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简介及四时田园杂兴简介

作者&投稿:伯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之中渡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由于范成大能够系统深入的观察老百姓的生活,并且欣赏乡村的美景,所以他将整个诗歌创作分成了五组,分别是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每组都包含了十二首绝句,根据时间顺序全面的展现了江南农村的田园景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
这些诗歌都是范成大自己根据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而创作的,所以非常的真实,其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朴素自然的风情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读罢这诗集就仿佛自己在江南的乡村生活了很久一样。
同时这些诗歌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昏暗的朝政,这样的思想深度也让范成大的田园诗充斥着别样的生机,千百年来流传不休。

扩展资料
其中《四时田园杂兴·夏日》第七首,已收录北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七》原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农活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诗词赏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首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图景。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的情形,流露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
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自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古诗: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范成大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NO.1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NO.2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很长,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菜粉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2]
  NO.3
  四时田园杂兴
  租船满载候开仓,
  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钏输一斛,
  尚赢糠核饱儿郎!
  【简析】
  这首诗写农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夺得几乎一干二净,只能给孩子吃点粗糠了。诗人满腔悲悯地画出这幅农民的血泪图。

范成大与杨万里年龄相仿,都是在北宋灭亡前后出生的,又同在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同列名于“中兴四大诗人”。不过范成大在仕途上更为得志,做到参知政事,晚年退职闲居。有《石湖居士诗集》。 范成大一度也深受江西派的影响,现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不过,范成大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比较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有他自己的特点。 点评(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词亦文之一体,昔人名作,亦有理脉可寻,所谓蛇灰、蚓线之妙。如范石湖眼儿媚萍乡道中云云,“春慵”紧接“困”字、“醉”字来,细极。 杨万里和范成大 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袤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当时杨、陆的声名尤著。尤袤流传下的作品很少,成就也不高;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都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思想、艺术各有特色,不愧为南宋杰出的诗人。 杨万里(1127—1206)(注:按《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录杨万里之子杨长孺所撰《杨公墓志》云:“先君于建炎元年丁未岁九月二十二日子时生……开禧二年丙寅五月八日无疾薨,享年八十。”其言甚明,与杨氏本人在《浩斋记》、《秋衣》等诗文中所自纪之年岁,亦均吻合无间。据此,则杨氏当生于建炎元年(1127)。旧说多从《宋史·杨万里传》“卒年八十三”的记载,因推定杨氏生于宣和六年(1124),实误。),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漳州、常州诸地方官,入为东宫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他曾屡次上疏指摘朝政,忤权相韩托胄,因此罢官家居十五年,忧愤而死。 杨万里和江西诗派的主要不同是直接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而不是从书本文字上翻新出奇,所以他说“不听陈言只听天”。他对于自然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自然界的一切,大而高山流水,小而游蜂戏蝶,无不收拾入诗。他认为“山中物物是诗题”,“无山安得诗”?并且说:“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而对于自然,他又观察得细致,领会得深刻,描写得生动逼真,以至姜夔有“处处山川怕见君”的戏言。因此在题材上,他的诗以描写自然景物的为最多,也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杨万里无论在继承和创作上,都是个善于变化的诗人。他早年从江西派入手,中年以后,转而批判江西派的弊病,尽焚少作“江西体”千余首,而自出机杼。他在《荆溪集自序》里曾说到这种转变过程:“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于是他便走上了师法自然的创作道路,认为“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和李天麟》);他不再模拟古人,而是要超出古人:“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就是严羽《沧浪诗话》所称的“杨诚斋体”。 “诚斋体”的特点之一,是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这主要是继承了陶潜的《责子》、杜甫的《漫兴》,苏轼、黄庭坚的诙谐打诨的作风,而加以发展。只如《嘲蜂》、《嘲蜻蜓》、《嘲稚子》、《戏嘲星月》这类诗题,在一般诗集里便绝少见。但他往往也寓感愤和讽刺于诙谐嘲笑之中,如《嘲淮风》:“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又如《观蚁》:“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第二,是丰富新颖的想象。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态,并用拟人的手法加以突出,使之生动而饶有风趣。比如他用“一峰忽被云偷去”来写流云,用“拜杀芦花未肯休”来写狂风,用“两堤杨柳当防夫”来联想边疆的将士。第三,是自然活泼的语言。他继承了古代和当代的民歌,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传统,语言力求平易浅近,并大量汲取俚语谣谚入诗。诸如“拖泥带水”、“手忙脚乱”,甚至“连吃数刀”之类也在所不避。这比起江西派的搜僻典、用生词、押险韵、造拗句,可以说是一个解放。这三个特点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且看以下诸诗: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戏笔》 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却被惊湍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 ——《下横山滩望金华山》 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沂流更着打头风,如撑铁船上牛头。“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 ——《檄风伯》 第一首写眼前景物,第二首写日常生活,都不无寓意,却没有穷酸气、迂腐气。第三首更集中地表现了“诚斋体”的独特风格。他自言“老子平生不解愁”,又说“自古诗人磨不倒”,我们正应从这种诗风中领会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杨万里还是一个比较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题刘高士看云图》),正是他的自道。因此他也有一些直接抒写爱国感情的作品,如《初入淮河四绝句》: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这两首诗是淳熙元年(1190)杨万里奉命迎接金使时所作。作者看到了本是祖国心腹之地的淮河,而今却成为金宋双方的疆界,两岸的人民也失去了来往的自由,形成敌国,所以心情异常沉痛。由于结合眼前景物,故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也说明他在绝句方面的造诣。此外,如《雪霁晓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的“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边”等句,也都流露了他的爱国心情。 杨万里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如《插秧歌》、《竹枝词》等,对农民的痛苦也深表同情:“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但这类作品在他现存的四千多首诗中是太少了,而且缺乏陆游那样激昂慷慨的热情,揭露也不及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这可能和他的艺术观点有关,他尝说:“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诚斋诗话》) 总的来说,杨万里不失为南宋一位自具面目的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是在艺术风格方面。他吸收民歌的白描手法,一反江西诗派的生硬槎桠,创立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和江西诗派差不多,尽管他也推崇杜甫,但对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并未能着重继承。他心爱的乃是陶、谢、王、孟、韦、柳一路的山水田园诗,尤其是王维的《辋川集》,并片面地认为“只是征行自有诗”。因此,他的诗大都是“斧藻江山,追琢风月”,很少反映社会现实,和他所处的万方多难的时代显得很不相称。而这也就使他不可能从思想内容、创作方向上对江西诗派作彻底的变革。由于题材的细碎,他的风趣也往往流于庸俗无聊,而那种一味师法自然和滥用口语的“信手”“走笔”的创作态度,也使他写了不少粗率的作品。象“一杯至三杯,一二三四五”这类诗句,却实在不高明。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平江吴郡(江苏苏州市)人。他早年境况比较贫寒,为衣食奔走,故有“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篾舫换柴扉”之叹。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后,仕途上却比较顺利,也为国家人民作了一些好事。乾道四年,孝宗为索取河南“陵寝”地,派他出使金国。在金主面前,他“词气慷慨”,“全节而归”,为朝野所称道。此后他由中书舍人,累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在南宋诗人中最为显达。淳熙九年,因疾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范成大是个爱国者,也比较关心人民疾苦,退居后也没有完全忘却人民。他虽也受过江西诗派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继承白居易、张籍、王建的新乐府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乐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因此,他的诗数量虽不及杨万里多,内容却较充实,有不少即事名篇的现实主义作品。 由于生活关系,范成大年轻时便写了一些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的诗。《催租行》和《后催租行》可为代表。在《催租行》里作者通过官府的爪牙——里正无耻勒索农民的典型事件,概括地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只“我亦来营醉归耳”一句,便画出了里正的丑恶嘴脸,手法也非常经济。《后催租行》更写出农民被迫出卖女儿以输租的惨状: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这是农民的血泪控诉。末句是反语,中含无穷仇恨。“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杜甫《岁晏行》),这种惨象,在封建社会原极普遍,但很少写得如此具体深刻。此后在帅蜀期间,作者在《劳畲耕》里还揭露了那种“食者定游手,种者长流涎”的阶级的不平。 还在少年时期,诗人便写出了“莫把江山夸北客,冷烟寒水更荒凉”(《秋日二绝》)的名句,对于南宋统治者向金使炫耀半壁江山的无耻行为作了尖锐的批评。他最有价值的爱国诗篇,是一一七�年使金时写的七十二首绝句。这组诗不仅描写了北方的山川文物,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爱国思想;而且反映了中原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有时又通过凭吊先烈谴责宋代统治者的昏庸误国。如以下诸作: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州桥》 女僮流汗逐毡并,云在淮乡有父兄。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 ——《清远店》 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犹解障妖侵。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 ——《双庙》 关于这次出使,作者谦言是“许国无功浪著鞭,天教饱识汉山川”。其实无论从政治还是从创作来说,诗人都完成了他的使命。 范诗的另一成就是田园诗。他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和《腊月村田乐府》,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象一长卷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展示了丰富多采的宋代风土人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他以前的诗人所很少着墨的。尤其可贵的是其中还有不少篇章把农村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以闲适为其特征的传统的田园诗以更深刻的内容,这和他早期写作乐府诗的精神正是一致的。如《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停桑阴学种瓜。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这里,诗人通过深入的观察和亲切的体验领略了农民勤劳、淳朴的品质和他们生活的苦乐,流露了诗人的同情和共鸣。当然,其中也不免有美化农村的描写,表现了士大夫的情趣。他晚年还写了一些反映人民悲苦生活的小诗,如《夜坐有感》、《咏河市歌者》、《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等。 由于内容较丰富,同时他不仅学白居易、王建,也学孟郊、李贺,还有“玉台体”,因此范诗的风格也比较多样。杨万里评他的诗“清新妩媚”、“奔逸隽伟”(《石湖诗序》),主要是指“点缀湖山”一类作品而言。其实范诗还有“婉峭”、“浅切”的一面。杨万里还说:“今海内诗人,不过三四,而公皆过之,无不及者”,这评价也欠公允。范是不能和陆游相比的。他深受佛、道影响,诗中消极颓废的东西还是不少的。范成大

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人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左亻右窘)。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本书选其诗《州桥》、《四时田园杂兴》(选四)和《横塘》及词《秦楼月》(楼阴缺)。

1楼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 卷《乡村四月》

乡村,一个多么诱人的名词: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那是农村最怡人的时候,蛙声传佳音,丰收在眼前,农民们别提有多高兴;“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那是村居生活悠然自得的情境,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飘浮在炊烟袅袅的村庄上空,渲染的是村居生活的意趣和迷人的暮景。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远离尘世、民风朴实的乡村那迷人世界,又有多少诗人用自己的诗心与小桥流水撞击,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农村景色的优美秀丽。宋代翁卷和范成大两位诗人,就是以同样的视角,目光盯紧农村夏初这一特定时刻,勾勒出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

1.两首诗都形象再现了夏日农忙的景象

一到初夏,农村顿时便忙活起来,夏收夏种,有收获又播下希望,农民们自然要夜以继日,不辞辛劳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就全方位地再现出农民们繁忙的生活情景:一是从早到晚忙。白天夜里,没有闲暇,不是到田里去清除杂草,就是将麻捻成麻线,时时刻刻,手忙脚乱。二是男女老少,人人皆忙。大人干大人的事,儿女干儿女的事,人人不得闲,个个忙得欢,就连不懂事的小孩,也在桑树荫下学大人种瓜。这情景,与辛弃疾《清平乐》词所描绘的颇为相似:“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三是农事实在太多,令人应接不暇。夏日时节,最是忙的季节,各种农事接踵而至,田里苗要培,草要除,麻要沤,线要捻,这些,范成大的诗中都如实描绘,人们看到的是农村真实的画面。

翁卷的《乡村四月》虽然没有浓彩重描夏日农忙的情景,但诗人以极简省的笔墨将农忙画面很干脆地勾勒了出来。“乡村四月闲人少”,时间、地点、特点,一目了然。为何“闲人少”,这从上列范成大的诗、辛弃疾的词的叙述中自然可以看出。“才了蚕桑又插田”,则将“闲人少”三字具体化、可感化、热烈化。摘桑养蚕,是江南农家家家做、户户忙的农活,而耘田播秧,也是鱼米之乡的江南农村在夏初的“必修之课”,这里,一个“才了”,一个“又”,时间节奏很紧凑,形象再现了田家劳动极其辛苦、紧张的情景,读者的眼前自然也浮现出农民刚在桑林中采摘、一会儿又到了秧田插秧那忙碌的身影。这就是农村生活,就是农民日夜劳作的形象再现。

阅读这两首诗,我们不难看出,范成大和翁卷是诗人,但他们十分熟悉农村生活,他们笔下所写的,不是坐在书斋里凭空想象出来的乡村情景,而是实实在在、真真实实的田园风光,读者读了亲切,也在内心涌出了向往、羡慕之情。

2.两首诗都流露出轻松愉快的基调

应该说,在封建社会,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农民的命运是艰难的。古代现实主义诗人在反映农村生活时,一般都能再现出这种现实。像唐代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将辛勤付出与饿死田头对比,写出了农民命运的悲惨。唐代杜荀鹤的《蚕妇》:“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诗以对比手法,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对立,让我们看到农民虽辛苦却衣难蔽体、食难果腹。宋代王安石的《郊行》:“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诗人将写实与议论相结合,反映农民痛苦,显现了社会现实。纵观这些诗,感情都比较压抑,基调都比较深沉。

相形之下,范成大、翁卷的两首写田园的诗,洋溢的是轻快愉悦的氛围。范诗写农忙季节,景是宜人的,事是悦人的,人是面无饥色、容无痛苦、内心轻松的。瞧,农田耘得整整齐齐的,村头岸边桑树点缀,绿色的庄稼则在阳光下浴着和风、自然生长;农民们干的活,除草也好,织麻也好,种瓜也好,都是忙着播种,忙着收获,而田间劳作的人们,则各司其宜,各尽其职,各得其所,大家忙忙碌碌,人人开开心心。诗歌给人的感觉不是凝滞,不是沉重,确确实实,基调昂扬。再看翁卷的诗,更是画意盎然,令读者陶醉不已。诗的前两句写景,用“绿”和“白”构成画面的底色,色彩和谐,以“山”和“川”作为画面的主体,搭配自然,而淅淅沥沥、茫茫如烟的黄梅细雨,掩着声声“布谷布谷”的子规啼鸣,既增添了画面声响的效果,又侧面烘托出农忙季节的来临,更让人感觉到惬意舒心;诗的后两句写人,突出了人人忙碌,状出了农事不断,也让读者体会到农民的投身劳动,非常自觉,也非常愉悦。整首诗,弥漫的同样是清新的气息。

2006-8-18 22:52 回复
220.190.66.* 2楼

应该说,封建社会的农村,农民的负担是沉重的,农民的生活是艰辛的。何以大多数诗人笔下状出的,是荒村废井之景、衣破体瘠之形,而范成大和翁卷却写出了农村的风光优美、农民的劳作愉悦,这是不是两位诗人有意掩饰丑恶现实、有意美化黑暗生活?我们说,这当然不是,诗人是在用诗的眼光去发掘生活中的美,并努力去再现这种美,惟其如此,他们才能写出美,并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诗情画意。

虽然两诗所咏题材相同,但两位诗人毕竟风格独立,所以我们在品味其共性之美的同时,还要咀嚼其个性独异之处。

范成大的诗比较重于情趣的表现,诗思再现得曲折有致,耐人咀嚼。作者写的是夏日农忙,前两句从时间写,是白天辛苦,夜里劳碌,昼夜不停,突出了“忙”字;从内容写,时而除草,时而绩麻,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农活,也是一个“忙”字;从劳动者写,村庄儿女,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岗,各干各的事,也表现出“忙”。从诗歌表意的角度看,这两句已经多角度地将农忙的气氛渲染尽了,将农忙的情景表现足了,再往下写,就很难了。怎么办呢?诗人毕竟匠心独运,后两句,他一下子不承上面的话题,撇开了能“耘田”、“绩麻”的村庄儿女,别具慧眼地将镜头对准不懂事的“童孙”,即那些孩子们。照理,孩子们是不懂什么的,大人再忙,他们只会自顾玩耍。然而,不懂事的孩童却又表现得非常懂事,“学种瓜”之举正因他们对大人的体贴和受农忙热烈气氛的感染。而小孩尚且如此,大人的忙碌程度就表现得更为充分。诗人正是从这一角度措意,把农忙的气氛表现得更热烈,把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更有情趣。而且这样布局,避免了平直、呆板的毛病,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翁卷的诗写农忙景象,不只局限于就农忙写农忙,而是善于勾划农村优美风光,写景如画,使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完整地融合为一体,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诗的前两句写景,用“绿遍”来写“山原”,用“白满”来写“川”,给人们展示的是一幅山川壮阔而又秀美的图画,而“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句将夏初富有个性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梅雨不停,子规不歇,从侧面烘托出农忙季节的到来。这样的景象非常优美,农民在这样的环境中劳动,其忙碌也就别有一番兴味。读翁卷的《乡村四月》,读者感受到的只有清新,只有淳朴,只有诗情画意。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范成大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以诗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大部分反应农村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共有60首,是范成大的代表作之一。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简析】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很长,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菜粉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译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全诗的意思
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简介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其25一共多少首?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7-1206)字至能,谥文穆,早号此山居士,晚年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郡治在今苏州吴县)人 。南宋诗人、名臣、文学家。存诗1900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逸趣横生。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

四时田园杂兴关于冬天的古诗?
这首诗是范大成的四时田园杂兴中冬日十二绝的第一首,作者从“霜风”“捣尽”两词中,描写了冬季的寒冷。诗中的“行药”是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喜服一种烈性药五石散以养生,服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谓之"行药"。延至唐代,馀风犹存。但在本诗中应只做散步的意思。具体可参看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

范成大简介
范成 范成大苏州石刻像[1]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译文
注释 耘田:泛指治田除草,从事田间劳动。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傍:靠近。阴:树荫。创作背景 《夏日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三部分,共十二首。诗歌描写了农村夏天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之中渡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由于范成大能够系统深入的观察老百姓的生活,并且欣赏乡村的美景,所以他将整个诗歌创作分成了五组,分别是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写作背景
1、写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

范成大的简介
[编辑本段]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

范成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诗人范成大简介
九月,成大返宋。完颜雍复书拒宋所请,只许赵Y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范成大回国后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南宅交广 范成大归国后,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最初,赵Y书写崔铸钱之案,连及士大夫《政论》赐给辅臣,范成大上奏说:“御笔书《政论》,本意在于严格法纪,整顿积弊。而近日大理寺议定刑罚,顺次加重...

红花岗区13379008823: 范成大简介 -
韶容血塞: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红花岗区13379008823: 范成大简介及四时田园杂兴简介 -
韶容血塞: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

红花岗区13379008823: 宋代著名词人范成大的简介 -
韶容血塞: 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

红花岗区13379008823: 诗人范成大的资料 -
韶容血塞: 名人姓名:范成大 出生年代:名人职称:名人国家:中国 相关介绍:范成大(1126~1193)[365zn.com收集]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四...

红花岗区13379008823: 范大成的简介 -
韶容血塞: 范成大(另有说法名范大成)(1126 ---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宋朝苏州人.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官至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曾奉命出使金邦,坚强不屈,不辱使命,几乎被杀.使金途中所作行诗...

红花岗区13379008823: 《四时田园杂兴》2范成大(古诗) -
韶容血塞: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红花岗区13379008823: 《四时田园杂兴》2范成大(古诗) -
韶容血塞:[答案]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红花岗区13379008823: 四时田园杂兴其31宋范成大的诗意 -
韶容血塞: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原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红花岗区13379008823: 范成大的资料 -
韶容血塞: 名人姓名:范成大出生年代:名人职称:名人国家:中国相关介绍:范成大(1126~1193)[365zn.com收集]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

红花岗区13379008823: 范成大是谁? -
韶容血塞: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他与杨万里年龄相仿,都是在北宋灭亡前后出生的,又同在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同列名于“中兴四大诗人”.不过范成大在仕途上更为得志,做到参知政事,晚年退职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