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题目询问

作者&投稿:校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三物理题目~

(1)A球在bc轨道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后作平抛运动。假设在最高点A球的速度为v₁,落地时间为t,
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由公式v²-v₀²=2as得:Vy²=4gR
解得:Vy=√4gR=4m/s
因为Vy/Vx=sin53⁰/cos53⁰,Vx=v₁
又cos53⁰=√1-sin²53⁰=0.6
解得v₁=gtcos53⁰/sin53⁰=3m/s
在最高点,设轨道对A球的支持力为FN,由向心力公式得:
mg+FN=mv₁²/R
得:FN=mv₁²/R-mg=5N
所以A球过bc段最高点速度为3m/s,对轨道压力为5N
(2)假设AB球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A、vB,碰撞过程中遵守动量守恒:
Mv₀=MvB+mvA ①
A球在bc段作圆周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mg2R=½mv₁²-½mvA² ②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
vA=5m/s,vB=4m/s
即碰撞结束后A球速度为5m/s,B球速度为4m/s
(3)假如B恰能过最高点,设速度为v₂,此时重力提供向心力:
Mg=Mv₂²/R,得v₂=√gR=2m/s
B球在bc段作圆周运动,由动能定理:
-M2R=½Mv₂²-½MvB²
代入数据得:
-0.4=-3,等式不成立
所以B球不能过最高点

这个没什么有效的方法,只能细心,平时多练习,给你一下建议吧
2007-05-18 22:34:22
来自:IANA 物理选择题答题小窍门

  在高考物理试卷中,选择题的分值为40分(占整张试卷比重的27%)。选择题位于整张卷子的第一部分,对考生来说,选择题完成的情况关乎整场考试的成败。
  学会逆向思维

  高考题目一般是不超纲的,当考生对于一道题目毫无头绪时,不妨先静下心来,看看平时所学的定理、性质、公式,有哪些可“套”到这道题目上。

  一般说来,我们是看到题目,再联想到选用解题方法,而此时,我们可以选择逆向思维,一道“面目狰狞”的题目也许会变得可亲可爱起来。例如,当你不知道该用运动学中诸多公式中哪一条的时候,可把运动学中各个公式都写在草稿纸上,看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了多少量,要求的是什么量,逐条对比各个公式,从中选择合适的。虽然花时间默写公式了,但却从解题中省下了更多的时间,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

  题目中找答案来源
  高考试题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其实,有的时候作者已经将答案高高悬挂在题干上了,只是看你愿不愿意抬头看一下。例如,去年高考的选择题最后一题(第8题)询问的是劈尖干涉的干涉条纹变化情况,由于平时上课时老师提到过劈尖干涉,看到这道题目时,很多同学就开始回忆老师上课是怎么讲的;由于考试紧张,再说,劈尖干涉也不是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很多同学想来想去却想不出来,反而越想越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这道题目的题干中已经告诉了我们劈尖干涉的有关性质,我们只要仔细阅读一下,题目就能迎刃而解。这道题目考的是我们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对已有知识的反馈能力。

  掌握出题规律来源

  从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出,对于选择题,考生应该慎之又慎,“宁可漏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告诉大家一个小经验,物理选择题中不太可能有ABCD同时选中的(整个高三的题目做下来,我一共也只碰到过两三次这种情况);所以,当我们以为四个选择支都对的时候,要三思而行。对于题干的含义,应当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来揣摩,而不应该主观臆断。对于选择支的安排,我们应当了然于胸,什么样的选择支可能有对称的两个答案,什么样的可能只有一个,什么样的可能有三个……这对于我们的解答不无参考。

  做好考前练习

  提高选择题的答题水平,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些专项练习。如买一套模拟卷,把里面的选择题挑出来单独做(同样的方法也适用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计算时间与正确率,及时纠正错误。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略微看一下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如动量等,对于解某些题目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哦。



物理选择题的八种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各种考试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分为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还有组合选择和排序选择等(例如一些实验考查题).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看,物理选择题主要考查概念的辨析和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判断等,而题中的计算量有减少的趋势.
求解选择题与求解其他题型一样,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仍需通过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以求较快地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直接判断法

通过观察,直接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得出正确结果.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于基础题.
例1 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B.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C.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
D.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上升阶段,其分子势能越来越大
解析 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需克服分子间斥力做功,所以分子势能增大,选项A正确;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选项B不对;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选项C正确;物体上升增加的是重力势能,与分子势能无关,故选项D错误.

参考答案 A、C

二、逐步淘汰法

经过分析和计算,将不符合题干的选项逐一排除,最终留下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采用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互相矛盾的两种叙述,则两者中至多有一个正确.

例2 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并以该方向为正方向.已知mA=1kg,mB =2kg,vA=6m/s,vB =2m/s.此后,A追上B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物体速度的可能值为
A. vA=2m/s, vB =2.5m/s B. vA=2m/s, vB =4m/s
C. vA=-4m/s, vB =7m/s D. vA=4.5m/s, vB =2.75m/s
解析 用动量守恒定律可排除选项A;A、B两物体碰撞后总动能不可能大于碰撞前的总动能,所以排除选项C;A追上B发生碰撞,且碰后同向时,碰后A的速度不可能大于B的速度,排除选项D.

参考答案 B
小结 这类题型是动量守恒部分最常见的题型之一,而处理该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善于从上述解析中的三个方面对选项逐一进行排除.

例3 如图1所示为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则
A.该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B.此电场线既无起点,又无终点
C. A、B、C三点中,A点场强一定最大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 仅画出一条电场线,不能说明电场是匀强电场还是由点电荷形成的电场,故不能判断电场的强弱,且不能判定A、B、C三点场强的大小.电场线起始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

参考答案 D

小结 对于选项中有“不可能”“一定”或“可能”等字样的选择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快速找出适当例子,排除不正确的选项是解题的关键.

三、特值代入法

四、极限分析法

将某些物理量推向极端,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计算(如摩擦系数取零或无穷大、电源内阻取零或无穷大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5 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电流表A的读数为I,电压表V的读数为U.当R5的滑片向图中的a端移动时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
C.I变小,U 变大 D.I变小,U变小
解析 设触点滑到a时,则R5=0,I=0,电流表的读数为零,排除A、B选项.此时,电路总电阻最小,总电流最大,U内 最大,UV最小,故选D.
参考答案 D

小结 当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单调变化时,采用该方法较为简捷.但要注意的是,若题干所涉及的物理量不是随条件单调变化(如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则该方法不能随意运用.

五、作图分析法

“图”在物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中学物理常用的“图”有示意图、过程图、函数图、矢量图、电路图和光路图等.若题干和选项中已给出函数图,需从图像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图线中“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用图像法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而且还可以避免繁杂的中间运算过程,甚至可以解决用计算分析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例6 一物体在A、B两点的正中间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不超过A、B两点),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设向A的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从出发开始计时,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s末静止在原处
B.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s末静止在偏向A的某点
C.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s末静止在偏向B的某点
D.一直向A运动,4s末静止在偏向A的某点
解析 本题可根据a-t图像作出其v-t图像,如图4所示.由该图像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时大时小,但方向始终不变,一直向A运动,图像与轴所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时间t内位移的大小.
参考答案 D

六、整体分析法

七、转换思维法

有些问题用常规的思维方法求解很繁琐,而且容易陷入困境,如果我们能灵活地转换一下研究对象,或者利用逆向思维,或者采用等效变换等思维方法,则往往可以“绝处逢生”.

例9 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沿球的一条直径的延长线上放置一根均匀带电的细杆MN,如图7所示.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b、c三点的场强分别为Ea、Eb、Ec,则
A.Ea最大 B.Eb最大 C.Ec最大 D.Ea =Eb =Ec
解析 由于感应电荷分布状态不清楚,在a、b、c三点的场强无法比较.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维角度,根据“金属球达到静电平衡时内部的合场强为零”这一特征,那么比较感应电荷在球内直径上三点场强的大小可转换为比较带电细杆产生的场强在三点处的大小.由于细杆可等效为位于棒中心的点电荷模型,由E=k■,可知应选C.
参考答案 C

八、模型思维法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物理知识的一种直观表现.模型思维法是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手段,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把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特征抽象出来,从而研究、处理物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例10 为了利用海洋资源,海洋工作者有时根据水流切割地磁场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测量海水的流速.假设海洋某处地磁场的竖直分量为B= 0.5×10- 4 T,水流方向为南北流向.如图8所示,将两个电极竖直插入此处海水中,且保持两电极的连线垂直水流方向.若两极相距L=10m,与两电极相连的灵敏电压表的读数U=2mV,则海水的流速大小为
A .40m/s B.4m/s C.0.4m/s D. 4×10-2m/s
解析 “水流切割地磁场”可类比于我们所熟悉的“单根直导线切割磁感线”的物理模型,由U=BLv可得v=U/BL=4m/s.
参考答案 B

1.

如果是停止蹬车后一段时间,此时自行车的前轮后轮都是自由滚动,因此两轮的摩擦力都是向后的。如果在蹬车,则后轮作为驱动轮,其摩擦力向前,提供前进的动力。

2.

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对于人作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又由于人起跳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因此合力向上,从而支持力大于重力,即

人对地面的压力(向下)=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向上)>重力(向下)

3.

由于最大上升高度为h,则滑行距离为h/sin30=2h,又加速度大小为g(注意,这个加速度不是重力加速度,而是由重力下滑分力和摩擦力共同提供的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大小为g),则初始速度为

v^2=2g*2h

v=2*根号(gh)

动能损失为

1/2*M*v^2=2Mgh

重力势能增量为

Mgh

因此机械能损失为

2Mgh-Mgh=Mgh

机械能损失的原因是摩擦力做功,但本题用这种方法不用求出摩擦力的具体值来。

4.

铁块会移动是因为在纸条被抽出的过程中,纸和铁之间的摩擦力使铁块加速。这个摩擦力的大小不随相对速度的变化而改变,恒为uMg,则加速度恒为ug。当用速度2V抽出时,因为抽得更快,相对运动的时间小于用速度V抽出时的时间,因此前者加速时间小于后者,即前者铁块的末速度较小,因此落点更近。

5.

这是因为中指在绳子中点轻轻一推时,绳子成一个很接近于180度的大角2a(如下图),其中a接近于90度。F的两个沿绳的分力F1=F2=F/2cosa,由于a接近于90,因此cosa接近于0,F1=F2=F/2cosa远大于F。故用中指轻轻一推就会对绳造成很大的力。

6.

注意是铜片,不会受磁力的直接影响。有磁铁的一组当铜片下落时会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阻碍运动的方向,因此铜片的下落会变慢。

7.

对于并联电阻,有1/R=1/R1+1/R2+1/R3,求导(微分)后有

ΔR/R^2=ΔR1/R1^2+ΔR2/R2^2+ΔR3/R3^2

可见,阻值越小的电阻(如R1)其变化量ΔR1前的系数1/R1^2越大,即对于总阻值的变化量影响越大。这条规律如果你能理解这个微分式就理解,不能理解就记住,或者用特值验证一下。

因此500是微调,10是粗调。



一辆自行车,停止蹬车,之后的一段时间,自行车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分别为?说理由!
================================================================
------从“力的作用效果”看,“停止蹬车”后,没有了“动力”,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都是“阻力”,方向都跟车的运动方向“相反”。(都是“静摩擦力”)。
------或者从“静摩擦力的产生”来理解。如果地面“光滑”,前后轮都不会“滚动”只会“向前滑动”。现在,前后轮都“向前滚动”,轮子与地面接触的点受到地面给的“静摩擦力”就是“使轮滚动的动力”,方向当然与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再或者从“运动趋势”来理解。若地面光滑,则“轮子与地面接触的点”是“向前”运动的。现在,轮子在地面上滚动,“轮子与地面接触的点”是静止的。也就是说,“轮子与地面接触的点”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所以,地面给轮子的“静摩擦力”方向,与“轮子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方向“向后”。

站在水平地面人下蹲之后可以竖直向上跳起,起跳过程中,人对地面的压力,地面对人的支持力,重力的情况分析一下。
====================================================================
------在起跳过程中,人由静止到运动,是向上加速的。
人受两个力:地球给的向下的重力G=mg,地面给的向上的支持力F。
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
解出,F=m(g+a)>mg,也就是说,向上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而“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所以,“人对地面向下的压力”也是“大于”人的重力的。

质量为M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以A点(斜面最低端)倾角位30度上斜面,加速度大小为g,最大上升高度h,机械能和动能分别损失多少?======================================================================
-------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说明一定受到“阻力”作用。设阻力为F,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30°+F)=m*(-g)
(mg/2)+F=mg
F=(mg/2)
-------“机械能损失”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W=F*(h/sin30°)=2Fh=mgh
“动能损失”等于:W'=mgh+W=2mgh. 或者W'=F合*L=(ma)*(h/sin30°)=2mgh
以上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机械能损失”就等于“克服除重力以外的力所做的功”。“动能的损失”就等于“克服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做的功”。

铁块压着一张纸条放在水平桌面,水平方向以速度V抽出纸条,铁块掉在地上的某一点,现在以2V抽出纸条,铁块落点反而更近了。为什么?
====================================================================
------

用2个拇指拉紧不能伸缩的绳子,另外一个人用中指在绳子中点轻轻一推能推动,是为什么?从合力和分力角度说说。
===================================================================
------两个等大的力Fo的“合力F”与“分力Fo”的关系:F=2*Fo*cos(θ/2)
两个分力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这时,据“平行四边形”画出的是一个“菱形”,根据数学知识很容易得到,对角线与两邻边之间的关系)

有A,B两块相同的铜片,它们水平距离足够远,A下方放一块清理磁铁,B下面不放,A和B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哪个发出清脆的声音?下落时间哪个长?最让我想不通的是,有磁铁的应该是相互吸引吧,为什么下落时间反而长?
===================================================================
------

还有,请你们介绍一下关于电路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起到粗调和微调作用。比如电阻R1在最下面,R2接在R1上,R3接在R2上,形成3层的电阻。其中最上面的R3阻值为500,其他2个事10和200.什么情况下微调,什么情况粗调,什么情况无法判定,讲详细点!

前轮向前,后轮也向前。因为车轮平时是向前顺时针转动。那么你画一个圆,顺时针的圆下侧的速度方向是向后的。所以摩擦力是向前的。

人对地面的压力=人受到的重力+(人的质量×人的加速度)
支持力=人对地面的压力 重力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不变
注意本题不要忽略人跳起是要一个加速度支持的。。那样才会有速度

因为最大上升高度h,说明最后静止了,那么斜面就是有摩擦的,那样才停得住。物体是有一个初速度的
加速度大小为g,这个g是个合力作用的结果。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加速度g/2+斜向下的摩擦力g/2.。
f摩擦力=M×g/2
摩擦力做的功=fs=f×2H=MgH
增加的势能=MgH

所以最后机械能损失w=MgH 动能损失=MgH+MgH

补充:1、动量定理Ft=mv 第二次t小,所以第二次速度小。
2、绳直的时候在垂直绳的方向只有推绳的力,如果绳不弯就没有力与之平衡。3、有磁铁的发出清脆的声音,磁铁对铜不会有吸引力,但铜下落会发生电磁感应生热损失动能。
4、总电阻接近十欧(最小阻值),所以十欧为微调,五百欧为粗调,二百介于中间。

1、停止蹬车以后,两个轮子完全一样,都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减速,所受摩擦力均向后。
2、把人看成质点的话(这样好分析),由于要向上加速,所以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大于重力。或者说有一段时间大于重力,有一段时间小于重力(这是比较精确的描述,毕竟在最后人要与地面分离啊)。至于人对地面的压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等大反向。
3、由所给条件可以判断一定存在摩擦力。重力贡献的加速度为0.5g,故摩擦力贡献的加速度也为0.5g,所以克服重力做功大小一定等于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大小。根据重力势能增加mgh,可知机械能损失mgh,动能损失2mgh。
如果计算一下,可以得到摩擦力为0.5mg,物体沿斜面上升了2h,所以克服摩擦做功mgh。
总之,这几道题都算是非常简单的题目,不应该有所疑问的。(如果楼主是初学者,倒可以理解)

^_^数理化王子在此!

地面对自行车前后轮的摩擦力都是向后,因为都是制约轮子前行的,为制动力。
人在加速起跳的过程中,重力是不变的。而人对地面的压力此时是大于重力的,因为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撑力除了抵消人自身的重力以外还有部分提供人加速时产生的动力,即m*a。同理,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同样大于人自身的重力。即N(压力)=N’(支撑力)=G(自身重力)+ma(冲量)。
机械能守恒,所以机械能是不变的。一般按斜面光滑考虑,该物体的所有动能转换为了重力势能。动能损失量即为重力势能增加量,即Mgh。如果斜面不光滑,那么那么动能损失量为Mgh+f(摩擦力)2h(上升的距离)。


初三物理电学题目(看不懂,求解析)
解:(1)如图 (2)(很明显不行,干电池3个总电压>3V,)正确操作:先选用大量程进行测量,若示数<3V,再选用小量程。 (3)L1断路,她的方法:用导线把L1两端接起来(即用导线更替L1,若L2亮则是正常)。L1出现故障时L2不可能断路,因为当电压表测L1时有示数(且为电源电压)则表示电压...

初三物理问题
G总=F拉+F1=15N+15N=30N;G物=G总-G轮=30N-5N=25N;物体上升S,则绳子上升2S 效率=W有\/W总=G物*S\/F拉*2S=25N*S\/15N*2S=5\/6~83.3 杠杆是因为有自重和转动轴的摩擦;定滑轮是绳与滑轮、转动轴的摩擦以及绳重;动滑轮是因为绳与滑轮、转动轴的摩擦以及绳重和滑轮重。所以题目中...

初三物理问题
等于.因为匀速运动,所以牵引力=阻力(中学里阻力一般只有摩擦力).又因为摩擦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成正比,在车不变重的情况下摩擦力不变.因为速度改变后依然是匀速,所以牵引力仍然与摩擦力相等.

初三物理问题!!急急急急急!!!11
已经提供答案,不明追问吧。第一题:理解错误。有两种理解方法,你看哪种理解更方便:理解法一:因为两个杯子完全相同,而且两种情况球都是浸没的,所以,V排一样,液体上升的高度就一样。由题意知:第一种液体密度大,增大的压强:P=ρ液gh,h是增加的高度,并且相同。所以,密度大的,压强增大的...

关于初三物理的一个问题。
假设木块体积为V,则:木块3\/5的体积浸在水中,即木块排水3\/5V 又因为 : 物体浮在水面上,说明物体在水面上静止平衡 则:浮力=物体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排水的质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所以:排水的质量=浮力=物体重力 排水的质量=木块排水体积×ρ水×G =3\/5V×ρ水×G 物体重力=V×ρ木块×G 既 ...

初三物理问题, 看见头疼!
所以食用植物油的质量:m植物油=ρ植物油*v瓶=0.8g\/cm^3*1000cm^3=800g 即可以盛800g食用植物油 3.沙石总质量:m总=ρ沙*v沙=2.6×10³kg\/m³*400m³=1.04×10^5kg=1040t 卡车每次运送4t 所以运送次数为:n=m总\/4t=1040\/4=260(次)总结:3道题目运用的公式是:...

急,三个生活中的物理题目
1、制冷 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 2、小火 3、由于惯性,会翘起 有关系 前轮制动容易翘起,后轮制动不容易翘起 望采纳~~~

请问第二问和第三问怎么做?初三的物理题目 感觉完全没有头绪 请交我...
无用功是电机在转化电能时产生的损失,比如噪音、低频振动、发热等。We=220*9*5=9900 J Wf=760*11=8360 J 那么效率就是 η=8360\/9900=0.844 --- 上面计算有误……T_T 忘了算浮力了 减掉浮力后重计算,G2=40N F1:F2=1.05 3题效率是0.4 ...

初三物理运动与力的问题
这个你其实可以看小明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来判断 选建筑物为参照时,就看建筑物与小明之间的距离,因为小明在骑车,所以对于任一建筑物,小明与它之间的距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选自行车为参照物时,因为小明坐在自行车上,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是0,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选车辆为参照物时,...

一些初三的物理题目,求物理高手帮忙解答一下!谢谢!
1、决定灯亮度惟一的参数就是它的实际功率,现在三个灯在各自的额定电压下发光,说明功率都是25W,因为,亮度相同。2、有个规律:电压减半,功率变成原来的四分之一。原因:P=U^2\/R,当电压为原来一半时,P'=(0.5U)^2\/R=0.25U^2\/R,即功率变成原来的0.25倍。记住,电压减半,电流不会...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8835756321: 高三物理题目询问
鄞匡陈香: 一辆自行车,停止蹬车,之后的一段时间,自行车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分别为?说理由! ================================================================ ------从“力的作用效果”看,“停止蹬车”后,没有了“动力”,...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8835756321: 我要问一道高中物理题这是惠州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的36题也就是2012年江苏物理题的14题题目如下:某缓冲装置的理想模型如图... -
鄞匡陈香:[答案] 是这个题吧?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由于所求的是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就是下车最后静止.你的第二问:你说错了,是动能加弹性势能等于内能.实际上小车不一定是临界状态一般情况会有一个反弹速度.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8835756321: 求解一道高三物理题(功率问题)已知某喷泉喷出水柱的高度为5米,空中始终保持20立方分米的水,不计空气阻力作用,求喷水机功率.书后给的答案是500W -
鄞匡陈香:[答案] h=5m 高的水柱,初速度v的话,有: 2gh=v*v 解得v=10m/s 所以水上升时间为1s,下降的也同样 也就是说水柱里的水在空中停留2s,共20立方分米,即20kg,故喷水机的流速为10kg/s 这样,1s内,10kg的水被加速到10m/s,其动能为0.5*m*v*v=500...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8835756321: 高三物理题 -
鄞匡陈香: (1) A球撞到B球使得AB粘在一起的时候 因为弹簧不能再压缩 因此C必须和AB拥有共同的速度 而这个系统动量守恒 MV=3MV' 因此 V'=V/3 而这个时候细线断开 因此系统拥有的能量为E=Ek+Ep Ek=(3M)*V'^2/2 将V'=V/3带入 得 Ek=MV^2/6 而最后...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8835756321: 高三物理题:恰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谢谢大虾们了! -
鄞匡陈香:[答案] 如果是在圆轨道的内轨道上,那么就是轨道提供的支持力为零,即重力提供向心力 如果是在外轨道上,那么就是恰好能走到最高点上,此时向心力为零或者是轨道的支持力为零,这个要看题目的进一步条件了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8835756321: 高三 物理选择题 -
鄞匡陈香: 我物理成绩还不错,我提供几点建议.第一,静下心!!!多看几遍教材!!,特别要注意各大定律的推导和原理以及试验方法.第二,希望你把教材后面的题目认真做一遍(包括题,简单但很精辟),不懂就问老师,务必弄清楚每一道.第三,并不是题做得越多就越有用,我觉得有一本好的辅导书就够了,关键是看懂例题的分析和讲解,以及附上的提点,掌握方法,然后再精做练习,如果你物理要冲击高分,不妨做点竞赛题,对思考分析问题很有帮助.第四,还是教材,很多定律,你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但做题的时候就分辨不出某些选项,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反复看教材.说到底,从教材出发,做题,总结,思考,最后再回到教材,你肯定会有很大提高!(我就是这样高考物理满分的)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8835756321: 高三物理题求解答,求简要解答过程与答案 -
鄞匡陈香: 第一问;由能量守恒mgR(1-cosθ)=1/2mv2 由圆周运动mv2/r=f-mg 联立求的f=2mg 第二问:p→o 能量守恒mgR(1-cosθ)=2mgRu 得出u=0.25 第3问:p→o→a 能量守恒mgR(1-cosθ)+w弹=4mgRu+mgR 得出w弹=1.5mgR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8835756321: 求解一道高三物理题(功率问题)已知某喷泉喷出水柱的高度为5米,空
鄞匡陈香: h=5m 高的水柱,初速度v的话,有: 2gh=v*v 解得v=10m/s 所以水上升时间为1s,下降的也同样 也就是说水柱里的水在空中停留2s,共20立方分米,即20kg,故喷水机的流速为10kg/s 这样,1s内,10kg的水被加速到10m/s,其动能为0.5*m*v*v=500J 功率为500W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8835756321: 高三物理大题 -
鄞匡陈香: 题中有一句话:圆的水平直径下方有水平向左的电场.要充分理解这句话.小球从A点出发,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电场力直到小球从圆的左侧上去后才停止作用小球,其间电场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根据功的定义式可得W=Eq*2R.再从圆左侧上去,电场力也不作用了,没有力就没有功,所以A到C电场力做功2qER.那么为什么会出错呢,主要是电场力不是始终作用在小球上的,假如整个空间都存在电场力,那么你的答案是正确,只与初末位置有关,那么就是qER.拓展,道理跟重力是一样的,因为重力始终作用在物体上,摩擦不会与初末位置有关,因为摩擦力方向会变,弹力不会跟初末位置有关,因为它只要满足条件时才存在,要与物体接触.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8835756321: 一个高三物理题目不会做,请大家帮帮忙. -
鄞匡陈香: 绳子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为mg 所以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为 tan37 * mg F=Eq....公式是不是这样的...E=tan37 * mg / q 第二题,既然你都高三了,知道有个叫能量守恒的名词吧 小球到达最底点时动能=重力势能+电场势能1/2 * m*v^2 = mgh+Eqh h=L/5 这个你自己算 然后就可以求出v 再用向心力公式求出不含重力时的向心力F 然后再加上小球本身的重力mg、和电场力Eq就行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