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科举屡次落第,他这一生还有哪些坎坷的故事?

作者&投稿:祝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林则徐身上有两个显著的标签,一为“民族英雄”,二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尽管他被道光帝革职发配新疆,但在后人眼中,林则徐坚持抵御外敌,是一等一的大英雄。然而,林则徐光鲜亮丽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坎坷人生。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居一品,历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林则徐起步艰难,他的父亲林宾如和母亲陈帙感情很好,生育了11个子女,林则徐是次子,由于长子早夭,林则徐是实际上长子。

尽管有这样一个大家庭,但林家的日子却过得艰难,林宾如只是一个私塾教师,微薄的收入无法支撑生计。母亲做针线活来贴补家用。但即便如此,夫妇俩也没有忽略对孩子的教育,林宾如经常带着林则徐到私塾上课,这种艰辛和上进的家风,给林则徐以后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在那个时代,科举求取功名是贫寒之家读书人的必由之路,林则徐也不例外。嘉庆九年(1804年),19岁的林则徐参加了第一次乡试,开启了谋取功名的第一站。这次较为幸运,考中了第29名举人。


就在揭晓成绩的那一天,林则徐正式迎娶进士郑大谟之女郑淑卿为妻。以当时来说,进士门第出身的郑家千金能嫁给林则徐也是件罕见的事,这足以证明郑大谟具有的慧眼识才的眼光。这一年,林则徐完成了两件大事,算是成家立业了。

当然,要想出人头地,干成一番大事业,仅有举人身份是不够的。林则徐必须再往前迈一步,只要考中进士,才是功名进步的真正阶梯。不过很遗憾,在进士之路上,林则徐尝到了“屡试不第”辛酸。


第一次是嘉庆九年,林则徐趁着中举人的幸运,一鼓作气来到北京参加次年的会试,结果是榜上无名。之后,林则徐一边挣钱养家,一面潜心苦读,准备再次赴京会试。嘉庆十四年,林则徐再次参加会试,结果还是名落孙山。但是,林则徐从小经历了艰辛的生活,是不会轻易向失败和挫折低头的。他卧薪尝胆,终于在两年后的京师大考中一举中第,高居殿试二甲第四名。如愿以偿的结果,酸甜苦楚的滋味,或许只有林则徐自己清楚。

林则徐谋取功名的路上如此艰辛,同样,在他进入仕途以后也是充满了曲折。林则徐为人正直,深感官场险恶,难以左右逢源。但是,在那个腐败不堪的政治环境中,林则徐又何以自立呢?果然,林则徐初试官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闷。


嘉庆二十五年,在经历了长达7年的翰林院供职后,林则徐被外放为官,先是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河南南岸河堤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大水灾,林则徐愤然上奏,参劾腐败官员;接着,他又出任浙江杭嘉湖道,又由于急躁的性格与腐败的官场格格不入,不时发出“支左还绌右”、“三叹作吏难”这样的苦闷。终于,在道光元年七月,林则徐在失望与失落中辞官回家。

道光十八年,早已重返官场的林则徐被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处鸦片。林则徐深明大义,对英国不法烟商发出严正告诫:“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会,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表达了他禁烟的决心。

道光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林则徐将收缴的2万箱约237万余斤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这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道光帝起初也是赞赏他的,可是当英国殖民主义的大炮逼近天津大沽的时候,当一些小人陷害林则徐的时候,昏庸的道光帝不辨忠奸,将林则徐革职发配。




关于科举不第的诗句
作此诗时王维正在京城做官,对丘为落第表示同情和惋惜,并对自己虽为京官,但无力帮助丘为深表歉意。 2.关于科举的诗句 1、《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名联谈趣》 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

落第的意思
落第的意思: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也指考试不及格。落第,汉语词语,拼音luò dì,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也指考试不及格。古代考试放榜,榜上无名,称为“落第”,泛指考试、测试不成功或比不过别人。科举时代应试不中,现代指的是考试不及格或者没有考上。科举制度是中国历代选才取士的制度。与中国交流...

列举古代屡次科举不中的著名人物
黄巢.这可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有一句俗语:“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黄巢实际上是一个儒生,黄巢出身于一个靠贩运私盐暴利发财的富裕家庭,殷实的家底使得黄巢自小就有条件苦读儒经以求晋身官场,却不料屡次科举均以落第告终。愤怒的儒生黄巢陡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离开长安时扔下一...

宋朝以来科举制的发展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改革时期: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但后期导致选官过冗过滥。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

历史上,科举失利,官场无缘,却意外名传千古的文人有哪些?
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人有很多,例如李时珍,宋应星或者是柳永等人。我们先来说说奉旨填词的柳永,柳永是宋真宗时期的人物,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因为他写作措辞过于浮夸,被宋真宗所嫌弃,所以屡次不中。后来他四次落第后,失望地离开了京城。后来宋仁宗登基,他才中了进士,圆了他的梦。然后我们来说说...

揭秘:明朝落第士子也有功名吗?
这一政策可谓是明代科举落第政策的突破与创新,极大地减轻了会试应试者再次取解的劳苦,为广大会试落第举人再次参加会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二,会试落第举人获得了初步选官的资格。如明代会试落第举人在参加考试后,依其成绩优劣,便可被授予相应的教职。此外,在明初、明末存在有大量以落第举人身份...

关于科举制的古代诗句
无怪乎古人将科场落第列为人间四大失意事之一: 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4.关于“科举”的诗句有哪些 1.《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2.《放榜日作》唐:韦庄 一声开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葛水...

古代科举制落地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古代科举制落第,意思是科举考试落榜。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清朝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

科举制中,考试不格格称什么
落第 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也指考试不及格。古代考试放榜,榜上无名,称为“落第”,泛指考试、测试不成功或比不过别人。唐·白居易《送常秀才下第东归》诗:“寒食看花眼,春风落第心。”元·曾瑞《留鞋记》楔子:“人都道我落第无颜,羞归乡里,那知就中自有缘故。”《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落第词语“落第”
在汉语中,"落第"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其拼音为luòdì。这个词汇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源自科举时代的应试制度。在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如果未能在放榜时榜上有名,即被称作"落第",意味着他们未能通过考试,未能得到官职或进一步的仕途机会。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送常秀才下第东归》一诗中,表达了...

天宁区15187535850: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主要成就
仇寒吡诺: 1、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

天宁区15187535850: 以《一缕阳光》为题的记叙文 -
仇寒吡诺: 心存那一缕阳光,让我们的生命闪烁着更夺目耀眼的光芒.——题记 有人说:“人生如长河行舟,有时直挂云帆,顺风顺水,有时旋流横生,危机四伏.然而,人生的精彩,往往体现在道坎横生之时.”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人生的精彩...

天宁区15187535850: 在古代中关于坚持不懈的简短事例 -
仇寒吡诺: 我知道!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

天宁区15187535850: 我们能从林则徐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
仇寒吡诺: 第一次知道林则徐,是在初中的历史课上,当时课本上用“民族英雄”这四个字来定义他.林则徐最为广为人知的事迹,就是干了“虎门销烟”一事.因为对这段历史比较感兴趣,所以后来特意去找了林则徐的相关事迹.搜索大量的文献和资料...

天宁区15187535850: 怎样评价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仇寒吡诺: 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 促使林则徐“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