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是谁

作者&投稿:孛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路简介谁有?~

中文名称: 子路 又名: 仲由 季路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 542-480 相关人物: 孔子 生平简介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春秋末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生于鲁襄公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五年,小孔子9岁,是孔子门中年龄较大的弟子。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为人爽直、粗莽。从师以后先后在鲁、卫两国当官,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随孔子结束游历回到鲁国,,继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不顾安危挺身入险,死于乱中,时年63岁。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县),小孔子九岁,名仲由,字子路或季路。在《论语》中,曾经四十次提到子路或他的言行。
子路出身贫寒。《说苑》中说他:常食藜藿之实。却是个孝子,二十四孝中第一个就是子路幼年“百里负米”的故事,做大官以后,仍然锦衣玉食时仍然不忘逝去的双亲,连老师孔子都称赞他: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
子路年轻时鲁莽,好斗却又勇敢果断。在他第一次见孔子的时候,“凌暴孔子”,想必是拳头上见分晓了。然而孔子虽然也武力不弱,却并没有针锋相对,反以柔克刚,“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服”,可以说是孔子以礼仪感化了子路,收到了门下。在一次北游中,孔子让随行的三个弟子颜回子贡和子路各自陈述志向,子路倾吐了自己的镶兵强国之梦:愿得白羽若月,钟鼓,赤羽若日之音上闻乎天,旌旗翩翻,下蟠于地。由且举兵而击之,必也攘地千里,独由能耳,使夫二子为从焉!这段理想的描述极为壮观,可惜历史没有给他机会,如果他真的有机会统兵鏖战,说不定也能旌旗蔽空,舳舻千里,成为一时之雄。孔子听了他的豪言,赞叹:真是一个勇士啊。孔子到宋国被围困,子路发怒,拿起戟就要与对方大战三百合,所以孔子常常叹息:子路好斗勇猛超过我,就是不知道如何处理事情(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就是在孔子身边侍的时候,子路也显示出刚强的样子(行行如也)。面对子路的勇,孔子教诲他: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虽然如此,并没有教化到把他的脾气改掉。
子路豪爽。在诸弟子围着孔子述说自己的志向时,子路毫不犹豫说:愿意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同乘车马,共用衣装。(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里的子路拥有的是一副重情义轻金钱的侠肝义胆。
子路崇尚实干,且颇具政治才能。《论语》说他:听到知识,没有实施之前,就不愿听到听到新的知识。(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从孔子那里学到了做人为政的知识,曾做了鲁国权臣季氏的门臣,以实践自己的所学。又曾经治蒲三年,孔子“三称其善”。对于自己的政治能力,子路在另一次叙述志向时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也赞不绝口,认为他: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可见治理一个地方,子路确实有一套办法。《论语》中也认为孔门弟子中政事方面杰出的是子路和冉求。
子路不盲从。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敢当面批评孔子,表达自己态度的孔门弟子。子路到卫国做官,走前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治理国家必先“正名”,子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迂腐可笑的。虽然孔子后来又解释了半天所谓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相信子路仍然持保留意见。还有三次,子路对孔子的言行表现出明确的态度:不悦。一次是,孔子去见作风和美貌同样享有“盛誉”的卫国国后南子,虽然孔子几乎连南子的手都可能没有碰到,但是子路不高兴,孔子赶紧发誓:如果做了违背礼仪的事情,就让上天惩罚我吧(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又一次,公山弗想在鲁国造反,邀请孔子前去,孔子怀着用自己理论治国安邦的伟大愿望,打算前去实现从前的宏伟理想。子路上来就浇了他一头冷水:没有地方去也就罢了,何必去他那里呢?估计后来孔子也没有去成。另一次,晋国人佛肸叛乱,招孔子去,孔子又动心思了,结果子路旗帜鲜明——反对,说:从前您不是教导我们说:“其身不善,君子不入”么?现在怎么又要出尔反尔呢?孔子估计是面红耳赤,狡辩了一番:白的东西,即使染也染不黑的(白也,涅而不淄)。只好又作罢。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陈国,被与自己政见相左者围困,弹尽粮绝,孔子没办法,搞精神胜利法,“弦歌不绝”,子路怒气冲冲来见(愠见),说:君子也有困顿的时候么?孔子只好做“画饼充饥”状,以精神饼来补物质饼,说:君子在困顿时能坚守道德,小人困顿时就要胡作非为了。直到后来让子贡去楚国搬来救兵才算解围。一次,子路叫子羔去做一个地方的长官,孔子说这是害那里的子弟。子路发问:有百姓,有土地和谷物,为什么还要读书才叫做有学问呢?(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无话可说,只好说:我就讨厌那些口齿伶俐的人。在所有的学生都对老师的见解、教导和行为心悦诚服顶礼膜拜时候,子路却能屡次站出来,表达与老师不同的自己的个人见解,这就是那个独具个性的可爱子路。也惟有这个子路,连孔子都得看看他的脸色再决定怎么办。
子路忠于孔子,因而也得到了孔子的信任。孔子周游列国时五十四岁,当时年已四十五岁的子路毅然辞官紧随,作为孔子的护卫,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征途,所以孔子曾经称赞他:自从我得到了子路,没有人敢辱骂我了(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得不到实行,我就乘小船到海外去,跟随我的,除了子路还有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困于陈蔡时,子路煮了猪蹄,孔子问都没问,就直接吃掉了。这也间接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子路二十多岁就认识了孔子,很早就入了孔门,在孔门众弟子中,他是较为年长的,有名的弟子中,也许就颜回的父亲颜路长于子路,他一边依仗着自己的不凡身手担任孔子的护卫,一边以长弟子的身份帮老师管理着后入门的各位年轻师弟们,年轻的师弟们也对子路执长辈礼。直到六十多岁遇难,一生大半时间都跟随着孔子,这在孔子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
公元前481年,此时子路担任了卫国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次年,也就是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政变,子路在外听说,态度鲜明:“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毅然前往。战斗中,子路受伤了,缨带断了,子路想起老师的教导,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在重结缨带的过程中被砍作肉泥。年六十二。有人笑子路太迂,此时还在干这些事情。但是年过花甲的子路是抱着尽自己的职责的想法而来的,他明明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却决然来了,即使他不结缨,也依然难以活着回去,虽然他年轻时曾经有着“暴虎冯河”的勇力。他以行为实践了老师孔子的“杀身成仁”。知子莫如父,知徒莫如师。孔子听说卫国内乱而子路去了,就叹息:嗟乎,由死矣!果然不出所料。《礼记》中说:子路死后,孔子在中庭哭子路,有人祭奠子路,孔子倒头便拜。听说被剁成肉酱,孔子让人“覆醢”,再也不吃肉了,看都不看了。而且每次听到打雷,都感到心中不安。在最得意弟子颜回和儿子孔鲤死后,子路就是孔子的精神支柱,他的死给了孔子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打击。就在在孔子的最亲密伙伴和学生子路去世的次年,孔子也去世了。
子路穷其一生都在实践着老师孔子的理想和路线,积极入世,参与政事,继承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现实精神,实现自己治理国家的追求;同时忠心于老师,尽职于国家,勇担责任,慷慨赴难,至死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点上,他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谭嗣同极为相似,谭嗣同与康有为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在康有为首倡变法之后,谭嗣同无畏地为变法,为自己所坚守的理想献身了,谭死后康有为也曾以一联痛挽谭嗣同:复生不复生矣(谭嗣同字复生),有为安有为哉?谭嗣同是不是了解子路,我们无从知晓,但是相隔两千五百年的两个人,却同样具有着令人叹服的品行,永远散发着辉耀千秋的光芒,成为后人仰视的楷模。无论哪方面,子路都不愧是孔子最杰出的弟子和儒家思想最忠实的守护神。他也不愧是一个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苏轼曾说: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子路当不朽。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县),小孔子九岁,名仲由,字子路或季路。在《论语》中,曾经四十次提到子路或他的言行。 子路出身贫寒。《说苑》中说他:常食藜藿之实。却是个孝子,二十四孝中第一个就是子路幼年“百里负米”的故事,做大官以后,仍然锦衣玉食时仍然不忘逝去的双亲,连老师孔子都称赞他: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 子路年轻时鲁莽,好斗却又勇敢果断。在他第一次见孔子的时候,“凌暴孔子”,想必是拳头上见分晓了。然而孔子虽然也武力不弱,却并没有针锋相对,反以柔克刚,“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服”,可以说是孔子以礼仪感化了子路,收到了门下。在一次北游中,孔子让随行的三个弟子颜回子贡和子路各自陈述志向,子路倾吐了自己的镶兵强国之梦:愿得白羽若月,钟鼓,赤羽若日之音上闻乎天,旌旗翩翻,下蟠于地。由且举兵而击之,必也攘地千里,独由能耳,使夫二子为从焉!这段理想的描述极为壮观,可惜历史没有给他机会,如果他真的有机会统兵鏖战,说不定也能旌旗蔽空,舳舻千里,成为一时之雄。孔子听了他的豪言,赞叹:真是一个勇士啊。孔子到宋国被围困,子路发怒,拿起戟就要与对方大战三百合,所以孔子常常叹息:子路好斗勇猛超过我,就是不知道如何处理事情(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就是在孔子身边侍的时候,子路也显示出刚强的样子(行行如也)。面对子路的勇,孔子教诲他: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虽然如此,并没有教化到把他的脾气改掉。 子路豪爽。在诸弟子围着孔子述说自己的志向时,子路毫不犹豫说:愿意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同乘车马,共用衣装。(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里的子路拥有的是一副重情义轻金钱的侠肝义胆。 子路崇尚实干,且颇具政治才能。《论语》说他:听到知识,没有实施之前,就不愿听到听到新的知识。(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从孔子那里学到了做人为政的知识,曾做了鲁国权臣季氏的门臣,以实践自己的所学。又曾经治蒲三年,孔子“三称其善”。对于自己的政治能力,子路在另一次叙述志向时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也赞不绝口,认为他: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可见治理一个地方,子路确实有一套办法。《论语》中也认为孔门弟子中政事方面杰出的是子路和冉求。 子路不盲从。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敢当面批评孔子,表达自己态度的孔门弟子。子路到卫国做官,走前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治理国家必先“正名”,子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迂腐可笑的。虽然孔子后来又解释了半天所谓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相信子路仍然持保留意见。还有三次,子路对孔子的言行表现出明确的态度:不悦。一次是,孔子去见作风和美貌同样享有“盛誉”的卫国国后南子,虽然孔子几乎连南子的手都可能没有碰到,但是子路不高兴,孔子赶紧发誓:如果做了违背礼仪的事情,就让上天惩罚我吧(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又一次,公山弗想在鲁国造反,邀请孔子前去,孔子怀着用自己理论治国安邦的伟大愿望,打算前去实现从前的宏伟理想。子路上来就浇了他一头冷水:没有地方去也就罢了,何必去他那里呢?估计后来孔子也没有去成。另一次,晋国人佛肸叛乱,招孔子去,孔子又动心思了,结果子路旗帜鲜明——反对,说:从前您不是教导我们说:“其身不善,君子不入”么?现在怎么又要出尔反尔呢?孔子估计是面红耳赤,狡辩了一番:白的东西,即使染也染不黑的(白也,涅而不淄)。只好又作罢。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陈国,被与自己政见相左者围困,弹尽粮绝,孔子没办法,搞精神胜利法,“弦歌不绝”,子路怒气冲冲来见(愠见),说:君子也有困顿的时候么?孔子只好做“画饼充饥”状,以精神饼来补物质饼,说:君子在困顿时能坚守道德,小人困顿时就要胡作非为了。直到后来让子贡去楚国搬来救兵才算解围。一次,子路叫子羔去做一个地方的长官,孔子说这是害那里的子弟。子路发问:有百姓,有土地和谷物,为什么还要读书才叫做有学问呢?(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无话可说,只好说:我就讨厌那些口齿伶俐的人。在所有的学生都对老师的见解、教导和行为心悦诚服顶礼膜拜时候,子路却能屡次站出来,表达与老师不同的自己的个人见解,这就是那个独具个性的可爱子路。也惟有这个子路,连孔子都得看看他的脸色再决定怎么办。 子路忠于孔子,因而也得到了孔子的信任。孔子周游列国时五十四岁,当时年已四十五岁的子路毅然辞官紧随,作为孔子的护卫,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征途,所以孔子曾经称赞他:自从我得到了子路,没有人敢辱骂我了(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得不到实行,我就乘小船到海外去,跟随我的,除了子路还有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困于陈蔡时,子路煮了猪蹄,孔子问都没问,就直接吃掉了。这也间接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子路二十多岁就认识了孔子,很早就入了孔门,在孔门众弟子中,他是较为年长的,有名的弟子中,也许就颜回的父亲颜路长于子路,他一边依仗着自己的不凡身手担任孔子的护卫,一边以长弟子的身份帮老师管理着后入门的各位年轻师弟们,年轻的师弟们也对子路执长辈礼。直到六十多岁遇难,一生大半时间都跟随着孔子,这在孔子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 公元前481年,此时子路担任了卫国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次年,也就是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政变,子路在外听说,态度鲜明:“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毅然前往。战斗中,子路受伤了,缨带断了,子路想起老师的教导,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在重结缨带的过程中被砍作肉泥。年六十二。有人笑子路太迂,此时还在干这些事情。但是年过花甲的子路是抱着尽自己的职责的想法而来的,他明明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却决然来了,即使他不结缨,也依然难以活着回去,虽然他年轻时曾经有着“暴虎冯河”的勇力。他以行为实践了老师孔子的“杀身成仁”。知子莫如父,知徒莫如师。孔子听说卫国内乱而子路去了,就叹息:嗟乎,由死矣!果然不出所料。《礼记》中说:子路死后,孔子在中庭哭子路,有人祭奠子路,孔子倒头便拜。听说被剁成肉酱,孔子让人“覆醢”,再也不吃肉了,看都不看了。而且每次听到打雷,都感到心中不安。在最得意弟子颜回和儿子孔鲤死后,子路就是孔子的精神支柱,他的死给了孔子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打击。就在在孔子的最亲密伙伴和学生子路去世的次年,孔子也去世了。 子路穷其一生都在实践着老师孔子的理想和路线,积极入世,参与政事,继承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现实精神,实现自己治理国家的追求;同时忠心于老师,尽职于国家,勇担责任,慷慨赴难,至死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点上,他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谭嗣同极为相似,谭嗣同与康有为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在康有为首倡变法之后,谭嗣同无畏地为变法,为自己所坚守的理想献身了,谭死后康有为也曾以一联痛挽谭嗣同:复生不复生矣(谭嗣同字复生),有为安有为哉?谭嗣同是不是了解子路,我们无从知晓,但是相隔两千五百年的两个人,却同样具有着令人叹服的品行,永远散发着辉耀千秋的光芒,成为后人仰视的楷模。无论哪方面,子路都不愧是孔子最杰出的弟子和儒家思想最忠实的守护神。他也不愧是一个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苏轼曾说: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子路当不朽。


《路》是谁的作品?拜托了各位 谢谢
茅盾先生的 绝对是茅盾的 《路》:在那百姓逃亡,巡捕橫行,學校混亂的年代,三十五歲的茅盾(1896——1981)以細緻入緻入微的筆觸,描寫一個青年人火薪相傳怎樣精神頹唐,孤獨、苦悶,走投無路,最後振奮起來,加入促進社會變革的行列。這是大時代組曲中跳躍的音符,戀愛故事與時代鬥爭交織,加上作品語言...

人民日报刊登的《路》是谁写的
人民日报刊登的《路》是李国忠老师写的。李国忠老师是邯郸市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其代表作《路》,多次被朗诵比赛选手参赛,并在人民日报刊登。

路知行是谁
网络ID:路知知中文名:路知行别名:(网络ID)路知知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石家庄出生日期:1983年11月职业:配音演员、配音导演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专业代表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十月围城、琅琊榜、欢乐颂、魔道祖师、陈情令演艺经历1983年11月出生于石家庄,曾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论语里多次提到子路,子路具体是谁?
中文名称: 子路 又名: 仲由 季路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 542—480 相关人物: 孔子 生平简介 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春秋末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生于鲁襄公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五年,小孔子9岁,是孔子门中年龄较大的弟子。出身寒微,...

路小拉是谁
小拉是外号,官二代,剧中路司长外号路小拉,原名叫路小第。在原著书里有小拉这个人物,是个官二代,但不是体制内官员,本来就和宋运辉有点交情的,不过要蛮后面才出场,剧里把人设改了。看剧之后大家表示大江大河2节奏太好了,纯职场剧。宋运辉和马主任,小拉,闵厂长的对手戏好精彩。职场人都...

三国演义中谁字公路
袁术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太仆袁基、冀州牧袁绍异母弟。举孝廉出身,拜为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拜为后将军,畏祸出奔南阳郡。初平元年(190年),联合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联兵讨伐董卓。此后,对抗于袁绍和曹操...

七十二路神位都是谁
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常被描绘为长生不老、掌管仙桃的西方神仙之母。东王公,与西王母相对,被视为东方神仙之父,主管仙人的福祉。九天玄女,传说中的女神,常以智慧与勇气的象征出现,助周灭商,为中华民族的守护神。东岳大帝,东岳泰山之神,掌管着冥界,是五岳之首泰山的主神。碧霞元君...

五路财神分别是谁(解析财富之门)
【财神爷】财神爷是五路财神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位,他是财富的象征,也是人们最期待的财富之神。财神爷通常被描绘成一位胖胖的老者,身穿华丽的锦袍,头戴金冠,手持财宝。他的形象寓意着财富的丰盈和富足。要招财进宝,人们可以选择在财神爷的像前烧香祈福,或者在财神爷的画像上贴上自己的愿望,以表达...

十八路诸侯都是谁?
第三路是颖州刺史(河南南部、安稳北部)孔由。统兵一万,开赴陈留。 第四路是充州刺史(北部、山东西南部)刘岱,统兵一万五千,前来响应。 第五路是河内太守(即河南腹地)王匡统兵一万,响应讨伐董卓。 第六路是曹操军所在地的陈留太守张邈,派兵加入曹操的军队。 第七路是东郡太守(今河南淮阳地区)乔瑁,兵力有一万...

五路财神都是谁?
一般认为有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等。1、“正财神”:世人奉祀的财神,最为人们熟知的财神,影响最大的则是“正财神”赵公明。2、“文财神”:范蠡,自称陶朱公,是一位文财神。他是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

临翔区18451439758: 仲由(春秋时期“孔门十哲”之一) - 搜狗百科
纪毓骨松:[答案] 中文名:仲由 别名:子路,季路,先贤仲子 国籍:春秋时期鲁国 出生地:鲁国卞((今泗水县泉林镇卞桥) 出生日期:公元前54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480年 职业: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孔悝家宰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孔...

临翔区18451439758: 历史上的子路是个什么样的人 -
纪毓骨松: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卫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卫出公姬辄,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孔子设案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优异者.

临翔区18451439758: 子路是个怎样的人 -
纪毓骨松: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或称季路,鲁国人,是孔子的一个有名弟子.亦为《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 仲由性格直爽、勇敢、信守承诺、忠于职守,《论语》中提到他是孔子门下四类才能之士(德行、政事、言语、文学)中杰出的“政事”人才.公元前498年随孔子周游列国.仲由后来任卫国蒲邑(今长垣县)之宰,也是当地大夫孔悝的家臣.事父母极孝、性格爽朗、乐意接受别人的指正立即改过,也常常直言进谏孔子.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后死于蒯聩之乱,被剁为肉酱,孔子闻其死很伤心,从此不吃肉酱.

临翔区18451439758: 子路简介谁有? -
纪毓骨松: 中文名称: 子路 又名: 仲由 季路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 542—480 相关人物: 孔子 生平简介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春秋末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

临翔区18451439758: 孔子的弟子 子路的名是什么? -
纪毓骨松: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临翔区18451439758: 子路字仲由,是哪里人士? -
纪毓骨松: 仲由,字子路,据说是春秋末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

临翔区18451439758: 孔子的弟子子路是哪里人
纪毓骨松: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即今山东平邑县仲村(据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尸子》说)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临翔区18451439758: 子路与季路不是两个人么?子路是仲由,而季路是颜回之父,怎么会是一人? -
纪毓骨松: 不是两个人,就是一个人: 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临翔区18451439758: 子路是谁的弟子 -
纪毓骨松:[答案] 孔子的弟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