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谋士

作者&投稿:荣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国时期都出过哪些有名的谋士?~

战国时基本上没有三国时这类被正统称为谋士的人,唯一类似三国谋士的可能是孙膑,一直在大将田忌背后出主意。至于一般的所谓谋士,更接近于门客,但这些门客出名后,很多都从政了,比如蔺相如就是其中之一。出名的门客,类似谋士的比如平原君手下的毛遂,孟尝君手下的冯暖等。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武将:李牧、白起、廉颇、王翦等。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今河北隆尧)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白起(?—前257年),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故《战国策》中又称公孙起。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号称“人屠”,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王翦,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孙武、苏秦、乐毅、公孙衍、李斯等。
第一、孙武凭一部《孙子兵法》便可排行第一,此书经过两千多年,历代都有研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世界广泛传播,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可谓后无来者。


第二、苏秦是合纵六国的主要人物,曾独自游说诸国,说韩、说魏、说齐、说楚、凭着自己一张嘴,搅得天下大乱,改变当时世界的格局走势,是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第三、乐毅曾统帅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他连战连捷的战争经历,留个后人一个神话似的传说。

第四、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积极谋划,向魏国发起攻击,后又出任魏国相国,又任韩相,公孙衍极具战略眼光,他不仅注重联合东方各国,甚至把秦国西方的小国义渠,也拉进了合纵伐秦同盟。

第五、李斯战国末期著名谋士,曾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政治顶峰,辅佐嬴政登上大位,后劝说秦王灭诸侯、成帝业,在秦王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1、苏秦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著作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早佚。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2、张仪

张仪(?-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次年去世。

3、范雎

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

范遂被拜为客卿,之后,他又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范雎为人恩怨分明,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守。

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

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降赵。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4、樗里疾

樗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嬴姓,赵氏,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 

能说会道,足智多谋,绰号“智囊”,擅长外交、军事。辅佐秦惠文王,拜为右更,攻取魏国曲沃、赵国蔺邑和楚国汉中,攻城略地,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

秦武王即位后,驱逐张仪和魏章,任命战功卓著的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推动大规模对外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根基。

秦昭襄王元年,拜为丞相,主持朝政和宗族事务。七年(前300年),去世,葬于渭水南岸章台之东,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著有作品《青鸟经》,传于世。

5、公孙衍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名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曾仕魏,任犀首之官,人因以“犀首”称之。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纵横家,和张仪同时,于秦国为官,是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

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公孙衍在韩国担任宰相,率军与秦国作战失败后,再次回到了魏国。但魏国朝廷勾心斗角,公孙衍没有能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据《韩非子》记载,他与大臣张寿有积怨,田需对他也怀恨在心,于是田需派人杀掉张寿嫁祸于他。魏王误以为是他杀的,就把他杀掉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樗里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孙衍



贾谊的《过秦论》中写到:“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我逐个介绍一下。

1宁越
战国时齐人攻打廪丘,赵国派孔青率领死士前往救援,抵御齐人,结果大败齐军,俘获齐军战车两千辆,将三万具齐军的尸首葬成两座大坟。
宁越对孔青说:“这些车辆、尸首若不加利用太可惜了。不如把齐兵的尸首还给齐人,在齐国境内再发动一次无形的战役,让战车能发挥另一种运输的功能,而齐国的府库就会因掩埋这些尸首而耗竭。”
孔青说:“万一齐人拒绝收尸,那该怎么办?”
宁越说:“率军出征作战,不能得胜,是罪一;只准百姓出征,不准百姓返国,这是罪二;不肯接纳战死沙场百姓的尸首,这是罪三。有这三罪,百姓就会怨恨君主,无心尽忠君主,君主无法驱使百姓效力,这就叫二次进攻。”

宁越可算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用武能以力取胜,用文能以德取胜。

2苏秦
效力于 昭王,表面上主张合纵,联合了除秦外的各国,实际上是挑拨各国与齐国的关系,长期蒙蔽齐愍王,挑唆齐国灭宋,消耗国力,最终导致乐毅联军伐齐成功,但他在伐齐前事情败露而被杀。《战国策》中涉及的36篇。

他的故事太多了,您看一下《史记 苏秦列传》

3杜赫
《战国策》中关于杜赫的文章有5篇。

杜赫想让东周重用景翠,就对东周君说:“您的国家很小,倾尽您的珍宝侍奉显赫诸侯的笼络人心的方法,不是太适合,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比如张网捕鸟,把网设在没有鸟的地方,永远也不会捕到鸟;把网设在鸟多的地方,容易使鸟惊觉,又会把使鸟惊飞。只有把网设在有鸟而鸟不多的地方,才会捕到很多鸟。如今您把钱花在声名显赫的人身上,可这些人却瞧不起您;把钱花在普通人身上吧,您对这些人指望不了什么、无所企求,又浪费钱财。君王只有把钱花在暂时穷困潦倒,现在并不显赫,将来一定成大器的人身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4齐名
东周臣,后来到楚、秦、韩寻求发展,纵横家。《战国策》中涉及的5篇。

5周最
周公子,侍奉秦昭王。其能力较强,但私欲也很重,时刻不忘为自己谋利,所以成不了大事。《战国策》中涉及的21篇。

齐国派周最出使韩国,胁迫韩国任命韩扰为相国,罢免公叔。周最为此很苦恼,他说:“公叔和周君的关系很好,派我出使韩国,使韩国废掉公叔而立韩扰为相。俗话说:‘人在家里生气,一定会把怒容在大庭广众之下表露出来。'如果公叔怨恨齐国,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可是他一定会和周君绝交从而痛恨于我呀。”史舍劝道:“您就去吧,我会让公叔尊重您的。”
周最来到了韩国,公叔非常愤慨。史舍见公叔说:“周最本来不想出使韩国,是我私下里强迫他来的。周最不想来,是为了您好;我强迫他来,也是为了您好。”公叔说:“请您说说您的理由。”史舍回答道:“齐国一个大夫养了一条很凶猛的狗,不能呵斥,呵斥它就要咬人。有一位客人想试试,先小心地盯住它,轻轻地呵斥,狗没有动;又大声呵斥它,狗竟没有了咬人的意思。周最以前有幸能够侍奉您,这次不得已才出使韩国。他将按照礼节慢慢地陈述齐国的要求,韩王一定以为齐王并不急于这样做,一定不会答应这个要求。如果周最不来,别人一定也会来出使的。来的人和您没什么交情,又想要讨好韩扰,出使肯定会很快,说话的口气一定很急切,那么韩王一定会答应他。”公叔说:“好。”于是就很敬重周最。韩王果然没有让韩扰取代公叔为相。

6陈轸

原先效力于秦惠王,但是几乎没有为秦国出过什么力,总是与张仪作对而对秦国不利,被逐后仕楚怀王,多次高瞻远瞩识破张仪计谋,却不被怀王采纳,是能力强而未能发挥效用的人。《战国策》中涉及的19篇。

陈轸离开楚国来到秦国,张仪就对秦惠王说:“陈轸身为大王的臣子,竟然经常把秦国的国情泻露给楚国。我不愿跟这样的人同朝共事,希望大王能把他赶出朝廷。如果他要想重回楚国,希望大王杀掉他。”惠王说:“陈轸怎么敢去楚国呢?”
秦惠王召见陈轸并询问他说:“寡人愿意尊重贤卿的意见,只要贤卿说出要到哪里,寡人就为你准备车马。”陈轸回答说:“我愿意去楚国!”惠王说:“张仪认为你必然去楚国,而寡人也知道你将去楚国,何况如果你不去楚国,又将在哪里安身呢?”陈轸说:“如此我离开秦国以后,必然故意要去楚国,以顺从大王和张仪的策略和判断,而且可以表明我与楚国的真正关系。楚国有一个人娶了两个妻子,有人去勾引他年老的妻子,年老的就骂起来明确拒绝;勾引年轻的妻子时,她就欣然顺从了。没有多久,这个拥有两个妻子的男人死了,有个客人问勾引者说:‘在这两个寡妇当中,你是娶那个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勾引者回答说:‘我娶年老的!’客人问:‘年老的曾经骂过你,而年轻的却服从了你,你为什么反倒喜欢年老的呢?’勾引者说:‘当他们做别人妻子时,我希望她们接受我的勾引;反之,如果做了我的妻子以后,我就喜欢当初不接受我勾引的那个。’现在楚王是位贤明君主,而宰相昭阳也是一位贤明的大臣。我陈轸身为大王的臣子,如果经常把国事泄露给楚王,那么楚王必定因为上述的道理不收留我,而昭阳也不愿意跟臣同朝共事。我如果离秦去楚完全可以表明我到楚国去不是要帮助他们。”

7昭滑:楚国谋士,较有远见,不知为何得到贾谊的特别推崇。《战国策》中涉及的3篇。

8苏厉
事迹不如两位兄长多,但是由于三苏(苏秦,苏代,苏厉)被后世称道,也同样闻名遐迩,也可能含有苏氏家族雄辩才能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为齐国服务。《战国策》中涉及的8篇。

《史记 苏秦列传》中有对苏代,苏厉的详细介绍。

9乐毅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率五国军队攻打齐国,攻下七十多座城邑,并把这些地方全部作为郡县划归燕国。只剩三座城没有攻下,燕昭王就死了。燕惠王即位,齐人使用反间计,使乐毅受到怀疑,惠王派骑劫代替乐毅的将军职务。于是乐毅逃亡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后来,齐国大将田单设计骗骑劫,最终打败了燕国,收复了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
惠王后来深感后悔,又害怕赵国任用乐毅趁燕国疲惫时来攻打燕国。于是燕惠王派人责备乐毅,并向乐毅表示歉意说:“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给将军,将军不负重托,为燕国打败了齐国,替先王报了仇,天下人无不为之震动,我怎么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现在,适逢先王不幸离开人世,我又刚刚即位,结果竟被左右侍臣蒙蔽了。寡人所以让骑劫代替将军的意思,是因为将军长期在外奔波辛劳,于是召请将军回来,暂且休整一下,以便共议国家大事。然而,将军误解了我,认为和我有了隔阂,就丢下燕国归附了赵国。如果将军为自己这样打算还可以,可您又拿什么来报答先王对将军您的知遇之恩呢?”
于是乐毅派人送去书信回答燕惠王说:“我庸碌无能,不能遵行先王的教诲,来顺从左右人的心思,又惟恐遭杀身之祸,这样既损伤了先王用人的英明,又使大王蒙受不义的名声,所以我才逃到赵国。我背着不忠的罪名,所以也不敢为此辩解。大王派使者来列举我的罪过,我担心大王不能明察先王任用爱护我的理由,并且也不明白我之所以事奉先王的心情,所以才斗胆写封信来回答您。我听说贤惠圣明的君主,不把爵禄任意送给自己亲近的人,而是赐给功劳大的人;不把官职随便授给自己喜爱的人,而是让称职的人干。所以,考察才能再授以相应的官职,这才是能够建功立业的君主;能够衡量一个人的德行再结交朋友,这才是能显身扬名的人。我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先王举拔安置人才,有超越当代君主的胸襟,所以我借着为魏王出使的机会,才能亲自到燕国接受考察。先王过高地抬举我,在宾客之中把我选拔出来,安排的官职在群臣之上,不与宗室大臣商量,就任命我为亚卿。我自以为接受命令秉承教导,可以有幸不受处罚,所以就接受了任命而没有推辞。
先王命令我说:‘我和齐国有深仇大恨,顾不得国力弱小,也要向齐国报仇。’我回答说:‘齐国有先代称霸的遗教,并且留下来几次大胜的功业。精于用兵,熟习攻守。大王若想攻打齐国,就一定要联合天下的诸侯共同对付它。要联合天下诸侯来对付齐国,最捷便的就是先和赵国结交。再说,齐国占有的淮北和宋国故地,是楚国和魏国想要得到的。赵国如果答应,再联合楚魏和被齐占领的宋国共同出动兵力,四国联合攻齐,就一定可以大败齐国。’先王说:‘好。’于是亲口授命,准备好符节,让我出使到南边的赵国。待我回国复命以后,各国随即起兵攻齐。靠着上天的保佑和先王的精明,河北之地全数被先王所占有。我们驻守在济水边上的军队,奉命进击齐军,获得全胜。我们以轻便精锐的部队又长驱直人齐都,齐闵王怆惶逃到莒地,才得以免于一死。齐国的珠玉财宝,车马铠甲、珍贵器物,全部收入燕国的府库,齐国制定乐律的大钟被陈放在元英殿,燕国的大鼎又回到了历室宫,齐国的各种宝器摆设在宁台里,燕都蓟丘的植物移种在汶水的竹田里。从春秋五霸以来,没有一个人的功业能赶得上先王。先王认为满足了心愿,也认为我没有辜负使命,因此划分一块土地封赏我,使我的地位能够比得上小国的诸侯。我没才能,但自认为奉守命令秉承教诲,就可以万幸无罪了,所以接受了封赏而毫不推辞。
“我听说贤明的君王,功业建立后就不能半途而废,因而才能名垂青史;有先见之明的人,获得名誉后就不可毁弃,因而才能被后人所称颂。像先王那样报仇雪恨,征服了拥有万辆车的强国,收取它们八百年的积蓄。等到离开人世,先王仍不忘发布旨令,向后代宣示遗嘱。执政管事的大臣,凭着先王的旨义并按照法令,谨慎对待王族子孙,施恩于平民百姓,这些都可以成为后世的典范。
我听说,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有好的开端未必有好的结局。从前,伍子胥的计谋被吴王阖闾采用,所以吴王的足迹能远踏楚国郢都。相反,吴王夫差对伍子胥的意见不以为然,赐死伍子胥,装在皮口袋里,投入江中。可见吴王夫差始终不明白贤人的主张对吴国建立功业的重要性,所以把伍子胥沉人江中也不后悔。伍子胥不能及早预见自己和君主的度量不同,所以即使被投入大江里也不能改变诚挚的初衷。能免遭杀戮,保全功名,以此彰明先王的业绩,这是我的上策。自身遭受诋毁侮辱,因而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情。面对不可估量的大罪,还企图和赵国图谋燕国以求取私利,从道义上讲,这是我所不能做的。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在交情断绝时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时,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我虽不才,也曾多次接受有德之人的教诲,我担心大王听信左右的话,而不体察我这个被疏远人的行为。所以才斗胆以书信作答,只请大王您三思。”

10张仪:效力于秦惠文王,主张连横,主要贡献是联合魏国等弱小投向秦国,破坏合纵,败坏楚国和齐国的关系,两欺楚怀王,个人品德遭到非议,惠王死后被排挤出秦国。《战国策》中涉及的53篇。

11公孙衍:可以说是战国最早的纵横家,起先侍奉秦惠王,地位被张仪取代后到魏国,受到陈轸触动而发动五国攻秦,一度号称掌五国相印,惠王死后企图回秦国任相而失败。《战国策》中涉及的32篇。

12甘茂:主要侍奉秦武王,聪明才智超过了号称“智囊”的樗里子和前辈公孙衍,而且很会“留一手”,多次战胜政敌,而且善于用兵,最终武王的逝世也结束了他在秦国的大好前程,却能借苏代的光而重获富贵。《战国策》中涉及的24篇。

13甘罗:继承了祖父的聪慧特质,年仅十二就善于用发问诱导等办法说服吕不韦、张唐,被少年所推崇。《战国策》中涉及的1篇。

14淳于髡:侍奉齐威王,他博辩而不逞辩,举动反常而淡言微中,而且巧设悬念,一语千钧,继承了滑稽派进谏的良好传统,有一批后继者。《战国策》中涉及的5篇。

15芒卯:能使诈,侍奉弱小的魏国,能在危险时刻挽回局面,或许还能获得小利。《战国策》中涉及的4篇。

16触龙:得见的仅《说赵太后》一篇,但一篇足以显示其高超的因应能力,和诱导分析能力,姜还是老的辣。《战国策》中涉及的1篇。

17鲁仲连:在比春秋还礼崩乐坏的战国,他显得那么的特立独行,只有那么少的几个人能像他那样深持高义,正是他的高义感化众人,得以不帝秦。《战国策》中涉及的5篇。

18李斯:他侍奉秦始皇,出了名的善于察言观色,极力逢迎主上的心意,深受始皇宠信,但是最后死于赵高手中,罪有应得。事迹不在《战国策》中。

19楼缓:前后侍奉赵武灵王和秦昭王两位著名的君王,活动时间跨度有四五十多年,多次损害赵国,将赵王的愚蠢暴露无遗。《战国策》中涉及的10篇。

20齐貌辨:善于讽谏的家臣,侍奉靖郭君使之重得厚待。《战国策》中涉及的1篇。

21邹忌:曾利用鼓琴、照镜讽谏齐威王,任齐相多年,后与田忌不和。《战国策》中涉及的6篇。

22虞卿:曾任赵相,能言善辩。《战国策》中涉及的7篇。

23范雎:能抓住秦昭王内心的突破口,废四贵以自贵,但太重私人恩怨,导致任人不当而死。《战国策》中涉及的16篇。

24蔡泽:他一样能利用时机寻找到对方的突破口,用日常比喻获得说服的成功,然而威望不足。《战国策》中涉及的2篇。

25吕不韦:以商人的眼光窥视这个时代,成败都因其货可居,也是杂家的代表人物。《战国策》中涉及的8篇。

26公仲侈:任韩相多年,为了这个弱小的国家能够在列强中苟延残喘费尽了心思,当然也有失误,但这怎能责怪一位国君并不言听计从的大臣呢?《战国策》中涉及的30篇。

27泠向:侍奉秦国,罕见的智者。《战国策》中涉及的7篇。

28昭奚恤:楚国著名辩士,能在这个腐坏的国家有所作为很难,受到他人攻讦是一定的。《战国策》中涉及的8篇。

29惠施:魏国的相国,也是名家中惠家创始人,主张“大同异”。《战国策》中涉及的9篇。

30墨翟:墨家的创始人,这位哲学家兼工程师本不该被定为辩士,但谁让他耐不住去止楚攻宋呢?《战国策》中涉及的1篇。

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

宁越

战国时齐人攻打廪丘,赵国派孔青率领死士前往救援,抵御齐人,结果大败齐军,俘获齐军战车两千辆,将三万具齐军的尸首葬成两座大坟。
宁越对孔青说:“这些车辆、尸首若不加利用太可惜了。不如把齐兵的尸首还给齐人,在齐国境内再发动一次无形的战役,让战车能发挥另一种运输的功能,而齐国的府库就会因掩埋这些尸首而耗竭。”
孔青说:“万一齐人拒绝收尸,那该怎么办?”
宁越说:“率军出征作战,不能得胜,是罪一;只准百姓出征,不准百姓返国,这是罪二;不肯接纳战死沙场百姓的尸首,这是罪三。有这三罪,百姓就会怨恨君主,无心尽忠君主,君主无法驱使百姓效力,这就叫二次进攻。”

宁越可算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用武能以力取胜,用文能以德取胜。

苏秦

效力于 昭王,表面上主张合纵,联合了除秦外的各国,实际上是挑拨各国与齐国的关系,长期蒙蔽齐愍王,挑唆齐国灭宋,消耗国力,最终导致乐毅联军伐齐成功,但他在伐齐前事情败露而被杀。《战国策》中涉及的36篇。

他的故事太多了,您看一下《史记 苏秦列传》

杜赫
《战国策》中关于杜赫的文章有5篇。

杜赫想让东周重用景翠,就对东周君说:“您的国家很小,倾尽您的珍宝侍奉显赫诸侯的笼络人心的方法,不是太适合,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比如张网捕鸟,把网设在没有鸟的地方,永远也不会捕到鸟;把网设在鸟多的地方,容易使鸟惊觉,又会把使鸟惊飞。只有把网设在有鸟而鸟不多的地方,才会捕到很多鸟。如今您把钱花在声名显赫的人身上,可这些人却瞧不起您;把钱花在普通人身上吧,您对这些人指望不了什么、无所企求,又浪费钱财。君王只有把钱花在暂时穷困潦倒,现在并不显赫,将来一定成大器的人身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蔺相如.申不害.


三国谋士排名
魏延长于谋略,但诸葛亮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点,对魏延任用但不重用;李严押运粮草出了一些毛病,诸葛亮把他罢归田里;马谡有才,在南征时提出了“兵战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谋士,诸葛亮却让他为将镇守街亭,后又在本缺人才的情况下斩了马谡。其实诸葛亮更擅长在刘备这样一位明主手下做事,...

三国谋士前十名怎么排呢?
贾诩平生最成功的谋略就是押对了曹操的继任,在背后为曹丕出谋划策,曹丕称帝之后封其太尉。贾诩一直活到77岁寿终正寝,在乱世之中,能掌控一国命运,又能保自己功成名就安然而退,无论你怎么骂他一心谋己,人还是从未出错,且活得最好。荀彧荀彧被称作王佐之才,他跟随曹操最早,一直想要通过自己...

历史三国志中谁最有智
我们只在此看看武侯谋士的本领如何。 1. 隆中对——就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草庐里,一位年轻人写意指点轻口漫谈,便立就一国国策,当真令后辈神往慨叹!知名度高,意义重大。 2. 为刘琦设计避祸江夏。 3. 东使孙吴,智激孙权;结纳同盟,意义重大。 4. 与周瑜合力却曹(因为主将是周瑜。有人说这其中诸葛亮没作用,《三...

三国谋士中能排进前五的都有哪些人物?
曹营也只有二荀能配合郭嘉的脚步,郭嘉死后,荀彧与乱国毒士贾诩开始在曹营大放光彩,虽然赤壁打败,但并不能影响他的光辉。诸葛亮孔明未出茅庐已谋三分天下。他献出了“隆中策”,使刘玄德由逆转顺,由弱走向强,智取荆、益二洲,三分天下已成,称帝于西蜀。他的缺点:不善于培养武将至使“蜀中无...

三国谋士排名
荀彧,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9.庞统:出师未捷身先死 庞统,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

三国演义里面谁是第一谋士?
提起三国谋士,很多人都会想起诸葛亮和郭嘉,连毛宗岗在点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时候也说:“遍观乎三国之前、三国之后,问有运筹帷幄如徐庶、庞统者乎?问有行军用兵如周瑜、陆逊、司马懿者乎?问有料人料事如郭嘉、程昱、荀彧、贾诩、步骘,虞翻,顾雍,张昭者乎?”在毛宗岗眼里,郭嘉当然是料事如...

三国六大谋士一毒一鬼、一虎一麟、一龙一凤是谁呢?
东汉末年,汉失其鹿,每一个诸侯王和地方军阀都想要登上大宝,过一过皇帝瘾。在这样的时代中,自然涌现了非常多的能人异士,施展自己的才华,在乱世中博得功名。不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关羽、赵云等武将,三国时期还涌现了一批智谋超群的谋士,屡出奇谋,为自己辅佐的主公绞尽脑汁。后世者将六位三国时期...

三国谋士前100名排行榜
三国时期的谋士其实非常多,在我心中前五名的名单如下;第一、郭嘉;第二、诸葛亮;第三、荀彧;第四、庞统;第五、法正。首先来说说排名第一的郭嘉和排名第二的诸葛亮,其实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来看,诸葛亮才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但是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其实是不如郭嘉的,这一点...

《三国演义》中,谁是最聪明的谋士呢?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一直深得大家的喜爱,也成为影视剧的宠儿。引人注目的不单单是武将,许多谋士的知名度也大增。在《三国演义》里,吕布是第一武将,那谁能成为第一谋士呢?这样的排名你认可吗?第一、贾诩 张绣、郭汜、李傕、董卓都曾被贾诩辅佐过,最终投入曹操帐下。深得曹丕敬重,当司马...

三国最厉害的谋士,诸葛亮第二,郭嘉第三,第一是谁?
回想起三国时代,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诸葛亮、刘备、曹操等多名优秀的人物。他们一生所做出来的事迹,对于后世之人的思维模式开辟了新的途径。要知道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离不开一名优秀的军师。军师在团队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是这个团队中第二个核心的人物。在三国时期谋士数不胜数,然而最为厉害...

鸡泽县17824444241: 战国时期各国名将谋士具体点,最好还有当时他们的官职急急急急用谁说?
玉钟赛尼: 我个人觉得战国时期的名将,不太讲究武将谋士的区别,像孙膑这样的谋士,都归入名将行列战国有四大名将,和十大名将说法,前者是公认的,后者是民间的四大名将:...

鸡泽县17824444241: 战国时期都出过哪些有名的谋士? -
玉钟赛尼: 张仪:效力于秦惠文王,主张连横,主要贡献是联合魏国等弱小投向秦国,破坏合纵,败坏楚国和齐国的关系,两欺楚怀王,个人品德遭到非议,惠王死后被排挤出秦国.《战国策》中涉及的53篇. 公孙衍:可以说是战国最早的纵横家,起先...

鸡泽县17824444241: 春秋,战国和汉朝初期有哪些名将和谋士?? -
玉钟赛尼: 春秋:管仲、百里奚、蹇叔、叔孙敖、孙武、伍子胥、范蠡、文种 战国:孙膑、田忌、田单、晏婴、乐毅、吴起、商鞅、苏秦、张仪、白起、王翦、田文、赵胜、魏无忌、黄歇、范雎、蔡泽、廉颇、蒙恬、蔺相如、吕不韦、李斯 汉初:萧何、张良、韩信、曹参、周勃、陈平、王陵、灌婴、樊哙、夏侯婴、刘敬、叔孙通、周亚夫、窦婴、李广、袁盎、晁错

鸡泽县17824444241: 战国时期有哪些“士”? -
玉钟赛尼: 战国时期,从王廷到社会底层,到处都可看到"士的身影.探讨这个阶层的活动,对深入了解战国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与文化,很有裨益. 一、士的类分 战国文献中,以"士"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据粗略统计有百余种.这不仅...

鸡泽县17824444241: 战国时期有哪些谋臣策士 -
玉钟赛尼: 邹忌(齐国的3代重臣)故事有: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个故事挺有名的,查查就有了

鸡泽县17824444241: 说说战国时期的士是指哪一类的人,举出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士大神们帮帮忙 -
玉钟赛尼:[答案] 在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地位有所提高,春秋时期一些居于士阶层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权,例如孔子时代的阳虎,到了战国时代,士主要分为几个类型: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根据他们的名字就能够猜出他们的专长 魏——信陵君——侯嬴——朱亥...

鸡泽县17824444241: 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谋臣策士有哪几位
玉钟赛尼: 多不胜数啊诸如苏秦、张仪、商鞅、吴起、伍子胥、文种、范蠡、管仲等等!!

鸡泽县17824444241: 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和谋士 -
玉钟赛尼: 秦国:范雎,百里溪,蹇叔,张仪,吕不伟,李斯 吴国:伍子胥,孙武 齐国:邹忌,孙膑,晏婴 楚国:孙叔傲 郑国:烛之武 魏国:庞捐 越国:文种,范蠡

鸡泽县17824444241: 战国时代的名人 -
玉钟赛尼: 谋士:宁越、徐尚、苏秦、杜赫、商鞅、孙膑、候嬴、蔺相如;武将:吴起、庞涓、王翦、蒙括、蒙恬、田忌、赵奢、廉颇、王廖、带佗、倪良、白起、李牧、田单、乐毅、樊於期;外交家:齐明、周最、翟景、苏厉、陈轸、召滑、楼缓、范雎;政治家:李斯、韩非、吕不韦、四公子(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邹忌、孟轲;刺客:荆轲、秦舞阳、朱亥;君王:秦始皇、齐宣王 暂时只想起来这些…

鸡泽县17824444241: 战国的谋士不爱国? -
玉钟赛尼: 第一、当然名义还是周朝天下.那些人只是在大周的各个诸侯国之间流动.又不是跑到戎狄匈奴那边做官.不算不爱国.第二、战国谋士都是希望以自己的治国理想强国,进而统一中国,结束中国刀兵连绵几百年的战国时候为终身理想的.这个比狭隘的小爱国主义,更具天下意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