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子丰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赏析诗句“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出自唐代杜牧的《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诗人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表现出“秋色”之“高”,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你前两句打错了,是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首诗是唐代杜牧的《长安秋望》。 中心思想:《长安秋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 翻译:楼阁高耸于经霜的树林之上,我登高远望,天宇间不见一丝云彩,宛若明镜。终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 希望对你有帮助!

意思是: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

【出处】《长安秋望》——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楼阁高耸于经霜的树林之上,登高望远,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

扩展资料

1、《长安秋望》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公元850年(大中四年)杜牧在长安,且多咏长安景色,故应是诗人晚年居住在长安所作。

2、《长安秋望》鉴赏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他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的表示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



是<长安秋望>

长安秋望①

[唐]杜牧

楼倚霜树秋②,镜天无一毫③。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④。

注 释:

①秋望:在秋天远望。

②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上。

③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毫:非常细小的东西。

④气势:景象、气派。

大 意:

楼台高耸,屹立在一片秋树之上;天空明净,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秋色是这样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南山相比,气势难分高低。

<长安秋望> 高高的楼台紧靠着经霜后纷纷落下黄叶的高大的树木,站在楼上远远望去,只见明澈如镜的天空没有一丝一 毫的尘埃.威加我为答案


杜牧古诗有哪些
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和诗人忧弟病、伤前程的黯然心境不无关系。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就更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蝉噪...

陆游写过的诗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流传下来的诗词有一千八百余首,下面写几个比较知名的。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2、《梅花》墙角数...

有关秋的古诗句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

杜甫的诗
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规雁 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王维《山居秋暝》;6、当年不肯嫁春风...

有关秋季的古诗
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和微之游湖春夏秋冬四绝 年代:【宋】 作者:【韩维】画舫新成水拍堤,悲丝急管韵参差。吟风啸月年年事,未省曾经兴尽时。---夏 天净沙 秋 年代:【元】 作者:【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秋词 年代:【唐】 作者:【...

描写秋天的诗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

谁知道秋天的诗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关于秋天的诗句和谚语有哪些?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白话翻译: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4、《秋词》【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白话翻译:...

湘乡市13273437219: 什么事物可以用它来形容? -
黄郎壮源:[答案] 杜牧也在《长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风清云淡,别有洞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 杜牧: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说明】秋季,碧空如洗,分...

湘乡市13273437219: 长安秋望杜牧 山行杜牧 写景角度和表达情感有什么不同 -
黄郎壮源:[答案]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杜牧诗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主要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叹遥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

湘乡市13273437219: 关于秋天的五言绝句 -
黄郎壮源: 《长安秋望》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秋风引》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汾上惊秋》年代: 唐 作者: 苏廷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山中》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微雨夜行》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闻雁》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中秋》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湘乡市13273437219: 杜牧的诗一首 -
黄郎壮源: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解释: 楼台高耸,屹立在一片秋树之上;天空明净,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秋色是这样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南山相比,气势难分高低.采纳哦

湘乡市13273437219: <写秋天><山水>的古诗 急急急急急// -
黄郎壮源: 1,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情感:《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

湘乡市13273437219: 梅依霜外树,天镜无一宅,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是古代谁的诗 -
黄郎壮源: 你前两句打错了,是 楼倚霜树外,镜2113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首诗是唐代杜5261牧的《长安秋望》. 中心思想:《长安秋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4102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1653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 翻译:楼阁高耸于经霜的树林回之上,我登高远望,天宇间不见一丝云彩,宛若明镜.终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答 希望对你有帮助!

湘乡市13273437219: 赵嘏的尾联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抒发怎样的情感 -
黄郎壮源: 运用以实托虚的艺术手法,用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湘乡市13273437219: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是写那里的 -
黄郎壮源:[答案] 杜牧在《长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风清云淡,别有洞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写的是长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