心,不偏离即公正心,不求全即平常心。
三是关于生活:“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要想把国家的事情管好,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庭,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村都是如此。如何好管理好家庭,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生活的问题。
我曾经研究一个与生活最贴近的词“过日子”。何为生活?简单通俗点讲,生活就是过日子,十年前我对“过日子”这个词作了一个新解,大家一直说是玩笑话,但直达事物本质。过日子讲的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过”,过是什么?就是过去,就是父母就是老人,作为子女就是要照顾好老人,这是义务,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日”,日是什么?象形字,《易经》里讲一阴一阳交合,再形象点讲男女交合之状,一个男性生殖器和一个女性生殖器结合在一起,干什么?传宗接代,这是最原始的生殖崇拜,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人性。从现代的角度讲,就是男的要招呼好媳妇,女的要招呼好男人,要生儿育女,要种族繁衍,就这么回事。
第三件事情是“子”,什么是子?很明显,娃娃和孩子的意思,子在古汉族中往往作动词用,就是要管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何为生活?就是过日子,怎么过日子?就是要照顾好老人,招呼好配偶,管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我想,如果大家都做到了这三点,这日子也就过好了,这生活也就有滋有味了。
四是关于工作:对工作如何定位?
首先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无论是谁都需要通过工作来获取生活的必要物资,不工作谁来养活自己还有家人。
其次是要用自己的工作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这是一个良心的问题。如果你是政府官员,那你就要真正为群众办点实事好事;如果你是公司员工,你就应该为公司努力,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如果你是教师,你就要千方百计把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你的每一个学生。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工作就是自己的谋生手段,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工作也是为他人提供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一来一往中,就体现了人的价值。
对于工作的态度一定端正,经常有很多人会抱怨这样工作辛苦那样工作累,但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种工作都辛苦都累,只是看自己尽了心尽了力没有。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艰辛,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难处,平时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表面的光鲜而已。用一颗平常心,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少计较得失成败,少计较名利是非,用良心去做,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有声有色。
关于工作,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与其挨批了才被动去赶,不如自己主动先做”,前者要挨批评受处罚,后者会被表扬甚至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这个道理其实非常浅显。
最后,我用四句话与大家共勉:用真心学习、用良心工作、用爱心生活、用诚心养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有品德有品味的人。

《大学》。。。。


修身,齐家,治家,平天下出自哪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我国古代的《礼记·大学》。意思是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原文节选: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儒家齐家是什么意思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简写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意思?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四句是什么?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意思?
意思是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修身:简单地说,就是完善自己,行为有规范。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成为宗族的楷模,效仿学习的样板。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要知道,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
原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意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此句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敏返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谁提出的?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一句是什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一句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出处《礼记·大学》修身,简单地说,就是修身养性。使自己的心境修为在常人之上,而不单单是有一技之长。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齐家,家为社会的最小整体单位,如何管理好一个家族、成为宗族的楷模...

《大学》中提出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别是什么意思...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1)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二道区13892454048: 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句话正确,出自哪里啊 -
段砍康迪:[答案]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

二道区13892454048: 请问修身齐国平天下的出处在哪里? -
段砍康迪: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二道区1389245404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 -
段砍康迪:[答案]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

二道区1389245404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原文作者是谁? -
段砍康迪:[答案]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二道区1389245404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于哪里同题 -
段砍康迪:[答案]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

二道区13892454048: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同题 -
段砍康迪:[答案]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二道区13892454048: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
段砍康迪: 出自《大学》开篇,儒学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

二道区1389245404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段砍康迪: 应为:修身养性净口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封建社会下的"修身...

二道区13892454048: 修身世家治国平天下出自 -
段砍康迪: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二道区13892454048: 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
段砍康迪: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四书五经中《大学》里的话,是儒家的思想 补充:孟子是师从孔子的思想,他们只是主要'主张'不同,思想是一脉相成的,不便区分; 如果非说不可,那孔子早些,就勉强算他的拉 最早提出修身的是《礼记》,《大学》出自《礼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