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认为中国河流源头在罗布泊?

作者&投稿:徵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们常说,饮水当思源,要感谢让我们享受到今天一切美好的人,哪怕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只要他做了让我们得惠的事情,就不该被遗忘。同样,古时候的人们对于母亲河也是十分感恩,也想要去探一探它的源头,知道哺育自己的这条河流从哪里来。那么,古人都探知到了些什么?为什么他们会认为是发源于罗布泊呢?
河源事关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大事中的大事。在这里,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多出了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重大意义。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弄错了地方的意思,但当我们面对世界两大神话主体之一的昆仑神话,面对巍巍昆仑,却有一种中华民族自古是一家的彻悟,当然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
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走一走、看一看总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今,我们说的这句话相同适合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被当今一些人说得很简单,即是联合月氏或乌孙共同对付匈奴,但这背后其实还有一个关于中华民族的巨大秘密,很少被提起,那就是汉武帝让张骞去找寻中国河(黄河)的河源。
河流孕育文明,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自己母亲河的河源在哪里,那么这个民族及其创造的文明,或多或少就有些浮萍的意味,也无法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角度上说,张骞出使西域精神层面上的意义永远大于实际意义。
虽然,我们今天说到张骞出使西域,总是说一些变现的成果,即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经济与商贸的桥梁,让沿线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到的实惠,很少提及寻找河源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意义的不存在,分明地,它已经早就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与骨髓里,随时随地都在我们的心里。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被经常说起的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为什么去西域,史书上对此的记载已经非常清楚,即是北方匈奴的强大对汉朝形成了直接威胁。而在这种大形势下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汉武帝听说被匈奴人从河西走廊赶走的月氏(《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对匈奴非常怨恨,觉得月氏应该能成为汉朝抗击匈奴的帮手。于是,便派张骞去了(《史记·大宛列传》: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所以,张骞的使命应该是联络月氏与汉朝一起对付匈奴。
怎么对付?就是让月氏人回到河西走廊。这是汉武帝当年想要的联合月氏抗击匈奴最理想的结果,或者说是最佳设想。这一战略非常朴素也很实在,但对张骞来说是高难度的,原因是被迫徙走的月氏,在他们新的地盘上生活得还不错,不愿东还,张骞也便失败而归。(《史记·大宛列传》: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因为月氏人而放弃自己的召回战略。张骞让他对西域了解了不少后,他决定把在月氏人那里行不通的办法用在乌孙人身上。于是,便有了张骞第二次出西域。张骞此行的目的,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史记·大宛列传》: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二次出使与首次出使相同,汉朝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这件事情,给张骞配备了300人,每人两匹马,还带了不少银子和财物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但是张骞到了乌孙时,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乌孙虽然收下了他带来的礼物,但对重回故里的事并不感兴趣。主要是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乌孙王对汉朝并不十分了解,甚至不知汉朝是强大还是弱小;二是,乌孙国已经分裂,乌孙王的十多个儿子之间打打杀杀,虽说表面上都臣服于乌孙王,但实际上已经一分为三,乌孙王并没有能力完全说服他的儿子们举国东迁;三是,乌孙臣服匈奴的时间太久,大臣们都怕匈奴,不想迁移,担心会惹来麻烦。
为了完成使命,张骞不惜动用以汉朝公主与乌孙和亲的办法。骞谕使指曰:乌孙能东居浑邪地,则汉遣翁主为昆莫夫人。(《史记·大宛列传》)意思是说,如果乌孙能向东迁移到浑邪王的旧地去,那么汉朝将送一位诸侯的女儿嫁给昆莫做妻子。
最终,这种金钱与美女的外交手段没能让乌孙回到河西走廊。乌孙王也许是觉得拿了汉朝的钱财有些不好意思,在张骞归来时,送了汉朝天子几十匹马作为答谢。然而,后来的情况却让人们没有想到的,因为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就连汉武帝也始料不及。因此,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史籍同样弱化了张骞出使西域中的寻找河源的意义。
当然,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这种弱化不等于其意义的不存在,反而使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显得非常弥足珍贵。
提到中国河(黄河)河源,大多数人恐怕会想到大禹治水,对此,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尚书•禹贡》中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古人对导河积石的基本认识是,河水是大禹从积石山处导引出来的。积石山只是大禹引黄工程的起点,而非真正的河源。那么,真正的河源在那里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也许只能依靠河出昆仑的古老传说了。
《山海经》中有关中国河河源的记载是,从敦薨之山(今天山东段)有敦薨之水(今开都河)流出来,向西注入泑泽(今罗布泊),此后潜行(伏行)地下千余里,从积石山下石门处冒以西流。这就是重源伏流说。但此说在当时没有什么影响,直到汉武帝时代才被发扬光大。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国后,给汉武帝写了考察报告。张骞说,在于阗以东,有水东流注入盐泽(罗布泊),此后潜行地下,又从南面冒出来。中国河的河源就在那里。虽然这是《山海经》的翻版,但在后世的影响极大,甚至还有传说说,张骞还在罗布泊乘张骞槎来到了月球,见到了嫦娥。
这就是成形于北朝初期的张骞泛槎的典故,唐代达到高潮,其朝野喜欢、接受程度,几贯穿朝代始终,为上至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赋诗作文,下至世俗民间文学,远及西域敦煌文学等广泛采纳。
然而,其影响为何如此之大?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都有寻找母亲河河源的渴望和梦想。
同时,汉武帝又是一个欢祭祀天下名山大川的人,也就当然不会错过中国河之河源了。所以,在张骞之后,我们看到汉武帝继续派出使探寻河源(汉使穷河源),进一步强化了当时人们对河源的认知。而中国河河源重源伏流的说法也被固定了下来。
伏流我们前面已经说过,重源即是认为认为黄河有两源,一是叶尔羌河(葱岭河),一是和田河(于阗河)。这一点,在《汉书》中讲得非常详细: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
河源事关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大事中的大事。在这里,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多出了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重大意义。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弄错了地方的意思,但当我们面对世界两大神话主体之一的昆仑神话,面对巍巍昆仑,却有一种中华民族自古是一家的彻悟,当然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
在以后的岁月里,中国人依然没有放弃对河源的探寻,甚至到了民国,当时的学者对河源考察均止步于鄂陵湖、扎陵湖,直至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组织16个单位的科研人员重新勘测黄河源区,最终才将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的卡日曲确定为黄河正源。
今天,重述这些,无非是想说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不断寻找和重塑自我的历史,而在这2000多年漫长过程中,大汉王朝无论如何都是我们的精神高度。


弱水的引证解释弱水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参见「额济纳河」条。三、网络解释弱水(中国河流名称)弱水,词语,《山海经》说: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后来就泛指遥远险恶,或者汪洋浩荡的江水河流,《海内十洲记·凤麟洲》:“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古代神话泛指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险...

中国河流那么多,都是怎么命名的?
首先是根据南北的分区来进行命名。有的学者认为,位于北方的河流因为大都宽广浪大,因此都会将这种河流称之为河,在命名的程度上,也会以河来进行命名。比如说位于我国中部的黄河,就是根据其流域宽广,位于北方,又因泥沙繁多来进行命名的。而南方的河流,则多以江来进行命名,南方的河流大都平静如镜,...

付诸东流是什么意思
“付诸东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把某物投入到东流的河水中,一去不复返。比喻以往的努力、投入或成就等白白失去,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暗示一种遗憾或失望的情绪。二、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与对江河的信仰和哲学观念有关。古人认为,江河特别...

“河东、河西、河南、河北、河内、河外”在古文中指什么地方?
2015年这一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名词随着影视剧琅琊榜热播而重回人们视线。此地域概念盛行于唐以前,尤其是魏晋时期,江左也是以金陵(今南京)为首都的六朝时代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人文昌盛,物阜民丰。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魏禧《目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

古代称“山之北,水之南”是什么?
《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很多人都很熟悉,文中有一句“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课文下面的解释是: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那这句解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为何山的南面,水的背面就是阳呢?这和我国的传统地理观念有关。中国古人认为中国的山脉与...

和河流有关的古人拜托各位大神
钱江潮神伍子胥 成就了钱塘江一世盛名的东西,那就是潮汐。钱塘江海潮的形成与涌潮的壮观景象与杭州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关。古时的钱塘江从富阳鹳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涨落,天长日久,北面的长江从上游挟带泥沙逐渐在杭州湾北岸形成太湖冲积平原,与相对稳定的南岸形成独特的河口形状。现在,杭州湾口...

古人: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可是,黄河是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时,夹带了大量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黄河都会产生16亿吨泥沙,其中4亿吨留在黄河下游,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另外12吨全部带进渤海,使得黄河三角洲以每年1.6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黄河携带的巨量泥沙,在下游地带沉积起来,使得河床逐年升高。古代的...

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是什么运河?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以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运河自北向南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和江南运河。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中国封建政权南粮北运的重要通道,也...

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什么的地是什么的
1、宇宙的天空:古代中国人认为,天空是圆的,象征着天体运动的无限循环。他们观察到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运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这种观念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中对农历和季节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2、天圆地方的象征:天圆被视为神秘和神圣的,代表了天命和上天的支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也常用...

我国古代对银河系的俗称是?
这些词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银河的想象,也反映了他们对星空的敬畏和探索精神。从古人的诗词中,我们不仅能领略到银河的壮丽,还能感受到他们对未知宇宙的好奇与追求。例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将银河比喻为天上的河流,象征着爱的纽带,牛郎星和织女星则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这些称谓和故事,不仅是中国文化...

龙文区15942771099: 为什么说徐霞客是第一位提出金沙江为长江正源的古代地理学家?
独孤琛苏力: 对于长江发源这一中国地理学上的重大问题,古代地理学家早已进行过探索.《禹贡》中提出“眠山导江”(长江源于岷山),这一观点长期以来在地理学界占统治地位,...

龙文区15942771099: 长江源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世界,作者这样说的原因什么 -
独孤琛苏力: 长江的源头在遥远的唐古拉山,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它是遥远陌生的地方,是我们所不了解的,所以作者就这样说了

龙文区15942771099: 古代东方的大河流域为什么会成为上古文明的发源地?这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
独孤琛苏力: 古代东方的大河流域为什么会成为上古文明的发源地? (1)这些大河的中下游地区有大面积的平原可以供人们耕种;(2)大河附近有丰富的水源,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3)这些大河流域气候比较温暖,但是降水量不是很大,洪涝灾害较少. 这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耕地和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我们今天要珍惜耕地和淡水资源.

龙文区15942771099: 古代东方的大河流域为什么会成为上古文明的发源地?这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独孤琛苏力: 因为有水地方水草丰茂,动物多,食物也多,容易生存.

龙文区15942771099: 古人云:“上善若水”,我国是一个水流丰富的国家,下列关于我国水流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独孤琛苏力: 正确答案:B 解析:A西藏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中国省区.C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D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因此选择B项

龙文区15942771099: 在古代诗词中,每每描述水的流向时总是说成东流,这是为什么? -
独孤琛苏力: 你可以试着看看中国古代的地理风物文献之类,比如山海经之类的,这些古籍对后世的诗词作者的世界观影响很大,这个古籍所处的时代一般处于先秦以前,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大都居住在长江水源附近都认为天下水源起于昆仑山脉终于东海,所以当时的古籍著作一般都认水流向东方,而且这类著作对后世的世界观影响很大,个人看法,如果你想寻找水流东方典故的出处的话,建议类似山海经这种文献里找,可能快些.

龙文区15942771099: 古代埃及 印度河 古代巴比伦 黄河 古代印度 尼罗河 古代中国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
独孤琛苏力: ①古代埃及→B;古代巴比伦→D ;古代印度→A; 古代中国→C.②古代埃及→尼罗河;古代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代印度→印度河;古代中国→黄河③因为这些大河附近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易开垦和耕作,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人们定居和生活.

龙文区15942771099: 中国古代最早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
独孤琛苏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现今许多的农作物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从野生植物中经过不断的栽培而成的.根据现在考古的发现,我国早在新石器的早期,就已经开始种植了粟、稻.粟:...

龙文区15942771099: 急急急!!古代埃及人“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目的是什么??初二历史. -
独孤琛苏力: 1、因为河水涨后使河边的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 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每当河水退却后,埃及人就集体排干沼泽,开渠筑坝,兴修水利,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 2、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 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龙文区15942771099: 1.为何我国自古代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性教学原则? -
独孤琛苏力: 你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我国自古代以来都是十分重视灌输式教育,并不是重视启发式教育 考试的八股式就充分显示了它的讲究死记硬背,只求其然,不求知其然,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 尴尬局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